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总复习(精华版)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总复习(精华版)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总复习(精华版)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总复习(精华版)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总复习(精华版)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总复习(精华版)第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总复习(精华版)第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总复习(精华版)第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总复习(精华版)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总复习(精华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本册综合复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聚焦,第16时│考点聚焦,第16时│归类示例,第17时│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17时│归类示例,第18时│考点聚焦,第19时│考点聚焦,第19时│归类示例,第20时│考点聚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例5 [2011·十堰] 如图16-4所示,重为10 N的小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8 N,请你画出木块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最后进行受力分析。
    [点拨] 力的示意图要求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找出受力物体,分析力的方向是画图的关键。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例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来的,并不是实验定律;(2)“一切”是说定律对于所有的物体普遍适用;(3)“没有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理想状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二是指物体所受各力的总效果为零;(4)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5)对牛顿第一定律中“或”字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1.力的平衡和平衡状态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保持____或____________状态,则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________,相当于________,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类型一 惯性和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例1 [2010·梅州] 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石块受到的力全都消失,则该石块将( )A.做匀速直线运动B.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C.落到地面上D.立即停止运动
    例2 [2011·成都]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会慢慢停下来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C.司机开车时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D.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利用惯性提高成绩
    [点拨] :解题时要依据物理定律去分析问题,有些物理情境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不能仅凭生活经验或个人感觉妄加判断。
    例3 [2011·乐山] 用手竖直捏住物理课本,手和课本都在空中静止。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手对课本的压力和课本对手的压力B.课本的重力与手对课本的压力C.课本的重力与手对课本的摩擦力D.课本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课本的摩擦力
    [点拨] :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是中考中的常见考点,它通常以考查 “同体”这一条件居多,从“同体”入手分析是快速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有效方法。
    类型三 运动与力的关系
    例4 [2011·衢州]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了以下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 一定相同B.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
    [点拨] :物体所处的状态是由其受力情况决定的,因此“知受力定状态、知状态析受力”,二者关系是对惯性与惯性定律的深化与引申,是中考命题的又一热点。
    第2课时 弹力 重力 摩擦力
    考点1 弹力1.弹性与塑性
    3.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类型一 重力例2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类型三 摩擦力例3  [2011·孝感] 小明用如图18-2甲、乙、丙的步骤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中,他应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比较步骤________与________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较步骤甲与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____________有关,且接触面越________,摩擦力越大。
    (3)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该现象表明: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且该力的大小与________力的大小有关。
    (4)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是利用增大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第3课时 杠杆和其他简单机械
    第19课时 │杠杆和其他简单机械
    考点1 杠杆1.杠杆基本知识
    力臂画法:(1)找支点O;(2)画力的作用线(虚线);(3)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4)标力臂(大括号或背向箭头)。
    考点2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说明] 忽略摩擦的情况下,G=G物+G动。
    答案: (1) W总= 240J;
    (2) W有用= 180J;
    (3) W额外= 60J;
    (4) η = 75%;
    (5) G动=60N。
    例2、小明用100N的力沿竖直方向将杠杆的一端拉下2m,杠杆的另一端将320N的重物提高了0.5m,(1)他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总功是多少?(3)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类型二 杠杆平衡条件例2  [2011·鸡西]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则调节平衡螺母应向________移动。此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还要再旋动两侧的平衡螺母?________。(2)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一般要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于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
    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得出错误的结论
    (3)如图19-3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支点两侧的钩码下方分别再挂一个等重的钩码后,杠杆__________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若不能,________端向下倾斜。(图中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4)如果两边各减少一个钩码,杠杆________端向下倾斜;如果将两边钩码都向外侧移动一个格子,杠杆________端向下倾斜;如果将两边钩码都向内侧移动一个格子,杠杆________端向下倾斜。
     类型三 滑轮和滑轮组例3  [2011·肇庆] 借助简单机械将重物提升,若不计滑轮重量及摩擦,以下装置最省力的是(  )
    【点拨】题能够正确地分析与组装滑轮组是此部分的基本技能之一,中考命题中常会考查到关于滑轮组绕线的作图问题。
     类型四 斜面和轮轴例4  [2010·淮安] 如图19-5所示,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机械能抽象为斜面的是(  ) 
    【点拨】 斜面、轮轴、螺旋等其他简单机械并不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但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也同样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要善于发现它们。
    第20课时 │压强 液体压强
    第4课时 压强 液体压强
    [比较] 图20-1中是承受面在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重为G的物体在承受面上静止不动)。
    【点拨】 感受压强的大小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为0.5 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 Pa。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
    2.容器底所受压力、压强及对支持面压力、压强的比较
    类型一 压力和压强例1[2011·杭州] 如图20-2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 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C.p1p2 
    类型二 液体压强例2 [2011·贵阳] 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20-3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_有关。(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_______ 不变。(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低,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强没有考虑到烧杯中因加入盐水而使金属盒到液面的深度发生了变化
    类型三 连通器例3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如图20-4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此时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相等B.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右侧的压力大于 左侧的压力C.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D.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两侧的压力相等
    第5课时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考点2 大气压的测量1.托里拆利实验
    【点拨】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 Hg,给出的下列各种情况中,被密封气体的压强如图21-1所示(管中液体为水银)。
    考点3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类型一 大气压强例1  下列有关大气压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B.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 Pa(760mm汞柱)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D.人心情通常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 
    类型二 托里拆利实验例2  [2010·天津] 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的数值时(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下列过程会导致测量数值发生变化的是(  )A.将实验从山下移到山上B.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C.使玻璃管稍倾斜一点D.换用稍粗点的玻璃管  
    类型三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例3  [ 2011·乐山] 几十吨重的飞机能够腾空而起,秘密在于机翼,如图21-2所示为飞机机翼截面图。飞机起飞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大B.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小C.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小,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大D.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小,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小
    【点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例如深入泥底的柱状桥墩或水里打的木桩等。
    考点2 浮力的大小1.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它排开的液体所
    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考点3 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浸在液体(气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时,物体的浮沉存在的几种状态
    2.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考点4 浮力的计算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
    类型一 浮力例1  [2011·温州] 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类型二 阿基米德原理例2  [2010·烟台] 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一次操作过程如图22-1所示。
    (1)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G铁;(2)将水倒入溢水杯中;(3)把铁块浸入溢水杯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4)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G;(5)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分析评估小明的实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修正。 
    问题:(1)没有测空小桶的重力;(2)溢水杯的水量不足;改正:(1)测空小桶的重力G桶;(2)实验前将溢水杯中的水加至溢水口处 (其他说法正确均可)。
    【点拨】“称量法”是测量浮力的常用方法,中考中往往还将其与密度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
    类型三 浮力的大小比较与简单计算例3  [2011·扬州] 如图22-2所示,将重为2 N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N,浮力的方向__________,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m3;放入木块后,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10 N/kg)

    相关课件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期末总复习 第6课时 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期末总复习 第6课时 教学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频考点归纳,巩固提升,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期末总复习 第5课时 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期末总复习 第5课时 教学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频考点归纳,巩固提升,水蒸气遇冷液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期末总复习 第3课时 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期末总复习 第3课时 教学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频考点归纳,巩固提升,有一定的厚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