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九年级上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学案设计
展开基本信息
学 科
数 学
年 级
九年级
教学形式
班级授课
教 师
单 位
课题名称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
学情与教材分析[来源:学.科.网]
一、学情分析要点:
1.教师主观分析、或通过访谈、提问、问卷调查、摸底测试、布置预习等方式了解学情;
2.学生认知前提分析:主要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和能力基础等);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可能存在非科学或前科学概念的干扰;
4.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情感、态度、愿望、需求、重视等状况。
二、教材分析要点:
知识结构或新旧知识的关联,重点、难点、关键点等。
[来源:学*科*网]
学情分析:
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已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矩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菱形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菱形的性质,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在性质的教学方面,采用直观操作和几何论证相结合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教学目标
1.尽可能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知识能力表述要求:主语是学生(可隐去);谓语是知识能力目标的动词(了解或知道,理解或领会,能够或掌握等);
3.目标所要达到的结果尽可能是可以检测的。例如:理解某个概念,能够举例说明。
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它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推理运算;能运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
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用数学说理的习惯。
3.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与方法
(从导入到结课的步骤,含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教具、学具、资源等)
教学方法 :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
教学过程 :
一、回顾交流,引出概念
1.提问: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学生回顾交流。
2.教师出示生活中菱形的例子,引出这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并得出菱形的概念: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进行活动,通过折菱形纸片,得出以下结论: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2.如何证明上面的(2)和(3)呢?教师引导学生证明,进而得
出以下定理: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B=BC,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求证:(1)AB=BC=CD=AD(2)AC⊥BD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三、例题讲解
出示幻灯片:
例1: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角BAD=60度,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
针对以上例题,学生先思考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解答步骤,后教师总结。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随堂练习 P4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来源:Zxxk.Cm]
板书设计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
一. 菱形的定义
二. 菱形的性质
例题讲解
作业或预习
作业:1.课本习题1.1 1、2
2.课外作业
预习:菱形的判定方法及证明。
自我评价
本节课结束后,我认真批改了学生的作业,根据实际情况,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出现了一些不足。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特总结以下几点:
1、对学生的情况个人估计过高。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知识点练习复杂,导致预设的内容在本节课没有圆满完成,需要在自习课进一步学习。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对数学知识点合理分类,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数学知识网络的形成,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在教学中,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画图,写出已知和求证,再写出证明过程,这样很浪费时间,为了使课堂的容量增加,今后多采用让学生口述的方式。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节省出时间多做练习。
3、课堂练习中题型单一,只是完成了关于菱形的简单计算的题目,菱形性质的应用没有变形练习。针对学生练习不够,以后加强练习,适当提高难度。
4、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回答问题时人云亦云,导致全班同学把菱形的性质记忆不够熟练。
导师评议:
优点:
1.动手操作来引出菱形的概念,比较直观生动.
2. 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菱形的性质,学生从边,对角线,角,对称性这几个方面来考虑。这个环节学生积极性很高,大多数学生能全部得到结论。但是学生得到的结论知识实验的结果,有一些是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证明。问题就上升到证明这个环节。在整个新知生成过程中,这个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和积极思维状态,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不足:
对学生的反馈给予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不够及时。
给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相对较小,对学生没有放开。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题与课时,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提示,资源与建议,学习过程,评价标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导学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生知识状况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