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背景资料,整体感知,饮酒其五,陶渊明,精读细研,指人的自然本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陶渊明(约365—427) 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很有名。有《陶渊明集》。
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要问我如何能够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房子东面的篱笆下采一朵菊花,悠闲自在地看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1.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式表达这种心态?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高远。心态:豁达,闲适。修辞:设问。
2.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情景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你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哪个(些)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示例:“见”字用得好。“见”字把诗人“悠然自得”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又极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4.“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诗人心里,内心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暗指辞官归隐乃是诗人的人生真谛。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5.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
6.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通过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示例:超然物外 悠然自得 心志高远 闲适豁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背景图ppt课件,共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陶渊明,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主旨归纳,真题演练,题意春天所见,雁门太守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背景简介,内容述评,艺术赏析,资料链接,相关评论,作者介绍,作者逸事,教学参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备课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田园诗派,背景介绍,诗歌主题,课文研讨,理解意象,当堂小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