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重点实验汇集:7.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重点实验汇集:7.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下表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最不可能变蓝的是( )
A.AB.BC.CD.D
2.如图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为37,目的是维持唾液淀粉酶的最高活性
B.②为碘液,可使淀粉变蓝
C.试管1不变蓝,试管2变蓝色
D.该实验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3.每当你吃馒头时,你会发觉越觉越甜,是因为( )
A.口腔内产生了葡萄糖B.口腔分泌的唾液有甜味
C.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D.唾液在口腔内被淀粉分解成了葡萄糖
4.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小悦设置了如图实验装置,已知A试管实验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则B试管实验材料为( )
A.淀粉液+唾液B.淀粉液+清水C.唾液+碘液D.唾液+清水
5.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对实验目的、过程的补充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的是 ( )
A. 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 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 ℃的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C. 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不变蓝
D. 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变蓝
6.下表是小明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A.需要适宜的pH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D.效率很高
7.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操作记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与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清水
B.乙与丁可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
C.甲与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唾液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D.该探究实验只有一组对照实验,滴加碘液后,甲没有变蓝色,其它都变为蓝色
8.探究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下表,请从中选择两组形成最佳的对照实验( )
A.1和2 B.2和4 C.1和3 D.3和4
9.小敏同学想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他进行了三种处置。
Ⅰ.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①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Ⅱ.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②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Ⅲ.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③号试管中不搅拌。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_____号和_____号试管是对照实验。
(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①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________。为什么要把3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________。
(3)①和②号试管都进行了充分搅拌,这相当于口腔中________的作用。
(4)以①号试管和②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________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10.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 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 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漫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
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形成 。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
作用,应选用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
原因是 。
(4)有的同学提出“除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
个试管,放人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 你认为这样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5)若“加人碘液”步骤放在“保温”前,实验结果可能是 ;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B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C试管中温度低,而且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D试管中温度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下降,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所以推测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B。
2.答案:C
解析:
3.答案:C
解析: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而麦芽糖具有甜味;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所以每当你吃馒头时,你会发觉越觉越甜,是因为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故C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B
解析: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应该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实验组中加入唾液,相应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所以B试管应该加入淀粉液和清水。故选:B。
5.答案:C
解析:1号试管与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C的温水中保温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在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强,B正确;1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如果唾液没有充分消化淀粉,使淀粉有剩余,则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会变蓝, C错误;2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D正确。
6.答案:B
解析:
7.答案:D
解析:
8.答案:C
解析:本实验探究的是唾液的消化作用,故实验变量应为唾液的有无,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
9.答案:(1)①;③;(2)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37℃时酶的活性最强;(3)舌;(4)唾液
解析:(1)加入馒头碎屑,相当于牙齿将食物切断、撕裂、磨碎;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相当于舌的搅拌作用;①号中加的是馒头碎屑和唾液,且搅拌;③号加入的是馒头块和唾液,不搅拌;二者的变量就是“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2)在37度左右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5~10分钟后,①号试管的淀粉被淀粉酶转化成麦芽糖,加入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由于没有淀粉酶,淀粉不发生变化,加入碘液后变蓝;③号试管中的淀粉酶只能消化一部分淀粉,加入碘液后,也会变蓝.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37℃是消化酶活性发挥的最佳温度.
(3)①和②号试管都进行了充分搅拌是为了模拟口腔中的舌的作用.
(4)①号试管和②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时,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0.答案:(1)2 mL清水对照
(2)1和3
淀粉被唾液(或唾液淀粉酶)全部分解
无
三支试管都变蓝 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解析:(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 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 mL清水, 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2)1号试管加入的是馒头碎屑,且与 唾液充分混合.这一过程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 用;3号试管加入的是馒头块,且不进行搅拌.馒头块中的淀 粉只有少部分能被唾液淀粉酶消化。(3 )淀粉遇碘变蓝•麦 芽糖遇碘不会变蓝。1号试管加入的是馒头碎屑,且与唾液 充分混合,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 用下全部变成了麦芽糖,遇碘不变蓝。(4)没有必要设置 4号试管,因为1号试管和3号试管已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 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况且4号试管的设置若与 1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会出现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 咀嚼和舌的搅拌).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則。(5)如果在 保温前滴加碘液.1号试管中的淀粉还没有被完全分解成麦 芽糖.遇碘会变蓝。
试管
A
B
C
D
清水或唾液(2mL)
清水
唾液
清水
唾液
温度(℃)
37
37
0
0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变蓝
试管编号
甲
乙
丙
丁
加入物质
浆糊 唾液
充分搅拌
浆糊 清水
充分搅拌
浆糊 唾液
充分搅拌
浆糊 清水
不搅拌
温度
37℃
37℃
60℃
37℃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2分钟
10分钟
试管编号
1
2
3
4
实
验
过
程
加馒头碎屑
加馒头碎屑
加馒头碎屑
加馒头碎屑
②
加唾液
加唾液
加清水
加清水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37温水浴
20温水浴
37温水浴
20温水浴
⑤
加2滴碘液
加2滴碘液
加2滴碘液
加2滴碘液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突破巩固练习: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含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探究题02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七年级下册实验专题解析版docx、探究题02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七年级下册实验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导学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