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
(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一化学·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B | D | D | D | C | D | C | A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A | C | C | C | C | C | D | B | C | D |
1.D【详解】
A.金属和水或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不符题意;
B.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B不符题意;
C.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C不符题意;
D.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同时吸收热量,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2.B【详解】
A.工业合成氨过程中游离态的氮(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氨气),属于氮的固定,A不符合题意;
B.工业上将氨转化为硝酸和其他含氮的氧化物,属于含氮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固氮无关,B符合题意;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蛋白质,属于微生物固氮,C不符合题意;
D.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属于自然固氮,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D【详解】
A.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A错误;
B.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B错误;
C. 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种,则甲烷分子不具有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形结构,C错误;
D. 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则分子内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D正确;答案选D。
4.D【详解】
金属的活泼性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和冶炼难易程度不同,金属越活泼、越难冶炼、被开发利用得越晚,与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用途大小以及密度大小没有关系,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
5.D【详解】
A、由于Al的活泼性强,工业上采用电解Al2O3与冰晶石熔融混合物的方法生产铝,AlCl3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所以不用电解AlCl3的方法生产铝,A错误;
B、钠是很活泼的金属,将Na加入氯化镁溶液中,Na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和氯化镁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得不到Mg单质,可以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Mg,B错误;
C、炼铁高炉中发生的反应不都是放热反应,C错误;
D、活泼金属如钠、镁一般采用电解法冶炼,不活泼的金属如汞一般采用热分解法冶炼,铁、铜等金属采用热还原法冶炼,因此金属冶炼的方法由金属的活泼性决定,D正确;答案选D。
6.C【详解】
A.该现象只能说明含有Fe3+,无法判断是否有Fe2+,A错误;
B.若原溶液中只有Fe3+,现象相同,B错误;
C.加入2滴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无Fe3+,再加入少许氯水立即变红色,说明含有Fe2+,被氧化生成了Fe3+,C正确;
D.该现象只能说明含有Fe3+,无法判断是否有Fe2+,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7.D【分析】
①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故①正确;
②NH3和HNO3反应生成NH4NO3是氮的化合态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②错误;
③NO经过反应生成HNO3是氮的化合态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③错误;
④雷雨闪电时空气中的N2和O2化合生成NO,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故④正确;
上述分析可知①④属于氮的固定,D选项正确;
故选D。
8.C【详解】
A.铁在氯气中点燃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转化不能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转化不能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共热可制备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可使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均可一步实现转化,C符合题意;
D.氧化铝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铝,转化不能实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详解】
A.往Ba(OH)2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Ba(OH)2+2HCl=BaCl2+2H2O,没有明显现象,A符合题意;
B.无色的NO中混入空气生成红棕色气体NO2,B不符合题意;
C.SO2具有漂白性,往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溶液会褪色,C不符合题意;
D.氨水显碱性,往氨水中滴加酚酞,无色溶液变为红色,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B【详解】
构成原电池装置条件为,两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闭合回路,电解质溶液,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缺一不可:①缺一个电极,②中电极相同,④酒精为非电解质,⑥不能形成闭合回路。③⑤正确。
故选择B 。
11.A【分析】
图示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A.Zn和稀H2SO4制氢气,反应放热,故选A;
B.灼热的炭粉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O,反应吸热,故不选B;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反应吸热,故不选C;
D.盐酸和NaHCO3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吸热,故不选D;选A。
12.C【详解】
A.由题可知,CH4完全燃烧是放热反应,A错误;
B.由题可知,CH4完全燃烧是放热反应,B错误;
C.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所以1molCH4完全燃烧放出890 kJ热量,C正确;
D.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D错误;答案选C。
13.C【详解】
A.左侧通入氢气,则左侧电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右侧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左侧通入氢气,则左侧电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氢离子向右侧电极移动,C正确;
D.正极AgCl得电子生成Ag,电极反应式为,D错误;
故选C。
14.C【详解】
由题可得原电池反应式为:,铁被氧化,做原电池负极,铜离子在正极被还原,则电解质溶液中应该有铜离子,不如铁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综上所述C正确,故选C。
15.C【详解】
溶液中H+的浓度越大,铁捧与H+反应速率越快,但D项18 mol/LH2SO4溶液是浓硫酸,与铁棒发生钝化,A项H+浓度为1 mol/L,B项H+浓度为8 mol/L,C项H+浓度为12 mol/L,故选C。
答案选C。
16.C【详解】
①单位时间内反应n mol O2即消耗n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能够表示出正逆反应速率的方向,且速率之比和物质的计量系数成正比,据此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符合题意;
②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容器内总压强不再变化,则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符合题意;
③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1的状态可能处于平衡状态,也可能未达到平衡状态,这与反应条件及开始时加入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③不符合题意;
④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气体的体积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改变,故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④不符合题意;
⑤反应混合物中只有NO2是有色气体,若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则任何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⑤符合题意;
⑥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⑥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可知: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②⑤⑥,共4个,故合理选项是C。
17.D【详解】
A.由图可知,t1~t2时间内生成的CO2气体最多,故A正确;
B.t1~t2段与0~t1段相比较,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是减小的,但反应速率增大,说明该反应一定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因此t1~t2段曲线变化的可能是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放热导致的,故B正确;
C.由图知:若用单位时间内CO2的体积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则t2~t3 s内的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将碳酸钙固体研成粉末,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而曲线乙表示生成CO2的速率比曲线甲慢,故D错误;故选D。
18.B【详解】
A.氯化铵分解后,在试管口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应选铵盐与碱加热制备,故A错误;
B.浓硫酸与氯气不反应,导管长进短出洗气可干燥氯气,故B正确;
C.SO2能溶于水,除去HCl应选饱和NaHSO3溶液,故C错误;
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不能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B。
19.C【分析】
浓氨水滴入CaO,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该反应剧烈放热,导致NH3∙H2O分解生成NH3,生成的NH3经碱石灰干燥后与CuO反应,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说明生成Cu,盛无水CuSO4的干燥管内出现蓝色说明生成H2O,反应方程式为3CuO+2NH33Cu+3H2O+N2。
A.由装置图可知,盛放无水硫酸铜的装置是球形干燥管,A正确;
B.根据分析,NH3中的N元素由-3价被氧化为0价,说明NH3具有还原性,B正确;
C.洗气瓶中浓硫酸除了吸收多余氨气和干燥氮气之外,还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错误;
D.塑料袋或球胆均可以收集气体,最后出来的气体为N2,可以用塑料袋或球胆收集,D正确;
故选C。
20.D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不唯一,无法控制反应进度,得到的是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HCl的混合物。
【详解】
A. 氯气溶于水生成氯离子,氯离子抑制了氯气的溶解,所以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由于甲烷和氯氯发生了取代反应,使试管内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A错误;
B. 试管壁出现的油状液滴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混合物,不溶于水,为油状液滴,而不是HCl的小液滴,故B错误;
C.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了取代反应,得到的是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HCl的混合物,有五种产物,故C错误;
D. 甲烷与足量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氢原子全部可能被取代,8.0g(0.5mol)甲烷与足量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HCl分子数最多为2NA,故D正确;
故选D。
21.(1)2AB (2)减慢 减慢 (3)> (4) 0.1 (5)71.4% (6)7:10
【详解】
(1)根据图示可知:在6 min内A减少0.6 mol,B增加0.3 mol,6 min后A、B都存在,且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其中A是反应物,B是生成物,二者改变的物质的量的比是2:1,故反应方程式为:2AB;
(2)降低温度,物质的内能减少,分子之间的有效碰撞次数减少,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
(3)根据图示可知:4 min后,A的物质的量会再减小,B的物质的量会增加,由于反应未达到平衡,反应正向进行,因此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v逆;
(4)根据图示可知:在0~4 min B物质的量改变△n(B)=0.4 mol-0.2 mol=0.2 mol,则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B)=;
(5)该反应达到平衡时,n(A)=0.2 mol,n(B)=0.5 mol。对于气体来说,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故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为;
(6)反应开始时气体的物质的量n(始)=0.8 mol+0.2 mol=1.0 mol,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n(平)=0.5 mol+0.2 mol=0.7 mol。在恒温恒容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等于压强之比,故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内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0.7 mol:1.0 mol=7:10。
22.(1)溶液变红 Fe+4HNO3=Fe(NO3)3+NO+2H2O (2)强氧化 (3)负 (4)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Mg表面有气泡 Al-3e-+4OH-=AlO+2H2O
【分析】
Ⅰ中: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说明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生成的NO遇到空气被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II中:连接导线,一段时间后Fe表面产生红棕色气泡,而后停止,Cu表面始终产生红棕色气泡,原因应是开始时Fe在浓硝酸中钝化,此时铜直接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随着硝酸变稀,Fe不再钝化,形成原电池,Fe较活泼,所以为负极,Cu为正极。
【详解】
(1)Fe3+与KSCN溶液反应显血红色,所以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产生Fe3+;Ⅰ中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因为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化学方程式为Fe+4HNO3=Fe(NO3)3+NO+2H2O;
(2)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Fe钝化;
(3)Mg比Al活泼,电解质为稀盐酸,Mg优先被氧化,所以Mg条作原电池的负极;
(4)根据总反应可知此时Al被氧化作负极,Mg为正极,所以现象为: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Mg表面有气泡;负极为Al被氧化结合氢氧根生成偏铝酸根的反应,即Al-3e-+4OH-=AlO+2H2O。
23.(1)氧化性 (2)3Cu+8HNO3(稀)= 3Cu(NO3)2+ 4H2O + 2NO ↑ (3)3NO2 + H2O = 2HNO3 + NO
(4)4NH3 + 5O24NO + 6H2O 2.4 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色,证明存在NH
【分析】
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和H2O,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A、B、C、D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A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A为NH3,C为红棕色气体,则C为NO2,NH3和氧气反应生成B,B和氧气反应生成NO2,则B为NO,NO2和水反应生成D,D为HNO3。
【详解】
(1)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和H2O,N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体现了硝酸的氧化性;
(2)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和H2O,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 3Cu(NO3)2+ 4H2O + 2NO ↑;
(3)若反应生成NO2,NO2会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得到无色气体,化学方程式为3NO2 + H2O = 2HNO3 + NO;
(4)①NH3和氧气在催化剂、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O和H2O,化学方程式为:4NH3 + 5O24NO + 6H2O;
②NH3和NO2生成E和水,E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E为N2,化学方程式为8NH3+6 NO2=7N2+12H2O,生成19.6 g N2,N2的物质的量为,生成0.7mol N2,消耗的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mol;
③NH3和HNO3反应生成F,F是离子化合物,则F为NH4NO3,在实验室中检验NH的实验操作方法和现象为:取少量NH4NO3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色,证明存在NH。
24.(1)碳碳双键 羧基 (2) 67.2aL (3)2CH3CH2OH+O22CH3CHO+2H2O 氧化反应 (4)CH3COOH+C2H518OHCH3CO18OC2H5+H2O 饱和碳酸钠溶液 乙醇、浓硫酸、乙酸 温度低,反应速率低,且达不到催化剂活性温度,所以温度不能低于85℃ 分液 过滤 蒸馏
【分析】
(1) (3):0.1mol A、B、C、D四种有机物,分别完全燃烧,均能得到4.48 L(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则分子内均含有2个碳原子,按转化关系知,D为连续氧化的产物, 且D的水溶液显酸性,则D乙酸、乙酸可由乙醛氧化所得,则C为乙醛、乙醇催化氧化得乙醛,则B为乙醇、乙烯与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得乙醇,则A为乙烯,据此回答;
(4)①结合反应机理写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反应开始前,试管乙中盛放的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制乙酸乙酯时,试管甲中试剂加入顺序要考虑实验安全;
③温度不宜低于85℃左右的原因从温度对速率的影响来分析回答;
(5)乙酸乙酯粗产品中含有可溶于水的乙醇、乙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得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经分液后得到纯度较高的乙酸乙酯,残留的少量乙醇与氯化钙反应生成难溶物,经过滤后得纯度高的乙酸乙酯,再加入无水碳酸钾固体,可除去残留的水和乙酸,通过蒸馏,就可得乙酸乙酯,据此回答;
【详解】
(1)据分析A、D分别为乙烯和乙酸,则A、D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碳碳双键、羧基;
答案为:碳碳双键、羧基;
(2) 据分析A、B分别为乙烯和乙醇,1mol乙烯和乙醇分别燃烧时耗氧量均为3 mol,1mol乙烯和乙醇的混合气体燃烧时耗氧量也为3 mol,则 a mol A、B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a mol ×22.4L/ mol=67.2 a L(标准状况);
答案为:67.2 a L;
(3) 据分析B、C分别为乙醇和乙醛,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答案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氧化反应;
(4)①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去氢,则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18OHCH3CO18OC2H5+H2O;
答案为:CH3COOH+C2H518OHCH3CO18OC2H5+H2O;
②反应开始前,试管乙中盛放的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便于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酸和乙醇、形成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试管甲中试剂加入顺序要考虑实验安全,浓硫酸密度较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制取乙酸乙酯时,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以防止混合液体溅出,发生危险;
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醇、浓硫酸、乙酸;
③温度低,反应速率低,且达不到催化剂活性温度,所以温度不能低于85℃;
答案为:温度低,反应速率低,且达不到催化剂活性温度,所以温度不能低于85℃;
(5)据分析知,乙酸乙酯粗产品中含有杂质乙醇、乙酸,绝大多数杂质通过饱和食盐水洗涤、经分液后除去,故可得到纯度较高的乙酸乙酯,按信息,残留的少量乙醇与氯化钙反应生成难溶物,经过滤后,得纯度更高的乙酸乙酯,最后用无水碳酸钾固体除去残留乙酸并吸收水,通过蒸馏,就可得纯净的乙酸乙酯;
答案为:分液;过滤;蒸馏。
【点睛】
解本题的关键要书写烃及其衍生物的相互转化,醇→醛→羧酸之间的连续氧化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制备乙酸乙酯是一个典型的有机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实验操作、混合物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
25.(1)Fe3O4 Fe3C (2) (2)
(3) 取两份溶液甲于试管中,向第一份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向另一份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分析】
化合物X在空气中高温燃烧,生成磁性氧化物和无色无味气体,此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应为二氧化碳,而磁性氧化物溶于过量盐酸后,再通入足量氯气后,溶液里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可知溶液乙应为FeCl3溶液,则固体1为Fe3O4,化合物X中含有的二种元素应为铁元素和碳元素,将FeCl3溶液加热、蒸发并灼烧,最终所得固体2为Fe2O3,24g Fe2O3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原子守恒可知,18.0g化合物X中含有的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则化合物X中Fe与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X的化学式为Fe3C。
【详解】
(1)由分析可知,固体1的化学式是Fe3O4;X 的化学式是Fe3C;
(2)Fe3O4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氯化亚铁,向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Fe2+被氧化成Fe3+,离子方程式为:;
(3)固体2为Fe2O3,加热条件下氨气被固体2氧化成一种气体单质,同时生成金属单质,氨气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氮气,则化学方程式为:;
(4)取两份溶液甲于试管中,向第一份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向另一份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3全解全析doc、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3答题卡doc、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3考试版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1(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1(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1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1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