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60190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60190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60190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河北特产包含多种营养素,其中主要富含维生素的是
A.白洋淀皮蛋B.衡水老白干酒
C.赵县雪花梨D.故城龙风贡面
2.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标签受损B.不会产生氧气
C.引起火灾D.读数不正确
3.下面是萌萌同学的一次化学用语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A.氦气:He2B.2Fe2+:两个铁离子
C.N2:两个氮原子D.+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
4.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较好的防控,期间人们常用手持电子测温仪快速测量体温(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标物质中,塑料和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B.测温仪电池内部有一根碳棒,主要利用其导电性
C.不锈钢属于合金,比纯金属抗腐蚀性能好.
D.比较铁、铜活泼性,可将两种金属分别与硝酸银溶液混合,观察是否反应来判定
5.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
C.丙中C、H、O的质量比为 2∶6∶1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
6.以化合价为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碳的价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
B.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C.a点对应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b点,c点对应的物质
D.b点对应的物质和水反应能生成d点对应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为
7.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
B.表示高温下一定质量的碳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
C.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D.表示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8.实验室中的破碎玻璃可以回炉制作新的玻璃仪器,碎玻璃属于
A.B.C.D.
9.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冶炼金属B.风力发电
C.海水晒盐D.冰雪融化
10.如图表示a、b、c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下列选项中各类别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的是
A.燃料、化石燃料、天然气B.混合物、纯净物、氧化物
C.简单机械、滑轮、动滑轮D.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11.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
B.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有间隔
D.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12.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船闸应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B.食品充氮防腐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一分子间有引力
D.打开汽水瓶盖汽水自动喷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13.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清新的空气和臭氧都属于混合物
B.沥青和干冰都属于非晶体
C.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D.羊角锤和筷子都属于费力杠杆
14.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需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B.向自由下垂的两张纸中间用力吹气,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C.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金属盒在水平面上旋转一周,U形玻璃管里的液柱高度差不变
二、填空题
15.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______(填“核裂变”或“核聚变”),核电站输出的电能属于______(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16.如图,将插入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打的火焰上烧一段时间后趁热伸入澄清石灰水和x气体的集气瓶中,寨紧胶塞,看到变黑色的铜丝又变为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集气瓶里x气体是______。
(2)实验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橡胶塞比较费力的原因是______。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人体中缺______元素容易引起龋齿。
(2)汉代用极细的金丝制成金缕玉衣,说明金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3)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______。
(4)为使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应适当施用的是______(填化肥种类)。
三、实验题
1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不同地区石灰石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选用规格大小相同的不同地区的石灰石与等体积的稀酸反应,从酸的角度说明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实验时通过测定______来比较。
(2)如图所示是有关酸碱化学性质的实验活动,若实验现象为______,可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3)如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氯化铵饱和溶液的烧杯中(无剩余晶体),在试管中加入一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硫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反应中试管外壁会发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这时烧杯中的氯化铵溶液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温度 ②溶质质量 ③溶剂质量 ④溶解度 ⑤溶质质量分数
四、推断题
19.A-G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其中B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E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成分,D、F、G均为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_。
(2)F→G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
(3)E→D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写出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0.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学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把一颗绿豆大的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稀溶液中,并未观察到红色固体,而是看到了蓝色絮状沉淀和有气泡产生,实验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同学们非常好奇并对此开展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的气体和蓝色沉淀是什么?
(查阅资料)钠是一种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1:氢气和氢氧化铜 猜想2:氧气和氢氧化铜
(实验1)(1)小松用小刀切一颗绿豆大的金属钠投入到装有少量蒸馏水并滴加了少量酚酞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到金属钠漂浮于水面上,不规则钠慢慢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并产生气体,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收集气体,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2)溶液变红说明钠与水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呈碱性,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2)取少许实验1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可知,猜想1成立。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实际上是钠先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碱性物质再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继续探究)小明对实验现象又产生了新的质疑: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没有铜生成?
(提出猜想)有铜生成,生成的蓝色沉淀掩盖了红色的铜。
(实验3)小明取实验2产生的蓝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______,充分震荡,观察到蓝色沉淀全部溶解,生成蓝色溶液,证明猜想不合理。
(拓展延伸)(1)金属钠可以保存在______(选填“煤油”或“水”)中,其目的是隔绝______。
(2)通过以上探究说明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六、计算题
21.同学们在实验室用铜与硝酸银溶液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反应后得到金属银的质量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白洋淀皮蛋属于蛋制品,富含蛋白质。
B、衡水老白干酒富含水和酒精。
C、赵县雪梨属于水果,富含维生素。
D、故城龙风贡面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C。
2.B
【详解】
A、倾倒液体时,掌心对标签,否则药品容易腐蚀标签,A正确。
B、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试过口需略低于试管底部,否则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B与相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符合题意。
C、酒精灯熄灭需要用灯帽盖灭,否则容易引起火灾,C正确。
D、俯视读取液体体积,体积偏大,D正确。
故选:B。
3.D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术语。
【详解】
A、氦气由氦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e,故A不符合题意;
B、2Fe2+表示的是两个亚铁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N2表示一个氮气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6价硫元素,氧为-2价,所以化学式写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化学中的规范术语。
4.D
【详解】
A、所标物质中,塑料和橡胶属于合成材料,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铜属于金属材料,说法正确;
B、碳棒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测温仪电池内部有一根碳棒,主要利用其导电性,说法正确;
C、不锈钢属于合金,比纯金属抗腐蚀性能好,说法正确;
D、铁、铜均能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只能说明铁、铜的活动性强于银,不能判断铁、铜活动性强弱,说法错误。故选D。
5.B
【分析】
甲物质的化学式为,乙物质的化学式,丙物质的化学式为
【详解】
A、根据丙的化学式,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错误;
B、丙物质是酒精,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故正确;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A.碳酸钙、碳酸氢钠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因此X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不符合题意;
B. C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4=0,解得x=-4,不符合题意;
C. a点对应的是碳单质,b点对应的是一氧化碳,c点对应的是二氧化碳,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 b点对应的物质是一氧化碳,d点对应的物质是碳酸,一氧化碳不能和水反应,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B
【分析】
本题考查图像问题。
【详解】
A、压强相同,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低,故A不符合题意;
B、高温下一定质量的C与足量CO2反应会生成CO,固体质量一直减少直到0,故B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容器中压强先增大,随反应进行O2被消耗,容器内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容器内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的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注意催化剂改变的是化学反应速率,并不改变产物的质量。
8.B
【详解】
破碎玻璃可以回炉制作新的玻璃仪器,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B。
9.A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详解】
A、冶炼金属的过程有金属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海水晒盐,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10.B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和性质的所属关系。
【详解】
A.燃料包含化石燃料,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所以混合物不包括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
C.滑轮是简单机械之一,滑轮包括动滑轮和定滑轮,故C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包括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11.A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符合题意;
B、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不符合题意;
D、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C
【分析】
本题考查生活现象的解释。
【详解】
A、船闸应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以作保护气,故B不符合题意;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利用的是摩擦起电,不是分子间有引力,故C符合题意;
D、打开汽水瓶盖汽水自动喷出,是因为气压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注意平常生活现象的积累和合理的解释。
13.C
【分析】
A、 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
B、 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
D、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进行分析。
【详解】
A. 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等,是混合物,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沥青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干冰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故选项错误;
C、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D、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筷子在使用过程中,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是费力杠杆,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材料、导体、晶体、物质的分类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C
【分析】
(1)过量一氧化碳没有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
(2)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根据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燃烧生成水进行解答;
(4)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分析解答。
【详解】
A、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因为过量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当向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故B不符合题意;
C、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燃烧生成水,从而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故C符合题意;
D、丁图金属盒在水平面上旋转一周,液体密度一定,金属盒所处深度不变,根据p=pgh知,金属盒受到的液体压强不变,故U形玻璃管里的液柱高度差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要结合物理和化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15.裂变 二次能源
【分析】
本题考查核变。
【详解】
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裂变。核电站输出的电能,不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是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可以得到,所以核电站输出的电能是二次能源。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能源的分类。
16.一氧化碳 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消耗了一氧化碳,并且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了一部分,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变小,在外界压强的作用下,瓶塞不易打开
【详解】
(1)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看到铜丝由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集气瓶中x气体是一氧化碳;
(2)集气瓶内反应消耗了一氧化碳,并且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了一部分,导致集气瓶气体减少,集气瓶内压强变小,在外界压强的作用下,瓶塞不易打开;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①一氧化碳;②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消耗了一氧化碳,并且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了一部分,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变小,在外界压强的作用下,瓶塞不易打开;③。
17.氟
延展 pH试纸 氮肥
【详解】
(1)缺氟元素容易引起龋齿。
(2)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等,汉代用极细的金丝制成金缕玉衣,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
(4)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叶色浓绿的作用,为使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应适当施用的是氮肥。
18.酸的质量、浓度、种类 相同时间内,活塞读数增长量(或活塞读数增长相同数值所需时间) 不产生蓝色沉淀 ②③⑤
【详解】
(1)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不同地区石灰石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选用规格大小相同的不同地区的石灰石与等体积的稀酸反应,从酸的角度说明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酸的质量、浓度、种类;石灰石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时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活塞读数增长量(或活塞读数增长相同数值所需时间)。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如图所示是有关酸碱化学性质的实验活动,若实验现象为不产生蓝色沉淀,可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氢氧化钠已被稀盐酸消耗完。
(3)如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氯化铵饱和溶液的烧杯中(无剩余晶体),在试管中加入一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硫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反应中试管外壁会发烫,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镁与稀硫酸反应放出热量,这时烧杯中的氯化铵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铵溶解度增大,氯化铵不发生反应,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故填:②③⑤。
19.CaCO3 自然界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置换反应
【详解】
B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E是胃液中消化物质为盐酸HCl,D、F、G均为气体,且都能转化为C,故C可能是水,E能转化为D,盐酸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D可能为H2;F能转化为C和G ,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水在光合作用时生成葡萄糖和氧气,F为CO2,G为O2;由于A能转化为B,又能转化为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成水,故A为Na2CO3,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B的化学式为CaCO3;
(2)F→G是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实际运用在自然界中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3)E→D即由HCl生成H2,盐酸通过与活泼金属反应可置换出氢气,故为置换反应;
(4)A→C由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①CaCO3;②自然界中光合作用制造氧气;③置换反应;④。
20.点燃气体,听到“噗”的一声后火燃烧起来,火焰为淡蓝色 产生蓝色沉淀 足量的稀硫酸 煤油 氧气和水 密度比水小
【分析】
本题考查金属钠的相关性质。
【详解】
实验1:
(1)点燃气体,听到“噗”的一声后火燃烧起来,火焰为淡蓝色,证明该气体是氢气,证明猜想1成立;
(2)呈碱性,说明钠和水反应生成了碱,所以是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2:因为生成氢氧化钠,所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所以有蓝色沉淀;
实验3:氢氧化铜和酸可以反应,铜和酸不反应,故可加入稀硫酸,观察到蓝色沉淀全部溶解,生成蓝色溶液,说明生成的铜的猜想不合理;
拓展延伸:
(1)由上述现象可知,金属钠可以和水反应,所以应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
(2)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钠的密度小于水。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钠的物化性质,难度不大,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21.(1)21.6;
(2)解:设反应后得到硝酸铜的质量为x
x=18.8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分析】
(1)根据题图可知反应前硝酸银溶液和铜粉的总质量为215.6g-100.0g=115.6g,将铜粉放入硝酸银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又知反应后滤液的质量为194.0g-100.0g=94.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测反应后得到金属银的质量;
(2)根据题干可知反应后的溶液是硝酸铜溶液,溶液的质量即为滤液的质量,还需要求出硝酸铜的质量,步骤(1)已经计算出银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用银的质量求出硝酸铜的质量。
【详解】
(1)反应后得到银的质量=115.6g-94.0g=21.6g;
(2)见答案。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出银的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硝酸铜的质量。本题易错点是化学方程式记忆不准确。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石家庄市第28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石家庄市第28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