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综合测试卷II(含word答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60453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综合测试卷II(含word答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60453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综合测试卷II(含word答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60453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综合测试卷II(含word答案解析版)
展开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烃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 含有碳和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烃
C. 含有碳和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 烃完全燃烧后一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一些数据如下: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2 s末氨气的反应速率为0.4 ml/(L·s)
B. 前2 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l/(L·s)
C. 前4 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l/(L·s)
D. 2~4 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l/(L·s)
3.对于化学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盐酸和氯化钙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数据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B. 不能用碳酸钙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
C. 用水和二氧化碳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
D. 可用氯化钙浓度的减少表示其反应速率
4.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淀粉和纤维素的方法是( )
A. 分别加入碘水,观察颜色反应
B. 分别加稀硫酸煮沸,再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至碱性,加银氨溶液加热观察有无银镜
C. 分别加热水溶解,观察溶解性
D. 放在嘴里咀嚼,有无甜味产生
5.“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
A. 4
B. 5
C. 6
D. 7
7.金刚石与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彼此互称同素异形体。在100 kPa时,1 m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 kJ的热能。据此判断在100 kPa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B. 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C. 1 ml金刚石比1 ml石墨的总能量低
D. 1 ml金刚石转变为石墨需要吸收1.895 kJ能量
8.下列变化涉及的反应类型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苯→硝基苯
B. 乙烯→氯乙烷
C. 苯→溴苯
D. 甲烷→四氯甲烷
9.直接由原子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
A. 干冰、二氧化硅、金刚石
B. 氧化钠、金刚石、氯化氢
C. 碘、石墨、氯化钠
D. 二氧化硅、金刚石、晶体硅
10.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1 g液态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l-1
B.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1.52 kJ·ml-1
C.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76 kJ·ml-1
D.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1.52 kJ·ml-1
11.化学与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新闻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共商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弱电解质
B. 家庭抗击甲型流感常用“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发生水解
C. 黑龙江鹤岗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瓦斯气是一种化石能源
D. 我省年底有望实施电动自行车挂牌,电动车中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1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第ⅠA族
B. 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ⅣA族
C.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 第二周期第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13.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无需气体存储装置等优点。一种以肼(N2H4)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氢氧化钾作为电解质。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 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
C. 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
D. 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钾离子从负极向正极迁移,需选用阳离子交换膜
1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词语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空洞 ⑥水俣病 ⑦潮汐 ⑧大脖子病 ⑨水华
A. ①③④⑨
B. ⑦⑧
C. ⑥⑦⑧
D. ②⑤⑦
15.已知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试推测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 ( )
A. 第二周期ⅡA族
B. 第二周期ⅥA族
C. 第三周期ⅡA族
D. 第三周期ⅥA族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根据乙醇的分子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属于烃的衍生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羟基为乙醇官能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分子中的碳原子是否都是饱和碳原子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4)乙醇分子中的共价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醇分子中有______种类型的氢原子,它们的数目之比是____________。
(6)一个羟基(─OH)含有______个电子,它是否带有电荷______(填“带”或“不带”)。
17.工业上以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3H2O)为原料冶炼铝,主要过程如下:
(1)将粉碎、筛选后的矿石溶解在浓烧碱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过滤得到氢氧化铝固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氢氧化铝脱水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原子序数为11~17号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以下各项内容的变化是[填“增大(强)”、“减小(弱)”或“相同(不变)”]
(1)各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依次________。
(3)元素的金属性逐渐________,而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
(4)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硫和碳得电子能力的强弱,通过比较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验证,设计了如图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稀硫酸 B.亚硫酸
C.氢硫酸 D.盐酸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钙 B.硫酸钠
C.氯化钠 D.碳酸钠
(3)仪器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如果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b中反应产生了________,即可证明________比________酸性强,得电子能力________比________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同学利用生活中或实验室中常用的物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化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了一个原电池。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原理:Fe+2H+===Fe2++H2↑
(2)实验用品: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耳机(或者电流表)(填写所缺的实验用品)。
(3)实验装置如图。
(4)原电池设计及注意的问题:
①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好实验仪器,注意观察(耳朵听)耳机是否有声音发出,如果没有,可将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的一极接触耳机插头上的一极(注意:接触的同时耳机的另一个极是连接在原电池的另一个电极上的),这时可以听见耳机发生“嚓嚓嚓……”的声音。其原因是在原电池中,由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在耳机中又由________转化为声音这种能量;
②如果将装置中的耳机改为电流表,则铁钉应该接电流表的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了______反应;
③铜钉应该接电流表的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________反应。
21.甲酸乙酯天然存在于蜂蜜、草莓等物质中,是一种重要的食用香精,某兴趣小组通过下述转化关系研究其性质。
(1)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2)C、E中官能团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和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________________反应。
(4)①和③两步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B和E的关系为________(填字母)。
A、同系物 B、同分异构体
C、同素异形体 D、同位素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断开1 ml H—H键、1 ml N—H键、1 m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391 kJ、946 kJ。
(1)1 ml氮气完全反应生成氨气时的能量变化是多少?
(2)1 m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氨气时的能量变化是多少? (不考虑可逆反应)
23.(1)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其中,与高锰酸钾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下同);与溴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能发生________反应,生成聚乙烯。
(2)一种能使溴水褪色的气态烃,标准状况下5.6 L的质量为10.5 g,10.5 g该烃完全燃烧时生成16.8 L二氧化碳和13.5 g水。则该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24.实验室测定乙醇与钠反应(ΔH<0)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若实验时消耗2.9 mL的无水乙醇(密度为0.8 g·mL-1),测量排出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560 mL。根据以上数据计算乙醇分子中可被置换的氢原子个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烃一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烃(如乙醇等),但一定是有机物。
2.【答案】A
【解析】A项不符合平均反应速率的定义,2 s末的速率是瞬时速率,在本题条件下是不能求解的;氨气在0~2s时间内,浓度的增加值为1.0 ml/L-0.2 ml/L=0.8 ml/L,故前2s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8 ml/L÷2 s=0.4 ml/(L·s),故B项正确;前4 s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1.4-0.2)ml/L÷4 s=0.3 ml/(L·s),故C项正确;2 s~4 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1.4-1.0) ml/L÷(4-2)s=0.2 ml/(L·s),故D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如盐酸和氯化钙等)的浓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表示反应速率,其数据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不能用固体(如碳酸钙)或纯液体(如水)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氯化钙是生成物,不能用它的浓度的减少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4.【答案】B
【解析】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而纤维素不能;分别加稀硫酸煮沸都会产生葡萄糖,加银氨溶液加热观察都有银镜;淀粉可溶于水,纤维素不能;淀粉能在唾液中的淀粉酶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有甜味,纤维素不水解。
5.【答案】C
【解析】“绿色化学”的思想是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采取合理安全的工艺合成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无污染,对环境友好。①的做法可防止氨气对空气的污染;②的做法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有效防止氯气对空气的污染;④的做法中,铜丝可以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用气球收集反应产生的污染性气体,以上三种做法均符合“绿色化学”的做法,而③的做法中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直接释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做法。
6.【答案】B
【解析】分析解题思路:
①该有机物分子中氧原子数目应小于150×50%÷16= 4.7;
②当分子中氧原子数目为4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含碳原子个数也最多,此时,碳、氢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4×16=64;
③设分子中含有x个C,y个H,则有12x+y=64,当y=4时,x=5,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5。
7.【答案】B
【解析】1 m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1.895 kJ的热能,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石墨稳定,A项不正确,B项正确,C项不正确;1 ml金刚石转变为石墨时要放出1.895 kJ的能量,D项不正确。
8.【答案】B
【解析】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在溴化铁的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四氯化碳(四氯甲烷)。
9.【答案】D
【解析】干冰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A错误;Na2O是离子晶体,是由离子构成的,HCl是气体分子,是由分子构成的,B错误;I2为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离子晶体,是由离子构成的,C错误;二氧化硅、金刚石、晶体硅均为原子晶体,均直接由原子构成的,D正确。
10.【答案】B
【解析】燃烧是放热反应,ΔH<0, A、D错误;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1 ml CH3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32 g=725.76 kJ,则2 ml CH3OH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 451.52 kJ, C错误。
11.【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溶液导电,碳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不是弱电解质,A错误;“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发生水解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从而使84消毒液能用于杀菌消毒,B正确;瓦斯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是一种化石能源,C正确;电动车中的电池可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循环转化,属于二次电池,D正确。
12.【答案】B
【解析】 第ⅡA族的Ca、Ba等也能生成碱;He最外层为2个电子;C的中子数为7。故A、C、D项皆不对。
13.【答案】D
【解析】由燃料电池示意图可知,通入燃料肼的一极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N2H4-4e-+4OH-===N2↑+4H2O;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氢氧根离子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应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14.【答案】B
【解析】⑦潮汐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⑧大脖子病是人体缺碘引起的,它们与环境污染无关。
15.【答案】B
【解析】由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ⅥA族。
16.【答案】(1)乙醇可看成是乙烷分子羟基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羟基取代后的产物
(2)羟基决定乙醇的化学特性
(3)是
(4)全部为共价单键,有极性共价键(C─H键、C─O键、O─H键);非极性共价键(C─C键)
(5)三1:2:3
(6)9不带
【解析】分析解题的基点:乙醇的类别、官能团、所含化学键类型、氢原子位置不同而种类不同。
17.【答案】(1)Al2O3+2NaOH===2NaAlO2+H2O;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2)AlO+CO2+2H2O===Al(OH)3↓+HCO
(3)2Al(OH)3Al2O3+3H2O
(4)2Al2O34Al+3O2↑
【解析】(1)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2)过量二氧化碳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2H2O+CO2=== Al(OH)3↓+NaHCO3,离子反应为AlO+CO2+2H2O===Al(OH)3↓+HCO。
(3)高温灼烧可使氢氧化铝脱水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Al2O3+3H2O。
(4)电解熔融氧化铝生成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4Al+3O2↑。
18.【答案】(1)减小 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2)相同 增大 (3)减弱 增强 (4)减弱 增强
【解析】原子序数为11~17号的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它们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最外层电子依次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9.【答案】(1)分液漏斗 A (2)圆底烧瓶 D (3)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H2SO4 H2CO3 S C CO+2H+===CO2↑+H2O
【解析】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
20.【答案】(2)铁钉或铁条 铜钉(其他导电的惰性电极如铅笔芯、铂等都正确) 烧杯 导线
(4)①电能 电能 ②负 Fe-2e-===Fe2+ 氧化
③正 2H++2e-===H2↑ 还原
【解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材料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流表正极应接原电池正极,电流表负极应接原电池负极。
21.【答案】(1)甲酸钠 CH3CHO (2)羟基 羧基 (3)水解(或取代) 氧化 (4)HCOOCH2CH3+NaOHHCOONa+CH3CH2OH 2CH3CH2OH+O22CH3CHO+2H2O
(5) (6)A
【解析】甲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生成A与C,A酸化生成B,则A是甲酸钠,B是甲酸,则C是乙醇,催化氧化生成D是乙醛,乙醛氧化又生成E是乙酸,据此解答。
(4)反应①是酯基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HCOOCH2CH3+NaOHHCOONa+CH3CH2OH。反应③是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5)乙醇的同分异构体是二甲醚,结构式为。
(6)B和E分别是甲酸和乙酸,均是饱和一元酸,二者互为同系物,答案选A。
22.【答案】(1)放出92 kJ能量 (2)放出30.67 kJ能量
【解析】(1)1 ml氮气能与3 ml氢气反应生成2 ml氨气,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1 ml×946 kJ·ml-1+3 ml×436 kJ·ml-1=2 254 kJ,
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2 ml×3×391 kJ·ml-1=2 346 kJ,该反应放出的能量=2 346 kJ—2 254 kJ===92 kJ。
(2)1 ml氢气能与ml氮气反应生成ml氨气,
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ml×946 kJ·ml-1+1 ml×436 kJ·ml-1≈751.33 kJ,
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ml×3×391 kJ·ml-1=782 kJ,
该反应放出的能量=782 kJ-751.33 kJ=30.67 kJ。
23.【答案】(1)氧化 加成 相互加成(或加聚) (2)C3H6
【解析】(1)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易断裂,因此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乙烯之间还能相互加成生成聚乙烯。
(2)设烃的分子式为CxHy
则x=3,y=6,该烃的分子式为C3H6。
24.【答案】乙醇分子中的6个氢原子中只有1个可被置换。
【解析】设生成1 ml H2需C2H6O的物质的量为x
C2H6O ~ H2
x 22 400 mL
0.05 ml 560 mL
x≈ 2
说明生成1 ml H2需2 ml乙醇跟Na反应,也就是说一个乙醇分子中的6个氢原子中
只有1个可被置换。
鲁科版必修2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卷II(含word答案解析版): 这是一份鲁科版必修2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卷II(含word答案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测试卷II(含答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测试卷II(含答案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测试卷II(含word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测试卷II(含word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