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学案设计
展开1.2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重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自主预习】
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中一种常用的仪器,我们初中已经尝试过使用低倍镜观察微观世界,请同学们结合下列材料探究高倍镜的使用规律:
图1 显微镜镜头示意图
图2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图1信息:目镜与物镜相比没有(有、没有)螺纹:甲、乙相比,甲的放大倍数小(大、小),镜头长度长(长、短);丙、丁相比,丙的放大倍数大(大、小),镜头长度长(长、短),和载玻片的距离H1小于(大于、小于)H2。
2.试从图2操作过程总结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目标→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大光圈、凹面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
3.通过上述操作试比较高倍镜与低倍镜的视野差异。
4.若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那么实际该细胞在装片的哪个方向?为什么?
答案: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该细胞实际应在装片的左下方。
5.有关视野中的污点位置的分析。
转动目镜,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不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也可用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若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若污点还在,说明污点在目镜或玻片标本上,还需进一步确定)
注意:污点绝不会在反光镜上。
6.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4。若在视野范围中看到的是直径范围内有64个细胞连一行,物镜转换为40×后,那么在视野中还能看到这行细胞中的16个。
通过显微镜观察多种生物组织,我们知道细胞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是多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名称,然后讨论:
图1 细菌细胞模式图
图2 蓝藻细胞模式图
图3 烟草叶肉细胞模式图
图4 高等动物细胞结构图
1.由图1、2比较细菌和蓝藻的异同
比较项目 | 细菌 | 蓝藻 | |
区别 | 大小 | 较小 | 较大 |
光合色素 | 一般没有 | 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 |
同化方式 | 一般为异养 | 自养 | |
常见种类 | 杆菌、球菌等 | 颤藻、念珠藻、发菜等 | |
相同点 |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都具有核糖体 |
2.由图3、4完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简单比较
比较项目 | 植物细胞 | 动物细胞 |
细胞壁 | 有 | 无 |
叶绿体 | 绿色器官中含有 | 无 |
细胞核 | 有 | 有 |
液泡 | 成熟的细胞一般有 | 一般没有 |
3.由上述分析,完成下表的思考
比较项目 | 原核细胞 | 真核细胞 | |
不 同 | 本质 区别 |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大小 | 较小 | 较大 | |
细胞壁 | 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 |
细胞质 |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 |
细胞核 | 无核膜、只有环状DNA分子,无染色体,称为拟核 | 有核膜、有以DNA分子为主要成分的染色体 | |
相同点 | ①都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②都有与遗传关系密切的DNA分子 |
通过对多种细胞的观察和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最终提出了重要的细胞学说。阅读教材第10~11页内容,完成下表并思考讨论:
时间 | 科学家 | 重要发展 |
1543年 | 比利时的维萨里和法国的比夏 | 揭示了人体在器官和组织层次的结构 |
1665年 | 英国的虎克 | 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
19世纪 | 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 | 细胞是构成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
1858年 | 德国的魏尔肖 |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1.细胞学说的发现过程中出现过两个叫虎克的科学家,他们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答案:1665年,英国的罗伯特·虎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荷兰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2.试填写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能不能修改为“一切生物”?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一切生物包括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4.细胞学说中已经得到修正的是哪一项?
答案: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将“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修正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互动探究】
下列①~④生物结构与其他三种显著不同的是哪一种?( )
①支原体 ②蓝藻 ③细菌 ④霉菌
【课堂练习】
1.换上高倍镜后,不应出现的操作是( )
A.调节光圈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调节反光镜 D.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D
2.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试问其视野最暗的是( )
答案:C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观察,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答案:A
4.夏季,人们由于饮食不洁易引起腹泻,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痢疾杆菌。下列关于痢疾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B.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体
C.具有细胞膜和细胞壁
D.痢疾杆菌的DNA呈线型
答案:C
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和魏尔肖
B.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D
6.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细胞的相似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________性。
(3)甲、乙两细胞的不同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两种细胞存在________性。
答案:(1)甲 乙 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2)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 统一 (3)甲无核膜、染色体,而乙有;甲只有核糖体,而乙还有其他复杂的细胞器 差异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