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
展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教学难点】
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易拉罐、冰块、盐、筷子、碘、试管、烧杯、热水、凉水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分组实验: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出现白霜。
组织学生实验,并提问:
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的霜从何而来?当我们学完“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后就能解释这一现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并导入新课)
动手实验
产生兴趣
二、新课讲授:
1、升华和凝华
学生分组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出示固态碘,问:若对固态的碘加热,它的状态将会怎样变化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为实验设置悬念。)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组织学生实验,并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
1、将盛有固态碘的试管放入热水中后,会看到什么现象?有无液态碘出现?
2、将试管放入凉水中,在试管的内壁看到什么现象?有无液态碘出现?
3、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
现在,你知道第一个实验中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的霜是从何而来的吗?
你还能解释下列现象吗?(多媒体展示:)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最后不见了。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冬天,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树枝上出现雾凇。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变为固态或变为液态
动手实验
回答问题:
1、有紫色的碘蒸气生成,没有液态的碘出现。
2、紫色的碘蒸气消失,在试管的内壁上附着有固态的碘粒;无液态的碘出现。
3、结论:(1)、加热时,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
(2)、冷却时,碘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
回答:易拉罐下部和底部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粒。
回答:
樟脑球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
霜、雾凇、冰花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
(多媒体播放)
(1)、干冰致冷
(2)、人工降雨
3、“想想议议”:(多媒体展示)
4、STS:水循环:(多媒体展示)
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你知道碘的升华和凝华分别需要什么条件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你能利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解释下列现象吗?(多媒体展示)
1、在运输蔬菜、水果、粮食等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由于高温而腐烂变质,通常在食品中撒些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2、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全过程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干冰起到了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升华吸热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水的三种状态是冰、水、和水蒸气。说明它们三者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六种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循环的呢?请你根据教材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回答:
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时,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②、水为何珍贵?
③水能为人类做些什么?
④破坏水资源会有哪些危害?我们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归纳能力和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答: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依据是:“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升华时要将碘试管放人热水中;碘凝华时要将碘试管放入冷水中。
答: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降温。
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液化和凝华
思考、填图
三、课堂小结:
讨论、梳理本节内容
四、课堂检测
(检测题见附件)
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
五、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学习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器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知识回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