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数学第21讲:综合复习(二)(教师版)
展开
第21讲(综合复习二)
- 定义新运算
基本概念: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
基本思路: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
关键问题: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注意事项:①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②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 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 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
基本特征: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
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
基本特征: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
①数线段规律:总数=1+2+3+…+(点数一1);
②数角规律=1+2+3+…+(射线数一1);
③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
④数长方形规律:个数=1×1+2×2+3×3+…+行数×列数。
- 逻辑推理
基本方法简介:
①条件分析—假设法: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定是奇数。
②条件分析—列表法: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题设的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
③条件分析——图表法: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例如A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
④逻辑计算: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
⑤简单归纳与推理: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
1. 等价条件的转换
2. 列表法
3. 对阵图:竞赛问题,涉及体育比赛常识
4. 假设问题
假设法是解答应用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所谓“假设法”就是依据题目中的己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设想,然后按照己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再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 方阵问题
很多的人或物按一定条件排成正方形(简称方阵),再根据己知条件求总人数,这类题叫方阵问题。在解决方阵问题时,要搞清方阵中一些量(如层数,最外层人数,最里层人数,总人数)之间的关系。方阵问题的基本特点是:
(1)方阵不管在哪一层,每边的人数都相同,每向里面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减少2,每一层就少8。
(2)每层人数=(每边人数-1)×4
(3)每边人数=每层人数÷4+1
(4)外层边长数-2=内层边长
1表示两个数,记为:※=2×,求8※(4※16)。
答案:1953。
解析:4※16=2×4×16-×16
=128-4
=124
8※124=2×8×124-×124
=1984-31
=1953
2. 设为两个不同的数,规定□,求□16=10中的值。
答案:24。
解析:因为□16=10,
即(+16)÷4=10
+16=40
=40-16
=24。
3. 一个剧场设置了20排座位,第一排有38个座位,往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这个剧场一共设置了多少个座位?
答案:38+2×(20-1)=76(个)
38+40+42+…+74+76
=(38+76)×20÷2
=1140(个)
答:这个剧场一共设置来1140个座位。
解析:这道题首先求出第20排有多少个座位,然后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4. 小明和小刚赛跑,限定时间为10秒,谁跑的距离长谁胜.小刚第一秒跑了1米,以后每秒都比前面一秒多跑0.1米;小明从始至终每秒都跑1.5米。问两人谁能取胜?
答案:小明胜。
解析:小刚10秒跑的米数:
1+1.1+1.2+…+1.9=1+(1.1+1.9)×9÷2
=13.5(米)。
小明10秒跑的米数:
1.5×10=15(米)。
因为15米>13.5米,所以小明胜。
5 一个正三角形,每边长1米,在每边上从顶点开始每隔2厘米取一点,然后从这些点出发作两条直线,分别和其他两边平行(如图)。这些平行线相截在三角形中得到许多边长为2厘米的正三角形.求边长为2厘米的正三角形的个数。
答案:2500。
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边长为2厘米的三角形的个数:第一层有1个;第二层共有3个;第三层共有5个。于是想到共有几层,最底层共有多少个。
边长为2厘米的三角形的个数实际上就是从1开始连续50个单数的和:
1+3+5+…+99
=(1+99)×50÷2
=2500(个)
6. 求一切除以4后余1的两位数的和?
答案:13+17+21+…+97
=(13+97)×22÷2
=1210。
解析:除以4后余1的最小两位数是多少? 12+1=13;
除以4后余1的最大两位数是多少? 96+1=97;
除以4后余1的两位数一共有多少个? 96÷4-2=22(个)。
它们的和是: 13+17+21+…+97
=(13+97)×22÷2
=1210。
A
1 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4⊗8=16,10⊗6=26,6⊗10=22,18⊗14=50,求7⊗3=?
答案:17。
解析:因为4⊗8=4×2+8=16;
10⊗6=10×2+6=26;
6⊗10=6×2+10=22;
18⊗14=18×2+14=50。
所以⊗=×2+
7⊗3=7×2+3
=14+3
=17
2. “▽”表示一种新运算,它表示:,求3▽5的值。
答案:。
解析:3▽5=
=
=
3. ,在中,求的值。
答案:0.3。
解析:
=
=
=(
所以,=6,解得。
4 规定,而且12=23,求34的值。
答案:。
解析:,
。
因为,,
所以,,
解得,。
所以,
=
=
=。
B
5 把一堆苹果分给8个朋友,要使每个人都能拿到苹果,而且每个人拿到苹果个数都不同的话,这堆苹果至少应该有个。
答案:36。
解析:1+2+3+4+5+6+7+8
=(1+8)×8÷2
=9×8÷2
=72÷2
=36(个)。
6 图中是一个堆放铅笔的形架,如果最上面一层放60支铅笔。问一共有支铅笔。
答案:1830。
解析:从最底层到最上层每一层堆放的铅笔支数组成一个等差数列,所以一共放铅笔。
(1+60)×60÷2
=61×60÷2
=3660÷2
=1830(支)。
7全部两位数的和是。
答案:4905。
解析:两位数依次为10,11,12,…,99.排成一个公差为1,项数是(99-10)+1=90的等差数列,根据公式得:
(10+99)×90÷2
=109×90÷2
=9810÷2
=4905。
8.下面的算式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第100个算式的得数是。
4+3,5+6,6+9,7+12,…
答案:403。
解析:仔细观察可知:
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组成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4,5,6,7,…;
每个算式的第二个加数组成一个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3,6,9,12,…;
若要求第100个算式的得数,只要分别算出每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即可。
根据通项: 。
第一个加数为:4+(100-1)×1=4+99=103;
第二个加数为:3+(100-1)×3=3+99×3=3×100=300。
所以第100个算式的得数为:103+400=403。
9 若干人围成8圈,一圈套一圈,从外向内各圈人数依次少4人。如果共有304人,最外圈有人。
答案: 52。
解析:最外圈人数有:+(8-1)×4=(+28)人。
所以共有人数可表示为:
(+28)×8÷2=304
+28=76
=48
=24
所以最外圈有: 24+28=52(人)。
10 在1~100这一百个自然数中所有不能被11整除的奇数的和是。
答案:2005。
解析:(1+3+5+7+…+97+99)-(11+22+33+44+55+66+77+88+99)
=(1+99)×50÷2-[(11+99)×4+55]
=2500-495
=2005。
C
11. 将1~6分别填在图中,使每条边上的三个○内的数的和相等。
答案: . . .
. . .
解析:遇到本类型题同学们应该大胆的进行尝试,找到符合题意的答案。答案大多不唯一。
12 加工一批39600件的大衣,30个人10天完成了13200件,其余的要求在15天内完成,要增加_____人。
答案:10人。
解析: (39600-13200)÷(13200÷30÷10×15)-30=10(人)。
13. 54人12天修水渠1944米,如果人数增加18人,天数缩到原来的一半,可修水渠_____米。
答案:1296米。
解析: 1944÷54÷12×(18+54)×(12÷2)=1296(米)。
14 一批产品,28人25天可以收割完,生产5天后,此项任务要提前10天完成,应增加_____人。
答案:28人。
解析: (28×25-28×5)÷(25-5-10)-28=28(人)。
15. 某食堂存有16人可吃15天的米,16人吃了5天后,走了6人,余下的可吃_____天。
答案:16天。
解: (15×16-5×16)÷(16-6)=16(天)。
1. 某生产小组12个人,9天完成,零件1620个。现在有一批任务,零件数为2520个,问14个人要_____天完成。
答案:12天。
解析: 2520÷(1620÷9÷12×14)=12(天)。
2. 一项工程预计15人每天做4小时,18天可以完成,后来增加3人,并且工作时间增加1小时,这项工程_____天完成。
答案:12天。
解析: 15×4×18÷[(15+3)×(4+1)]=12(天)。
3. 某机床厂第一车间的职工,用18台车床,2小时生产机器零件720件,20台这样的车床3小时可生产机器零件_____件。
答案:1200件。
解析: 720÷18÷2×20×3=1200(件)。
4 光华机械厂一个车间,原计划15人3天做900个零件,生产开始后,又增加一批任务,在工作效率相同下,要10个人8天完成,问增加了几个零件?
答案:900÷15÷3=20(个),
20×10×8=1600(个),
1600-900=700(个)。
答:增加了700个。
解析:这道题我们首先求出每个人每天做的个数,再求出共做的个数,最后减去原计划的个数,就是增加的零件个数。
5 光明小学有50个学生帮学校搬砖,要搬2000块,4次搬了一半,照这样算,再增加50个学生,还要几次运完?
答案: 2000×÷4÷50=5(块)。
(50+50)×5=500(块)。
2000×÷500=2(次)。
答:还要运2次。
解析:这道题我们先求出每个学生每次运的砖数,再求出现在的学生一次运的砖数,最后求出还要运的次数。这里我们还可以采用简便方法:4÷[(50+50)÷50]=2(次)。
6 一根木料,锯成2段,要3分钟,如果锯成6段要多少分钟?
答案: 3÷(2-1)=1.5(分钟),
6-1=5(次),
1.5×5=7.5(分钟)。
解析:先求出锯2段用的时间,在求出锯6段用的次数,最后相乘便可求出共用的时间。
1.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______。
答案:24。
解析:729-788=24。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_______。
答案:89.5分。
解析:[89(40-2)+992]40=89.5(分)。
3.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_______ 。
答案:135。
解析:1273+1483-1385=135。
4.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值为70,这个数是________。
答案:30。
解析:80-(705-605)=30。
5.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年龄最小的没有小于18岁.那么最大年龄可能是______岁。
答案:28岁。
解析:三人年龄和=223=66岁,设有两个人的年龄最小,和为192=38,所以,最大年龄可能是66-38=28(岁)。
6.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是91分,这6个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同学得65分,那么居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_______分。
答案:95。
解析:第一、二名最多可得100+99=199(分),
第三、四、五名的平均分为:(916-100-99-65)3=94(分)。
第三名最少95分。
7. 课外活动跳绳比赛,其中2组各借绳4根,其余的组借5根,这样分配最后余下12根;如果每组借6根,这样恰好借完。问有绳多少根?
答案:[12-(5-4)×2]÷(6-5)=10(组);
6×10=60(根)。
8. 小明用一元买了5支铅笔和8块橡皮,余下的钱,如果买一支铅笔就不足2分;如果买一块橡皮就多出1分。每支铅笔多少分?每块橡皮多少分?
答案:铅笔:6+2+1=9(分);
橡皮:[100+2-(2+1)×(5+1)]÷14=6(分)。
解析:如果小明多2分钱的话,正好可以买6支铅笔和8块橡皮。从总的钱数中减去铅笔比橡皮贵的钱,剩下的钱正好是14块橡皮的价钱,可用除法先求出每块橡皮的价钱,进而求出每支笔的价钱。
小四数学第21讲:综合复习(二)(学生版): 这是一份小四数学第21讲:综合复习(二)(学生版),共8页。
小四数学第20讲:综合复习(一)(学生版): 这是一份小四数学第20讲:综合复习(一)(学生版),共10页。
小四数学第14讲:幻方(教师版): 这是一份小四数学第14讲:幻方(教师版),共5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点解析,分析与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