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ppt课件
展开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将进酒》等。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阳,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重点词语解释。洛城:今河南洛阳。玉笛:笛子的美称。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 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故园:指故乡,家乡。
诗歌大意。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油然而生呢?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哪两句?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杨柳》后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达了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1.《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发诗人故园之念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请简析这一句。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发了思想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夸张。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玉笛之声的悠远绵长,体现了诗人对故乡思想之情的深远。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试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没想到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被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课件ppt,共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评优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与诗人相遇,大声吟读,生动译读,品诗人笔法,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飞扬神思,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评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程导入,初读诗歌,春夜洛城闻笛,感悟诗情,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