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上册2.6 角的大小教案
展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
重点:角的两种比较方法.
难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6 角的大小
一、问题情境 三、角的画法 五、小结
二、角的大小比较 四、练习 六、作业
1.叠合法
2.度量法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一副三角板,你能说出这几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基本知道一副三角板各角的度数,他们可能利用度数比较,也可能通过观察,也会有同学用叠合法.这里可以让学生讨论,说出采用的比较方法,但叙述可能不规范.教师既不给予肯定也不否定,只是再提出新问题.
投影显示:两个度数相差1度以内的角,不标明度数,只凭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
师:对于这两个角你能说出它们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吗?
(学生困惑时教师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角的比较,同学们提出的比较一副三角板各角的方法很好,但不规范.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本节内容,掌握角的比较等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板书课题)
[板书]2.6 角的大小
由学生熟知的三角板各角的比较入手,把学生带入比较角的大小的意境.但问题一转,出现了不明标度数,观察又不能确定大小的角,当学生束手无策时,教师提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
角的大小比较
(1)叠合法
教师通过活动投影演示:两个角设计成不同颜色,三种情况:
∠DEF=∠ABC,∠DEF<∠ABC,∠DEF>∠ABC,如下图所示:
演示:移动∠DEF,使其顶点E与∠ABC的顶点B重合,一边ED和BA重合,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如图所示.
请同学们观察∠DEF的另一边EF的位置情况,你能确定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吗?
直观的实物演示和投影(电脑)显示,既加强了角的比较的直观性,又可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再次强调角的大小只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以及角的符号与小于号、大于号书写时的区别.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角的大小比较
学生活动:教师演示后,同桌也可以利用两副三角板演示以上过程,帮助理解比较两角的大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板书]
①EF与BC重合,∠DEF等于∠ABC,记作∠DEF=∠ABC.
②EF落在∠ABC的内部,∠DEF小于∠ABC,记作∠DEF<∠ABC.
③EF落在∠ABC的外部,∠DEF大于∠ABC,记作∠DEF>∠ABC.
(2)度量法
师:小学我们学过用量角器测量一个角,角的大小也可以按其度数比较,度数大的角则大,度数小的则小.总之,角大度数大,角小度数小.
测量前教师可提问使用量角器应注意的问题.即三点:对中;重合;读数.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动手能力.
角的画法
如图,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
作法:
1.画射线O′A′.
2.以点O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C,交OB于D.
3.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C′.
4.以点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一条弧于D′.
5.经过点D′画射线O′B′.∠A′O′B′即为所求角.
请同学们用叠合法验证∠A′O′B′=∠AOB.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要求会作就可以了,就作法的合理性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后可作出解释.
直观上,只要两个角完全重合,他们就相等.
练习
教材第80页练习
巩固所学内容.
总结
学生谈一谈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1.角的比较的两种方法;
2.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作业
教材第80页习题A组第1,2题,B组第1,2题.
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学情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