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烧制陶罐 B. 雕刻石像 C. 水车灌溉 D. 预报地震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胶塞 B.贮存氧气 C.过滤 D.吹灭酒精灯
3.“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 B.回收和利用废金属
C.填埋废旧电池 D.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4.下列物质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葡萄干 B.白砂糖 C.鲜鸡蛋 D.植物油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钙离子:Ca+2 B.2个氢原子:H2
C.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 D.3个氮气分子:3N2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
C.用铜丝制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D.点燃羊毛纤维,闻到烧焦羽毛气味
8.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 B.图中共表示了9种物质
C.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 D.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
9.下列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四种无机药物,其成分中Hg的化合价为0的是
A.水银(Hg) B.升丹(HgO) C.朱砂(HgS) D.轻粉(Hg2Cl2)
10.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六氯苯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
11.下列化学反应及变化中叙述正确的是
A.CO2会造成酸雨
B.CO+CuOCu+CO2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12.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炒菜时闻到香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D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1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下列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交叉关系 B.糖类与淀粉属于并列关系
C.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合成材料与塑料属于包含关系
14.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C.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增加
D.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15.无色液体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硫酸、饱和石灰水、酚酞试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X是下列选项中的( )
加入的物质
稀硫酸
饱和石灰水
酚酞试液
现象
有气泡冒出
有白色沉淀
变成红色
A.稀盐酸 B.NaOH溶液 C.NaCl溶液 D.Na2CO3溶液
16.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5
30
26
A.b可能是催化剂
B.X的值等于1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17.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社会发展
B.化学与健康
①广泛使用太阳能能有效减少碳排放
②普通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氢气是理想能源
①缺碘会引起骨质疏松
②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③为补充蛋白质只吃肉类不吃蔬菜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①进入溶洞前做灯火实验
②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找泄露
③煤炉上放盆水防止CO中毒
①制取气体:先加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量一定质量药品:先加药品后加砝码
③可燃性气体燃烧:先验纯后点燃
A.A B.B C.C D.D
18.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B
鉴别Fe、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
滴加稀硫酸
C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D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提纯硝酸钾
蒸发溶剂
A.A B.B C.C D.D
19.探究金属活动性实验及其废液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Fe、Cu、Ag
B.废液缸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固体B中一定含有Ag,一定不含Fe
D.溶液A不含Ag+,可以直接倒入下水道
二、多选题
20.我国具有丰富的硒(Se)资源。图(a)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b)是硒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B.图中X=6,硒元素在第5周期
C.硒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结构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D.钠单质和镁单质都是原子直接构成
2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D.甲的饱和溶液比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22.去除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样品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食盐样品溶于水,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X,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搅拌、煮沸,得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X中有四种成分
B.“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
C.将氯化钠溶液用上图装置加热蒸发,至水分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D.除杂过程中有Na2CO3参加的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三、填空题
23.现有下列物质:①干冰②小苏打③氮气④熟石灰,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常用于焙制糕点的是: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4)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的是_____。
24.在厨房中,既能制作美食又可从中体验乐趣,同时也蕴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
(1)厨房中有食盐、食醋、小苏打、加铁酱油等物质。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指___________(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2)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即可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
(3)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植物油时,洗洁精使植物油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便于洗涤。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
(4)冰箱内放置的活性炭包可去除冰箱内的异味,是由于活性炭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性。
(5)放置的铁锅出现锈蚀,主要是铁与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25.今后学习常见物质时,会从“价”和“类”两个方面进行学习。下图表示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含铁物质类别的关系。
(1)X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含铁化合物属于图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某同学想用物质a制取物质b,设计了以下 实验步骤:
物质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溶液乙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用化学式填空)。
26.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验证物质的燃烧条件
根据图1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80℃热水的作用之一是 ___________。
②比较现象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验证锌与铁的金属活动性
①相同条件下,取等质量锌粉、铁粉,根据图2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锌粉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粉快,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发现∪形管两边的金属粉末均无剩余,则硫酸剩余的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左、右两边均有剩余 B 左边有剩余,右边无剩余
C 左、右两边均无剩余 D 左边无剩余,右边有剩余
四、简答题
27.化学的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角度回答: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花香入鼻的原因是_____。
(2)由图1推知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3)由图2可知,水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填微粒符号)。
(4)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N(NO2)3中N、O原子个数比是_____。
五、实验题
28.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上图B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
(2)实验室将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有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3)实验室可以按照“B→F→F→真空气囊”的装置顺序制取纯净的CO2气体,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第一个F装置盛放试剂是硝酸银,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第二个F装置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9.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发生反应
氢氧化钠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1)实验一的现象: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现象: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与拓展)
(3)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______并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化,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
(4)由实验三联想到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方案,当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当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30.水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某兴趣小组收集了一部分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不考虑其他成分对实验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Mg(OH)2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2O;
②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探究活动一)验证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1)小斌取一定量水垢样品,高温灼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___________色。
得出结论:水垢中含CaCO3和Mg(OH)2。
(2)小红提出小斌的实验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小红的理由是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二)分离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小林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部分产物已略去):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
(2)滤液A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3)加入Mg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3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入9.3g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中,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反应产生的气体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步骤,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
(3)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填空)。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雕刻石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预报地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2.B
【详解】
A、向试管中塞紧胶塞,试管不应接触桌面,故A错误;B、集气瓶口是磨砂的,毛玻璃片粗糙面向下,封闭较好,故B正确;C、过滤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应用嘴吹灭,以免失火,故D错误。
点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
3.B
【详解】
A、露天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理念,故错误;
B、回收和利用废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保护金属资源,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故正确;
C、填埋废旧电池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错误;
D、开私家车出行需要使用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故不提倡开私家车出行,故错误。故选B。
4.C
【详解】
A、葡萄干富含维生素;B、白砂糖富含糖类;C、鲜鸡蛋富含蛋白质;D、植物油富含脂肪。故选C。
点睛∶了解常见物质含有营养素的种类,对于合理饮食和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D
【详解】
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钙离子表示为Ca2+,错误;
B、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错误;
C、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表示为,错误;
D、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氮气分子:3N2,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生石灰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B、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发生了化学反应,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C、用铜丝制作导线,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稀盐酸与水垢发生了化学反应,利用了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
点睛∶物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7.A
【详解】
A.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错误;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C.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正确;
D. 羊毛含有蛋白质成分,点燃羊毛纤维,闻到烧焦羽毛气味,正确。
故选A。
8.D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中“”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共有4种不同分子表示4种物质,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后元素种类也没有变化,错误;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正确。故选D。
9.A
【详解】
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Hg属于单质,化合价为0,正确;B、升丹(HgO)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错误;C、朱砂(HgS) 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错误;D、轻粉(Hg2Cl2)中氯元素显-1价,那么汞元素显+1价,错误。故选A。
点睛:掌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是解题关键。
10.B
【详解】
A、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苯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由六氯苯的化学式C6Cl6。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6):(35.5×6)=12:35.5,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一个六氯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D
【详解】
A、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C、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常温下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常温下氧气与木炭不反应,错误;
D、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
A、金刚石中碳原子是成网状排列,一个碳原子周围有四个碳原子,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成片层排列,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闻到香味,说明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腔,便闻到了香味,不符合题意;
C、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内每个分子间的分子间隔增大,而重新鼓起,符合题意;
D、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D
【详解】
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B、糖类与淀粉属于包含关系,淀粉属于糖类的一种,故B错误;C、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中和反应属于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合成材料与塑料属于包含关系,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故D正确。
14.C
【详解】
A、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分,故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正确;
C、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由氧化铁生成铁,固体质量较反应前减小,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正确。
故选C。
15.D
【详解】
A、稀硫酸与稀盐酸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B、N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C、NaCl溶液与稀硫酸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遇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D
【详解】
A、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0+5+16+15﹣5﹣30﹣26=15,故B正确;
C、反应后a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d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30﹣16)g:(26﹣15)g=14:11,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17.A
【详解】
A、①广泛使用太阳能,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能有效减少碳排放,正确;
②普通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
③氢气燃烧生成水,是理想能源,正确;
B、①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错误;
②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正确;
③饮食要合理,要均衡摄入营养,错误;
C、①进入溶洞前做灯火实验,检验氧气浓度是否充足,正确;
②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灯,可能引起爆炸,错误;
③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
D、①制取气体时,先检查气密性,后装药品,防止漏气,错误;
②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要先加砝码,后加药品,错误;
③可燃性气体燃烧:先验纯后点燃,防止气体不纯引起爆炸,正确。
故选A。
18.B
【详解】
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B、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u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碳与稀硫酸不反应,故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过量的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故选B。
19.C
【分析】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银和稀盐酸不反应。
【详解】
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则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Ag、Cu、 Fe,故A不正确;
B、如果①号试管中有铁粉剩余,则会在废液缸中继续发生置换反应,废液缸中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正确;
C、分离出的固体B不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粉无剩余,又因为铜比银活泼,所以铜会置换出银,因此固体B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Fe,故C正确;
D、溶液A中是否含有银离子是不确定的,因为不知道加入铜粉的量是否足量,而且A中可能有重金属铜离子,有毒,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和后面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把其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0.CD
【详解】
A、由图表信息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2+8+18+X,则X=6,硒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位于在第四周期,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硒和硫原子的原子结构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D、钠、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
故选CD。
21.BC
【详解】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则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故选项错误;
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都有固体析出,得到的溶液仍饱和;故选项正确;
C、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将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D、T1℃之前甲的溶解度小于乙,T1℃之后甲的溶解度小于乙,因此无法简单的判断两种饱和溶液哪一个质量分数更大,错误。
故选:BC。
22.AD
【详解】
A、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由于氯化钡过量,则碳酸钠与其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则滤渣X中有四种成分,正确;
B、“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Na2CO3,错误;
C、加热蒸发时,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其蒸干,错误。
D、除杂过程中有Na2CO3参加的化学反应为,,均为复分解反应,正确。
故选AD。
23.② ① ④ ③
【详解】
(1)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常用于焙制糕点;
(2)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24.元素 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 乳化 吸附 氧气和水
【详解】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铁酱油中的“铁”指元素。
(2)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即可灭火,其原理是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
(3)洗洁精去除油污,使植物油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4)活性炭去除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除去异味。
(5)放置的铁锅出现锈蚀,主要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25.单质 d NaCl
【详解】
(1)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故X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属于盐且铁的化合价为+2价,故该含铁化合物属于图中的d。
(3)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a为+3铁的化合物,故a为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钠和氯化铁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沉淀、和过量的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溶液乙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NaCl。
26.将水中白磷与氧气隔绝(或给空气中白磷、红磷提供热量)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金属活动性锌大于铁 AB
【详解】
(1)①80℃热水的作用是将水中白磷与氧气隔绝,给空气中白磷、红磷提供热量。
②空气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控制的变量是不同可燃物着火点,比较现象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①金属活动性越强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越快;相同条件下,观察到锌粉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粉快,由此得到的结论是金属活动性锌大于铁。
②
实验结束后,发现∪形管两边的金属粉末均无剩余;由质量关系可知,等量金属,铁消耗酸酸更多,故酸可能均有剩余或左侧硫酸剩余,故选AB。
27.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分子构成不同; H、O; 2:3。
【详解】
(1)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花香分子不断的运动,故可以闻到花香味;
(2)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是由2 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的构成不同,故性质不同;
(3)水电解的过程是水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在该分解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改变,故填H、O;
(4)N(NO2)3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是4:6=2:3。
28.分液漏斗 B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除去氯化氢气体 浓硫酸
【详解】
(1)B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选B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第一个F装置盛放试剂硝酸银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起干燥作用,要先除杂质,后干燥。
故答案为:①分液漏斗;②; ③B;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⑤;⑥除去氯化氢气体;⑦浓硫酸。
29.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酚酞溶液 气球膨胀 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实验过程与分析】
(1)实验一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混合,二者能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答案为: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实验二是将氢氧化钠和氯化铵混合并加热,二者能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所以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实验反思与拓展】
(3)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验证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可选用酸碱指示剂,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化。
(4)①滴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被消耗,则气体减少,锥形瓶内的压强也减小。而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大气压,则此时气球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不断膨胀。所以当观察到气球膨胀,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故答案为:气球膨胀;
②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和二氧化碳反应,可以滴入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是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后,可以滴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过程中,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所以,当观察到滴入稀盐酸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可以证明有碳酸钠,即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故答案为: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30.蓝 气体经过石灰水会带出水分 漏斗 CaCl2、MgCl2、HCl
【详解】
探究活动一:
(1)取水垢样品高温灼烧,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通过石灰水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石灰水变浑浊;在气流的压力作用下,部分气体通过硫酸铜固体,因为气体已经湿润,硫酸铜变为蓝色;
(2)由上述分析可判断水垢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这一结论不合理,原因是气体通过石灰水时被湿润,无法判断氢氧化镁分解是否生成水;
探究活动二:
(1)过滤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加入稀盐酸后发生的化学反应为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因为稀盐酸过量,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镁、氯化钙、氯化氢三种物质;
(3)滤液A中加入石灰乳,发生的化学反应为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①蓝;②气体经过石灰水会带出水分;③漏斗;④CaCl2、MgCl2、HCl;⑤。
31.(1) CO2
(2)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3) Na2SO4、Na2CO3
【详解】
(1) 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反应产生的气体化学式为CO2。
(2) 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入9.3g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中,稀硫酸首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2.2g;过程见答案。
(3)a点时,第一个反应已经结束,第二反应进行了一部分碳酸钠过量稀硫酸不足,故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生成的硫酸钠、过量的碳酸钠,故填Na2SO4、Na2CO3。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扫描版 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扫描版 无答案),共10页。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