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说课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60445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说课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60445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一个好的老师只有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备课授课。
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的内容。 本课分为“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个子目,完整展现了明朝对外关系的友好交往与战争冲突,条理清楚,内容系统,又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说学情
其次,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得基础
知识上,初一学生对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有粗浅的印象,知道这两件史事的存在,但没有具体细节支撑,也不能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两件史事。思维上,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能够对历史文本进行初步归纳与解读,但在认知上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问题的能力还不高,对于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等存在一定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实际,我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学习体会到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以及对今天外交的启示。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是:从明朝的对外关系中获得对今天外交的启示。
四 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
我本节课主要进行如下的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将出示郑和下西洋的视频,告诉学生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明朝,那明朝还有哪些对外交往的史实呢?从而导入到本课课题:明朝的对外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观看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我接下来的课堂教学。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一)郑和下西洋
1教师:结合视频与教材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2分钟讨论以下问题:
何谓“西洋”?
郑和为何下西洋?
郑和为何能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如何?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如何?
通过合作讨论以上5个问题,学生就能对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在合作探究的过程里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接下来多媒体展示郑和和哥伦布航海基本情况,通过中西航海对比,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作为外交家、航海家的郑和所做出的贡献,感受这一壮举的同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方式。
3.我会询问学生郑和下西洋意义,学生能够在教材上找到答案,但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很难根据教材的描述真正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所以我会补充讲解在郑和下西洋前,张骞开通了陆上的贸易往来之路,而郑和作为洲际航海的第一人,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郑和下西之后明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虽然能禁止中国人民出海却阻止不了来自于海上的威胁——以此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学习。
(二)戚继光抗倭
展示戚继光的图像及人物介绍
1.教师讲授:“倭寇问题”,倭寇的来源,倭寇的形成。
2.教师:“为什么我们称岳飞为抗金英雄而称戚继光是民族英雄呢?”
提示:戚继光抗倭是对日本进行的反侵略正义战争,所以我们称他为民族英雄。通过这样的一个对比也就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战争性质问题得以解决。
3.以历史故事分享会的形式,请学生来分享戚继光抗倭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学生结合课本,如何评价戚继光抗倭?
归纳: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过渡第三个子目。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通过歌曲演唱能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帮助学生感受那段屈辱的历史,结合课本相关史事,了解葡萄牙殖民者如何攫取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四)守望和平—以史为鉴
明朝对外关系对我们今天的外交有什么启示?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环节: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会梳理本课所学的重要内容,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课后作业:学生下去后搜集看明朝还有哪些对外交往的史实。
【设计意图】开放式作业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了提纲式板书的类型,简洁大方,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逻辑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先生说过一句话:“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课堂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创设】,巩固家业——强化皇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第二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共6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