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一语文必修1 4.4《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6)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一语文必修1   4.4《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6)01
    高一语文必修1   4.4《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6)02
    高一语文必修1   4.4《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6)03
    高一语文必修1   4.4《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6)04
    高一语文必修1   4.4《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6)05
    高一语文必修1   4.4《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6)06
    高一语文必修1   4.4《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6)07
    高一语文必修1   4.4《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课件 (6)08
    还剩4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配套课件ppt,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资料链接,课文探究,主题归纳,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了解《左传》相关知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 分析烛之武说秦伯的思路和技巧,赏析烛之武的形象。3. 学习文章善用伏笔、曲折有致、详略得当的叙事技巧。4. 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是鲁国史学家。左丘氏世为鲁国太史,至左丘明则约与孔子同时。左丘明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乘车到周国都城,观览周国史籍)。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所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代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贤典范。后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其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左传》与《公羊传》《穀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因此它们也被合称为“《 春秋》三传”。也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重要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面貌。作者在选材、叙事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左传》不仅是史学著作,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文学成就: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清楚有条理,叙事精确,详略得当,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往往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秦、晋围郑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当年重耳在齐国居住五年后,离开齐国,继续流亡。其间,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对重耳以礼相待,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叔瞻又劝郑文公:“君不礼,不如杀之,且后为国患。”郑文公也不听。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以其无礼于晋”。
    二是郑国与晋国结盟,又与楚国结盟。在公元前632 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国结好。在同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贰于楚”。但是,郑国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出于争夺中原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联合秦国对郑发动了战争。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中原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亦成必然。
    秦穆公拥立晋公子夷吾公元前651 年,晋献公逝世,他的宠妃骊姬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国君,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派人迎接晋献公之子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里克后又派人迎接重耳之弟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郤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土地予秦,寻求秦国帮助。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君尝为晋君赐矣”。
    晋惠公食言背约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赴秦国,以“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为托词,食言毁约。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朝济而夕设版”是夸张说法。
    秦穆公助重耳主晋公元前636 年,晋怀公(晋惠公之子,重耳之侄)主政,不得人心。晋人闻重耳在秦,暗中劝其返晋,愿为内应者甚众。秦穆公发兵助重耳回到晋国,重耳结束了19 年的流亡生活,成为国君,是为晋文公。文公杀死怀公后,怀公近臣惧诛作乱,文公借秦师平之。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第一段内容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从这一段看,烛之武有没有“退敌”的可能性?试说明理由。
    (1)写大兵压境,郑国危在旦夕,渲染紧张气氛,为人物出场提供背景。(2) 有。① 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表明战争的主谋是晋国,秦国只是帮凶。说服秦国就有可能迫使晋国退兵。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秦、晋两军分两地驻扎,为烛之武见秦君、退秦师提供了可能。
    2.从郑伯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烛之武“许之”仅仅是因为郑伯的劝说吗?
    ①面对老臣的牢骚和批评,郑伯先自责,再晓之以郑亡之危害,可见他是个善于自省的人。②不是。郑伯的自责和晓以利害只是给了烛之武接受“使命”的台阶,烛之武“许之”主要还是因为他深明大义,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
    ①是为了让秦伯警惕晋侯的狡猾:当年被晋国国君欺骗,出力却一无所获;如今又和晋国联合围郑,恐怕还会上当。②正当秦伯考虑灭郑、存郑与自己的利害关系时,烛之武抓住这一契机,利用矛盾来离间秦、晋,引发秦伯深思。
    3.烛之武提起“朝济而夕设版”这段历史,意图何在?妙在哪里?
    这并不是引狼入室。强大的晋国依然围着郑国,让秦国替郑国把守国门,不仅是为郑国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同时还顺利地将矛盾转移到秦、晋之间,两国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郑国就安全了。所以,这看起来好像是引狼入室,实际上是在拒“虎”。
    4.秦伯留下部分兵力戍守郑国,这对郑国来说,是不是引狼入室?
    “不仁”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围郑。“不知”(不智)才是关键,是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失去同盟,不利于晋国获取利益,是不明智的做法。“不武”是胜负难料,晋国退兵,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5.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个理由退兵,你怎样理解?
    本文记叙了在秦、晋围郑的危急形势下,烛之武巧退秦军解除郑国之危的经过,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秦军,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赞扬了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①“言利”巧攻心理。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从秦穆公的利益出发,不仅消除了秦穆公的戒心,还赢得了秦穆公的好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过让步假设推出存郑的好处,以利益来引诱秦穆公,让他动心,进而达到劝说秦穆公与晋国毁约,进而退师的目的。②“言害”巧析形势。从现实来看,如果晋国得到了郑国的土地,“邻之厚,君之薄也”。从发展来看,烛之武先以“夫晋,何厌之有”引起秦穆公注意,再对晋国“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进行巧妙分析,最后给出亡郑将“阙秦以利晋”的结论,让秦穆公真正感受到亡郑对秦国的危险之所在,从而迅速做出存郑的决策。
    1.烛之武为什么能三言两语说退秦军?试分析其游说妙在何处。
    ③“言史”巧施离间。要达到“退秦师”的目的,就必须离间秦、晋两国的关系。如果说“言利”巧攻心理和“言害”巧析形势,是烛之武对秦、晋关系的隐性离间的话,那么他提出“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一历史史实,指出晋的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则是对秦、晋关系的赤裸裸的挑拨,使秦穆公的心理产生了由亡郑到存郑的变化,最终使秦穆公背弃秦、晋盟约,与郑结盟且留兵驻守。秦、晋关系被成功离间,烛之武“退秦师”大功告成。
    ①志士。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的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表,以至于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与对国家形势和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打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去劝说秦伯。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②勇士。两军交战,胜败难料;出使秦师,生死未卜。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凸显了他的“勇士”性格。
    2.试从“志士、勇士、辩士”这三个方面对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
    ③辩士。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晋国)的土地。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与的小恩小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又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侯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
    ①篇幅虽短,结构完整。文章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由佚之狐推荐,引出烛之武,这是故事的开端;郑伯于危急中请烛之武前往秦营,烛之武不念私怨,慨然应允,这是故事的发展;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访秦伯,并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秦伯退兵,并派人戍守郑国,最后晋侯也被迫退兵,郑国转危为安,这是故事的结局。整篇故事结构是完整而严谨的。 ②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再如“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晋侯、秦伯围郑”“国危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照应了“君尝为晋君赐”。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试从情节结构的角度,谈谈本文的写作特点。
    ③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丝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谁知他却因为长期得不到重用而拒绝,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秦国单独退兵后,子犯欲袭击秦军,秦、晋关系陡然紧张,而接下来晋文公的一番话使一场风波终于平息。 ④详略得当,剪裁得体。文章重在表现“退秦师”,所以重点是烛之武的说辞。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都是简略交代,甚至对夜见秦伯的场面也只字未提,集中笔墨塑造了烛之武这一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疏密有致。
    观点一:从文章本身来看,《烛之武退秦师》意在褒扬烛之武的智勇精神,至于最终解救郑国是否因烛之武一人之力则不必苛求。《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而《左传》是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注解,它也秉承了“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烛之武退秦师》 之所以广为后人关注、广为传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烛之武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精神以及他高超的论辩艺术,而这些正是左丘明褒扬的。
    4.秦国撤军并协助郑国守城,晋文公不攻打秦军并从郑国撤军,这是烛之武离间秦、晋联盟的必然结果吗?请网上搜索“春秋笔法”“重耳流亡”“重耳复国”“城濮之战”等有关资料,了解春秋时期各国的形势,就这一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观点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晋文公撤军是因为不愿意同时与秦、楚发生冲突,两面树敌。联系当时背景,晋、楚刚刚进行了城濮之战,虽然最终是晋国获胜,晋文公也成就了他的霸主地位;但晋军并未重创楚军的有生力量。晋国的西方有强秦觊觎,南方有强楚威胁。因此,据当时的社会形势来看,在烛之武的诱导下,秦穆公单方面撤军后,老谋深算的晋文公不愿两面树敌,也冠冕堂皇地下了撤军命令。
    观点三:从晋文公的个人修养来看,晋文公不打秦军,是不想背负忘恩负义和贪得无厌的恶名。晋文公在多年的流亡生涯中,见识了很多险恶的人心,经历过各种波折风险,这使他的处世经验极为丰富、应变能力极强。假如晋文公攻击秦师,则完全应验了烛之武在秦穆公面前给晋国所下的断语:晋国的确总出尔反尔,忘恩负义;晋国总是贪得无厌;晋国存有狼子野心,得陇望蜀。攻打秦军,树立新敌,是富有心计的晋文公所不愿看到的。
    文言知识梳理
    贰(èr)于楚 函(hán)陵 氾(fán)南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阙(quē)秦杞(qǐ)子
    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秦伯说(“说”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封之以膏腴之地 (动词,分封)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动词,密封)
    朝济而夕设版焉 (动词,渡河)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动词,帮助,救济)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动词,成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副词,(假如)没有]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形容词,微小)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副词,稍微,略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副词,隐隐约约)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名词,边疆,边远的地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形容词,浅陋,目光短浅)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动词,轻视,看不起)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连词,假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动词,及,比得上)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代词,你的)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动词,像)
    今急而求子 (连词,表顺承,才)夜缒而出 (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连词,表顺承)朝济而夕设版焉 (连词,表顺承)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是寡人之过也 (助词,的)何厌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怅恨久之(助词,用于时间词后,不译)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辍耕之垄上 (动词,往,到……去)
    君知其难也 (指示代词,那)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失其所与 (代词,这里代指自己的)吾其还也 (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用)越国以鄙远 (连词,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以乱易整 (介词,用)
    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哪里)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
    5.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动词,增加)又欲肆其西封(动词,延伸、扩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动词,侵损、削减)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副词,于是)以乱易整,不武(动词,替代)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副词,尚且)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名词,恩惠)唯君图之(动词,考虑)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副词,已经)
    (1)名词的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 当作边邑)朝济而夕设版焉 (均为名词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东封郑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边境)]与郑人盟(名词用作动词,订立盟约)
    (2)动词的活用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阙秦以利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3)形容词的活用邻之厚,君之薄也 (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共其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4)数词的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语气词“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句以其无礼于晋 (即“以其于晋无礼”)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即“佚之狐于郑伯言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即“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3)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省略引进处所的介词“于”)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的宾语“之”)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的宾语“之”)(4)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 (即“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侯、伯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为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2)寡人 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古代诸侯的谦称。(3)执事 办事的官员,文中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4)盟 两国或两人以上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会盟时一般要杀牲、歃(shà)血(古代举行盟会时饮牲畜的血),并宣读盟书,对天发誓。国家遇急难时,诸侯间临时约定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互相援助,称“会盟”。
    1.下列句中加色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B.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C. 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D.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答案:C解析:厌,同“餍”,满足。
    2.下列各项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② 君知其难也③ 共其乏困④ 又欲肆其西封⑤ 秦伯说,与郑人盟⑥ 失其所与,不知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⑦  C.③④⑥⑦  D.②④⑤⑦
    答案:A解析:① 已,同“矣”。③ 共,同“供”。⑤ 说,同“悦”。⑥ 知,同“智”。
    3.下列句子中加色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D.又欲肆其西封 吾其还也
    答案:C解析:C 项都是“(假如)没有”的意思。A 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晋国想得到的土地。B 项,连词,表因果,因为;连词,表承接。D 项,代词,它;语气助词,还是。
    4.下列各项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既东封郑 ④烛之武退秦师 ⑤既东封郑 ⑥越国以鄙远 ⑦且贰于楚也 ⑧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⑨共其乏困A.①⑤/②③/④⑨/⑦⑧/⑥ B.①④/②⑥/③⑦/⑤⑨/⑧C.①②/③⑤/④⑧/⑥⑦/⑨ D.①③/②⑤/④⑧/⑥⑨/⑦
    答案:D解析:①名词用作动词,驻军。②名词作状语,在早上。③名词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⑤名词作状语,在东边。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⑦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⑨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5.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寡人,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是说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君主、诸侯就谦称自己为“寡人”。B. 爵位,春秋时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虽有尊卑之分,但在待遇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主要是由诸侯国之间国力不同而定。C. 执事,常见义项是做事情,主持工作。还有一种是敬称。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D.《左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以丰富的历史材料诠释《春秋》的,其他两传则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诠释《春秋》的。
    答案:B 解析:爵位在待遇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等方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答案:C 解析: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国”。
    7.根据相关情景,写出横线处的句子。(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        ,        。(2)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还略微有点威胁意味的话是:        ,        。(3)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分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         。(4)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       ,        ,   。(5)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          ,         ,         ?(6)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        。
    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2)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5)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6)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左传》简介,烛之武,无利有小害,无害有小利,将有大害,说退秦军,逼退晋军,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教课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左传》,秦晋围郑形势图,故事背景,课文串讲,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从属二主,壮年的时候,识记文中基础知识,筑土墙用的夹板,延伸扩张,同“矣”了,通“供”供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