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六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六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六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铅笔长度的示意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铅笔的长度分别是( )
A.1 cm、5.20 cm B.1 cm、7.20 cm C.1 mm、5.20 cm D.1 mm、7.20 cm
2.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3.“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十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太阳 B.地球 C.“神舟十号” D.“天宫一号”
6.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126km/h B.70km/h C.52.5km/h D.30km/h
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为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8.期中测试中,关于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80cm
B.老师监考巡视时的平均速度是10m/s
C.考场内的室温大约为30℃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9.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B.
控制公路噪声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
C.
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
D.
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
10.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1.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1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
13.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1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15.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16.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如图所示的描述中属于吸热的是( )
A.
冬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的白霜 D.
严冬美丽的冰雕
17.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①“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②“夜半钟声到客船”﹣﹣人能辨别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坐地”是人对于地球是静止的;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8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8.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米所需的时间约为16 ,平时上学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 .(填上合适的物理单位)
19.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是 形成的,雪是 形成的,有时北方的雪没有融化成水就慢慢变少了是因为雪 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0.物体做直线运动,900m中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总时间是 s,平均速度是 m/s,合 Km/h.
21.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1.41cm、1.52cm、1.42cm、1.44cm,则物体的长度是 .
2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由于右边音叉的振动,在 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 ,从而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如果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的音叉旁边的那个泡沫塑料小球 (选填“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原因 .
23.2013年“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蘑菇兄弟”王嘉诚和张燕峰的演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蘑菇兄弟”在弹奏小吉它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产生的,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能区分出他们两位的演唱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24.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甲的速度为 m/s,乙车相对于甲车处于 态(填“运动”或“静止”).
25.根据图所示,写出测量的值:温度计甲所示的温度值是 ℃,某同学的体温如乙图所示t= ℃,该同学的体温属于 (选填“正常”或“不正常”)范围.
26.炸油条、鸡翅膀用食用油;煮地瓜、玉米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 (填“热量”或“温度”),这是由于油和水的 不同.
27.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三个小题;其中每空1分,共26分)
2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BC= m,tBC= s,VAC= m/s(保留两位小数).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变 (填“大”或“小”).
29.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 振动产生的.
(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30.为了研究水的沸腾,某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如图1中的图线 反映了上述实验过程.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2中 所示.
(2)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 和 .
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煤油的沸点是150℃,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可能是 (选填“酒精”或“煤油”).
(3)利用图3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① ;② .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的沸点是 ℃,你认为原因是: .
(5)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 .
(6)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2分;31题6分,32题6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31.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甲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①“泰州18km”的含义为 ;
②“40”的含义为 .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的爸爸驾车从此标志牌到泰州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看了看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9:00,同时小明注意到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一路上汽车始终是匀速行驶,当汽车到达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时,小明又看了看手表,时间为上午10:30.请你计算: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是多少?
32.某人在100m短跑的跑道上步行,要用80s由起跑线步行到终点,他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求:
(1)他的步行速度应为多少?
(2)如果他在最初20m以0.8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但通过跑道全程的时间还是80s,那么在余下的路程他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六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铅笔长度的示意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铅笔的长度分别是( )
A.1 cm、5.20 cm B.1 cm、7.20 cm C.1 mm、5.20 cm D.1 mm、7.20 cm
【考点】64:长度的测量.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6.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6.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2)铅笔的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7.20cm,铅笔长度为7.20cm﹣2.00cm=5.20cm.
故选C.
2.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考点】51:机械运动.
【分析】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参照物及其选择的角度去分析,即可作出判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应参照物而言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程度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判断的结果往往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切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3:声速;9F:响度.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解答】解: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响度很大,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分析】解答本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解答】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
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十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太阳 B.地球 C.“神舟十号” D.“天宫一号”
【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解:A、以太阳为参照物,“天宫一号”和地球都在在运动,故A错误;
B、判断“天宫一号”和地球的运动,不能以物体自身为参照物,故B错误;
C、以“神舟十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相对它的位置不变,“天宫一号”是静止的,地球相对于“神舟十号”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地球是运动的,故C正确;
D、判断“天宫一号”和地球的运动,不能以物体自身为参照物,故D错误.
故选:C
6.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126km/h B.70km/h C.52.5km/h D.30km/h
【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6A:速度的计算.
【分析】知道经过的路程,算出所用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部队从驻地到指定地点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救援部队救援过程经过的总路程S=105km,所用的总时间t=50min+2h+40min=3.5h;
∴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30km/h.
故选D.
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为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1)根据s﹣t图象找出同一时刻a、b、c对应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断三图象对应速度的大小关系;
(2)由图象判断5s内,三图象的路程差;
(3)根据图象a、b、c的速度及它们5s的路程差,根据题意选择答案.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经过5s后a的路程为sa=5.5m,b的路程为sb=2.5m,c的路程为sc=1m,由此可知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大于c的速度,
由题意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乙可能是b、c,甲可能是a、b;﹣﹣﹣﹣﹣﹣①
由题意知,运动5秒后,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而a和b的距离大于2m,a和c的距离大于2m,可见甲、乙可能是a、b,也可能是a、c﹣﹣﹣﹣﹣﹣②
综合①②可知,甲一定是a,不能使b、c.
故选A.
8.期中测试中,关于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80cm
B.老师监考巡视时的平均速度是10m/s
C.考场内的室温大约为30℃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考点】63:长度的估测;13:温度;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解答】解: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符合实际;
B、运动员百米跑的速度约为10m/s,故老师监考巡视时的平均速度是10m/s,不符合实际;
C、期中考试的时间一般在春秋季节,此时考场内的气温要低于30℃,不符合实际;
D、一般纸张的厚度在50μm=0.05mm左右,不符合实际.
故选A.
9.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B.
控制公路噪声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
C.
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
D.
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
【考点】9O: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
(4)声音的不同特性是音色,我们根据音色不同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解:A、动物能产生和听到一定频率范围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故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禁止鸣笛即从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但也可以通过公路两边植树,即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故B选项错误.
C、因为海豚的“声音”其频率高于20000Hz,是一种超声波,但它的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很大,所以能听到超声波以外的声音;故C选项错误.
D、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本身决定的,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不同.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10.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解答】解:A、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C、戴耳机是为了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考点】9F:响度;92:声音的传播条件;93:声速.
【分析】首先我们要知道各个成语的含义,然后根据我们对于声学知识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解:A、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太大了,将要把耳朵震聋了,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所以A是正确的;
B、隔墙有耳指的是隔着墙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B是错误的;
C、掩耳盗铃指的是捂住耳朵去偷铃铛,自己听不到,但别人可以听到,不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所以C是错误的;
D、耳熟能详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就可以知道是谁,靠的是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A.
1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
【考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解答】解:A、风雨送春归,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飞雪迎春到,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变成的,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该选项符合题意;
D、犹有花枝俏,花开香飘万里,属于分子运动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考点】1G: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的熔化过程的特点: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同时要知道冰的熔点是0℃,知道冰块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
【解答】解: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并且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保持0℃不变.
C、D温度都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因此不符合题意;
A、B都是熔化图象,但A的熔点不是0℃,所以A错误.
B的熔点是0℃,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正确.
故选B.
1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已知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解答】解:∵v=,
∴t=,
∴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
故选D.
15.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考点】1G: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分析】(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
(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解答】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
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D.
16.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如图所示的描述中属于吸热的是( )
A.
冬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的白霜 D.
严冬美丽的冰雕
【考点】12: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解:A、图中的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B、图中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现象,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
C、图中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D、冰雕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冰,这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①“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②“夜半钟声到客船”﹣﹣人能辨别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坐地”是人对于地球是静止的;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52:参照物及其选择;9H:音色.
【分析】对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理解错误;
②“夜半钟声到客船”﹣﹣人能辨别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理解错误;
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坐地”是人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理解正确;
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理解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8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8.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cm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米所需的时间约为16 s ,平时上学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 m/s .(填上合适的物理单位)
【考点】63:长度的估测;61:时间的估测;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估测物体的实际物理量,填写合适的单位.
【解答】解:根据日常观察与估计我们的步幅约是50cm,我们跑100m约用16s;骑自行车在一般情况下1s骑行5m左右,即5m/s.
故答案为:cm;s;m/s.
19.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是 凝固 形成的,雪是 凝华 形成的,有时北方的雪没有融化成水就慢慢变少了是因为雪 升华 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考点】12: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解答】解:千里冰封,是指水变成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
万里雪飘,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雪花,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
北方的雪没有融化成水就慢慢变少了,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升华.
20.物体做直线运动,900m中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总时间是 22.5 s,平均速度是 40 m/s,合 144 Km/h.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已知路程与平均速度,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总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由v=可知,运动时间:
t1===15s,
t2===7.5s,
运动的总时间:t=t1+t2=15s+7.5s=22.5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40m/s=144km/h;
故答案为:22.5;40;144.
21.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1.41cm、1.52cm、1.42cm、1.44cm,则物体的长度是 1.42cm .
【考点】64:长度的测量.
【分析】在长度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常用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但这里我们首先应该判断出有一个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解答】解:
1.52cm跟其他几个数据相差很大,所以它是错误的数据.求平均值时要舍去;
求平均值后的值的有效数字应该跟所给数据的有效数字一样,除不尽时应四舍五入,计算得≈1.42cm.
故答案为:1.42cm.
2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由于右边音叉的振动,在 空气 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 声波 ,从而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如果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的音叉旁边的那个泡沫塑料小球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原因 月球上处于真空状态,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
【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1:声音的产生.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解答】解:(1)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是能传递声音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实验在月球上进行,由于月球上处于真空状态,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因此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小球也不会被弹起.
故答案为:空气;声波;不会;月球上处于真空状态,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23.2013年“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蘑菇兄弟”王嘉诚和张燕峰的演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蘑菇兄弟”在弹奏小吉它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琴弦振动 产生的,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琴声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能区分出他们两位的演唱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音色 不同.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
【考点】9O: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1)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1)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2)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3)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
(4)由于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观众是根据音色判断是谁发出的声音的;
(5)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琴弦振动;音调;空气;音色;声源处.
24.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甲的速度为 1 m/s,乙车相对于甲车处于 运动 态(填“运动”或“静止”).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在s﹣t图象中,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v=求出其速度.
【解答】解:由图象知,甲图象是一条斜线,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v===1m/s.
乙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汽车乙处于静止状态,以甲车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m/s;运动.
25.根据图所示,写出测量的值:温度计甲所示的温度值是 ﹣4 ℃,某同学的体温如乙图所示t= 37.7 ℃,该同学的体温属于 不正常 (选填“正常”或“不正常”)范围.
【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18: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
【解答】解:(1)温度计甲的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上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下,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4℃.
(2)体温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即分度值是0.1℃,示数是37.7℃,超过正常体温.
故答案为:﹣4;37.7;不正常.
26.炸油条、鸡翅膀用食用油;煮地瓜、玉米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 温度 (填“热量”或“温度”),这是由于油和水的 沸点 不同.
【考点】1J: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因为油、水的沸点不同,所以,需要的温度也不同;烹制不同的食物需要不同的温度,根据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来加热不同的食物.
【解答】解:
炸油条和鸡翅膀需要较高的温度,而煮玉米、煮地瓜需要较低的温度;
油的沸点比较高,可以用于炸油条和鸡翅膀;水的沸点比较低,可以用于煮玉米、煮地瓜.
故答案为:温度;沸点.
27.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试管壁有小水珠产生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 液化放热 .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可以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
水蒸气受冷液化时要放热.
【解答】解:
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进入容器A中,容器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容器A的温度也比较低,通入容器A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
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试管壁有小水珠产生;液化放热.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三个小题;其中每空1分,共26分)
2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缓 (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BC= 0.05 m,tBC= 1 s,VAC= 0.033 m/s(保留两位小数).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变 大 (填“大”或“小”).
【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公式v=;
(2)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BC为小车在B、C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BC由B、C两点的时刻之差求出;
要计算出VAC,需确定AC的长度和时间,用公式v=计算;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
【解答】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
(3)由图知,SBC=5.0cm=0.05m
tBC=15:35:23﹣15:35:22=1s
SAC=10.0cm=0.1m
tAC=15:35:23﹣15:35:20=3s
则vAC===0.033m/s.
(4)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2)缓;(3)0.05;1;0.033;(4)大.
29.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ABC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 音调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 空气 振动产生的.
(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钢尺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 低 (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钢尺振动太慢了,发出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
【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91:声音的产生;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解答】解:
(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硬纸板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3)①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②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
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④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
故答案为:(1)ABC;频率;
(2)音调;空气;
(3)钢尺;响度;低;钢尺振动太慢了,发出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30.为了研究水的沸腾,某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如图1中的图线 c 反映了上述实验过程.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2中 甲 所示.
(2)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
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煤油的沸点是150℃,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可能是 煤油 (选填“酒精”或“煤油”).
(3)利用图3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① 水量多 ;② 水的初温低 .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的沸点是 99 ℃,你认为原因是: 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
(5)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 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
(6)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由水蒸气液化成的 .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决定了所测的最大温度,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
(3)实验时间的长短与水的多少、水的初温、酒精灯的火焰大小有关,据此进行分析;
(4)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沸点的高低和气压有关,气压升高,沸点升高,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5)根据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行分析;
(6)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知道“白气”是由小水珠组成.
【解答】解:(1)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图1中的图线c反映了上述实验过程.甲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是水的沸腾时的现象;乙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减小,是水沸腾之前的现象.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进行实验,煤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可以用煤油温度计来测量水的初温.
(3)实验时间的长短与水的多少、水的初温、酒精灯的火焰大小有关;
(4)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水的沸点是99℃.
沸点的高低和气压有关,气压降低,沸点降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沸点99℃低于100℃,所以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6)水面上的“白气”是小水滴,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
故答案为:(1)c;甲;(2)热胀冷缩;煤油;(3)水量多;水的初温低;(4)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5)不断吸热,温度不变;(6)由水蒸气液化成的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2分;31题6分,32题6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31.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甲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①“泰州18km”的含义为 此地距泰州18Km ;
②“40”的含义为 此地距泰州路段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 .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的爸爸驾车从此标志牌到泰州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看了看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9:00,同时小明注意到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一路上汽车始终是匀速行驶,当汽车到达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时,小明又看了看手表,时间为上午10:30.请你计算: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是多少?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6A:速度的计算.
【分析】(1)“泰州18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泰州还有18km;交通标志牌“4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到泰州的距离,根据公式v=求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泰州至少需要的时间.
(3)根据入口和出口的时刻,可计算出行驶这段高速公路所需时间,从乙图中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然后利用公式S=vt即可求出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
【解答】解:(1)①“泰州18km”的含义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泰州还有18km,
②“40”的含义为此地距泰州路段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
故答案为:①此地距泰州18Km; ②此地距泰州路段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泰州至少的时间:
t===0.45h=27min.
答:从此标志牌到泰州最快要用27分钟.
(3)t=10:30﹣9:00=1h30min=1.5h,v=80km/h
s=vt=80Km/h×1.5h=120km.
答: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为120km.
32.某人在100m短跑的跑道上步行,要用80s由起跑线步行到终点,他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求:
(1)他的步行速度应为多少?
(2)如果他在最初20m以0.8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但通过跑道全程的时间还是80s,那么在余下的路程他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考点】6A:速度的计算;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已知步行的距离和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他的步行速度.
(2)已知最初20m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最初20m所用的时间;
剩余路程所用的时间等于总时间减去最初20m所用的时间;剩余路程等于总路程减去最初20m;余下路程的速度根据公式v=可求.
【解答】解:(1)v==1.25m/s.
答:他的步行速度应为1.25m/s.
(2)最初20m所用的时间t1===25s;
剩余路程所用的时间t2=t﹣t1=80s﹣25s=55s;
剩余路程s2=s﹣s1=100m﹣20m=80m;
余下路程的速度v2===1.45m/s.
答:余下路程的速度为1.45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103μm,5s,5s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答案】C,【答案】D,【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D,0m,5s时B的速度为2m/sD,【答案】D,【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