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一导入(读诗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认识一位诗人(出示课件)
师:“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三绝。“关于他的赞扬之词多如牛毛,同学们,他是谁?
生: 郑燮。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出示课件)
回顾方法
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老师教你们得学习方法,谁来说说?
生:明对象、知背景、明诗意、悟诗情、熟读成诵。
师:学习得法,方能事半功倍,我们先来看看本诗得诗题(板书:竹石)
师:《竹石》从题目上看,本诗写的对象是?
生:竹子
师:不够准确,谁来补充,想一想题目是竹石,竹子和石头它们是什么关系啊。
生:是扎根在岩石缝中的竹子。
师:对,就是扎根在岩石缝中的竹子,这是他提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也叫做“题画诗。“
师:明白了本诗的描写对象,又了解了作者的背景,相信大家现在学习这首诗,一定更加得心应手。
二初读古诗
任务:自由朗读古诗,要求将字音读准。
检查反馈朗读情况(随机点名朗读)
纠正多音字(劲)
强调书写(燮)
全班齐读古诗
师:大家读得准确而流利,但读诗不仅仅是读正确、读流利就行了,还需要读出节奏感,现在请同学们在读这首诗,并划分好朗读节奏,待会老师请你们来当“小老师。”
师:书声琅琅,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生读,师指导)
师:这次就不仅仅师在读字了,有了读诗的韵味了,来同学们,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各种形式朗读)
师:读诗,读正确了,读流利了,节奏感也有了,但是,还缺了一点情感的味道,让我们先来学习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
三再读古诗悟诗情
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借助注释和已有的经验读读诗文,想一想每句诗讲的是什么意思,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
师:看到大家坐得端正,眼神中透着自信,我就知道这个问题难不倒你们,谁来说一说前两句诗意。(出示课件)
师:石头长在什么地方(岩石缝中)
师:竹子怎样的生长?(咬 立)
师:有人说这个“咬“字用得好,你们觉得呢?
师:我们先来看看“咬“字是什么意思(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师:可是,竹子有牙齿吗?(没有,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想一想,作者在这里用这个“咬“有没有什么深意?
师:老师看到诗人所作的这幅竹石图之时,想到的第一个字是“抓“,试想,如果用”抓“来取代”咬“字好不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下。(对比读)
师“读着读着,你有什么细微的感受吗?“咬”字比“抓”字更有力量感!更能体现竹子生命力顽强。
师:难怪,诗人被称为“诗书画三绝”就单一个“咬”字就足以见诗人的文字功底,再读这两句诗时,我们应该读出竹子怎样的性格(板书:顽强)
师:一个“咬”字使我们感受到竹子顽强有力量。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竹子顽强有力量(破岩)
师:什么是“破岩”(破碎的岩石)
师:为什么是破碎的岩石呢?(告诉了我们竹子的生长地点)
师:还告诉了我们什么?(竹子生长环境的贫瘠、恶劣、艰险)
师:文字都是有画面的,竹子没有茂密的、葱郁的大树为之依靠,竹子只能(咬定青山不放松)
师:没有完整的、坚固的岩石为之支撑,竹子只能(立根原在破岩中)
师:环境愈是艰难、贫瘠,竹子咬得愈紧,就愈能显示竹子的坚韧(板书:坚韧)
师:前两句写竹子的跟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这艰难、贫瘠的生长环境,何尝不是诗人的真实写照呢?(出示课件)
师:所以,诗句中竹子咬定青山,其实暗喻诗人的人生信念不因为外力而改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人的气节。(齐读)
师:这是,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会害怕吗?
师:谁来说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
师:什么是千磨万击,想象下,竹子可能会遭受到什么折磨?(风吹、日晒、雨淋等)
师:那“东西南北风“你又想到了什么?(提示:联系背景知识)
师:哪怕当时的社会到处是虚伪逢迎,仗势欺人的不良风气,我也不与之同流合污。
师:竹子对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的态度是(坚劲,任尔)
师:什么是坚劲,就是经历无数次狂风暴雨肆虐,竹子依然屹立不倒(千磨万击还坚劲)
师:什么是任尔,就是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霜雨雪的侵袭,竹子依然傲然挺立(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这是挺立在我们面前的是几杆普通的竹子吗?此时他俨然就是什么?(战士)
师:管你什么狂风暴雨的肆虐,管你什么风霜雨雪的侵袭,竹子就像是一位战士,向阳而生,逆风而立,他振臂高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气势更猛一些,再来!
师:竹子在经历折磨和苦难之后,照样坚忍不拔,这时候,你还觉得作者是在写竹子吗?(不是)
他在写什么(他自己)他写竹子就是在暗喻自己经历了人生的磨难艰险,而操守更加坚定。
师“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扎根在岩石缝中的坚忍不拔的性格,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品质或精神?(板书:正直,刚正不阿)
师:所以诗的前两句是在写什么(状物)后两句是(抒情)
师:这种借助他物来抒发情感,表明心志的手法(板书:托物言志)
师:最后,让我们带着对竹子和诗人的敬佩之情,再一次朗读全诗。
师:通过你们的读,让我感受到了竹子顽强的精神,诗人正直的品质。
师:同学们,最后这句话是送给你们的《竹石》这首诗带给我们生命的感动,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面临怎样恶劣的环境,这样大的困难,都要像竹石一样正直顽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四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竹石》
2、课外积累托物言志的古诗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学习古诗最不喜欢的是背诵了,今天我们不背古诗,我们盖上书,一起来唱古诗。
教学反思:最开始的试课。我设计的是读诗猜人,然后去讲题画诗,再去讲学习古诗的方法,释题引出作者郑燮,在上完课后,胡琼老师、刘慧老师对我的设计进行了修改,调整,由猜诗导入,然后直接介绍作者,引出学习古诗的方法,由释题入手,按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去完成教学,这一次的修改之后,我整个人的思路更清晰,学生上课的效果也明显好了很多。
经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古诗更是如此,教学中,我的朗读贯穿教学始终,首先是要求读准字音,在读准字音的目标完成之后,再给学生们设定有节奏地朗读,最后通过理解诗意,领悟作者的情感,能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我将整个过程划分为各个小目标,层层递进,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也让学生结合作者的相关资料去进一步理解了托物言志的这种手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最后,通过吟唱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地将古诗背诵记下来。
当然,仓促之下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当竹子在经历千磨万击之时,只让学生口头说了几件竹子会遭遇到的困难,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想象能力也没有被完全激活,应该可以用足够的时间引导他们创作,它们可以用作画的形式给竹子加上各种狂风暴雨,甚至可加强竹子的语言,让学生自己感受后去发现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提问解疑。也可引导学生互评,化作根据画作引导学生提问,这样学生才会。学得有张有弛。才会表现出他们的灵性的创造力。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时间评价时间,这也是本次课堂中的一大遗憾。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热身,渗透写法,导入新课,解题定物,交流资料,初识作者,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咬文嚼字,品味探究,拓展资源,塑理想信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及反思,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