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五章知识串讲-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第五章知识串讲-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梳理】
一、硫及其化合物
1.S:
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俗称硫磺,是一种黄色晶体,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1) 氧化性:
①和金属Fe+SFeS(黑色) 2Cu+SCu2S(黑色)
②和非金属S+H2H2S
(2)还原性:S+O2SO2(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S+2H2SO4(浓)eq \(=====,\s\up7(△))3SO2↑+2H2O。
(3)S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6NaOHeq \(=====,\s\up7(△))2Na2S+Na2SO3+3H2O,该反应中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此反应可用于除去试管内黏附的S。
【特别提醒】
①硫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如Cu2S、FeS)。
②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2.SO2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有很大危害。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与H2O反应:SO2+H2OH2SO3
②与碱反应:SO2+2NaOH=Na2SO3+H2O
SO2+Na2SO3+H2O= 2NaHSO3
SO2+Ca(OH)2=CaSO3↓+H2O
SO2+CaSO3+H2O=Ca(HSO3)2
(CO2、S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与碱性氧化物的作用:SO2+CaO =CaSO3
④与某些盐反应:SO2+2NaHCO3=Na2SO3+H2O+2CO2↑
(2)氧化性和还原性:SO2中的S元素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表现出双重性,但以还原性为主。
例:SO2 +2H2S=3S↓+2H2O ——氧化性
SO2+I2+2H2O=H2SO4+2HI ——还原性
SO2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SO2可以被O2、Cl2、Br2、I2、KMnO4、HNO3、Fe3+等所氧化
(3)特性:漂白性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二氧化硫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小结所学的漂白剂及其漂白原理
【易错警示】
①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只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使之退色。
②SO2的漂白性和还原性的区别:SO2使品红溶液退色表现的是SO2的漂白性,加热后溶液颜色复原;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氯水、碘水退色表现的是SO2的还原性,加热后溶液颜色不复原。
③SO2氧化性的表现:SO2通入氢硫酸、硫化钠溶液中都会出现淡黄色沉淀,表现了SO2的氧化性。
(4)SO2实验室制法
①固体Na2SO3与较浓H2SO4反应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②铜与浓H2SO4混合加热
Cu+2H2SO4(浓)eq \(=====,\s\up7(△))CuSO4+SO2↑+2H2O。
3.三氧化硫(SO3)
(1)物理性质
熔点16.8 ℃,沸点44.8 ℃,在常温下为eq \a\vs4\al(液)态,在标准状况下为eq \a\vs4\al(固)态。
(2)化学性质
4.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
(1)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小于5.6)。
(3)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途径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2SO2+O2eq \(,\s\up7(催化剂))2SO3、SO3+H2O===H2SO4。
途径2: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5.浓硫酸
硫酸是一种强酸,其稀溶液具有酸的通性,但浓硫酸还具有三大特性:
(1)吸水性:可做气体干燥剂。
(2)脱水性: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生成水。浓硫酸对皮肤有强腐蚀性。
(3)强氧化性
①与非金属反应
2H2SO4(浓)+ CCO2↑ + 2H2O + 2SO2↑
2H2SO4(浓) + S 3SO2 ↑ + 2H2O
②与不活泼金属反应
2H2SO4(浓) + Cu CuSO4 + 2H2O +SO2↑
常温时, Fe、Al与浓硫酸作用,使金属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钝化),可用铝槽车运输浓H2SO4。
③与化合物反应
2FeSO4 +2H2SO4(浓)==Fe2(SO4)3+SO2↑+2H2O
【特别提醒】
①H2SO4是高沸点、难挥发性的强酸,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制取HCl和HF:H2SO4(浓)+NaCleq \(=====,\s\up7(微热))NaHSO4+HCl↑,CaF2+H2SO4===CaSO4+2HF↑。
②由“量变”引起的“质变”:金属(如Cu、Zn等)与浓H2SO4反应时,要注意H2SO4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开始阶段产生SO2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的浓度变小,最后变为稀H2SO4,Cu与稀H2SO4不反应,Zn与稀H2SO4反应生成H2而不是SO2。
(4)硫酸的用途:①制取化肥、硫酸盐、挥发性酸。②消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5)硫酸的工业制备三原理:
①4FeS2+11O2eq \(=====,\s\up7(高温))2Fe2O3+8SO2(或S+O2eq \(=====,\s\up7(△))SO2)。
②2SO2+O2eq \(,\s\up7(催化剂),\s\d5(高温))2SO3。
③SO3+H2O===H2SO4。
6、SOeq \\al(2-,4)的检验
检验SOeq \\al(2-,4)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eq \(――→,\s\up7(加足量盐酸酸化))取清液eq \(――→,\s\up7(滴加BaCl2溶液))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判断有无SOeq \\al(2-,4))。
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eq \\al(2-,3)、SOeq \\al(2-,3)、Ag+干扰,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eq \\al(2-,3)+2H+===CO2↑+H2O、SOeq \\al(2-,3)+2H+===SO2↑+H2O、Ag++Cl-===AgCl↓、Ba2++SOeq \\al(2-,4)===BaSO4↓。
二、氮及其化合物
1.氮的固定
(1)自然固氮:根瘤菌固氮、雷电固氮;(2)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2.氮气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左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3Mg+N2eq \(=====,\s\up7(点燃))Mg3N2;
②N2+3H2eq \(,\s\up11(高温、高压),\s\d4(催化剂))2NH3;
③N2+O2eq \(===========,\s\up7(放电或高温))2NO。
3.NO和NO2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2O、NO、N2O3、NO2(或N2O4)、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2O3、N2O5。
(2)NO和NO2的比较
(3)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常见的污染类型
①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 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4.氨气(NH3)
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2)氨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NH3+HCl=NH4Cl(白烟)
NH3+HNO3=NH4NO3( 白烟)
2NH3+H2SO4=(NH4)2SO4
(2)与水反应: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并发生反应,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实验室可以用氨气做喷泉实验。氨的水溶液是氨水,
NH3+H2ONH3 ·H2ONH4++OH- (NH3·H2O是弱碱)
所以,氨水中的微粒共有六种:分子:NH3·H2O、H2O、NH3;离子:NH4+ 、OH-、H+
(3)还原性:在催化剂作用下氨气可以被氧化成一氧化氮:
,
因此,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
NH3NONO2HNO3
此外,氨还可与Cl2反应:8NH3+3Cl2=2N2+6NH4Cl(氨过量,常用于检验氯气管道的泄漏)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装置:固-固反应加热装置(同制O2)
③干燥:碱石灰(或固体NaOH、固体CaO)
(不能用浓H2SO4、CaCl2干燥,因CaCl2与NH3反应:CaCl2+8NH3= CaCl2·8NH3)
④收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⑤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瓶口(产生白烟)。
⑥尾气吸收:水(防止倒吸)
5.铵盐
(1)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
NH4Cl NH3↑+ HCl↑(用于除去或分离铵盐)
NH4HCO3 NH3↑+ H2O + CO2↑
②与碱反应NH4++OH-NH3↑+H2O(用于NH4+的检验)
③NH3与NH4+的相互转化
6.硝酸
1)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石蕊、金属、碱、碱性化合物、某些盐)
(2)不稳定性
4HNO3(浓) 2H2O+4NO2↑+O2↑(是久置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2)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①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a.与活泼金属反应无氢气放出。
b.Al、Fe钝化:常温浓硝酸可使铝、铁钝化,但加热能和它们剧烈的发生化学反应。
Al+6HNO3(浓)Al(NO3)3+3NO2↑+3H2O
c.不活泼金属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②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C+4HNO3(浓)CO2↑+4NO2↑+2H2O
③与化合物的反应:如可使下列变化发生
Fe2+→Fe3+ ;SO32-→SO42- ; I-→I2
(3)与有机物反应
①硝化反应(与苯反应):
+HNO3(浓)eq \(――→,\s\up11(浓硫酸),\s\d4(△)) +H2O;
②显色反应:含有苯基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易错警示】
1)HNO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H2。
2)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2O、N2或NH4NO3。
3)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4)涉及HNO3的离子反应常见的易错问题
①忽视NOeq \\al(-,3)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NOeq \\al(-,3)不能与Fe2+、I-、SOeq \\al(2-,3)、S2-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大量共存。
②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忽视HNO3的强氧化性,将氧化还原反应简单地写成复分解反应。
3)硝酸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
①NH3在催化剂作用下与O2反应生成NO:
4NH3+5O2eq \(,\s\up11(催化剂),\s\d4(△))4NO+6H2O。
②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2:2NO+O2===2NO2。
③用水吸收NO2生成HNO3:
3NO2+H2O===2HNO3+NO。
4)硝酸的保存
①保存硝酸:棕色瓶(避光)、玻璃塞(橡胶塞易被氧化)、阴凉处(防热)。
②存放的浓硝酸中,因分解产生的NO2溶于HNO3而使其呈黄色。与工业盐酸中因含Fe3+而呈黄色易混。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
1.硅单质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氧和硅。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它总是与氧相互化合,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原子结构和碳原子结构相似。硅元素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碳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必要元素。
(1)硅的性质:还原性为主
常温下与F2、HF、NaOH反应;加热时能与H2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氢化物SiH4,加热时还能与Cl2、O2化合分别生成SiCl4、SiO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eq \b\lc\{\rc\ (\a\vs4\al\c1(O2:Si+O2\(=====,\s\up7(△))SiO2,F2:Si+2F2===SiF4,Cl2:Si+2Cl2\(=====,\s\up7(△))SiCl4))
②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2H2↑。
③与NaOH溶液反应:
Si+2NaOH+H2O===Na2SiO3+2H2↑。
(2)硅的制取:
①制取粗硅: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SiO2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SiO2+2Ceq \(=====,\s\up7(高温))Si+2CO↑。
②粗硅提纯:Si+2Cl2eq \(=====,\s\up7(高温))SiCl4,SiCl4+2H2eq \(=====,\s\up7(高温))Si+4HCl。
【特别提醒】①用焦炭还原SiO2,产物是CO而不是CO2。
②粗硅中含碳等杂质,与Cl2反应生成的SiCl4中含有CCl4等杂质,经过分馏提纯SiCl4后,再用H2还原,得到高纯度硅。
(3)硅的用途:①良好的半导体材料;②太阳能电池;③计算机芯片。
2.二氧化硅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SiO2+CaO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SiO2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
(2)氧化性:SiO2+2CSi+2CO
(3) SiO2和HF反应:SiO2+4HF=SiF4↑+2H2O(特性),玻璃中含有SiO2,可以用HF来刻蚀玻璃。盛放氢氟酸不能用玻璃瓶,可以用塑料瓶。
(4)SiO2用途:天然二氧化硅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统称硅石。它的硬度较大,熔点较高。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沙子是基本的建筑材料。纯净的SiO2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石英、玛瑙(成分SiO2)用于制作饰物和工艺品。
注意:(1)SiO2中硅元素为+4价,是Si元素的最高价态,具有较弱的氧化性能与C在高温下反应。
(2)SiO2是酸性氧化物,H2SiO3的酸酐,与水不反应,硅酸只能用相应的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得。
(3)实验室中,盛放Na2SiO3溶液、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要用橡胶塞。原因是玻璃中含有Si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Na2SiO3溶液有很强的黏合性,能将玻璃塞和玻璃瓶黏合在一起,久之不能打开。
(4)氢氟酸能与SiO2反应,故氢氟酸不能盛放在玻璃瓶中,而应存放在塑料瓶中。
3.硅酸和硅酸盐
1)硅酸
(1)物理性质
硅酸的溶解度小,新制备的硅酸为透明、胶冻状,干燥硅胶多孔,吸水性和吸附性强。
(2)化学性质
①弱酸性:酸性比碳酸弱,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iO3+2NaOH===Na2SiO3+2H2O。
②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iO3eq \(=====,\s\up7(△))SiO2+H2O。
(3)制备: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得,如Na2SiO3溶液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
(4)用途:硅胶可用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等。
2)硅酸盐
①白色、可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有黏性,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酸性较硅酸强的酸反应:
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iO3+2HCl===2NaCl+H2SiO3↓。
b.与CO2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
③用途:黏合剂(矿物胶),耐火阻燃材料。
(3)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如硅酸钠(Na2SiO3)可表示为Na2O·SiO2,石棉(CaMg3Si4O12)可表示为CaO·3MgO·4SiO2。
注意:①Na2SiO3的水溶液是一种黏合剂,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Na2SiO3易与空气中的CO2、H2O反应,要密封保存。
②可溶性碳酸盐、硅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保存该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胶塞。
4.硅酸盐材料
5、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重难点讲解】
1、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按其漂白原理可分为三类:
(1)氧化型:即漂白剂本身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以将有机色质内部的“生色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化学键)破坏掉而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这种漂白是彻底的,不可逆的。此类物质有:HClO、Na2O2、浓HNO3、H2O2等强氧化性物质。
(2)加合型:即漂白剂与有机色质内部的“生色团”发生反应,使有机色质失去原有的颜色。但是,如果受热或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漂白剂从有机色质中脱离,使之又恢复原有的颜色。这种漂白是可逆的、不彻底的,如: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又恢复原有颜色。
(3)吸附型:有些物质的固体疏松、多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吸附一些其他有色物质而使之失去原来颜色。如活性炭,此过程为物理过程。
注意:①漂白是指使有机色质褪色,漂白剂不一定能使无机色质(如KMnO4、CuSO4·5H2O等)褪色,即使能使无机色质褪色,也不称漂白作用(如SO2使KMnO4溶液褪色)。
②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能氧化酸碱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常见物质主要有Cl2(HClO)、浓HNO3及Na2O2,它们会使酸碱指示剂溶液先显色后褪色。
2.SO2和CO2的比较
(1)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特别是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极为相似,一般不用此反应区别CO2与SO2,而利用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选择试剂如品红、H2S、Cl2、Br2、I2、H2O2、KMnO4(H+)等试剂。
(2)除去CO2中的SO2不能选用品红溶液,可利用SO2的还原性选择KMnO4(H+)溶液、溴水、H2O2等氧化剂,或用饱和NaHCO3溶液NaHCO3+SO2NaHSO3+CO2↑。检验SO2可以用品红溶液。
(3)检验混合气体中既有CO2,又有SO2的方法是:依次通入品红溶液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剂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3、有关NO、NO2、O2与H2O作用的计算
(1)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NO2+H2O=2HNO3+NO①
4NO2+O2+2H2O=4HNO3②
4NO+3O2+2H2O=4HNO3③
2NO+O2=2NO2④
(2)不同情况及剩余气体的体积
3.NO2、NO、O2三者组成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a.先按①反应后,再据表Ⅳ进行计算。
b.先按④反应后,再据表Ⅲ进行计算。
技巧:NO2+O2和4NO+3O2从组成上均相当于2N2O5的组成,即上述两种情况中的总反应式都与N2O5+H2O2HNO3等效。这不仅是记忆上述二式的方法,也为上述问题的解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利用混合气体中的N、O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
N∶Oeq \b\lc\{\rc\ (\a\vs4\al\c1(<2∶5,O2剩余。,=2∶5,恰好完全反应。,>2∶5,剩余NO。))
4.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小结
(1)硅的“特性”
①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石墨能导电),硅的晶体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②Si的还原性大于C,但C能在高温下还原出Si:SiO2(石英砂)+2C(焦炭)Si(粗硅)+2CO↑。
③非金属单质跟碱作用一般无H2放出,但Si能跟强碱溶液作用放出H2:Si+2NaOH+H2O=Na2SiO3+2H2↑。
④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作用,但Si能跟HF作用:Si+4HF=SiF4↑+2H2↑。
(2)硅的化合物“特性”
①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2能与HF作用。SiO2+4HF=SiF4↑+2H2O
②SiO2是H2SiO3的酸酐,但它不溶于水,不能直接与水作用制备H2SiO3。
③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但H2SiO3难溶于水。
④硅酸钠水溶液称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并不是碱。
⑤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所以有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但高温下,Na2CO3+SiO2Na2SiO3+CO2↑也能发生。
5.硅酸盐的表示方法和步骤
(1)将硅酸盐中所有元素都写成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2)在各氧化物前添上未知数x、y、z等;
(3)依据原子守恒列出等式,求出x、y、z等;
(4)x、y、z的具体数值写在氧化物前面;
(5)氧化物之间以“·”隔开,若系数配置出现分数应化为整数。
注意:(1)由于硅酸盐的组成与结构很复杂,为了简化对硅酸盐组成的表示方法,采用了氧化物法。实际上硅酸盐不是以简单氧化物形式存在的,而是以种种结构复杂的盐的形式存在的。
(2)在硅酸盐氧化物的表示式中,氧化物前面的计量数只对该氧化物起作用,对其他氧化物不起作用。如2MgO·SiO2表示2个MgO和1个SiO2,不能认为是2(MgO·SiO2)。
【典题例析】
考点1、考查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CS2溶解除去,也可用热的NaOH溶液除去
B.硫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
C.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D.单质硫或含硫物质燃烧时,氧气少量时生成SO2,氧气足量时生成SO3
【解析】硫能溶于CS2,且能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性的Na2S和Na2SO3,A项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SO2,D项错误。
【答案】D
考点2、考查硫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例2、浓硫酸分别与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
B.①和③相比可说明氧化性:Br2>SO2
C.②中试管口白雾是HCl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H2SO4>HCl
D.③中浓H2SO4被还原成SO2
【解析】A项,反应①生成的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反应②白雾是氯化氢,说明浓硫酸能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而不能将氯离子氧化成氯气;B项,反应③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非氧化还原反应,而且亚硫酸钠与溴化钠不是同一类型;C项,白雾说明氯化氢易挥发;D项,反应③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考点3、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例3、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
B.该工艺流程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
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只有Fe和S
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
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解析】根据工艺流程图可知,该工艺中Fe2(SO4)3溶液吸收SO2生成FeSO4和H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该工艺不仅吸收了二氧化硫,还得到了化工产品硫酸,A、D两项正确;根据A中分析可知该工艺流程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B项正确;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氧、铁、硫,C项错误。
【答案】C
考点4、考查氮气及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例4、下列有关氮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
C.食品袋中充氮气来防腐
D.与氧气反应制NO从而制硝酸
【解析】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防止金属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A项正确;氮气可用于合成氨,氨可作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B项正确;食品袋中充氮气可减缓食品被氧化而变质的速率,C项正确;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很难进行,不宜用氮气与氧气反应制NO从而制备硝酸,D项错误。
【答案】D
考点5、考查氮氧化物溶于水的定量判断
例5、(NOx与H2O反应计算)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 B.5∶7 C.7∶5 D.4∶3
【解析】NO2、NO装满试管,则体积相同,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n(NO2)=n(NO),根据氮原子守恒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两个试管中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答案】A
【归纳总结】氮氧化物溶于水的问题分析
无论是单一气体(NO2),还是NO、NO2、O2中的两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实质是3NO2+H2O===2HNO3+NO,2NO+O2===2NO2,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NO或O2,不可能是NO2。
(1)若NO和O2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4NO+3O2+2H2O===4HNO3(4∶3)。
(2)若NO2和O2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4NO2+O2+2H2O===4HNO3(4∶1)。
考点6、考查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例6、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的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解析】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表现的是酸性,使其褪色表现的是强氧化性,A项正确;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生成的是氮的氧化物,不是氢气,B项正确;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用棕色试剂瓶存放,C项正确;硝酸与NaOH溶液中和后,使溶液中的红色褪去,利用的是酸性,D项错误。
【答案】D
考点7、考查金属与硝酸反应的定量分析
例7、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 480 mL的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g g g g
【解析】最终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所以沉淀增加的质量就是和金属阳离子结合的OH-的质量。由于金属阳离子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就是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所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eq \f(4.48 L,22.4 L·ml-1)+eq \f(0.336 L,22.4 L·ml-1)×2=0.23 ml,所以和金属阳离子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也是0.23 ml,质量是3.91 g,则沉淀的质量是8.51 g,B项正确。
【答案】B
【方法指导】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思维模型
考点8、考查氨、铵盐的性质实验
例8.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集有氨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极易溶于水
B.向氨水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氨水中含有NHeq \\al(+,4)
C.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具有热不稳定性
D.将红热的Pt丝伸入上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的红棕色气体,说明氨催化氧化的产物中有NO
【解析】B项,因为氨水中存在氨分子,加热氨逸出,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不能证明是铵根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氨,错误;D项,4NH3+5O2eq \(=====,\s\up11(Pt),\s\d4(△))4NO+6H2O,2NO+O2===2NO2,NH3的氧化产物应为NO,正确。
【答案】B
【归纳总结】实验室用铂丝按下图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操作现象总结如下:
(1)空气通入氨水中:其作用是让氨易挥发出来,从而使氧气和氨充分混合。
(2)锥形瓶中气体呈红棕色:这是因为NH3被氧化为NO,NO遇到空气中的O2又迅速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3)通常瓶内有白烟出现:这是由于锥形瓶里有水蒸气存在,水蒸气和NO2反应生成了HNO3:3NO2+H2O===2HNO3+NO,HNO3再跟NH3反应生成微小的白色NH4NO3晶体:NH3+HNO3===NH4NO3。
(4)悬空铂丝总是呈红色:这是因为NH3与O2在铂丝的表面上进行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使铂丝继续保持红热状态。
考点9、考查氨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综合
例9、实验室制取氨、收集、验证其还原性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氨
B.用装置乙收集氨时气体应该从a口进b口出
C.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一定为铜
D.可以用装置丁吸收氨,进行尾气处理
【解析】A项,装置中的氯化铵固体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气体,在试管口处重新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铵;B项,氨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乙装置收集NH3时,从a口进b口出,正确;C项,氧化铜被还原为铜、氧化亚铜都是红色固体;D项,氨极易溶于水,导管直接插入水溶液中吸收易发生倒吸。
【答案】B
考点10、考查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例10、一定条件下,含氮元素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循环转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转化过程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
(3)若“反应h”是在NO2和H2O的作用下实现,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4)若“反应i”是在酸性条件下由NOeq \\al(-,3)与Zn的作用实现,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位于第二周期Ⅴ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根据循环图可知,属于氮的固定的是k和c;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说明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则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和l。
(3)反应h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HNO3是氧化产物,NO是还原产物,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4)根据信息,Zn+H++NOeq \\al(-,3)―→Zn2++N2O↑+H2O,根据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以及原子守恒得离子方程式为4Zn+2NOeq \\al(-,3)+10H+===4Zn2++N2O↑+5H2O。
【答案】(1) (2)k和c a和l (3)2∶1
(4)4Zn+2NOeq \\al(-,3)+10H+===4Zn2++N2O↑+5H2O
考点11、考查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
例11.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因此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
B.二氧化硅制成的光导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光缆
C.二氧化硅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但能与碳酸钠固体在高温时发生反应
D.用二氧化硅制取单质硅时,当生成2.24 L气体(标准状况)时,得到2.8 g硅
【解析】A项,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A错误;B项,二氧化硅制成的光导纤维,由于其良好的光学特性而被用于制造光缆,故B错误;C项,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二氧化硅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高温时,能够与碳酸钠固体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D项,由方程式SiO2+2Ceq \(=====,\s\up7(高温))Si+2CO↑,可知当生成2.24 L(标准状况)即0.1 ml气体时,得到0.05 ml 即1.4 g硅,故D错误。
【答案】C
考点12、考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例12、“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赞誉越窑秘色青瓷的诗句,描绘我国古代精美的青瓷工艺品。玻璃、水泥和陶瓷均为硅酸盐制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制品
B.制水泥的原料为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C.硅酸盐制品的性质稳定、熔点较高
D.沙子和黏土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
【解析】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制品,A项错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是制玻璃的原料,而制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B项错误;硅酸盐制品性质稳定、熔点高,C项正确;沙子的主要成分是SiO2,黏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项错误。
【答案】C
漂白剂
漂白原理
活性炭
物理吸附
HClO、O3、H2O2
强氧化作用
SO2
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又复色
反应
化学方程式
与水反应
SO3+H2O===H2SO4(放出大量的热)
与氧化钙反应
SO3+CaO===CaSO4
与氢氧化钠反应
SO3+2NaOH===Na2SO4+H2O
NO
NO2
物
理性质
色态味
无色、无味、气体
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密度
略大于空气
大于空气
熔沸点
低
低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易溶于水并反应
毒性
有毒
有毒
化学性质
与水
不反应
3NO2+H2O=2HNO3+NO
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与碱
不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
氧化性
2NO+2CO 2CO2+N2
2NO2+2KI=I2+2KNO2
还原性
2NO+O2=2NO2
可使KMnO4褪色
可使KMnO4褪色
(与O2混合,通入水中
4NO+3O2+2H2O=4HNO3
4NO2+O2+2H2O=4HNO3
实验室制法
3Cu+8HNO3(稀)=3Cu(NO3) 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电子式
密度
气味
水溶性
比空气小
强烈刺激性气味
极易溶于水(1∶700)
陶瓷
玻璃
水泥
原料
黏土
纯碱、石灰石、石英
主要原料:石灰石、黏土;辅助原料:适量的石膏等
生产设备
陶窑
玻璃熔炉
水泥回转
主要生产过程
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原料经混合、粉碎,在玻璃窑中熔融,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制得。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原料与其他辅料经混合、研磨后在水泥回转窑中煅烧,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加入适量石膏调节水泥硬化速率,再磨成细粉即得。
主要成分
成分复杂
硅酸钠(Na2SiO3)、硅酸钙(CaSiO3)、二氧化硅(SiO2)
硅酸三钙(3Ca・SiO2)、硅酸二钙(2CaO・SO2)、铝酸三钙(3CaO・Al2O3)
性能
熔点高、硬度大、耐腐蚀、性质稳定
透光性好、硬度大、无固定熔点
過水逐渐变硬(水硬性)、硬化后性质稳定
主要用途
建筑材料、绝缘材料、日用器皿、卫生洁具等
建筑材料、各种器皿、光学仪器等
大量用于建筑、水利、道路等工程中
新型材料
成分
性能
主要应用
晶体硅
硅原子,硅原子以共价键连接,结构类似金刚石
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半导体材料、计算机芯片、太阳电池等
二氧化硅
硅原子、氧原子,其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如下图甲所示),硅氧四面体通过氧原子相互连接为空间的网状结构
性质稳定、透光性好
光导纤维、玻璃仪器、装饰品等
新型陶瓷
碳化硅、氮化硅、金属氧化物等高温结构陶瓷;氧化铝、氧化钇等透明陶瓷;YBa2Cu3O7-δ、Bi2Sr2Ca2Cu3O10、Tl2Ba2Ca2Cu3O10等超导陶瓷
分别具有光学、热学、电学、磁学等方面的特性
分别用于激光、火箭发动机、压电陶瓷(点火器)、磁浮技术、人工关节等
石墨烯
一个碳原子直径厚度的单层石墨
电阻率低、热导率高、具有很高的强度
应用于光电器件、超级电容器、电池和复合材料等方面
碳纳米管
石墨片层卷成的直径纳米级的管状物
比表面积大,具有高的强度和优良的电学性质
生产复合材料、电池和传感器等
序号
气体
反应
剩余气体
剩余气体的体积
1
NO2
①
NO
V(NO2)/3
2
NO2、NO
①
NO
V(NO)+V(NO2)/3
3
NO2+O2
[V(NO2)/V(O2)]=4:1
②
无
0
[V(NO2)/V(O2)]4:1
①②
NO
[V(NO2)-4V(O2)]/3
4
NO+O2
[V(NO)/V(O2)]=4:3
③
无
0
[V(NO)/V(O2)]4:3
③
O2
V(O2)-3V(NO2)/4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04 化工生产——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知识点精讲+训练学案+期末模拟卷(沪科版2020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专题04化工生产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知识点精讲+训练学案+期末模拟卷沪科版2020解析版docx、专题04化工生产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知识点精讲+训练学案+期末模拟卷沪科版2020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共17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与测试导学案,文件包含第六章知识串讲-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第六章知识串讲-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