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2课 石钟山记(学案)-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随堂教学案(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2课  石钟山记(学案)-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随堂教学案(选择性必修下册)01
    第12课  石钟山记(学案)-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随堂教学案(选择性必修下册)02
    第12课  石钟山记(学案)-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随堂教学案(选择性必修下册)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与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将情趣与理趣融为一体的写法,理解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的观点。
    3、学习作者大胆质疑重视实践的求实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和欧阳修一起创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苏轼也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大书法家”。苏轼也是宋代著名画家,“湖州墨竹派”创始人之一。
    他的诗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他的词开一代豪放词风,他对题材、意境、风格、技巧等进行大胆创新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木石图》等。
    (二)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今属河南)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属江西)任县尉,途径湖口县,游览了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写了这篇文章。
    (三)文学常识
    游 记
    古代游记作为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前人多把它归入“杂记体”。它是摹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二、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水经》云: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 )浪,水石相搏( ),声如洪( )钟。是说( )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 )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桴( )止响腾( ),余韵( )徐( )歇。自以为得之( )矣。然是说也,余尤( )疑之。石之铿然( )有声者,所在皆是( )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 )临汝,而长子迈将赴( )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 )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 )一二扣之,硿硿焉( )。焉,相当于“然” )。余固( )笑而不信也。至莫( 通“暮” )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 )欲搏( )人;而山上栖鹘( ),闻人声亦惊起,磔磔( )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 )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 )如钟鼓不绝。舟人( )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涵淡澎湃( )而为此( )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 )而多窍( ),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 )之声,与向之( )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 )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 )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宾语前置句。
    )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 )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 )之不详;士大夫终( )不肯以( )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 )能知;而渔工( )水师( )虽( )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 )不传也。而陋者乃( )以斧斤( )考( )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 )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二、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郦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是怎样的观点?请用原文回答.


    3、作者赞成他们的观点吗?请用原文回答.




    4、写作者月夜考察石钟山,有什么作用?


    5、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6、作者在探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以后,悟出了什么道理?

    7、苏轼找到了石钟山的得名由来,你怎么看待苏轼的这种做法?



    8、本文的叙议是如何安排的?试分析。



    9、本文的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试简析。



    三、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D、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B、此世所以不传也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此余之所得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硿硿焉。
    译文:
    (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译文:
    (3)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文:
    答 案
    一、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水经》云: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于之,在哪里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 激荡、掀起 )浪,水石相搏( 击,拍 ),声如洪( 大 )钟。是说( 这种说法 )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 即使 )大风浪不能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也,而况石乎!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旧址、陈迹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通“含糊”。 重浊而模糊 ),北音清越(越,高扬。清脆而响亮 ),桴( 鼓槌 )止响腾( 传播 ),余韵( 声音 )徐( 慢慢 )歇。自以为得之(石钟山命名的原因)矣。然是说也,余尤( 尤其、更加 )疑之。石之(定语后置的标志)铿然(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有声者(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所在皆是( 这样 )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到 …… 去 )临汝,而长子迈将赴( 赴任、就职 )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 因而 )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 其中 )一二扣之,硿硿焉(硿硿地(发出响声)。焉,相当于“然” )。余固( 本来 )笑而不信也。至莫( 通“暮” )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繁密直立 )欲搏( 捉、扑 )人;而山上栖鹘(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 ),闻人声亦惊起,磔磔(鸟鸣声 )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 心惊 )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chēng hóng形容钟声洪亮 )如钟鼓不绝。舟人( 船夫 )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那里 ),涵淡澎湃( (波浪)激荡冲击。涵澹,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 )而为此(形成这种声音 )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 中间是空的 )而多窍( 窟窿 ),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 kuǎntáng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 )之声,与向之( 以前、之前 )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zhì知道 )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 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宾语前置句。 )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 根据主观猜测来判断。臆,胸 )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 大概 )与余同,而言( 记载、写的 )之不详;士大夫终( 终究 )不肯以( 用 )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 不 )能知;而渔工( 渔人 )水师( 船夫 )虽( 虽然 )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 原因、缘故 )不传也。而陋者乃( 竟 )以斧斤( 斧 )考( 敲击 )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 它 )实( 得名的真相 )。余是以( 因此 )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二、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学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段:质疑——提出对两位古代名人观点的疑问;
    第二段:解疑——通过实地观察,找到原因;
    第三段:感悟——提出自己的看法。
    2、郦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是怎样的观点?请用原文回答.
    郦元说:下临深潭,徽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宏钟--水石相搏发声说;
    李勃说:扣而聆之,面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石头发音说。
    3、作者赞成他们的观点吗?请用原文回答.
    不赞同
    “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因此对郦元说“人常疑之”;
    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对李勃说,“余尤疑之”。
    4、作者月夜考察石钟山,有什么作用?
    调动视觉、听觉,描绘绝壁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夜景,渲染阴森的气氛,烘托亲自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埋下伏笔。
    5、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风水进出洞穴发出的声音像钟而得名。
    6、作者在探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以后,悟出了什么道理?
    作者悟出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道理。
    7、苏轼找到了石钟山的得名由来,你对苏轼的这种做法怎么看待?
    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未必完全正确,但这种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的质疑精神和实地考察的探索精神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8、本文的叙议是如何安排的?试分析。
    第一段质疑,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表示怀疑,属议论;第二段察疑,通过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属记叙;第三段得出要认识事物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臆断其有无”的结论,属议论全文为“议论一记叙一议论”的三段式线性结构,一脉相承。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是为因事说理的千古名篇
    9、本文的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试简析。
    文章以生动的比喻(明喻如“声如洪钟”“如猛兽奇鬼”“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如钟鼓不绝”“如乐作焉”,暗喻如“噌呔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鞯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形象的拟人(“森然欲搏人”),贴切的拟声词(“铿然”“磔磔”“噌呔”“窾坎镗鞯”),对所见所闻作了绘声绘形的描写,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三、练习
    1、选D A、B、C三项均为词类活用,D项没有活用。
    2、选C A、B、D三项均为判断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
    3、选D其实;古义是“事情的真相”今义是“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4、 (1)寺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选择其中的一两块敲击,硿硿地响。
    (2)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情况,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记载得不够详细。
    (3)我因此记下这件事,慨叹郦道元的简略,更讥笑李渤的浅陋。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导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2 *秦腔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2 *秦腔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