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水平测试卷10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30小题,共60分)
1.(2分)证据和逻辑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依据“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实验结果。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
A.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形成生命
B.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C.由非生命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D.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
2.(2分)下列有关生命演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
B.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C.人类进化的过程为: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3.(2分)“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从如图所示的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
A.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B.在地层中出现化石最早的生物是c
C.较a和b而言,a和d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4.(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C.一般情况下,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复杂到简单,从陆生到水生,从低等到高等
5.(2分)养鸡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杀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药效逐渐下降。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药效下降是因为苍蝇体表产生了保护膜
B.苍蝇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苍蝇对杀虫剂有应激性,趋利避害
6.(2分)下列关于人类进化和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人体发育的起点是精子和卵细胞
C.古人类的化石露西是在亚洲发现的
D.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是脐带
7.(2分)某同学建立了如图所示生物分类表,表中1、2可代表的生物分别是( )
A.小麦 酵母菌 B.草履虫 乳酸杆菌
C.水稻 大肠杆菌 D.马尾松 青霉
8.(2分)如图几种生物,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酵母菌,③是草履虫,④是衣藻,⑥是变形虫
B.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是③④⑤⑥
C.有细胞壁的是①②④⑤
D.有成形细胞核的有①③④⑤⑥
9.(2分)将草履虫放在清水中,它不会由于过度吸水而导致细胞涨破,其原因是( )
A.草履虫细胞内的浓度与清水的浓度相等
B.草履虫有细胞壁,限制了细胞的过度吸水
C.收集管和伸缩泡能收集并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D.草履虫可以通过胞肛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10.(2分)恐龙曾是三叠纪时期地球的霸主。“北有兵马俑,南有恐龙谷。”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恐龙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处恐龙大坟场,素食恐龙吃的桫椤是利用孢子进行繁殖,并且有根、茎、叶分化,它属于的植物类群是( )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 D.蕨类植物
11.(2分)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带是藻类植物,因细胞中没有叶绿素,故呈褐色
B.藻类植物没有输导组织,因此适应陆生能力不强
C.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
D.被子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极广,如:萝卜、花生等
12.(2分)俗话说“靠海吃海”,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材。以下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海胆 B.海参 C.海马 D.海葵
13.(2分)人若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就很可能被感染血吸虫病。那么血吸虫、钉螺所属的动物类群分别是( )
A.腔肠动物、环节动物 B.扁形动物、节肢动物
C.线形动物、扁形动物 D.扁形动物、软体动物
14.(2分)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B.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C.身体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
D.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提高了运动能力
15.(2分)如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对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殖方式都是有性生殖
B.都属于体内受精
C.发育过程中都有蜕皮现象
D.都是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
16.(2分)动物保护组织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东努沙登加拉省发现一个新品种鱼类。它的背鳍、臀鳍以及尾鳍组成圆形结构,体色和色彩非常独特。鱼鳍的作用是( )
A.捕食 B.攻击敌害
C.提供动力 D.协调完成游泳
17.(2分)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 见表),其主要的自身原因是( )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情况
环境条件
3.4 5﹣2.2 5亿年
种类多,两栖动物繁盛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
2.2 5亿年至今
种类减少,两栖动物走向衰退
气候干燥,水域减少
A.两栖动物的繁殖能力差
B.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
C.两栖动物产生了巨大变异
D.两栖动物的神经系统不发达
18.(2分)下列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蛔虫消化器官简单,适于在人体消化道内寄生生活
B.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陆地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C.鲫鱼用鳍游泳,适于在水中生活
D.家鸽体温恒定,适于在空中飞行生活
19.(2分)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
选项
成语或谚语
非生物因素
A
春兰秋菊
光照
B
北雁南飞
大气
C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水分
D
冬春雨水贵如油,莫让一滴白白流
温度
A.A B.B C.C D.D
20.(2分)下列词语不能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人间四月,草长莺飞 B.密树繁叶,遮天蔽日
C.种豆南山,草盛苗稀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1.(2分)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22.(2分)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
A. B.
C. D.
23.(2分)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甲是分解者
B.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
24.(2分)正常情况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能够维持,是因为(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多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
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5.(2分)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下列做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保护和扩大森林
C.合理利用土地 D.过度捕捞海洋鱼类
26.(2分)下列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应用到发酵技术的是( )
A.啤酒 B.酸奶 C.橙汁 D.面包
27.(2分)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克隆猴”
B.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大量繁殖香蕉苗
C.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
D.通过体外受精技术产生“试管婴儿”
28.(2分)在四个相同的装置里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物质,搅拌均匀后密封,在对应温度的环境中同时放置一段时间。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装置
物质
温度(℃)
①
酵母菌+葡萄糖+水
25﹣30
②
酵母菌+水
25﹣30
③
酵母菌+葡萄糖+水
0﹣5
④
酵母菌+葡萄糖+水
95﹣100
A.①②对照,可验证酵母菌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葡萄糖
B.①③④对照,可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C.在某一时间段①中的酒精浓度逐渐增加
D.将③④重新置于25﹣30℃的环境中,酵母菌都能继续发酵
29.(2分)科研团队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转入棉花DNA中获得一株抗虫棉。取抗虫棉叶片的一部分进行大量繁育,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虫棉的获得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B.如图所示繁育过程属于无性生殖
C.该方法可快速获得多种变异类型
D.该过程包括细胞生长、分裂、分化
30.(2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这一技术( )
A.可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B.可培育抗病毒的植物新品种
C.可有目的地改变母体的某些性状
D.从生殖类型来看属于有性生殖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10分)如图A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B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A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将各种成分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
(2)图A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其中蛇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 。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 。
(3)若图B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蛇”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蛇体内有机物中的碳最终以 的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
(4)图A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该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 。
32.(10分)2018年《细胞》期刊报道,我国科学家攻克了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这一世界难题,首次成功用体细胞克隆出了两只猕猴﹣“中中”和“华华”(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猕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是 。
(2)产生“中中”“华华”的生殖方式是 (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它们的性别关系 (填“相同”或“不同”)。
(3)融合细胞被激活,通过 形成克隆胚胎,最终长成猕猴。猕猴的体细胞和融合细胞相比,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该 (填“相同”或“不同”)。 染色体是由 和蛋白质组成。
(4)理论上讲,还可以克隆若干只与“中中”和“华华”长相十分相似的猕猴,原因是克隆猕猴的基因来源于 ,从而控制相同的遗传性状。
(5)假定“中中”和“华华”长大后,与自然界中的猕猴随机交配,其后代之间的性状 (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
(6)你认为克隆技术的应用有哪些意义?(答一点即可) 。
33.(10分)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丙三个相同容量锥形瓶,分别加入50毫升纯牛奶,放在高压蒸锅内加热15~20分钟,冷却后取出,分别作如下处理: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实验结果
A
B
牛奶不腐败
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中加入50mL纯牛奶的作用是 。
(2)这个实验有 组对照组。 甲和丙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通过甲、乙这组对照实验,可以证明细菌的生存条件是 。
(3)相同时间后牛奶最先腐败的瓶号是 。根据该实验结果,请你写出在保存食品时防止食品腐败的两种方法: 。
(4)对照丙瓶,根据A、B的实验结果,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是 。
(5)如果想要将纯牛奶发酵制作成酸牛奶,需要用到的微生物是 ,为 了保证发酵成功,瓶口要 (填“密封”或“不密封”)。
34.(10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多年来,不断优化的自然环境,已成为港城烟台靓丽的城市名片。
(1)沿海防护林是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烟台的重要载体。烟台海域900多公里海岸线的防护林面积近2.3万公顷。它不但能够防风固沙,清新空气,还改善了周边10万多公顷农田的生态环境,使粮食增产达10%以上,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 ,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2)防护林主要由黑松和刺槐等抗旱抗盐碱的植被构成。黑松和刺槐分别属于种子植物的 植物和 植物,区分的主要依据是 。如图所示,刺槐的种子中能萌发形成新个体的结构是[5] 。
(3)烟台良好的滨海水域环境成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生物社团的同学调查发现,仅辛安河、鱼鸟河和沁水河口湿地栖息的水鸟种类就达到100多种,黑尾鸥、金眶鹆及鹃头蜂鹰等鸟群数量达10万只以上。由此看来,保护鸟类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迁徙的鸟适于飞行的呼吸特征 。
(4)春季是夏候鸟繁殖的季节。在岩石上筑巢的黑尾鸥产的卵与岩石颜色相近,而在芦苇丛筑巢的绿头鸭产的卵却是青绿色的,这是它们经过 ,形成了与环境一致的 ,是 的结果。
参考答案
一、1.B
解析: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d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a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c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b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2.C
解析: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A正确;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其直接证据是化石,B正确;人类进化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C错误;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正确。
3.A
解析: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但亲缘关系远近不同,A符合题意;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B不符合题意;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以发现a和b,c和d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C不符合题意;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也就意味着a、b、c、d、e都比f更复杂、更高等、陆生的可能更大,但我们却不能确定a、b、c、d、e之间谁高级谁低等,D不符合题意。
4.D
解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A正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B正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C正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D错误;
5.C
解析:随着杀虫剂的使用,苍蝇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苍蝇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可见C正确。
6.A
解析:人类和类人猿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部位是输卵管。B错误; “露西”生活在距今300万年以前的“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C错误;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脐带是运输物质的通道。D错误。
7.C
解析:小麦是绿色植物,酵母菌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乳酸杆菌属于细菌,B错误;水稻属于绿色植物,大肠杆菌属于细菌,C正确;马尾松是绿色植物,青霉属于真菌,D错误。
8.B
解析:据分析可知:①是酵母菌,③是草履虫,④是衣藻,⑥是变形虫,A正确;③草履虫、⑥变形虫都属于单细胞动物都不含叶绿体,B错误;①酵母菌、②细菌、④衣藻、⑤眼虫都具有细胞壁,③草履虫和⑥变形虫不具有细胞壁,C正确;②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①③④⑤⑥几类生物均有成形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D正确。
9.C
解析: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如草履虫就是单细胞的动物,由这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其结构和功能如下图:
可见,在草履虫体内,能将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的是收集管和伸缩泡。
10.D
解析:桫椤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属于蕨类植物。
11.D
解析: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有藻黄素和叶绿素,但藻黄素较多,遮盖了叶绿素,所以海带成褐色;A错误;藻类植物确实没有输导组织,但适应陆生能力不强的最重要原因是生殖发育没有摆脱水的限制,B错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其种子叫白果,没有果皮包被,没有果实;C错误;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如我们吃的萝卜和花生等。D正确。
12.D
解析:AB、海胆、海参属于棘皮类;不合题意;
C、海马属于鱼类;不合题意;
D、海葵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符合题意;
13.D
解析:血吸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
钉螺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属于软体动物。
14.B
解析:环节动物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环节动物体表具有保护作用的角质层是透水的,A错误。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B正确。环节动物的身体有口有肛门,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C错误。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运动灵活,是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D错误。
15.D
解析:A、图中的蝗虫和蝴蝶的发育都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正确;
B、图中蝗虫和蝴蝶都是体内受精,正确;
C、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都有蜕皮现象,正确;
D、图A中的蝗虫是在成虫期危害农作物,图B中的昆虫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而成虫只吃少量的花粉或植物汁液,蛹不食不动,错误。
16.D
解析: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的各种鳍的作用: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 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协调转换方向的作用,可见鱼鳍的作用是协调完成游泳。
17.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距今大概2.45﹣2.25亿年,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动物繁盛。而距今2.25亿年至今,水域逐渐减少,气候干燥,两栖动物走向衰退。这说明两栖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水。两栖动物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雌雄个体将生殖细胞产在水里,在水里完成受精。两栖动物的幼体的发育必需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即适者生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即不适者被淘汰。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根本原因(外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弱肉强食即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类繁盛;后来气候干燥,水域减少,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因此只有在有水的环境中两栖类动物才能适者生存。在没有水比较干燥的陆生环境中,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故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是导致两栖类由盛到衰的主要原因。
18.D
解析:蛔虫以人体小肠内半消化的养料生活,所以消化管结构简单,而不是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A正确。蝗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B正确。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有利于水中生活,C正确。家鸽体温高而恒定,尽管可以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它们的分布范围,有利于鸟类的生存和繁殖,但是与适于空中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D错误。
19.A
解析: “春兰秋菊”主要是受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强度不同的影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北雁南飞属于鸟类迁徙行为,是指某些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是鸟类对环境温度变化相适应,B错误;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是说冬春雨水对庄稼的重要性,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需要水,D错误。
20.B
解析: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后来多用“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A不符合题意; “密树繁叶,遗天蔽日”的大体意思是密树繁叶能够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或形容生长茂盛,多指树木,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B符合题意;“种豆南山,草盛苗稀”,意思是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C不符合题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螳螂和蝉,螳螂吃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黄雀和螳螂,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D不符合题意。
21.C
解析:A、竞争关系出现“你死我活”的现象,此消彼长,与图示不符,错误;B、捕食关系“先增加者后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与图示不符,错误;C、据图分析,图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一致的,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正确。D、寄生关系:寄生虫大量繁殖时,宿主受损,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与图示不符,错误。
22.D
解析:草、兔、鹰构成的食物链是:草→兔→鹰。由于能量沿着食物传递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而在此食物链中草中的能量最多,其次是兔,能量最少的是鹰,因而这些生物的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草、兔、鹰。
23.B
解析:由图可以知道:图中甲,乙,丙既可以吸收从大气中吸收气体,也向大气中释放气体,故甲,乙,丙分别是三种不同的生物;丙有箭头指向乙,甲也有箭头指向乙,说明乙是分解者,甲和乙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物质的循环;丙指向甲的箭头代表的是丙被甲捕食,所以丙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又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图中甲生物为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A,C,D三个选项错误,只有B正确。
24.A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25.D
解析:A、建立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相符。
B、保护和扩大森林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相符。
C、合理利用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相符。
D、过度捕捞海洋鱼类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相符。
26.C
解析:A、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不符合题意;
B、制作酸奶与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不符合题意;
C、橙汁是用榨汁机压榨而成,没有应用到发酵技术,不符合题意;
D、做面包离不开酵母菌;D不符合题意;
27.A
解析:A.克隆猴是通过克隆得到的生物,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错误;
B.组织培养可以短时间内大量的获取植物,正确;
C.抗虫棉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正确;
D.试管婴儿是将精子和卵细胞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因此属于体外受精,正确;
28.D
解析:①酵母菌+葡萄糖+水、②酵母菌+水,①②对照,可验证酵母菌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葡萄糖,A正确;①酵母菌+葡萄糖+水、③酵母菌+葡萄糖+水、④酵母菌+葡萄糖+水,①③④对照,可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B正确;酒精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某一时间段①中的酒精浓度逐渐增加,C正确;④的温度过高,杀死了酵母菌,再将重新置于25﹣30℃的环境中,酵母菌也不能继续发酵,D错误。
29.C
解析:科研团队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转入棉花DNA中获得一株抗虫棉。因此这种现代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A正确;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原理,使植物组织在培养基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脱分化作用和分化作用,快速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如图所示取抗虫棉叶片的一部分进行大量繁育属于无性生殖。B正确;组织培养方法可快速繁殖,由于属于无性生殖,故不能获得多种变异类型。C错误;细胞生长、分裂、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也包括细胞生长、分裂、分化。D正确;
30.A
解析: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属于无性生殖。利用这种技术,只需要少量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所以成本不高。这种方法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而且诱导变异也比较容易。所以繁殖周期不长。由于植物的生长点细胞分裂速度快,该技术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由于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不能培育吃新品种。
二、31.(1)分解者;生产者;
(2)5;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捕食和竞争;
(3)草;二氧化碳;
(4)蛇;
(5)自动调节能力;差。
解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A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或细菌、真菌;微生物)。将各种成分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鼠→蛇;草→食草昆虫→青蛙→蛇;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蛇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即包含营养级最多的一条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青蛙捕食蜘蛛,同时青蛙和蜘蛛都以食草昆虫为食,所以青蛙和蜘蛛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蛇”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根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草的数量最多,鼠的数量较少,蛇最少,所以丙对应的生物是草。蛇体内有机物中的碳最终以二氧化碳 的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
(4)根据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A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鸟处在第三、四营养级,而蛇处在第三、四、五营养级,故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蛇。
(5)生物的数量和它所占的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该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差。
32.(1)受精卵;子宫;
(2)无性生殖;相同;
(3)分裂;相同;DNA;
(4)供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DNA;
(5)不完全相同
(6)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解析:(1)由受精卵到胎儿的过程是: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在自然界中,猕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2)克隆猴不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产生后代个体,而是由体细胞产生个体的。所以是无性生殖。“中中”和“华华”拥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所以性别相同。
(3)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移植是指将供体细胞核移入除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克隆猴的细胞核由供体提供,所以与核供体相比,克隆猕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4)克隆的过程能够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其功能是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中中”和“华华”长得像猕猴A,原因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克隆猕猴的细胞核来源于猕猴A。
克隆的过程能够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其功能是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中中”和“华华”长得像供核体细胞的猕猴。所以继续选择该猕猴的体细胞提供细胞核(遗传物质)就可以克隆出与“中中”和“华华”长得像的猕猴。
(5)“中中”和“华华”长大后,与自然界中的猕猴随机交配,容易出现变异现象。所以后代之间的性状不完全相同。
(6)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②生产转基因动物;
③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
④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33.(1)接种;
(2)细菌;适宜的温度;
(3)甲;低温冷藏;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引起的;
(5)乳酸菌;密封。
解析:(1)实验中加入50mL纯牛奶,这在细菌、真菌的培养过程中,该步骤称为接种。
(2)图中甲的瓶口不做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无细菌进入,可见甲和丙只有有无细菌这一个条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细菌。图中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结果甲先变质,说明细菌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3)一段时间后,甲先变质。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藏、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保存食品时防止食品腐败的两种方法低温冷藏和经过高温灭菌的巴氏消毒法。
(4)对照丙瓶,甲的瓶口不做处理,有细菌进入,牛奶先变质;乙瓶的温度低,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牛奶不变质,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引起的。
(5)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为了保证发酵成功,瓶口要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又可以避免其他微生物进入。
34.(1)相互影响,相互依存;(2)裸子;被子;种子有无果皮包被;胚;(3)保护鸟类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双重呼吸;(4)逐代累积;保护色;自然选择
解析:(1)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统一的整体。例如烟台沿海防护林是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烟台的重要载体。烟台海城900多公里海岸线的防护林面积近2.3万公顷,它不但能够防风固沙,清新空气,还改善了周边10万多公顷农田的生态环境,使粮食增产达10%以上。
(2)黑松属于裸子植物,刺槐属于被子植物,它们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种子有无果皮包被。如图所示,刺槐种子中能萌发形成新个体的结构是5胚。
(3)烟台良好的滨海水域环境成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生物社团的同学调查发现,仅辛安河、鱼鸟河和沁水河口湿地栖息的水鸟种类就达到100多种,黑尾鸥,金眶鸻及鹃头蜂鹰等鸟群数量达10万只以上。由此看来,保护鸟类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鸟类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鸟类适于飞行的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4)春季是夏候鸟繁殖的季节,在岩石上筑巢的黑尾鸥的卵与岩石颜色相近,而在芦苇丛筑巢的绿头鸭产的卵却是青绿色的,这是他们经过逐代累积,形成了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期末水平测试卷7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7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水平测试卷9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9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水平测试卷2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2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