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年春,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酒精燃烧
C.酒精稀释 D.酒精消毒
2.2020年2月15 日,辽宁首次成功利用钴一60对医用防护服进行灭菌。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钴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钴是金属元素 B.核内质子数为27
C.x=8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3.草酸(H2C2O4)是一种有机酸,其水溶液呈酸性。它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中,并在不同的生命体中发挥不同的功能。下列有关草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草酸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呈红色
B.草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一个草酸分子由8个元素组成
D.草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
4.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微粒观: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根据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根据守恒观: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
5.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B.用天然气作燃料,复分解反应
C.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盐酸,置换反应
D.用熟石灰制生石灰,化合反应
6.我国北方冬季常使用煤炉取暖,而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来加热煤球使其燃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B.把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C.煤、石油、酒精均属于化石燃料
D.燃烧时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二氧化碳在燃烧
7.为验证Fe、Cu、Ag 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实验方案(不做其他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8.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③C、CO、CO2三种物质都具有可燃性:④CO2能产生温 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⑤在一定条件下CO2能转变为CO上述说 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9.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要分类摆放,以下是四个药品橱所存放的药品。现购进一批氧化铜,应存放于
A. B. C. D.
10.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如图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
B.如图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C.证明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如图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1℃时,将15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形成65g的甲溶液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蒸发结晶、过滤的方法
D.t3℃时,可通过加溶剂的方法将N点的甲溶液变成P点的甲溶液
12.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若X溶液既能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 (OH) 2反应,则x可能是
A.Na2CO3 B.BaCl2 C.Cu(NO3)2 D.CO
13.已知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最前几位的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现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硫酸铜稀溶液中,以下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有白色固体生成 B.有蓝色固体生成
C.有红色固体生成 D.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CO2混有HC1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B
CuO混有碳粉
加入适量稀HC1,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混有CaCl2
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D
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氨气(NH3)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叫氨水,溶质主要是NH3•H2O,是一种碱。
(1)在充满氨气的试管中,放入用无色酚酞浸染过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向试纸上滴水, 现象是______
(2)向盛有硫酸镁粉末的试管中通入氨气,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适量水,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画出氨气(NH3)和氨水的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______(在下图中画出或补充完整,水分子不用画出)。
16.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 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碳酸钠溶液,依次测量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水的温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浴液碱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实验编号)。
(2)要得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的结论,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______(填实验编号),结论是______。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与碳酸钠溶液的pH变化关系是______。
(4)将10%的碳酸钠溶液从20℃持续升温到70℃,所测得的pH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液pH
11.22
11.35
11.46
11.48
11.50
11.50
① 当温度介于20℃~40℃时,温度对碳酸钠溶液的pH影响比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②小菁将适量碳酸钠粉末洒在沾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再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______。
(5)碳酸钠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序号)。
a.酚酰试液 b.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氯化钙溶液
17.(1)以下关于锶的化合物的分类,理解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SrO是金属氧化物 B.Sr(OH)2是一种碱
C.SrCl2是一种盐 D.SrSO4是一种酸
(2)碳酸锶(SrCO3)主要用于彩色显像管、磁性材料、电子陶瓷、金属冶炼、功能材料、军工、医药烟花制造等领域,同时也是制造其它锶盐产品的原料。结合所学知识预测,SiCO3能与_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是:取SiCO3固体于试管中,______:
(3)依据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参考以下表格中锶的化合物的一些性质,设计两种制备SrCO3的方案(要求依据两种不同的反应规律)
物质
Sr(OH)2
SrCl2
SrCO3
SrSO4
Sr(NO3)2
溶解性
微溶于水
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方案
原料1
原料2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
①
Sr(OH)2
______
______
可溶性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推断题
18.现欲通过实验确定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aCl、CuO、Na2CO3、Ba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假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B是______(写化学式)。
(2)滤液C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写离子符号)。
(3)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固体混合物A中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取适量的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只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液M:
②向滤液M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得到溶液N;
③向溶液N中滴加少量______(写化学式)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这种物质存在。
四、实验题
19.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在装置A中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取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气体是______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H2,请从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并按照顺序组装整套装置为:B→______→______→C.用装置C收集H2时,气体从______管口通入装置C。
(3)现有6.5g的锌,需要______g10%的稀盐酸才能把6.5g锌反应完。
五、流程题
20.高氯酸钠晶体( NaClO4·H2O)可用于制备高氯酸。粗盐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后得到“精盐”(只含MgCl2、CaCl2两种杂质),以“精盐”为原料制备高氯酸钠晶体的流程如下:
(资料)高氯酸钠在较高温度下容易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是_____(填一种)。
(2)滤液中溶质除NaCl外还含有_____。
(3)通入SO2是为了除去 NaClO4溶液中少量的 NaCl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气流干燥”时温度应控制在75℃~95℃之间,其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粮食酿酒生成酒精,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酒精稀释只是酒精浓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
D、酒精消毒使细菌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钴的元素名称为锶,由偏旁“金”可知,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原子序数=质子数,钴的原子序数为27,则其质子数为27,故正确;
C、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7-2-8-2=15,故错误;
D、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钴原子最外层为2个电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的带电荷的离子,故正确。
故选C。
3.D
【详解】
A、草酸(H2C2O4)是一种有机酸,其水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
B、草酸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6×4)=1:32,故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草酸分子由2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共8个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D、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2x+(-2)×4=0,x=+3,故正确;
故选:D
4.A
【分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的性质由物质的结构决定,质量守恒定律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详解】
A、氯化钠是由离子组成的,属于离子型化合物,故A不正确;
B、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B正确;
C、结构决定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C正确;
D、质量守恒定律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故D正确。故选A。
5.A
【详解】
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B、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该选项不正确;
C、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置换反应,由于铁和稀盐酸反应,因此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盐酸,该选项不正确;
D、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化合反应,是利用生石灰制取熟石灰,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6.B
【详解】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煤炉生火,用木材引燃是为了尽快达到煤的着火点,故A说法错误;
B、增加氧气的浓度或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都可以使可燃物更充分燃烧,所以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B说法正确;
C、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故C说法错误;
D、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CO)燃烧产生的物质,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7.C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A、铁能硫酸铜反应,说明铁>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证明铁>铜>银,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证明铁>铜>银,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铁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铁>银,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但是不能说明铁与铜的顺序,不能得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D、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氢>铜,铁能与盐酸反应,说明铁>氢,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说明铁>铜>银,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
8.D
【详解】
①C、CO、CO2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碳、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③C、CO均具有可燃性,CO2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⑤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②④⑤说法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项药品属于有机物,B项药品属于金属单质,C项药品属于氧化物,D项药品属于碱,氧化铜是氧化物,所以应放入C项中,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进行物质分类。
10.A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呈碱性,都可以使无色酚酞变红,故滴加酚酞不能鉴别二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与杂质氯化氢反应,可吸收氯化氢杂质,而不与氢气反应,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注射器内压强减小,活塞向内推,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玻璃管处连接了气球,装置外空气不会进入装置中,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始终相平衡,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鉴别物质时要产生不同的现象,才可鉴别出来。
11.D
【详解】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因此将15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形成甲溶液的质量=10g+50g=60g,65g的甲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故选项错误;
D、t3℃时,可通过加溶剂的方法将N点的甲溶液变成P点的甲溶液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
A、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B、氯化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氯化钡和氢氧化钙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铜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钙,硝酸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稀硫酸、氢氧化钙均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B
【详解】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红色固体生成;
故选:B
14.C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A不正确;
B、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铜和水,把原物质除去了,故B不正确;
C、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过滤可以除去碳酸钙,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把原物质除去了,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5.试纸由无色变成红色 产生白色沉淀 2NH3•H2O+MgSO4=(NH4)2SO4+Mg(OH)2↓
【详解】
(1)干燥的氨气并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可使酚酞变红,故现象是试纸由无色变成红色。
(2)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是碱,可与硫酸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铵,故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2NH3•H2O+MgSO4=(NH4)2SO4+Mg(OH)2↓。
(3)氨气由氨气分子构成,氨水的溶质是NH3•H2O,是碱,故可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故图示为。
【点睛】
NH3•H2O是一种碱,可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16.c3 a1、b1、c1 在水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 温度越高,溶液pH越大 大 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 bd
【详解】
(1)pH越大,碱性越强,所以碱性最强的是c3。
(2)要得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的结论,应控制除质量分数以外的条件均相同,质量分数不同,根据表格可选择a1、b1、c1。由表格可得,在在水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
(3)要得出温度的变化与碳酸钠溶液的pH变化关系,则应控制除温度以外的条件均相同,温度不同,根据表格选择a1、a2、a3或b1、b2、b3或c1、c2、c3进行比较,得到结论是温度越高,溶液pH越大。
(4)①温度介于20℃~40℃时,pH增大了0.24,温度介于40℃~60℃时,pH增大了0.04,故温度介于20℃~40℃时,温度对碳酸钠溶液pH的影响较大。
②碱性越强对油污的清洗效果越好,由表格可得,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所以清洗效果越好。
(5)a、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呈碱性,均可使酚酞变红,酚酞不可鉴别;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气泡产生,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无现象,故稀盐酸可以鉴别;
c、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反应,无法鉴别;
d、氯化钙溶液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而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现象,故可以鉴别。
故选bd。
【点睛】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pH越大,碱性越强。
17.D 酸 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CO2 Sr(OH)2+CO2=SrCO3↓+H2O SrCl2或Sr(NO3)2 Na2CO3或K2CO3 SrCl2+Na2CO3=SrCO3↓+2NaCl(合理即可) 两种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生成物中有沉淀
【详解】
(1)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SrO符合金属氧化物定义,选项说法正确;
B、碱是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Sr(OH)2符合碱的定义,选项说法正确;
C.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SrCl2符合盐的定义,选项说法正确;
D、酸是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SrSO4不符合酸的定义,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SiCO3是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是:取SiCO3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故填:酸;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3)①依据可溶性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来制取SiCO3,故原料2为二氧化碳,预期的化学方程式为Sr(OH)2+CO2=SrCO3↓+H2O,故填:CO2;Sr(OH)2+CO2=SrCO3↓+H2O;
②也可依据盐与盐反应生成另外两种新盐,来制取SiCO3,原料2为SrCl2或Sr(NO3)2,原料2为Na2CO3溶液或K2CO3溶液,预期的化学方程式为SrCl2+Na2CO3=SrCO3↓+2NaCl或SrCl2+K2CO3=SrCO3↓+2KCl,故填:SrCl2或Sr(NO3)2;Na2CO3或K2CO3;SrCl2+Na2CO3=SrCO3↓+2NaCl(合理即可);两种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生成物中有沉淀。
18.CO2 Na+、Cu2+ CuCl2+2NaOH=Cu(OH)2↓+2NaCl AgNO3
【分析】
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硝酸等知识进行分析。
【详解】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硝酸,固体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生成的气体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B是二氧化碳,A中含有碳酸钠;溶液C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所以F是氢氧化铜沉淀,C中含有氯化铜,A中含有氧化铜;沉淀D不溶于硝酸,所以D中含有硫酸钡,固体A中含有硫酸钡。
(1)气体B是CO2,故填:CO2;
(2)溶液C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Na+、Cu2+,故填:Na+、Cu2+;
(3)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故填:CuCl2+2NaOH=Cu(OH)2↓+2NaCl;
(4)向滤液N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这种物质存在,故填:AgNO3。
【点睛】
19.2KMnO4K2MnO4+MnO2+O2↑ Zn+2HCl=ZnCl2+H2↑ HCl D E d 73
【详解】
(1)使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由于盐酸有一定的挥发性,故氢气中可能混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杂质。除杂时先用浓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再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故装置顺序为B→D→E→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故气体从短管d进入,长管方便集气瓶中空气排出。
(3)设需要HCl的质量为x
解得x=7.3g
故需要10%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点睛】
气体除杂时先除去除水蒸气以外的其他气体杂质,最后进行干燥。
20.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NaOH、Na2CO3 温度过高,高氯酸钠晶体会失去结晶水或分解;温度过低,干燥不充分(或干燥充分且不会失去结晶水或分解)
【分析】
【详解】
(1)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所以过滤时如果滤液液面不低于滤纸边缘,滤液会渗漏,造成过滤不彻底,另外若滤紙破损,也会造成滤液不能充分过滤,造成滤液浑浊;
故答案为: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杂质氯化镁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此时氢氧化钙过滤有剩余, 生成了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而过量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所以此时溶质为氯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
故答案为: NaOH、Na2CO3.
(3)根据题目信息可以看出反应物为次氯酸钠和二氧化硫,生成物为硫酸钠和二氧化氯,因为高氯酸钠前后都存在,所以不参与反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氯,书泻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为2NaClO3+ SO2=Na2SO4+ 2ClO2;
故答案为: 2NaClO3+SO2=Na2SO4+ 2ClO2。
(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高氯酸钠在较高温度下容易分解,所以温度不宜过高,而又含有水分,所以温度也不宜过低,否则不易干燥;
故答案为:温度过高,高氯酸钠晶体会失去结晶水或分解;温度过低,干燥不充分。
【点睛】
根据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来分析解答。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8页。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