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名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展开2021年河南省名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小麦及其秸秆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小麦酿成酒 B.小麦磨成面粉
C.小麦秸秆燃烧做饭 D.小麦秸秆腐烂作肥料
2.(1分)化学与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少年缺少钙元素会患佝偻病
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C.工业用盐不可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D.缺少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3.(1分)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铕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氧气的质量
4.(1分)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措施不符合环境保护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C.工业污水不经处理排放 D.开发并推广使用新能源
5.(1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都由原子构成的一组是( )
A.汞、金刚石 B.C60、石墨
C.氨气、氦气 D.氯化钠、硫酸铜
6.(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NaOH固体
7.(1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中子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C.氯原子易得电子,故其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显负价
D.等质量的氟、硫、氯元素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氟
8.(1分)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①中烧杯加入氯化钠前需是干燥的
C.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9.(1分)航天发射的运载火箭的第一、二级燃料多采用肼(N2H4),肼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2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9:8
D.1个肼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
10.(1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稀有气体可以作保护气,则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复分解反应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那么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1.(1分)碳酸氢铵(NH4HCO3)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CO2↑+X,所以需要密封保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H2O
B.碳酸氨铵可以促进植物茎叶生长
C.碳酸氢铵是一种复合肥
D.可根据气味区分碳酸氢铵与氯化铵
12.(1分)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A.除去MnO2中的KClO3: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
B.除去Cu中的C:在空气中灼烧
C.除去CO2中的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D.除去稀盐酸中的稀硫酸: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13.(1分)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恒温条件下,将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水
B.向一定质量的蒸馏水中逐渐加入生石灰
C.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14.(1分)现有一定质量的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测得生成0.2g氢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得到11.8g固体。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A.Mg、Al B.Fe、Zn C.Zn、Mg D.Fe、Cu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3分)空气中体积分数居第二位的气体是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铝在空气中形成的致密薄膜的化学式为 。
16.(3分)化学与社会生活:
(1)自来水厂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 和消毒;
(2)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
(3)成成同学从郑州到青海旅游,到达青海后,发现从郑州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了。从微观角度解释包装袋鼓起的原因是 。
17.(2分)化学与传统文化:
(1)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一诗中写下了“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畲烟“的诗句,描写的是当地用天然气煮盐的景象。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明朝诗人王逢的《简任伯温检校(二首)》中“犹比至元无事日,印文铜绿长苔钱”一句体现了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和两种氧化物共同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的过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3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温度不变,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种即可)。
(2)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
(3)t1℃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19.(3分)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C中含有两种元素,D微溶于水,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互反应,“→”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D的用途是 。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C与B反应的现象: 。
20.(2分)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向一根生锈的铁钉中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过滤,将滤液蒸发,得到100g由FeSO4、Fe2(SO4)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4%,则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燃烧条件分析,使用酒精消毒时严禁直接对着火源、热源及电气设备等的原因 。
(2)为改善空气质量,科学家们开发出很多新能源,其中氢能源被当作未来的理想能源,请写出原因(写一条即可) 。
22.(3分)向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滤液和滤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分析滤渣的成分 。
(3)反应后溶液质量与反应前溶液质量相比减小,其原因是什么? 。
23.(2分)为除去食盐样品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实验小组的同学将食盐样品溶于水,并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④过滤;⑤加入过量的盐酸;⑥蒸发结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加入BaCl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其原因是什么? 。
24.(3分)如图1所示烧杯中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向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瓶中加入稀硫酸,通过传感器测得烧瓶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1烧杯中有什么现象? 。
(3)通过分析图像能否得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其原因是什么? 。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实验室常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气体。
①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实验室可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写出能用B、D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③用集气瓶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E处方框中画出装置图(只画集气瓶和导气管)。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验证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和CO。
①A装置中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
②若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则C装置和D装置中对应的现象是什么? 。
③反应结束后,请你设计实验检验B装置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简要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
④反应前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99.8g,反应后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102g,请计算D装置中生成的沉淀的质量。
2021年河南省名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小麦及其秸秆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小麦酿成酒 B.小麦磨成面粉
C.小麦秸秆燃烧做饭 D.小麦秸秆腐烂作肥料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小麦酿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小麦磨成面粉,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小麦秸秆燃烧做饭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小麦秸秆腐烂作肥料,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1分)化学与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少年缺少钙元素会患佝偻病
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C.工业用盐不可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D.缺少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分析】A、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维生素A的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说法正确。
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选项说法错误。
C、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代替食盐用于烹调,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维生素缺乏症、亚硝酸钠有毒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1分)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铕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氧气的质量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故正确;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铕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正确;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得出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1分)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措施不符合环境保护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C.工业污水不经处理排放 D.开发并推广使用新能源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防止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B.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既可以节约化石燃料,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不合题意;
C.工业污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经处理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符合题意;
D.开发并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保护环境质量的措施,难度不大。
5.(1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都由原子构成的一组是( )
A.汞、金刚石 B.C60、石墨
C.氨气、氦气 D.氯化钠、硫酸铜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NaOH固体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1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中子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C.氯原子易得电子,故其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显负价
D.等质量的氟、硫、氯元素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氟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氟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19﹣9=10;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硫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原子易得电子,但其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一定显负价,如氯酸钾中氯元素显+5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氯>硫>氟,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故等质量的氟、硫、氯元素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1分)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①中烧杯加入氯化钠前需是干燥的
C.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分析】A、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烧杯中不能有水,进行分析判断。
C、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①中烧杯加入氯化钠前需是干燥的,否则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g(合47mL),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1分)航天发射的运载火箭的第一、二级燃料多采用肼(N2H4),肼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2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9:8
D.1个肼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
【分析】A、该反应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水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生成物质量比;
D、1个肼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
【解答】解:A、该反应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水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N2H4+O22H2O+N2,生成物水、氮气的质量比为36:28=9: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1个肼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1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稀有气体可以作保护气,则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复分解反应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那么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分析】A、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作保护气的气体应具有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是原子、分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正确。
B、稀有气体可以作保护气,但作保护气的气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D、复分解反应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但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1.(1分)碳酸氢铵(NH4HCO3)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CO2↑+X,所以需要密封保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H2O
B.碳酸氨铵可以促进植物茎叶生长
C.碳酸氢铵是一种复合肥
D.可根据气味区分碳酸氢铵与氯化铵
【分析】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B、根据氮肥的作用考虑;
C、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的化肥;
D、根据碳酸氢铵(NH4HCO3)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考虑。
【解答】解:A、反应前后氮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氢原子是5个,反应后应该是5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氧原子是3个,反应后应该是3个,其中1个包含在X中,X的化学式是H2O,故A说法正确;
B、碳酸氨铵属于氮肥,可以促进植物茎叶生长,故B说法正确;
C、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说法不正确;
D、碳酸氢铵(NH4HCO3)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氨气等物质,有刺激性气味,所以可根据气味区分碳酸氢铵与氯化铵,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熟悉常见肥料的分类和作用。
12.(1分)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A.除去MnO2中的KClO3: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
B.除去Cu中的C:在空气中灼烧
C.除去CO2中的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D.除去稀盐酸中的稀硫酸: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碳、铜在空气中灼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稀硫酸能与过量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1分)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恒温条件下,将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水
B.向一定质量的蒸馏水中逐渐加入生石灰
C.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分析】A、根据在恒温条件下,将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水,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C、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恒温条件下,将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水,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B、向一定质量的蒸馏水中逐渐加入生石灰,原液体是水,不是溶液,加入生石灰前溶液质量为0,故选项图象错误。
C、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图象正确。
D、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4.(1分)现有一定质量的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测得生成0.2g氢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得到11.8g固体。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A.Mg、Al B.Fe、Zn C.Zn、Mg D.Fe、Cu
【分析】根据盐酸和金属反应生成盐酸盐和氢气,依据氢气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和氯元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然后结合题中的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0.2g÷×100%=9.8g,所以参加反应的硫酸根的质量为:9.8g﹣0.2g=9.6g,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11.8g﹣9.6g=2.2g,
4.7g的镁、铝、锌、铁生成的氢气质量为:
Mg:2.2g×=g<0.2g;
Al:2.2g×=g>0.2g;
Zn:2.2g×=g<0.2g;
Fe:2.2×=g<0.2g;
Cu与酸不反应,生成氢气为0;
两种金属生成的氢气质量应该是一种大于0.2g,一种小于0.2g,金属混合物才有可能生成0.2g的氢气;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均衡法的应用,难度较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3分)空气中体积分数居第二位的气体是 氧气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碳元素 ;铝在空气中形成的致密薄膜的化学式为 Al2O3 。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空气中体积分数居第二位的气体是氧气,约占21%。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形成的物质占物质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
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铝在空气中形成的致密薄膜是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
氧气;碳元素;Al2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3分)化学与社会生活:
(1)自来水厂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 吸附 和消毒;
(2)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乳化 作用;
(3)成成同学从郑州到青海旅游,到达青海后,发现从郑州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了。从微观角度解释包装袋鼓起的原因是 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分析】(1)根据常用的净水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乳化作用分析;
(3)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解答】解:(1)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等;
(2)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3)从郑州到青海旅游,到达青海后,发现从郑州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了,是因为青海海拔高,气压减小,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答案为:(1)吸附;(2)软化;(3)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考查了分子的性质、乳化作用、水的净化等知识,掌握相应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分)化学与传统文化:
(1)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一诗中写下了“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畲烟“的诗句,描写的是当地用天然气煮盐的景象。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2)明朝诗人王逢的《简任伯温检校(二首)》中“犹比至元无事日,印文铜绿长苔钱”一句体现了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和两种氧化物共同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的过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CO2+O2+H2O=Cu2(OH)2CO3 。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和两种氧化物共同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即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Cu2(OH)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CO2+O2+H2O=Cu2(OH)2CO3。
故答案为:
(1)CH4+2O2CO2+2H2O;
(2)2Cu+CO2+O2+H2O=Cu2(OH)2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8.(3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温度不变,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写一种即可)。
(2)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
(3)t1℃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140 g。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升温还是降温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判断通过升温还是降温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等.
【解答】解:(1)若温度不变,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2)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由于甲曲线随着温度变化较大,所以甲析出的晶体多,甲溶液减少的溶质多,所以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小于乙;
(3)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10g甲,所以t1℃时,6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水,10g溶质甲,设需要加水质量为x则:
(60g+x)×5%=10g,解得x=140g.
故答案为:(1)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2)小于;
(3)14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3分)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C中含有两种元素,D微溶于水,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互反应,“→”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D的用途是 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等 。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Fe3O4+4CO3Fe+4CO2 。
(3)写出C与B反应的现象: 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
【分析】四氧化三铁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因此A是四氧化三铁,高温条件下四氧化三铁和还原剂反应生成铁,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因此B是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因此E是氯化亚铁,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此C是盐酸,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氯化钙,因此D是氢氧化钙。
【解答】解:(1)氢氧化钙的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等。
故填: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等。
(2)高温条件下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O4+4CO3Fe+4CO2。
故填:Fe3O4+4CO3Fe+4CO2。
(3)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过程中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故填: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2分)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 水、氧气 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向一根生锈的铁钉中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过滤,将滤液蒸发,得到100g由FeSO4、Fe2(SO4)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4%,则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3.7% (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解答。
【解答】解:铁钉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100g由FeSO4、Fe2(SO4)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SO4的质量:100g×(1﹣34%)=66g;
200g稀硫酸中溶质质量=66g÷()=66.375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3.7%。
故答案为:水、氧气;33.7%。
【点评】本题涉及钢铁锈蚀条件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难度不大。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燃烧条件分析,使用酒精消毒时严禁直接对着火源、热源及电气设备等的原因 防止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
(2)为改善空气质量,科学家们开发出很多新能源,其中氢能源被当作未来的理想能源,请写出原因(写一条即可)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或热值高等) 。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氢能源的优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从燃烧条件分析,使用酒精消毒时严禁直接对着火源、热源及电气设备等,是为了防止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防止发生燃烧。
(2)获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是利用太阳能使海水(或)水分解生成H2,原料丰富;氢气的燃烧值高;因为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所以氢能源的优点有:原料丰富(来源广)、燃烧时放出热量多(热值高)、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
(1)防止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2)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或热值高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能源的优点、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3分)向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滤液和滤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AgNO3═Zn(NO3)2+2Ag或Fe+2AgNO3═Fe(NO3)2+2Ag 。
(2)分析滤渣的成分 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一定不含锌、铝 。
(3)反应后溶液质量与反应前溶液质量相比减小,其原因是什么? 锌、铁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的银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故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减小 。
【分析】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铝弱,且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向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充分反应后过滤,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粉反应完,若还有AgNO3溶液,铁才能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铝弱,且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向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充分反应后过滤,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粉反应完,若还有AgNO3溶液,铁才能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得到浅绿色滤液和滤渣,说明发生了铁与硝酸银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Zn+2AgNO3═Zn(NO3)2+2Ag、Fe+2AgNO3═Fe(NO3)2+2Ag。
(2)得到浅绿色滤液和滤渣,说明发生了铁与硝酸银的反应,锌已经完全反应,铁可能有剩余,也可能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一定不含锌、铝。
(3)Zn+2AgNO3═Zn(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减少;Fe+2AgNO3═Fe(NO3)2+2Ag,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故答案为:
(1)Zn+2AgNO3═Zn(NO3)2+2Ag或Fe+2AgNO3═Fe(NO3)2+2Ag;
(2)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一定不含锌、铝;
(3)锌、铁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的银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故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减小。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2分)为除去食盐样品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实验小组的同学将食盐样品溶于水,并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④过滤;⑤加入过量的盐酸;⑥蒸发结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加入BaCl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 。
(2)实验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影响;盐酸具有挥发性,过量的盐酸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可被除去 。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加入BaCl2溶液后,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2)由盐酸具有挥发性,实验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因为过量的盐酸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可被除去。
故答案为:
(1)BaCl2+Na2SO4═BaSO4↓+2NaCl;
(2)没有影响;盐酸具有挥发性,过量的盐酸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可被除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24.(3分)如图1所示烧杯中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向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瓶中加入稀硫酸,通过传感器测得烧瓶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 。
(2)图1烧杯中有什么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3)通过分析图像能否得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其原因是什么? 不能,因为稀硫酸中有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
【分析】(1)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来分析。
【解答】解:(1)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2)由图2可知,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图1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因为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其中有水,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发出热量,所以通过分析图像不能得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故填:不能,因为稀硫酸中有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实验室常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气体。
①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实验室可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②写出能用B、D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Zn+H2SO4═ZnSO4+H2↑ 。
③用集气瓶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E处方框中画出装置图(只画集气瓶和导气管)。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验证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和CO。
①A装置中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
②若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则C装置和D装置中对应的现象是什么? 黑色固体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③反应结束后,请你设计实验检验B装置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简要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滴加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
④反应前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99.8g,反应后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102g,请计算D装置中生成的沉淀的质量。
【分析】(1)为了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①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实验室可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CaCO3+2HCl═CaCl2+H2O+CO2↑。
②能用B、D装置制取的气体是氧气、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Zn+H2SO4═ZnSO4+H2↑。
故填:2H2O22H2O+O2↑,Zn+H2SO4═ZnSO4+H2↑。
③用集气瓶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装置图如下所示:
。
(2)①A装置中溶液是澄清石灰水,用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故填: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②若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装置和D装置中对应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黑色固体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滴加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故填:实验步骤: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滴加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④设生成碳酸钙质量为x,
反应前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99.8g,反应后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102g,二氧化碳质量为:102g﹣99.8g=2.2g,
Ca(OH)2+CO2═CaCO3↓+H2O,
44 100
2.2g x
=,
x=5g,
答:D装置中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是5g。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5/5 9:27:13;用户:初中化学;邮箱:yls9205@xyh.com;学号:29787057
2023年广西名校联考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名校联考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实验室中的药品要分类存放,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