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八章 8.5直线、平面垂直-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基础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机构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第八章 8.5直线、平面垂直-教师版.docx
    • 第八章 8.5直线、平面垂直-学生版.docx
    第八章 8.5直线、平面垂直-教师版第1页
    第八章 8.5直线、平面垂直-教师版第2页
    第八章 8.5直线、平面垂直-教师版第3页
    第八章 8.5直线、平面垂直-学生版第1页
    第八章 8.5直线、平面垂直-学生版第2页
    第八章 8.5直线、平面垂直-学生版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八章 8.5直线、平面垂直-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基础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机构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八章 8.5直线、平面垂直-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基础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机构专用】,文件包含第八章85直线平面垂直-学生版docx、第八章85直线平面垂直-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时


    进门测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 )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 )
    (3)直线a⊥α,直线b⊥α,则a∥b.( √ )
    (4)若α⊥β,a⊥β⇒a∥α.( × )
    (5)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α,则直线a与b垂直.( √ )
    2、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平面α⊥平面β,且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平面β
    B.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C.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D.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
    答案 A
    解析 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知A不正确,直线l可能平行平面β,也可能在平面β内.
    3、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b在平面β内,且b⊥m,则“α⊥β”是“a⊥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析 若α⊥β,因为α∩β=m,b⊂β,b⊥m,所以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b⊥α,又a⊂α,所以a⊥b;反过来,当a∥m时,因为b⊥m,且a,m共面,一定有b⊥a,但不能保证b⊥α,所以不能推出α⊥β.


    4、对于四面体ABCD,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AB=AC,BD=CD,则BC⊥AD;
    ②若AB=CD,AC=BD,则BC⊥AD;
    ③若AB⊥AC,BD⊥CD,则BC⊥AD;
    ④若AB⊥CD,AC⊥BD,则BC⊥AD.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①如图,取BC的中点M,连接AM,DM,由AB=AC⇒AM⊥BC,同理DM⊥BC⇒BC⊥平面AMD,而AD⊂平面AMD,故BC⊥AD.④设A在平面BCD内的射影为O,连接BO,CO,DO,由AB⊥CD⇒BO⊥CD,由AC⊥BD⇒CO⊥BD⇒O为△BCD的垂心⇒DO⊥BC⇒AD⊥BC.
    5、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中的射影为点O.
    (1)若PA=PB=PC,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
    (2)若PA⊥PB,PB⊥PC,PC⊥PA,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
    答案 (1)外 (2)垂
    解析 (1)如图1,连接OA,OB,OC,OP,
    在Rt△POA、Rt△POB和Rt△POC中,PA=PC=PB,
    所以OA=OB=OC,即O为△ABC的外心.
    (2)如图2,延长AO,BO,CO分别交BC,AC,AB于H,D,G.
    ∵PC⊥PA,PB⊥PC,PA∩PB=P,
    ∴PC⊥平面PAB,AB⊂平面PAB,∴PC⊥AB,
    又AB⊥PO,PO∩PC=P,
    ∴AB⊥平面PGC,
    又CG⊂平面PGC,
    ∴AB⊥CG,即CG为△ABC边AB的高.
    同理可证BD,AH为△ABC底边上的高,
    即O为△ABC的垂心.
    作业检查



    第2课时


    阶段训练


    题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1 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B=5,AC=6,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
    OD′=.
    证明:D′H⊥平面ABCD.
    证明 由已知得AC⊥BD,AD=CD.
    又由AE=CF得=,故AC∥EF.
    因此EF⊥HD,从而EF⊥D′H.
    由AB=5,AC=6得DO=BO==4.
    由EF∥AC得==.
    所以OH=1,D′H=DH=3.
    于是D′H2+OH2=32+12=10=D′O2,故D′H⊥OH.
    又D′H⊥EF,而OH∩EF=H,且OH,EF⊂平面ABCD,
    所以D′H⊥平面ABCD.







    【同步练习】
    1、在三棱锥A-BCD中,AB⊥平面BCD,DB=DC=4,∠BDC=90°,P在线段BC上,CP=3PB,M,N分别为AD,BD的中点.
    求证:BC⊥平面MNP.
    证明 因为MN是△ABD的中位线,
    所以MN∥AB.
    又AB⊥平面BCD,
    所以MN⊥平面BCD,
    又因为BC⊂平面BCD,
    所以MN⊥BC.①
    取BC的中点Q,连接DQ,则DQ⊥BC.
    由PN是△BDQ的中位线知PN∥DQ,
    所以PN⊥BC.②
    由①②可得BC⊥平面MNP.
    题型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2 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AC,AB⊥PA,AB∥CD,AB=2CD,E,F,G,M,N分别为PB,AB,BC,PD,PC的中点.
    (1)求证:CE∥平面PAD;
    (2)求证:平面EFG⊥平面EMN.
    证明 (1)方法一 
    取PA的中点H,连接EH,DH.
    又E为PB的中点,
    所以EH綊AB.
    又CD綊AB,
    所以EH綊CD.
    所以四边形DCEH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E∥DH.
    又DH⊂平面PAD,CE⊄平面PAD.
    所以CE∥平面PAD.
    方法二 连接CF.
    因为F为AB的中点,
    所以AF=AB.
    又CD=AB,所以AF=CD.
    又AF∥CD,所以四边形AFCD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CF∥AD,又CF⊄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CF∥平面PAD.
    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点,所以EF∥PA.
    又EF⊄平面PAD,PA⊂平面PAD,
    所以EF∥平面PAD.
    因为CF∩EF=F,故平面CEF∥平面PAD.
    又CE⊂平面CEF,所以CE∥平面PAD.
    (2)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点,所以EF∥PA.
    又因为AB⊥PA,
    所以EF⊥AB,同理可证AB⊥FG.
    又因为EF∩FG=F,EF⊂平面EFG,FG⊂平面EFG.
    所以AB⊥平面EFG.
    又因为M,N分别为PD,PC的中点,
    所以MN∥CD,又AB∥CD,所以MN∥AB,
    所以MN⊥平面EFG.
    又因为MN⊂平面EMN,所以平面EFG⊥平面EMN.







    引申探究
    1.在本例条件下,证明:平面EMN⊥平面PAC.
    证明 因为AB⊥PA,AB⊥AC,
    且PA∩AC=A,PA⊂平面PAC,AC⊂平面PAC,
    所以AB⊥平面PAC.
    又MN∥CD,CD∥AB,所以MN∥AB,
    所以MN⊥平面PAC.
    又MN⊂平面EMN,
    所以平面EMN⊥平面PAC.
    2.在本例条件下,证明:平面EFG∥平面PAC.
    证明 因为E,F,G分别为PB,AB,BC的中点,
    所以EF∥PA,FG∥AC,
    又EF⊄平面PAC,PA⊂平面PAC,
    所以EF∥平面PAC.
    同理,FG∥平面PAC.
    又EF∩FG=F,
    所以平面EFG∥平面PAC.
    【同步练习】
    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
    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
    (2)平面B1DE⊥平面A1C1F.
    证明 (1)由已知,DE为△ABC的中位线,
    ∴DE∥AC,又由三棱柱的性质可得AC∥A1C1,
    ∴DE∥A1C1,
    又∵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
    ∴DE∥平面A1C1F.
    (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1B1C1,
    ∴AA1⊥A1C1,
    又∵A1B1⊥A1C1,且A1B1∩AA1=A1,
    A1B1⊂平面ABB1A1,AA1⊂平面ABB1A1,
    ∴A1C1⊥平面ABB1A1,
    ∵B1D⊂平面ABB1A1,
    ∴A1C1⊥B1D,
    又∵A1F⊥B1D,且A1F∩A1C1=A1,
    A1F⊂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
    ∴B1D⊥平面A1C1F,
    又∵B1D⊂平面B1DE,
    ∴平面B1DE⊥平面A1C1F.

    第3课时


    阶段重难点梳理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l⊥α
    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b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若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2)范围:[0,].
    3.平面与平面垂直
    (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①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2)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α⊥β
    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l⊥α

    【知识拓展】
    重要结论:
    (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三 求空间角
    命题点1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二面角
    例3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D,AA1的中点.
    (1)求直线EF和直线AB1所成的角的大小;
    (2)求二面角D—A1C1—D1的正切值.
    解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因为E,F分别是AD,AA1的中点,
    所以EF∥A1D.
    因为AD∥B1C1,AD=B1C1,
    所以四边形ADC1B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B1∥DC1.
    所以∠A1DC1是直线AB1和EF所成的角.
    因为△A1DC1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1DC1=60°,
    即直线AB1和EF所成的角是60°.
    (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B1D1交A1C1于点M,连接DM,则D1M⊥A1C1.
    又DD1⊥平面A1C1,
    所以DD1⊥A1C1,
    且D1M∩DD1=D1,
    所以A1C1⊥平面DD1M,又DM⊂平面DD1M,
    所以DM⊥A1C1.
    故∠DMD1为二面角D—A1C1—D1的平面角,
    故tan∠DMD1==.



    命题点2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例4 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DA=DB=DC,点D在底面ABC上的射影为点E,AB⊥BC,DF⊥AB于点F.
    (1)求证:平面ABD⊥平面DEF;
    (2)若AD⊥DC,AC=4,∠BAC=60°,求直线BE与平面DAB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1)证明 如图,由题意知DE⊥平面ABC,
    所以AB⊥DE,又AB⊥DF,
    DE∩DF=D,
    所以AB⊥平面DEF,
    又AB⊂平面ABD,所以平面ABD⊥平面DEF.
    (2)解 由DA=DB=DC,知EA=EB=EC,E为AC的中点,
    所以E是△ABC的外心.
    过点E作EH⊥DF于点H,则由(1)知EH⊥平面DAB,
    所以∠EBH即为BE与平面DAB所成的角.
    由AC=4,∠BAC=60°,得DE=2,EF=,
    所以DF=,EH=,
    所以sin∠EBH==.
    所以直线BE与平面DAB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同步练习】
    1、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ABCDE中,已知AB∥DE,AB⊥AD,△ACD是正三角形,AD=DE=2AB=2,BC=,F是CD的中点.
    (1)求证:AF∥平面BCE;
    (2)求直线CE与平面ABED所成角的余弦值.
    (1)证明 如图所示,取CE的中点为M,连接BM,MF,
    因为F为CD的中点,所以MF綊ED.
    又AB∥DE,DE=2AB,所以MF綊AB,
    所以四边形ABMF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M∥AF.
    因为BM⊂平面BCE,AF⊄平面BCE,
    所以AF∥平面BCE.
    (2)解 因为△ACD是正三角形,
    所以AC=AD=CD=2.
    在△ABC中,AB=1,AC=2,BC=,
    所以AB2+AC2=BC2,故AB⊥AC.
    又AB⊥AD,AC∩AD=A,
    所以AB⊥平面ACD.
    如图所示,取AD的中点H,连接CH,EH,则AB⊥CH.
    又AC=CD,所以CH⊥AD.
    又AB∩AD=A,所以CH⊥平面ABED,
    所以∠CEH是直线CE与平面ABED所成的角.
    在Rt△CHE中,CH=,EH=,CE=2,
    所以cos∠CEH==.
    所以直线CE与平面ABE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 如图所示,M,N,K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CD,C1D1的中点.
    求证:(1)AN∥平面A1MK;
    (2)平面A1B1C⊥平面A1MK.
    规范解答
    证明 (1) 如图所示,连接NK.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四边形AA1D1D,DD1C1C都为正方形,
    ∴AA1∥DD1,AA1=DD1,
    C1D1∥CD,C1D1=CD.
    ∵N,K分别为CD,C1D1的中点,
    ∴DN∥D1K,DN=D1K,
    ∴四边形DD1KN为平行四边形,
    ∴KN∥DD1,KN=DD1,∴AA1∥KN,AA1=KN,
    ∴四边形AA1KN为平行四边形,∴AN∥A1K.
    ∵A1K⊂平面A1MK,AN⊄平面A1MK,
    ∴AN∥平面A1MK.
    (2)如图所示,连接BC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C1D1,AB=C1D1.
    ∵M,K分别为AB,C1D1的中点,
    ∴BM∥C1K,BM=C1K,
    ∴四边形BC1KM为平行四边形,∴MK∥BC1. [10分]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平面BB1C1C,
    BC1⊂平面BB1C1C,∴A1B1⊥BC1.
    ∵MK∥BC1,∴A1B1⊥MK.
    ∵四边形BB1C1C为正方形,∴BC1⊥B1C. [12分]
    ∴MK⊥B1C.
    ∵A1B1⊂平面A1B1C,B1C⊂平面A1B1C,A1B1∩B1C=B1,∴MK⊥平面A1B1C.
    又∵MK⊂平面A1MK,
    ∴平面A1B1C⊥平面A1MK. [14分]
    思导总结


    一、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α⇒b⊥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
    (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
    二、面面垂直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面面垂直的定义;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三、垂直的核心
    (1)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问题的指导思想是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交替使用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线线关系是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的基础.证明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如证明平行时常用的中位线、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证明垂直时常用的等腰三角形的中线等;
    (3)证明过程一定要严谨,使用定理时要对照条件、步骤书写要规范.

    作业布置



    1.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是直线,且m⊂α,则“m⊥β”是“α⊥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析 若m⊂α,m⊥β,则α⊥β;反之,若α⊥β,m⊂α,则m与β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所以“m⊥β”是“α⊥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2.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α⊥β,m⊂α,n⊂β,则m⊥n
    B.若α∥β,m⊂α,n⊂β,,则m∥n
    C.若m⊥n,m⊂α,n⊂β,则α⊥β
    D.若m⊥α,m∥n,n∥β,则α⊥β
    答案 D
    解析 A中,m与n可垂直、可异面、可平行;B中,m与n可平行、可异面;C中,若α∥β,仍然满足m⊥n,m⊂α,n⊂β,故C错误.故选D.
    3.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  )
    A.直线AB上
    B.直线BC上
    C.直线AC上
    D.△ABC内部
    答案 A
    解析 由AC⊥AB,AC⊥BC1,∴AC⊥平面ABC1.
    又∵AC⊂平面ABC,∴平面ABC1⊥平面ABC.
    ∴C1在平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两平面交线AB上.
    4.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垂直底面A1B1C1,底面三角形A1B1C1是正三角形,E是BC中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C1与B1E是异面直线
    B.AC⊥平面ABB1A1
    C.AE与B1C1是异面直线,且AE⊥B1C1
    D.A1C1∥平面AB1E
    答案 C
    解析 A不正确,因为CC1与B1E在同一个侧面中,故不是异面直线;B不正确,由题意知,上底面ABC是一个正三角形,故AC不可能垂直平面ABB1A1;C正确,因为AE,B1C1为在两个平行平面中且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故它们是异面直线,易得AE⊥BC,而B1C1 ∥BC,所以AE⊥B1C1 ;D不正确,因为A1C1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1E相交,且A1C1与交线有公共点,故A1C1∥平面AB1E不正确,故选C.
    5.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BC上的高AD为折痕,把△ABD和△ACD折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后,某学生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BD⊥AC;
    ②△BAC是等边三角形;
    ③三棱锥D-ABC是正三棱锥;
    ④平面ADC⊥平面ABC.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BD⊥平面ADC,故BD⊥AC,①正确;A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BC上的高,平面ABD⊥平面ACD,所以AB=AC=BC,△BAC是等边三角形,②正确;易知DA=DB=DC,由②知③正确;由①知④错.故选B.
    6.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1在底面ABC内的射影为△ABC的中心,则AC1与底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设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为a,A1在底面ABC内的射影为O.则依题意,得AO==,由题意得四面体A1—ABC为四面体,所以∠A1AC=60°,∠AA1C1=120°.
    在菱形ACC1A1中,AC1==a.
    又点C1到底面ABC的距离等于A1到底面ABC的距离,且A1O= =a,因此AC1与底面A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C1与底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7. 如图,∠BAC=90°,PC⊥平面ABC,则在△ABC和△P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与AP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
    答案 AB、BC、AC AB
    解析 ∵PC⊥平面ABC,∴PC垂直于直线AB,BC,AC;
    ∵AB⊥AC,AB⊥PC,AC∩PC=C,
    ∴AB⊥平面PAC,∴与AP垂直的直线是AB.
    8.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长为2,AC=BC=1,∠ACB=90°,D是A1B1的中点,F是BB1上的动点,AB1,DF交于点E.要使AB1⊥平面C1DF,则线段B1F的长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设B1F=x,
    因为AB1⊥平面C1DF,DF⊂平面C1DF,
    所以AB1⊥DF.
    由已知可得A1B1=,
    设Rt△AA1B1斜边AB1上的高为h,
    则DE=h.
    又2×=h,
    所以h=,DE=.
    在Rt△DB1E中,
    B1E= =.
    由面积相等得× =x,
    得x=.
    9. 如图,PA⊥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F分别是点A在PB,PC上的射影,给出下列结论:
    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
    解析 由题意知PA⊥平面ABC,∴PA⊥BC.
    又AC⊥BC,且PA∩AC=A,
    ∴BC⊥平面PAC,∴BC⊥AF.
    ∵AF⊥PC,且BC∩PC=C,
    ∴AF⊥平面PBC,
    ∴AF⊥PB,又AE⊥PB,AE∩AF=A,
    ∴PB⊥平面AEF,∴PB⊥EF.
    故①②③正确.
    10.在直二面角α-MN-β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BC⊂α,一直角边AC⊂β,BC与β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则AB与β所成的角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如图所示,作BH⊥MN于点H,连接AH,
    则BH⊥β,∠BCH为BC与β所成的角.
    ∵sin∠BCH==,
    设BC=1,则BH=.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AB=,
    ∴AB与β所成的角为∠BAH.
    ∴sin∠BAH===,
    ∴∠BAH=.





    1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CD,AD∥BC,∠ADC=∠PAB=90°,BC=CD=AD.
    (1)在平面PAD内找一点M,使得直线CM∥平面PAB,并说明理由;
    (2)证明:平面PAB⊥平面PBD.
    (1)解 取棱AD的中点M(M∈平面PAD),点M即为所求的一个点,理由如下:
    连接BM,CM.
    因为AD∥BC,BC=AD,
    所以BC∥AM,且BC=AM,
    所以四边形AMCB是平行四边形,从而CM∥AB.
    又AB⊂平面PAB,CM⊄平面PAB.
    所以CM∥平面PAB.
    (说明:取棱PD的中点N,则所找的点可以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
    (2)证明 由已知,PA⊥AB,PA⊥CD.
    因为AD∥BC,BC=CD=AD,
    所以直线AB与CD相交,
    因为AB⊂平面ABCD,CD⊂平面ABCD,
    所以PA⊥平面ABCD,
    又因为BD⊂平面ABCD,从而PA⊥BD.
    又BC∥MD,且BC=MD.
    所以四边形BCDM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M=CD=AD,所以BD⊥AB.
    又AB∩AP=A,AB⊂平面PAB,AP⊂平面PAB,
    所以BD⊥平面PAB.
    又BD⊂平面PBD,
    所以平面PAB⊥平面PBD.



    12.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AC1⊥平面ABC,BC=CA=AC1.
    (1)求证:AC⊥平面AB1C1;
    (2)求直线A1B与平面AB1C1所成角的余弦值.
    (1)证明 由三棱柱的性质知,
    BC∥B1C1.
    因为∠ACB=90°,
    所以AC⊥B1C1.
    因为AC1⊥平面ABC,AC⊂平面ABC,
    所以AC1⊥AC.
    因为AC1∩B1C1=C1,AC1⊂平面AB1C1,B1C1⊂平面ABC1,
    所以AC⊥平面AB1C1.
    (2)解 因为三棱柱ABC-A1B1C1中AC∥A1C1,
    又由(1)知,AC⊥平面AB1C1,
    所以A1C1⊥平面AB1C1.
    设A1B交AB1于点O,所以∠AOC1为直线A1B与平面AB1C1所成角.
    设BC=CA=AC1=a,
    Rt△AC1O中,OC1=a,A1O=a.
    因此,cos∠A1OC1=,
    故直线A1B与平面AB1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AB∥DC,DC⊥AC.
    (1)求证:DC⊥平面PAC;
    (2)求证:平面PAB⊥平面PAC;
    (3)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说明理由.
    (1)证明 ∵PC⊥平面ABCD,DC⊂平面ABCD,
    ∴PC⊥DC.又AC⊥DC,PC∩AC=C,
    PC⊂平面PAC,AC⊂平面PAC,
    ∴DC⊥平面PAC.
    (2)证明 ∵AB∥CD,CD⊥平面PAC,
    ∴AB⊥平面PAC,又AB⊂平面PAB,
    ∴平面PAB⊥平面PAC.
    (3)解 棱PB上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
    证明如下:
    取PB的中点F,连接EF,CE,CF,又∵E为AB的中点,
    ∴EF为△PAB的中位线,
    ∴EF∥PA.又PA⊄平面CEF,EF⊂平面CEF,
    ∴PA∥平面CEF.


    相关学案

    第八章 8.6空间向量及运算-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基础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机构专用】:

    这是一份第八章 8.6空间向量及运算-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基础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机构专用】,文件包含第八章86空间向量及运算-学生版docx、第八章86空间向量及运算-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八章 8.7立体几何中向量方法-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基础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机构专用】:

    这是一份第八章 8.7立体几何中向量方法-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基础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机构专用】,文件包含第八章87立体几何中向量方法-学生版docx、第八章87立体几何中向量方法-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九章 9.1直线的方-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基础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机构专用】:

    这是一份第九章 9.1直线的方-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基础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机构专用】,文件包含第九章91直线的方程-学生版docx、第九章91直线的方程-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