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含练习(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含练习(学生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例题精讲,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方法一:注意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
◆也可先找出代词,如
“吾”“予”“余”“汝”“女”“尔”“卿”“君”“若”“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典例】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例题精讲】
阮裕焚车
阮光禄在剡(shàn)①。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②?“邀焚之。
(注释)①阮(ruǎn)光禄,即阮裕,字思旷,阮籍族弟,以德行著称,长期隐会稽剡县。②何以车为:何……为,干什么
1.用“/“给下而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真题再现】
江阴葛延之,元符①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②公留之一月。葛请作文之法,诲之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调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葛拜其言,而书诸绅②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减
(注释)①元符:宋哲宗年号。②儋(dān)耳:地名。③绅: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1.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B.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C.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D.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方法二:注意动词和形容词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动词、形容词、量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谓语;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补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典例】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真题再现】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为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方法三:注意对话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等而把主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典例】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真题再现】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疆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日:“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⑤,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②伛,驼背。③绥:安抚。④恣,听任。⑤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
3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方法四:注意虚词
断句时,应注意以下7类虚词:
(1)句首时间词:“顷”“向之”“未几”“己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常用于句首,其前一般要断开。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唯”“斯”“凡”“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一般要断开。
(3)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词要断开。
(4)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或”“况”“而况”“且”等,其前一般要断开。
(5)“以”“于”“为”“则”“而”等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特殊情况除外。
(6)表疑问语气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其前一般就可断句。
(7)代词“之”字后面一半也要断开。
【典例】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①,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②,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③,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节选自《诗话总龟》)
(注释)①韩退之:韩愈,字退之,权: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长官。②第三节:指韩愈仪仗的第三节。③象外:现实生活、眼前事物之外。
4.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
【典例】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方法五:注意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判断句,如“者…也”“也”等,一般在“者”或者“也”后断句。
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
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
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
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内容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因此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做出判断。
【典例】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③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④此丰年之乐者,幸⑤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摘取。④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3本:本着,依据。④安:安享。⑤幸:有幸。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典例】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涂①之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也。人积耨②耕而为农夫,积斲③削而为工匠,积反④货而为商贾⑤,积礼义而为君子。是非天性也,积靡⑥使然也。
(节选自《荀子》)
【注释】①涂:同“途”,道路。②耨(nòu):锄草。③斲(zhuó):斫,砍。④反:同“贩”。⑤商贾:
商人。⑥靡:同“磨”,磨炼。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 分)
故 圣 人 者 人 之 所 积 也
【真题再现】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①,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②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数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③,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庞安时传》
[注释]:①屈:使...屈服。 ②舒:舒州,今安徽潜山市。③肠:据文意,此处指脐带。④虎口:大拇指和食指相连部位。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三处)
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方法六:注意对称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典例】请用给下面文言语句断句。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真题再现】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自惩艾:告诫自己注意改正错误。③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④勒:编辑
9、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3:标题的作用(练习)(学生版),共8页。
这是一份【精品】暑假拔尖衔接-五升六语文讲义8:基础专题课内文言文预习-人教部编版(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8基础专题课内文言文预习教师版docx、8基础专题课内文言文预习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考点6:主旨和情感(答题技巧+练习+答案)-人教部编版学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