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水平测试卷4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4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限选一个正确答案,并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1.(2分)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铁树开花 B.铁锅生锈
C.潮涨潮落 D.钟乳石慢慢长大
2.(2分)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是( )
A.绿色植物 B.食肉动物 C.细菌、真菌 D.阳光、空气
3.(2分)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干燥的 D.薄而透明
4.(2分)感恩父母吧!父母不但孕育了我们,还培育了我们。我们的生命开始于( )
A.红细胞 B.受精卵 C.胎儿 D.婴儿
5.(2分)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个共同的祖先是( )
A.森林古猿 B.大猩猩 C.黑猩猩 D.北京猿人
6.(2分)“女大十八变,越变越美丽”。与之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是( )
A.卵巢 雌性激素 B.子宫 月经
C.输卵管 雌性激素 D.子宫 雌性激素
7.(2分)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贫血患者应该多吃的是( )
A.含淀粉多的食物 B.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C.含维生素多的食物 D.含蛋白质和铁多的食物
8.(2分)暑假快到了,多想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外出旅游时,携带的下列食品,不能补充能量的是( )
A.纯净水 B.牛奶 C.苹果 D.面包
9.(2分)人体内能使糖类、蛋白质、脂肪彻底被消化的消化液是( )
A.胰液和肠液 B.胃液和胆汁 C.唾液 D.胃液
10.(2分)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内的共同通道是( )
A.气管 B.喉 C.咽 D.食道
11.(2分)绿色食品是指( )
A.富含叶绿素的食品
B.新鲜的蔬菜
C.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D.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12.(2分)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的作用是( )
A.黏附细菌 B.消除杂物 C.分泌黏液 D.温暖冷空气
13.(2分)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下列有关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②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③毛细血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④肺泡分布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2分)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
B.b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
C.a内血液来自心脏的左心房
D.b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
15.(2分)做口对口呼吸抢救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没有停止的病人时,不需采取的步骤是( )
A.使病人仰卧,头向后仰
B.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
C.清除病人口鼻中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D.正确地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16.(2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肺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B.小肠内表面具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利于营养吸收
C.身体各处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内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D.肾小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利于过滤作用
17.(2分)医生在抽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 )
A.主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动脉
18.(2分)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
A.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B.心脏内血流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C.左心房与左心室都流动脉血
D.右心室连接主动脉
19.(2分)临床上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进行输血,下列关于输血和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B.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都可以少量输入AB型血
C.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D.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
20.(2分)下列有关“血液”知识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B.成熟的白细胞没有细胞核
C.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D.显微镜下看不到血小板
21.(2分)下列不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 )
A.呼气 B.排尿 C.排便 D.出汗
22.(2分)人的肾脏不断地形成尿液,而正常人每两次排尿之间总有较长时间的间隔,请分析该现象与图中哪一结构的功能有关( )
A.甲 B.乙 C.丙 D.丁
23.(2分)某人在尿液检查时发现尿中有大量的蛋白质,则此人身体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囊 B.肾盂 C.肾小球 D.肾小管
24.(2分)下列由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是( )
①贫血 ②糖尿病 ③佝偻病 ④侏儒症。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5.(2分)下列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婴儿排尿 B.望梅止渴
C.看见红灯停车 D.听相声发笑
26.(2分)我们平时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脉络膜 D.巩膜和虹膜
27.(2分)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A.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B.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C.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D.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28.(2分)下列有关青春期心理健康方面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
A.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身体的变化
B.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C.尽可能避免与异性同学交往
D.面对性躁动,能够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
29.(2分)人产生听觉的大致过程是( )
A.声波→鼓膜→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B.声波→鼓膜→外耳道→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小骨
C.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D.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30.(2分)下列对人体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
A.醉酒时人走路东倒西歪,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小脑,影响了人的平衡能力
B.发高烧的病人常会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是体温过高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
C.经常喝奶利于孩子生长发育,因牛奶中所含的脂肪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D.煤气中毒时严重缺氧,原因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牢固,影响了对氧气的运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31.(2分)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是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的结构是 。
32.(3分)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而呼吸道是由 、咽、 、气管、 组成。
33.(3分)血液是由 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又分为 、白细胞、 。
34.(2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 、 和 等部分组成。
35.(3分)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 和 。
36.(10分)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 两部分组成。
(2)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填序号),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 (填序号)内。
(3)对蛋白质有初步消化功能的是 (填序号),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填名称)。
(4)图中④是 ,其内表面具有 和 ,使小肠的吸收营养物质的内表面积约扩大600倍。
(5)图中同时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结构是 和 (填序号)。
37.(5分)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主动脉是图中的序号 ,用手捏心脏时, (填名称)最厚。
(2)肺循环的起点是[ ] 。
(3)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的结构是 。
三、综合题(每空1.5分,共12分)
38.(12分)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离不开脑和感觉器官。据耳的部分结构以及脑的结构,请回答以下问题。
(1)球迷看比赛时会情绪激动,或手舞足蹈,或大声喊叫,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是 共同调节的结果。
(2)跳绳比赛时,绳儿飞翻于选手头顶与脚尖。协调运动、维持平衡主要依靠 的调节作用。
(3)小朋友们在相互追赶时,大汗淋漓,满脸通红,热气腾腾,这体现了皮肤的 和 功能。
(4)听到老师喊准备上课了,同学们迅速跑进教室,这属于 反射,需要 中枢参与,这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其神经冲动是在耳的 内产生的。而听觉的形成是在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限选一个正确答案,并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1.【答案】A
【解答】解:A、铁树开花,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B、铁锅生锈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生命现象;
C、潮涨潮落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
D、钟乳石不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现象。
故选:A。
2.【答案】C
【解答】解: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B、食肉动物吃其它动物,因此食肉动物属于消费者;
C、细菌、真菌主要靠分解动植物残体这的有机物生活,因此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
D、阳光、空气属于非生物部分。
因此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是细菌、真菌。
故选:C。
3.【答案】D
【解答】解: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是因为光线能透过材料。
故选:D。
4.【答案】B
【解答】解: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体的发育开始于受精卵形成。
故选:B。
5.【答案】A
【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A。
6.【答案】A
【解答】解: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有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女大十八变,越变越美丽”,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是卵巢和雌性激素。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
故选:A。
7.【答案】D
【解答】解: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而血红蛋白就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贫血的病人可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故选:D。
8.【答案】A
【解答】解:A、纯净水不能提供能量,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A正确。
B、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能提供能量,B错误。
C、苹果含部分糖分,糖能提供能量,C错误。
D、面包含丰富的淀粉,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A。
9.【答案】A
【解答】解:能够消化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的消化液必须含有多种消化酶。
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糖类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将糖类初步消化成麦芽糖。
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对脂肪和糖类不能消化;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里面不含消化酶,但能够乳化脂肪,将较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增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对糖类和蛋白质不能消化;
肠液、胰液分泌的消化液含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C
【解答】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通过二者对比可知:咽既是空气又是食物的通道。
故选:C。
11.【答案】C
【解答】解:A、绿色食品不是富含叶绿素的食品,A错误。
B、绿色食品不是单指新鲜的蔬菜,B错误。
C、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C正确。
D、绿色食品不只是指营养价值高的食品,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解答】解:鼻腔前部的鼻毛、鼻腔表面的黏液和气管内壁上的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鼻腔黏膜内的毛细血管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
故选:D。
13.【答案】A
【解答】解: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如图所示:
故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
故选:A。
14.【答案】D
【解答】解: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a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b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a肺动脉内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b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
故选:D。
15.【答案】D
【解答】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使病人仰卧,头向后仰,有利于气体进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张;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和污物,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由于病人的心跳没有停止,因此不需要正确地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故选:D。
16.【答案】C
【解答】解:A、肺的功能定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故不符合题意。
B、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因此小肠壁上有无数的小肠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不符合题意。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主动脉之间、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但是动脉血管内没有瓣膜,故符合题意。
D、肾小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有利于进行过滤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答案】C
【解答】解: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如下表所示: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动脉血管的血流速度快,针刺后容易发生危险;毛细血管的管径太小,不利于刺入;心脏位于胸腔内,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针刺心脏危险性很大;静脉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因此输液或抽血时常选用静脉血管。
故选:C。
18.【答案】D
【解答】解:A、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A正确;
B、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使的心脏中血液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B正确;
C、左心房与左心室都流动脉血,C正确;
D、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D错误。
故选:D。
19.【答案】B
【解答】解: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A正确;
B、在没有同型血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B错误;
C、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C正确;
D、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如血小板减少症应使用血小板进行补充D正确。
故选:B。
20.【答案】B
【解答】解: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A正确;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B错误;
C、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所以其作用是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C正确;
D、由于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所以显微镜下一般看不到血小板,D正确。
故选:B。
21.【答案】C
【解答】解: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B皮肤排出。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体内的粪便是食物吸收完营养物质后剩下的食物残渣,排出粪便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
故选:C。
22.【答案】C
【解答】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的,与膀胱丙表示的暂时贮存尿液有关。
故选:C。
23.【答案】C
【解答】解:A、肾小囊”是“肾小球”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可分而不可离,血液通过“肾动脉”进入肾脏,再经过“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在“有效滤过压”的推动下,血液中除了蛋白和血细胞等大分子物质以外,其它全部成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A错误;
B、肾形成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内暂时贮存,膀胱内贮存了定量尿液,膀胱壁会绷紧,产生尿意,大脑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B错误;
C、据以上知识判断: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而肾小管对蛋白质没有重吸收作用导致的。所以发现尿中有蛋白质,那么医生诊断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C正确;
D、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糖尿。因此发现某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该人可能的病变部位是肾小管。D错误。
故选:C。
24.【答案】B
【解答】解:①贫血属于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引起的;
②糖尿病属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③缺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
④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
故选:B。
25.【答案】A
【解答】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婴儿排尿等。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如望梅止渴、看见红灯停车、听相声发笑。
故选:A。
26.【答案】D
【解答】解: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
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
故选:D。
27.【答案】B
【解答】解: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故选:B。
28.【答案】C
【解答】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现象,还愿意与异性接触,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都是正常的生理变化,要正确处理和异性的关系,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积极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建立真诚友谊,和睦相处,健康的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而避免与异性同学交往得做法是不当的,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29.【答案】C
【解答】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选:C。
30.【答案】C
【解答】解:A、醉酒时,人走路东倒西歪,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小脑,影响了人的平衡功能,正确;
B、发高热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正确;
C、经常喝奶利于孩子生长发育,因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错误;
D、煤气中毒的原因是CO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影响了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31.【答案】子宫;胎盘;
【解答】解: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此时的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营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般怀孕到第40周,胎儿发育成熟。成熟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所以,人体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
故答案为:子宫;胎盘;
32.【答案】鼻;喉、支气管
【解答】解: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鼻;喉、支气管
3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红细胞数目最多,形态为双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一个人红细胞数量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就会患贫血;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
故答案为:血浆;红细胞;血小板。
3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的核心是一个由毛细血管网组成的肾小球,肾小球外有肾小囊的包裹,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图示如下:
故答案为: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3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故答案为:神经元;细胞体;突起
36.【答案】(1)消化腺;
(2)1;3;
(3)5;4;
(4)小肠;皱襞、绒毛;
(5)胃;小肠。
【解答】解:(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包括肝脏、唾液腺、胰腺,小腺体包括肠腺和胃腺。
(2)1肝脏可以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3十二指肠内。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3)图中5是胃,食物中的蛋白质可以在胃中进行初步的消化。4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4)4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其内表面具有环形的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内表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5)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也能吸收部分水和无机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口腔虽能初步消化淀粉,但没有吸收能力;大肠能够吸收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但没有消化能力;咽、食道、肛门即没有消化能力也没有吸收能力。因此同时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结构是胃和小肠。
故答案为:(1)消化腺;
(2)1;3;
(3)5;4;
(4)小肠;皱襞、绒毛;
(5)胃;小肠。
37.【答案】(1)①;左心室;
(2)⑨右心室;
(3)房室瓣。
【解答】解:(1)图中的①是主动脉,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室需要把血液压往全身,需要的动力强。心房只是把血液压到心室,需要的动力小,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输送的路程长,需要的压力大。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输送的路程短,需要的压力小。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即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
(2)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即肺循环的起点是⑨右心室;
(3)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故答案为:
(1)①;左心室;
(2)⑨右心室;
(3)房室瓣。
三、综合题(每空1.5分,共12分)
3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球迷看比赛时,情绪激动,大脑皮层会兴奋,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这些激素能促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这主要是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2)跳绳比赛时绳飞翻于选手头顶与脚尖,其中协调运动、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小脑的调节作用。
(3)人体剧烈运动时,大汗淋漓,满脸通红,体内产热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代谢废物,因此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4)听到老师喊开始上课了,同学们迅速跑进教室,这是属于复杂反射,需要语言中枢参与,所以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其神经冲动是在耳蜗内产生的,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
故答案为:
(1)神经系统和激素
(2)小脑
(3)排泄和调节体温;
(4)复杂;语言;耳蜗;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2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6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8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