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三模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日常谚语或诗句当中往往蕴藏着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
A.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B.一山不容二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现象
2.如果下列选项中有关生物结构依次用a、b、c、d、e表示,则下列各项不符合题意的是( )
A.肾单位、肾小管、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
B.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乳
C.花蕊、雌蕊、雄蕊、花药、花丝
D.皮肤、真皮、表皮、角质层、生发层
3.下列有关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叙述与其对应的植物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形态结构特点
生活环境
植物
A
无根、茎、叶分化
生活在水中
水杉
B
有茎、叶分化
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地钱
C
有根、茎、叶分化
能适应干旱环境
满江红
D
种子是裸露的
能适应干旱环境
小麦
A.A B.B C.C D.D
4.“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个“推”字,用得惟妙惟肖。在曲臂、推门的连续过程中,以下描述合理的是( )
A.肱二头肌先收缩,后舒张
B.整个过程中,肘关节起到了动力作用
C.肱三头肌先收缩,后舒张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配合,可以独立完成该动作
5.图甲、乙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的两种生理过程,M、N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细胞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共同存在于每一个植物细胞中
B.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有机物
C.甲、乙两个生理活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
D.甲进行的条件是植物必须处于有光环境中
6.幼小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钓取白蚁。下列动物行为的类型,与其不相同的是( )
A.马戏团的熊表演骑自行车
B.失去雏鸟的红雀给浮出水面的金鱼喂食
C.蚯蚓在迷宫中多次尝试后取食速度加快
D.宠物犬随着优美的音乐起舞
7.如图为枝芽和枝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由2发育来的
B.c是由3发育来的
C.枝芽能发育成叶和花
D.摘除a后,d很快发育成枝条
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围湖造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引进外来物种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9.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的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氧气,在组织细胞内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图中b代表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一次心脏,一次肺
C.过程①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D.完成过程③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0.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蠕虫动物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B.涡虫的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C.蛔虫寄生在人的肠道内,消化能力很强
D.血吸虫属于线形动物,血吸虫是体表传染病的病原体
11.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其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准确的是( )
A.③为叶脉,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B.②能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
C.①、④为叶的表皮,表皮由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构成
D.⑤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1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定种子发芽率需要设置对照组
B.制作叶片临时切片需要用双面刀片、毛笔、碘液等材料用具
C.用放大镜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
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应使用低倍物镜
13.对下列生物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手碰到热馒头迅速缩回——条件反射
B.人醉酒后走路不稳——酒精麻痹大脑皮层上的躯体运动中枢
C.坏血病患者牙龈经常出血——缺乏维生素C
D.将刺激胃的药物装在淀粉胶囊中——胃液中含淀粉酶,能消化淀粉吸收药物
14.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 )
A.图中X是鼓膜
B.若传出神经①和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C.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5.因为细菌、霉菌污染或运输过程中激烈振荡等原因鸡蛋会出现散黄现象,鸡蛋散黄是由于下列( )结构受损而形成的
A.卵壳膜 B.胚盘 C.卵黄膜 D.系带
16.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 )
①蒸腾作用 ②光合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⑤无机盐的吸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7.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B.白酒的酿造需要先后利用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
C.制作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在适宜条件下将牛奶中的蛋白质转化成乳酸
D.降低食品本身的含水量能延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18.人们常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1是虹膜,可以调节晶状体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B.2是晶状体,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C.5是脉络膜,属于内膜
D.6是视网膜,能接受光线刺激产生视觉
19.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是动物病毒
B.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都是传染源
C.医务人员给易感人群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
D.将新冠肺炎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0.小麦育种专家通过小麦与牧草杂交实验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麦产生的抗病变异是有利变异,有利于小麦生存
B.小麦产生的抗病、高产等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C.杂交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小麦与牧草进行异花传粉
D.杂交育种是通过植物的无性生殖实现的
21.图甲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乙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应多吃图甲中c、d层食物
B.图甲中a层食物是人体的储备能源物质,糖尿病人应该少吃a层食物
C.图甲中c层食物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乙中Z曲线来表示
D.图甲中e层食物在图乙中的h部位开始消化
22.将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广口瓶内,然后向瓶内分别加入等量的适量水,密封广口瓶。在25℃条件下,瓶内氧气(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产生的气体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A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比B小麦种子旺盛
C.由曲线可知,两种小麦种子的萌发率不同
D.该曲线也可以表示种子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23.下列关于果蝇、蝗虫和青蛙的生殖发育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Ⅰ可表示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B.图中Ⅱ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C.图中Ⅲ可表示卵生、完全变态发育 D.图中Ⅳ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
24.下列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的形成意味着新生命开始
B.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
C.“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此相关的器官是子宫
D.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25.如图表示几种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B.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进化为现存的各类哺乳动物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二、综合题
26.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下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磷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和豌豆叶的表皮,请据图回答:
(1)能升降显微镜镜筒的是图中________(填字母)。图②所示的结构层次为________。
(2)图中①~④是该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________。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填字母)。
(3)在观察豌豆叶表皮装片时,物像由图一转换到图二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4)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豌豆叶表皮上的保卫细胞内多了一种能量转换器________。
(5)制作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后需要滴加____和碘液,其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_____。
27.谷雨麦挺直,立夏麦秀齐。单子叶作物小麦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图为小麦植株及部分器官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小麦“种子”是果实,因为其种子外面有_____包被。小麦“种子”是由图中的[ ]_______发育而成。小麦“种子”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_______。
(2)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小麦植株的根系为______,根系入土深度和扩展范围均大于地上部分,小麦的根能不断生长依靠根尖的____(填数字)。小麦根尖成熟区中的的导管属于____组织。
(3)小麦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花粉中的一个精子会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______。
(4)小麦在灌浆前和灌浆后容易发生倒伏现象,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这期间可以对叶面喷施_____肥。
28.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玉米。请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马铃薯含有的淀粉量是由马铃薯植株积累的有机物多少决定的。图三中,造成bd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主要生理过程是图一所示的[ ]______,通过该过程,马铃薯内的淀粉含量会______(增多/减少)。一天之中,马铃薯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图三中______时。
(2)图二中,对比两条曲线,相同时间内,温度为______℃时,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高。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图一中马铃薯植株的[ ]______越强。
(3)种植马铃薯需要合理灌溉和施肥,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图一所示的生理过程[ ]________散失,该生理过程可促进马铃薯植株内的_______运输。
(4)马铃薯植株的根部生活着根瘤菌,其作用是(____)
A.提供二氧化碳 B.固氮 C.提供水分 D.提供有机物
29.如图甲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乙为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Ⅰ、Ⅱ表示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⑥是______。图甲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有______(填数字)。
(2)小明同学感冒引发中耳炎,在手背上的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中耳的过程中流经心脏四个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乙图中,食物中不需要经过①过程的有机物是______,它可以直接经过②______过程进入血液,该有机物进行②过程的器官是________。
(4)乙图中表示排泄途径的是_______(填数字),图中的Ⅰ和II表示尿液形成的过程,其中Ⅰ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是______。
30.1981年5月,我国科学家在陕西洋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随即拉开朱鹮保护大幕。经过四十年的艰辛保护,目前全球朱鹮数量已达2千多只。图甲表示野生朱鹮自然保护区的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
(2)图乙中,a、b、c、d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以表示图甲中的_____条食物链,其中a表示_______。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图甲中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b,另一类d,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
(3)图丙体现了图甲中哪几种生物间的关系______。
A.鱼类和贝类 B.鱼类和朱鹮
C.水草和藻类 D.贝类和朱鹮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朱鹮的有效措施,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属于______。
31.人类白化病是由a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下图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问题:
(1)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_____,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破译的染色体数至少是_______。
(2)第一代女患白化病,第二代2肤色正常,这种现象称为______。第二代2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_______。第三代3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
(3)如果第三代3和一位患白化病的女子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______。控制白化病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________。
(4)4号与一位没有亲缘关系的先生结婚,医生告诉她,他们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6400。而4号若与其表哥(3号)结婚,则其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高达1/16。上述事例说明,近亲婚配的结果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分析】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详解】
A.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虎食量大,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主要是鹿类),也会捕食其他的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因此,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很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B正确。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
D.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故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D正确。
故选A。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日常谚语或诗句当中蕴藏着的生物学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B
【分析】
分析题图:a包含b和c,c包含d和e。
【详解】
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A正确。
B. 菜豆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菜豆种子无胚乳,B错误。
C.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C正确。
D.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肾单位、菜豆种子、花和皮肤的结构组成。
3.B
【分析】
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花生、向日葵、大豆等);种子的胚中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详解】
A.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淡水中,如水绵、衣藻等;有的生活在海水中,如海带、紫菜、马尾藻、鹿角菜、石莼、裙带菜、石花菜等;还有一些种类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藻类植物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水杉”不属于藻类植物,A错误。
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陆地。“地钱”属于苔藓植物,B正确。
C.满江红等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但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生殖过程离不开水的限制,C错误。
D.小麦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D错误。
故选B。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植物是解题的关键。
4.A
【分析】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上肢自然下垂时,二者同时舒张;垂提重物时,二者同时收缩。
【详解】
A.在曲臂、推门的连续过程中,先屈肘、再伸肘。所以,肱二头肌先收缩,后舒张,A正确。
B.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故整个过程中,肘关节起到了支点作用,B错误。
C.在曲臂、推门的连续过程中,先屈肘、再伸肘。所以,肱三头肌先舒张,后收缩,C错误。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
故选A。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运动产生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A
【分析】
图甲、乙表示绿色植物细胞中两种生理过程,其中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有机物,①表示叶绿体,②表示线粒体。
【详解】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叶绿体,因此甲图中①代表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线粒体,因此乙图中②表示线粒体。但是,并非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同时具有线粒体叶绿体,如根尖细胞无叶绿体,A错误。
B.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水和二氧化碳,故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其中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有机物,B正确。
C.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看似矛盾,一个合成物质储存能量,一个分解物质释放能量;但它是却谁也离不开谁,光合作用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的能量由呼吸作用提供,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所制造的。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正是为呼吸作用所释放的,故它们之间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C正确。
D.甲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够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并且能正确识别图中的两个过程所代表的生命活动。
6.B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幼小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钓取白蚁属于学习行为。
【详解】
A.马戏团的熊表演骑自行车的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红雀育雏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失去雏鸟的红雀,恰好遇到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给它食物吃,也是红雀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C.蚯蚓走迷官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宠物犬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优美的舞步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
图中1是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2是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3是幼叶将来发育成叶;4是芽轴将来发育成茎;5是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a是顶芽,b是叶,c是茎,d是侧芽,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1生长点不断分裂,产生新的芽结构(使芽轴不断伸长)。a顶芽是1生长点发育来的,A错误。
B.c是茎,由4芽轴发育而来,B错误。
C.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枝芽将来发育成枝和叶;混合芽是将来既能发育成枝和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C错误。
D.顶端优势是顶芽a的生长占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d侧芽的生长,所以摘除a顶芽,d侧芽不久就发育成枝条,D正确。
故选D。
【点睛】
明白枝芽的发育是解题的关键。
8.D
【分析】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详解】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人们干预生态系统,如围湖造田,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C.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及保持措施,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9.C
【分析】
呼吸全过程:
【详解】
A.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结合分析可知:图中a代表氧气,在组织细胞内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
B.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扩散进入血液,经过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后,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因此,图中b代表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一次心脏,一次肺,B正确。
C.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①]肺的通气、[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C错误。
D.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人体呼吸的全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0.A
【分析】
(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2)腔肠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3)线形动物门: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4)环节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
【详解】
A.蠕虫动物包括了许多庞杂的类群。根据有无体腔的形成,科学家把蠕虫动物首先分为无体腔、假体腔和真体腔三大类。无体腔蠕虫动物包括扁形动物门和纽虫动物门两大门类,假体腔蠕虫动物包括包括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和棘头动物门,而真体腔蠕虫动物则包括嗌门、星虫门、鳃曳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蠕虫动物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A正确。
B.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丝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营自由生活,B错误。
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雌雄异体,寄生在人的小肠里,生殖能力强,消化管结构简单,有口有肛门等。生殖能力强,不是消化能力强,C错误。
D.血吸虫体壁三胚层、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不是线形动物,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此类知识需细心记忆。
11.C
【分析】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⑤是气孔。
【详解】
A.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叶脉中含有机械组织支持叶片,使叶片在空中伸展,有利于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叶脉中还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有输导作用。所以③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A正确。
B.②是叶肉,由叶肉细胞组成,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B正确。
C.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构成叶的表皮,表皮由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构成,可以保护内部组织,C错误。
D.叶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12.D
【分析】
(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染色的目的是便于观察,观察细胞的结构一般用稀碘液染色。
【详解】
A.测定种子发芽率不需要设置对照组,A错误。
B.制作叶片临时切片需要用双面刀片、毛笔等材料用具,但不需要用碘液染色,也能看清细胞内的结构,B错误。
C.用放大镜观察鸡卵的表面,可以看到卵壳表面有许多小孔,该结构可用于胚胎与外界间的气体交换。 故用放大镜观察的是鸡卵的外部结构,C错误。
D.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且视野宽,D正确。
故选D。
【点睛】
了解各类实验的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3.C
【分析】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A.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故手碰到热馒头迅速缩回——非条件反射,A错误。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人醉酒后走路不稳——酒精麻痹了小脑,B错误。
C.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水果、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故坏血病患者牙龈经常出血——缺乏维生素C,C正确。
D.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最终在小肠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所以,吞服用淀粉胶囊包裹起来的药物颗粒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D错误。
故选C。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反射类型、小脑的功能、维生素C的作用、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4.A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
A.反射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由图中箭头可见:X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听觉感受器是耳蜗,A错误。
B.若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不能分泌激素,B正确。
C.据图可见: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即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①→肌肉;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②→内分泌腺,C正确。
D.图可见: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5.C
【分析】
鸟卵的结构如下图:
【详解】
在鸡蛋的结构中,由外到内依次是:卵壳、卵壳膜、卵白、系带、气室、胚盘、卵黄膜、卵黄几部分。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将来发育成雏鸡;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膜、卵黄构成的。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系带的作用是固定卵黄;卵白除了保护卵细胞,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因此鸡蛋会出现散黄现象,这是因为卵黄膜被破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16.C
【分析】
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详解】
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保卫细胞因内壁较薄而外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当气孔张开时,光合、呼吸、蒸腾作用都得以顺利进行,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当气孔闭合时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无法获得氧气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样水蒸汽无法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进行不畅也致使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受阻。故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①蒸腾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呼吸作用、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而⑤无机盐的吸收与根毛细胞和土壤溶液的浓度有关。
【点睛】
明确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
17.C
【分析】
(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2)酵母菌等微生物能引起发酵现象,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蒸馒头、酿酒要用到酵母菌;
(3)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为了防止杂菌的影响,先将牛奶煮沸杀死其中的杂菌。
【详解】
A.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A正确。
B.酿酒要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B正确。
C.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C错误。
D.控制环境温度、降低食品自身的含水量,都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8.B
【分析】
图中:1虹膜,2晶状体,3角膜,4巩膜,5脉络膜,6视网膜,7玻璃体。
【详解】
A.1虹膜,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A错误。
B.2是晶状体似凸透镜,对光线起折射作用,B正确。
C.5是脉络膜,属于中膜,C错误。
D.6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但不能产生视觉,D错误。
故选B。
【点睛】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19.D
【分析】
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详解】
A.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生物,其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主要感染脊椎,属于动物病毒,A正确。
B.新冠肺炎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B正确。
C.抗原是指在人体内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医务人员给易感人群接种的疫苗可以产生抗体,以预防新冠肺炎,因此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C正确。
D.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将新冠肺炎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D错误。
故选D。
【点睛】
关键是把传染病的知识与免疫的知识结合起来学习。
20.D
【分析】
(1)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大的变异,使后代产生新的性状,生活力比较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2)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A.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小麦的变异对小麦自身生存有利,所以属于有利变异,A正确。
B.小麦新品种产生的抗病、高产等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
C.杂交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小麦与牧草进行异花传粉,防止自身花粉的干扰,C正确。
D.一般情况下,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杂交育种应该属于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杂交技术属于有性生殖是解题的关键。
21.A
【分析】
(1)平衡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使人获得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即谷类食物进食量最多,其后依次是蔬类水果类、鱼、肉、蛋类、豆奶类、油脂类。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 f是口腔,g是食道,h胃,i是小肠。
【详解】
A.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需要多吃些图甲中c鱼肉、d奶类食物,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蛋白质,A正确。
B.图甲中a层食物含糖类较多,糖尿病人应该少吃a层食物,人体的储备能源物质脂肪,B错误。
C.c层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是从h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图甲中c层食物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乙中Y曲线来表示,C错误。
D.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e为油脂类食物富含脂肪。图甲中e层物质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乙中Z曲线来表示,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22.C
【分析】
种子荫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分析图可知,A小麦种子比B小麦种子消耗的氧气多,所以A小麦种子的生命活动比B小麦种子更旺盛。
【详解】
A.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都要呼吸,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正确。
B.由图可知,A小麦种子比B小麦种子消耗的氧气多,所以A小麦种子的生命活动比B小麦种子更旺盛,B正确。
C.从图中曲线看不出两种小麦种子的萌发率不同,C错误。
D.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消耗大量的有机物,故该曲线也可以表示种子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会识图,理解图中的信息。
23.B
【分析】
(1)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特指昆虫和两栖动物。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蝉、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3)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发育,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4)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而有性生殖指的是有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参与的生殖过程。
【详解】
A.蝗虫和果蝇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体内受精,故图中Ⅰ可表示有性生殖、体内受精,A错误。
B.据分析可知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果蝇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三者共同点为变态发育;蝗虫、果蝇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因此,图甲中Ⅱ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B正确。
C.图中Ⅲ表示青蛙和果蝇共有的特征,果蝇和青蛙都是卵生、变态发育。但果蝇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不是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
D.图中Ⅳ表示蝗虫和青蛙共有的特征,蝗虫和青蛙都是卵生,但蝗虫是体内受精,青蛙是体外受精,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昆虫、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知识,根据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24.C
【分析】
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详解】
A.除病毒以外的生物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因此人的生长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A正确。
B.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B正确。
C.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呈葡萄状,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雌性激素具有维持第二性征的作用,使的“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所以,与此相关的器官是卵巢,C错误。
D.青春期是一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人类生殖和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5.B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综合分析图中的信息,易发现原始哺乳动物是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由原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
【详解】
A.生物的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这些都是不定向的。但生物进化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生物进化是定向的,而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通过不定向的变异来适应变化的环境,A错误。
B.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原始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不同特点,进化为原始的各类哺乳动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主动进化,C错误。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不可以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在内因方面,现在的原始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与古代的原始的哺乳动物不完全相同;在外因方面,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原始哺乳动物进化时的情况不同,也就是说,现在不具备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的条件,D错误。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物种形成。现存的各类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6.a、b 组织 ③④①② b C 叶绿体 清水 染色
【分析】
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中: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目镜、d物镜、e反光镜。
【详解】
(1)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故能升降显微镜镜筒的是图中的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故图②所示的结构层次为组织。
(2)低倍物镜更换高倍物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所以,图中①~④是该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③④①②。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细胞图像变清晰了,故应调节显微镜的b细准焦螺旋。
(3)由上述分析“低倍物镜更换高倍物镜的操作流程”可知:在观察豌豆叶表皮装片时,物像由图一(低倍视野)转换到图二(高倍视野)需要进行操作的是:A.转动转换器、B.转动细准焦螺旋、D.调节反光镜;而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转动粗准焦螺旋,故选C。
(4)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故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豌豆叶表皮上的保卫细胞内多了一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
(5) 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取材: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下一块薄膜;④展:将薄膜浸入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⑤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⑥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 ~2滴碘液;⑦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所以,制作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后需要滴加清水和碘液,其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结构。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27.果皮 [⑦]胚珠 胚乳 须根系 [⑩][⑪] 输导 胚 钾
【分析】
图中:⑥子房壁,⑦胚珠,⑧子房,⑨成熟区,⑩伸长区,⑪分生区,⑫根冠。
【详解】
(1)种子植物是能够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面;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如大豆)和单子叶植物(如小麦)。所以,小麦“种子”是果实,因为其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故小麦“种子”是由图中的[⑦]胚珠发育而成。小麦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因此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种子中的胚乳。
(2)小麦等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根为须根系。根尖是指从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分生组织。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 ,外观不透明。由此可见,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故小麦的根能不断生长依靠根尖的[⑩]伸长区、[⑪]分生区。小麦根尖成熟区中的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
(3)由上述分析可知:小麦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花粉中的一个精子会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4)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所以,小麦在灌浆前和灌浆后容易发生倒伏现象,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这期间可以对叶面喷施钾肥。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28.[①]光合作用 增多 18 30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水和无机盐 B
【分析】
图一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蒸腾作用。
图三中: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当曲线上升时,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进行呼吸作用;当曲线下降时,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并且图中b、d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等于释放,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详解】
(1)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蒸腾作用。在图三中:当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表示植物释放出二氧化碳,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分解有机物。当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表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积累有机物。所以,图三中,造成bd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主要生理过程是图一所示的[①]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故通过光合作用,马铃薯内的淀粉含量会增多。结合图三曲线可知,一天之中,马铃薯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图三中曲线最低点的18时。
(2)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所以,在图二中,对比两条曲线,相同时间内,温度为30℃时,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高。故结合实验曲线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图一中马铃薯植株的[②]呼吸作用越强。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所以,种植马铃薯需要合理灌溉和施肥,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图一所示的生理过程[③]蒸腾作用散失,该生理过程可促进马铃薯植株内的水和无机盐运输。
(4)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的含量增高。所以,马铃薯植株的根部生活着根瘤菌,其作用是固氮,故选B。
【点睛】
做此题要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会把所掌握是知识用于分析、解决实际的题目。
29. 上、下腔静脉 ①③④ A→B→D→C 维生素 吸收 小肠 ③⑤⑥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组织细胞
【分析】
(1)图甲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室;D左心房;E全身各处组织器官;①肺静脉;②肺动脉;③主动脉;④各级动脉;⑤各级静脉;⑥上、下腔静脉。
(2)图乙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呼吸的过程等生理过程;图示中,①消化,②吸收,③呼气,④吸气,⑤汗液的形成,⑥尿的形成,⑦粪便的排出。
【详解】
(1)人体内血液循环及成分变化图解如下:
从图中可知,图甲中的⑥是上、下腔静脉。图甲中流动脉血(颜色标识为红色)的血管有:①肺静脉、③主动脉、④各级动脉。
(2)小明同学感冒引起中耳炎,在手背上的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中耳的过程是:手背静脉→上臂静脉→上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D左心房→C左心室→主动脉→颈动脉→耳朵处毛细血管。故药物流经心脏四腔的顺序是:A→B→D→C。
(3)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维生素属于有机物。故乙图中,食物中不需要经过①消化过程的有机物是维生素,它可以直接经过②吸收过程进入血液。进行②吸收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该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小肠很长,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⑤]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⑥]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结合题图可知:Ⅰ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Ⅱ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所以,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是组织细胞。
【点睛】
该题考查了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等知识,解答时注意识图。
30.分解者 水草和藻类固定的太阳能 2 鱼类 朱鹮 体内有无脊柱 AB 环境影响生物
【分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故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生产者、消费者),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水草和藻类固定的太阳能。
(2)图甲中共有6条食物链:①水草→鱼类→朱鹮;②水草→贝类→鱼类→朱鹮;③藻类→鱼类→朱鹮;④水草→贝类→朱鹮;⑤藻类→贝类→朱鹮,⑥藻类→贝类→鱼类→朱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乙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c→d→a→b。对比图甲中的6条食物链可知:图乙中,a、b、c、d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以表示图甲中的“水草→贝类→鱼类→朱鹮;藻类→贝类→鱼类→朱鹮”这2条食物链,其中a表示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图甲中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朱鹮。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故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b(脊椎动物),另一类d(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3)题干曲线图左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说明两种生物属于捕食关系。题干曲线图中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所以,图丙表示两种生物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结合图甲食物网图可知:
A.鱼类和贝类,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A正确。
B.鱼类和朱鹮,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B正确。
C.水草和藻类,只有竞争关系,C错误。
D.贝类和朱鹮,只有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AB。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而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朱鹮的有效措施,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属于环境影响生物。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组成、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食物链的书写、种间关系等知识。
31.DNA、蛋白质 23对(46条) 24条 变异 100% AA或Aa 25% 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 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
【分析】
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
(1)如果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故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是DNA、蛋白质。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所以,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3对(46条)。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测定时选择了22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共24条染色体。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故第一代女患白化病,第二代2肤色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人类白化病是由a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aa,正常肤色人的健康人基因组成是AA或Aa。第一代女性是白化病,基因组成是aa,a基因一定会遗传给子代。所以,第二代的1号个体基因组成是Aa,第二代的2号个体基因组成是Aa。故第二代2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100%。
第二代的1号与第二代的AA婚配,遗传图解如下:
右图可知:第三代3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3)如果第三代3号(50%Aa)和一位患白化病的女子(aa)结婚,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可知:他们生出一个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25%。
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故控制白化病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
(4)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其危害十分显著。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近亲婚配的结果是: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能借助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问题。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5毫米黑色签字笔,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据文献报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推断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98g,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