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百炼成钢
B.火上浇油
C.冰清玉洁
D.滴水穿石
2.烧烤是最古老的饮食方法之一,人们喜爱的下列菜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韭菜
B.鱼
C.红薯
D.羊肉串
3.“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我国近年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把生活垃圾按图示分四类进行科学处置,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废旧电池属于
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4.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
B.经过净水机净化的水是纯水
C.自来水在加热煮沸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D.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浮渣较多说明是软水
5.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阴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带负电
C.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不运动的
D.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6.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7.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00
B.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8
C.氧和氟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和氟位于元素周期表同一族
8.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NaOH、Na2CO3等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C.玻璃钢是由玻璃和铁混合而成,所以玻璃钢是复合材料
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9.某地一儿童群体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据此医生认为该群体身体缺乏
A.维生素A
B.锌
C.铁
D.钙
10.如图A、B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溶液溶质质量分数b点大于a
B.溶液温度从c(d)降到a点,两种溶液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d点时A的溶液变成c点的溶液,可继续加入A溶质
D.t1℃将20gA(B)加到50g水中,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
1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盐酸和硫酸,取样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B.用分别取样灼烧,闻产生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纱线
C.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制取氧化铁
D.提纯NaCl(含少量Na2CO3),将物质溶解后,加适量石灰水,过滤,蒸发结晶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CO(NH2)2]遇碱有氨味
B.用观察法即可区分磷矿粉与氯化钾
C.KNO3、NH4NO3都是复合肥
D.合理使用农药,不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13.下列除去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方法
A
Zn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锌粒,过滤
B
MnO2(KCl)
将物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CO2)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D
NaOH溶液[Ca(OH)2]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4.大气污染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某科学实验小组设计的汽车尾气处理排放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2的变化属于分解反应
B.从流程图可以看出汽车尾气有害成分主要是CO、NOx及CyHx等
C.流程中A是催化剂
D.过程中排放出的CO2可形成酸雨
15.某同学总结的A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图,其中A、B、C、D、Ba(OH)2分别是不同类型的物质,如图的实验现象是A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一定是H2SO4
B.反应⑤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④可用于检验某种盐,则C一定是单质
D.反应①可能是置换反应
二、填空题
16.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在这场伟大的抗役斗争中,化学材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制造医用口罩的熔喷布是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的过滤材料,作为口罩的过滤材料对_______有良好的通过性,对_______等有屏蔽性。
(2)聚丙烯是__________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可制膜、拉丝并重复使用,说明这种塑料具有_______性。
(3)丙烯(C3H6)是合成聚丙烯的单体,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口罩鼻夹常用铁丝与塑料制成,请设计实验证明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___________。
17.日本政府当地时间2021年4月13日上午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反对。
(1)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氚”,“氚”是氢元素的一种,核电荷数都是1,只是中子数不同,称为超重氢,通常用T表示。画出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氚(T)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超重水,化学式是_______。
(2)在核污染发生时,可适量服用碘片(KI),以保护甲状腺。K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化学反应:2KI+2FeCl3=I2+2KCl+2X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
(3)氚污染主要是衰变过程中放出β射线,其衰变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此衰变过程中表示T(超重氢)原子,其核内有_____中子,可用β表示,衰变过程有_____种元素,该过程可简单表示为T→ ______ +β。
三、科学探究题
18.实验室验证酸或碱的化学性质步骤如图。
(1)步骤①中石蕊试液变蓝,则X可能是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2)步骤②中溶液变_______色,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滴加盐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3)为了能证明步骤③发生了反应,还需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
(4)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是______,为了证明该沉淀不溶于酸,____(填“需要”或“不需”)加入HNO3溶液。
(5)某制取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省略)。
为制备Na2CO3或NaHCO3溶液,需要对药品或装置进行改进,请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
19.某化学课外拓展小组对潜艇生氧剂过氧化钠(Na2O2)生氧原理及反应产物产生了兴趣。取一定量Na2O2固体于大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待反应完全并冷却至室温,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先变红色然后褪色。于是对使溶液褪色的物质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的产物除气体外都有可能使溶液褪色,产物中的气体是______。
(查阅资料)Na2O2与H2O反应的产物还有NaOH、H2O2。
(实验方案)配制4%、0.04%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按照以下实验过程进行探究。
(实验过程)由如图装置中不同的实验现象即可得出结论。
(1)步骤②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色,且静置较长时间仍不褪色。
(2)步骤①和步骤③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常温下浓NaOH溶液和H2O2溶液都能使红色溶液褪色。
(拓展延伸)题干中Na2O2与H2O反应产生的气体检验方法是________,要除去反应后NaOH溶液中的H2O2,方法是(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四、流程题
20.计算机CPU芯片中含有单质Au(金)、Ag等贵金属和Cu等。工业上回收废旧CPU芯片中的单质Au(金)、Ag、Cu工艺流程如下:
(1)酸溶不用稀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流程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在实验室用到的夹持仪器有________。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试剂1,试剂1与试剂2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④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
(4)物质1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
(5)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以石灰石、食盐及氨等为原料的联合制碱法。小苏打(NaHCO3)是其产品之一。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某品牌小苏打样品(含 NaCl杂质)中碳酸氢钠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反应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质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
稀盐酸质量/g
20
40
60
100
锥形瓶中溶液质量/g
226.6
244.4
262.2
300
(1)当加入 20g 稀盐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19.1g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当锥形瓶内样品溶液中的碳酸氢钠与加入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4)在图中画出步骤③中气体传感器与pH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变化趋势关系图(NaHCO3溶液是碱性溶液),并作必要的标记。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百炼成钢,铁中的碳和氧气经高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含碳量降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上浇油,包含着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冰清玉洁说的是物质的干净程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滴水穿石,包含着碳酸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A
【详解】
A、韭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红薯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羊肉串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B
【详解】
废旧电池属于生活垃圾中的有害垃圾,因为电池内有危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等物质,污染水源;同时电池中有一些可回收的金属,如锌等,但是回收成本比较高;因此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
故选B。
4.C
【详解】
A.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不能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不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选项错误;
B.经过净水机净化的水中还会含有一些矿物质离子,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选项错误;
C.自来水在加热煮沸过程中钙、镁化合物会生成难溶性的沉淀从水中除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硬水遇肥皂水浮渣多,软水遇肥皂水泡沫多,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浮渣较多说明是硬水,选项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
B、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错误;
C、分子和原子都是不断运动的,错误;
D、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有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错误;
故选A。
6.D
【详解】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盐酸的基本步骤:计算、量取、配制、装瓶存放,量取时用到量筒、胶头滴管,配制时用到烧杯、玻璃棒;不会用到的仪器是天平。
故选:D。
7.D
【详解】
A、根据氟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和氟,均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和氟位于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位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B
【详解】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NaOH、Na2CO3等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C、玻璃钢是由合成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所以玻璃钢是复合材料,故选项推理错误;
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但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不是置换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9.B
【详解】
A、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不合题意;
B、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符合题意;
C、人体缺铁易患贫血,不合题意;
D、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不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由图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A、t1℃时,a,b两点都是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应该相等,故A错误;
B、A物质由c点降到a点有晶体析出,B物质由d点降到a点,并没有物质析出,故B错误;
C、d点时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点溶液为饱和溶液,因此将d点时A溶液变成c点的溶液,可以继续加A溶质,故C正确;
D、在t1℃时A和B的溶解度为30g,因此50g水中可以溶解15gA(B),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A、氯化银难溶于水、硫酸银微溶于水;盐酸和硫酸,取样后滴加硝酸银溶液,都会变浑浊,不能鉴别,错误;
B、羊毛线含有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味;棉纱线属于植物纤维,灼烧没有烧焦羽毛味;可以鉴别,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错误;
D、碳酸钠和加入适量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引入新杂质,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
A、铵态氮肥遇到碱性物质时会释放岀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尿素不是铵态氬肥,遇到碱不会有氨味,选项说法错误;
B、磷矿粉是灰白色固体,氯化钾是白色固体,所以可用观察法即可区分磷矿粉与氯化钾,选项说法正确;
C、NH4NO3中只含有N、P、K中的氮元素,是一种氮肥,不是复合肥;KNO3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选项说法错误;
D、某些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造成药物残留,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
A、过量的锌粒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H)2能与过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原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一般要遵守两个原则: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4.D
【详解】
A、由图可知过程2中,NOx分解为氮气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从流程图中可知,处理的主要气体为CO、NOx及CyHx,可知汽车尾气有害成分主要是CO、NOx及CyHx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从流程图中可知A可以重复利用,说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是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程中排放的CO2会造成温室效应,而形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5.D
【分析】
A能使指示剂变红,A能与D生成气体且能与Ba(OH)2反应生成沉淀,说明A是硫酸,A、B、C、D与Ba(OH)2不属于同一类物质,A与C生成浅绿色溶液,说明C是铁;A与D反应生成气体,D为碳酸盐;A与B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说明B是氧化铜;
【详解】
A、A能使指示剂变红,A能与D生成气体且能与Ba(OH)2反应生成沉淀,说明A是硫酸,故选项正确;
B、反应⑤为硫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
C、反应④可用于检验某种盐,则D为碳酸盐,由于A、B、C、D与Ba(OH)2不属于同一类物质,则C是铁,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D、A为硫酸,硫酸与B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说明B中含有铜元素,由分析可知,B是氧化铜,所以B不可能是单质,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6.空气 细菌、病毒 有机合成 热塑性 2C3H6 + 9O26CO2 + 6H2O 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合理即可)
【详解】
(1)作为口罩的过滤材料对空气有良好的通过性,对细菌、病毒等有屏蔽性,故填:空气;细菌、病毒;
(2)聚丙烯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可制膜、拉丝并重复使用,说明这种塑料具有热塑性,故填:有机合成;热塑;
(3)丙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3H6 + 9O26CO2 + 6H2O,故填:2C3H6 + 9O26CO2 + 6H2O;
(4)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可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故填: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岀,说明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合理即可)。
17. T2O -1 FeCl2 2 两 He
【详解】
(1)“氚”是氢元素的一种,核电荷数都是1,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与氢原子一样,即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氚(T)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T2O,故填:;T2O;
(2)KI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价,故碘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K、I、Fe、Cl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2、6,反应后K、I、Fe、Cl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0、2,故2X中含有2个Fe原子和4个Cl原子,故X的化学式是FeCl2,故填:-1;FeCl2;
(3)根据表示T(超重氢)原子,可以看出,其核内有2中子,可用β表示,由图可知,衰变过程中有两种元素,即氢元素和氦元素,该过程可表示为THe +β,故填:2;两;He。
18.NaOH(合理即可) 黄 Fe+2HCl=FeCl2+H2↑ 酚酞试液或石蕊试液(合理即可) BaSO4 不需 在A、B装置之间增加盛有饱和 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或将浓盐酸换为稀盐酸
【详解】
(1)石蕊溶液变蓝,说明X溶液呈碱性,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等,故填:NaOH(合理即可);
(2)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盐酸与铁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填:黄;Fe+2HCl=FeCl2+H2↑。
(3)为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消失了或证明盐酸消失了,可以加入酸碱指示剂等,故填:酚酞试液或石蕊试液(合理即可)
(4)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已经生成了硝酸,但硫酸钡并没有溶解,说明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故填:硫酸钡;不需;
(5)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从而无法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需要在A、B装置间加入一个除去HCl 气体的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或将浓盐酸换为稀盐酸,故填:在A、B装置之间增加盛有饱和 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或将浓盐酸换为稀盐酸。
19.氧气 溶液先变红色然后褪色 红色褪去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即证明是氧气 2H2O22H2O + O2↑
【详解】
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查阅资料可知,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故填:氧气;
实验过程:
(2)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常温下浓NaOH溶液和H2O2溶液都能使红色溶液褪色,因此步骤①和步骤③的现象分别是溶液先变红色然后褪色、溶液褪色,故填:溶液先变红色然后褪色;溶液褪色;
拓展延伸:
题干中Na2O2与H2O反应产生的气体(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要除去反应后NaOH溶液中的H2O2,方法是加入适量二氧化锰,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即证明是氧气;2H2O22H2O+O2↑。
20.Cu、Ag等金属不与稀盐酸反应。 过滤 带铁圈的铁架台 氯化钠溶液 稀盐酸 置换反应 Cu(NO3)2、NaNO3 AgCl+2NH3·H2O=Ag(NH3)2Cl+2H2O
【详解】
(1)酸溶不用稀盐酸的原因是Cu、Ag等金属排在氢后面,不与稀盐酸反应,故填:Cu、Ag等金属不与稀盐酸反应;
(2)流程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在实验室用到的夹持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故填:过滤;带铁圈的铁架台;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试剂1,试剂1与试剂2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用来和硝酸银反应)、稀盐酸(用来和铁反应),反应③为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④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都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填:氯化钠溶液;稀盐酸;置换反应;
(4)物质1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硝酸铜、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钠,故填:Cu(NO3)2、NaNO3;
(5)反应⑤中,氯化银和氨水反应生成Ag(NH3)2Cl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Cl+2NH3·H2O=Ag(NH3)2Cl+2H2O,故填:AgCl+2NH3·H2O=Ag(NH3)2Cl+2H2O。
21.(1)2.2
(2)解:19.1g小苏打和盐酸反应共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9.1g+189.7g+100g-300 g=8.8g
设19.1g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答:19.1g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16.8g.
(3)5%
(4)
【详解】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9.1+189.7+20-226.6=2.2g,故填2.2。
(2)见答案。
(3)
稀盐酸质量/g
20
40
60
100
锥形瓶中溶液质量/g
226.6
244.4
262.2
300
二氧化碳的质量/g
2.2
4.4
6.6
8.8
由表格可知,2.2g二氧化碳需要盐酸20g,4.4g二氧化碳需要盐酸40g,6.6g二氧化碳需要盐酸60g,则8.8g二氧化碳需要盐酸80g,所以恰好反应需要盐酸80克。 设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恰好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而氯化钠来自两部分:小苏打中含有的和反应新生成的,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5%。
(4)当溶液中只有碳酸氢钠时,溶液显碱性,当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碱性越来越弱,当恰好反应时,产生8.8g二氧化碳,溶液显中性,此时再滴加稀盐酸,溶液就显酸性,但不再产生二氧化碳。图为: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
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