人教部编语文七年级上 《寓言四则》说课稿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语文七年级上 《寓言四则》说课稿,共3页。主要包含了分析教材,分析教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中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作品。作品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遐思。学习这个单元,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这两篇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从明代传入我国,影响深远。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伊索寓言》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今后学习寓言大有裨益。况且,这两篇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能够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以及怎样通过对多种描写手法的分析,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4、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感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事态度。
第二、分析教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本课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的原则,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
(1)为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气,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⑵自读与点拨相结合。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感受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⑶激发想象,体会寓意。由于语言是依靠一个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假托的故事,并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是虚构出来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要调动自己的思维,充分运用联想与想象,走进寓言,体会寓言的寓意。
第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大致是:情景导入——资料助读——共同研读——学生自读——拓展延伸--总结
1、以学生所熟悉的寓言故事导入。
2、资料助读帮助学生理解寓言内容
3、学习指导:《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
(2)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3)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4)赫耳墨斯在打听雕像的价钱时,最希望听到怎样的答案?
(5)“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6)听了雕像者的上述语言后,赫耳墨斯的神情会怎样?
4、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
(1)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2)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战胜狮子的原因?
(3)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原因?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5)蚊子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说明了什么?
5、拓展延伸
展开想像、续编情节。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
(2)想像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6、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自编寓言。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
8、板书设计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想--问--笑问--想--问--? 扬长避短(胜)
爱慕虚荣、妄自尊大 蚊子:冲、咬 → 狮子:抓
得意忘形(败)
蚊子:吹、唱 → 蜘蛛网:粘
骄兵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