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的过程,体会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2、能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通过利用数轴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温故知新:将下列问题列式表示:
水文站每天都要记录潮汐涨落的情况,假设观测的初始水位记为0厘米,海水上升记为正,下降记为负
海水上升2厘米,又上升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
海水下降2厘米,又下降了3厘米,共下降了几厘米?
海水上升2厘米,又下降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
海水下降2厘米,又上升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
海水下降3厘米,又上升了3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
海水下降3厘米,又上升了0厘米,共上升了几厘米?
课内探究
创设情境: 规定讲台所处的位置为原点,向南走用正数表示,向北走用负数表示,要求学生甲以讲台为出发点,学生甲向北走3米,再向南走2米,请同学们说出他所处的位置,用什么数可直接表示?怎样得出的结论?
活动一
将温故知新中所列算式对照水位标尺的读数,完成下面的计算:
(+2)+(+3)= (-2)+(-3)= (+2)+(-3)=
课内探究
(-2)+(+3)= (-3)+(+3)= (-3)+0=
将所得结论在小组内交流
活动二
将上面的标尺化成数轴,你试着用数轴做下列加法,并与同学交流
(+2)+(+3)= (-2)+(-3)= (+2)+(-3)=
(-2)+(+3)= (-3)+(+3)= (-3)+0=
0+(-3)=
观察上面的加法算式你能发现两个有理数相加时,两个加数的符号有几种情况?和的符号与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和的绝对值与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根据所得完成下面表格:
加数
加数
和的组成
和
符号
绝对值
+12
+3
12
-3
-12
-3
-12
3
3
-3
0
-3
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巩固提升:自学课本例1,并独立解决(2)(3)(4)三个小题。
(1) (-5)+(-9) (同号两数相加)
= -(5+9) (取相同的符号)
=- 11 (并把绝对值相加)
课内探究
(2) 11+(-12.1) ( )
= ( )
= ( )
(4)(-3.8)+ 0 = ( )
(3)(-2.4)+2.4= ( )
练习巩固:
1、一只蜗牛爬树,白天向上爬了1.5米,夜间向下爬了0.3米,白天和夜晚一共向上爬了多少米?
2、计算:(说出运用哪条法则)
(1)(+7)+(+3) (2)(-)+
(3)(-12)+(+12) (4)12+(-5)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学生评价:
达标检测:
1、在1,-1,-2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最大的是( )
A、1 B、0 C、-1 D、-3
2、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为-150°C,白天比夜间高27°C,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 )
3、计算:
(1)10+(-4) (2)(-15)+(-32)
(3)(-1.5)+(1.25) (4)(- )+(- )
课后延伸
认真做!一定行!
1、若︱a+5︳+︱b+3︳=0,求a + b=
2、 若a为正数,b为负数,且︳a︱=2, ︳b︱= 3,求a+b的值
3、已知︳a︱=2, ︳b︱= 3,求a+b的值
4、(+3)+(-2)+(+7)+(-8)怎样算简单?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 这是一份青岛版七年级上册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青岛版七年级上册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共2页。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