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古诗文暑假提前学 专题二:课外古诗词诵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501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古诗文暑假提前学 专题二: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501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古诗文暑假提前学 专题二:课外古诗词诵读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501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古诗文暑假提前学 专题二:课外古诗词诵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古诗文暑假提前学 专题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默写,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了对比,表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境,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爱国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
(1)李白喜爱明月,他在《峨眉山月歌》中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如画境一般,给人以宁静之美。
(2)《朗读者》第一期主题词是“遇见”,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表达“遇见”的诗句,如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写了暮春时的遇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故园菊表现惜花和思乡之情,更寄托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边城夜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夜上没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诗歌前两句对景物的描写向来因生动奇巧而备受推崇,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之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景象。
(3)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蛾眉山月歌》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姓名)。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闸。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2)谈谈你对“落花时节”的理解。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诗歌一、二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为什么诗人只写了冲天而上的“一鹤”?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3)请描绘“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人骑马登山,乘兴前进,赋予云人的动作,高云簇拥,古城高度自现。
B.第二句,秋风猎猎,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显示出了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三、四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河流的“粗野”和山的“怨愤”。
D.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冲破思想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情感。
(2)请你展开想象,描写第二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的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臆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人肺腑。
(2)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这两个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回答。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2)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雨寄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寄北”是因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
B.“涨”字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情景,又表现了诗人的愁思绵绵。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是虚写,它所创设的是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情景。
D.诗中最后两句诗人实写自己的经历,抒发了诗人在他乡时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答案:(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答案:(1)重阳节;九日;登高(或“送酒”“菊”等,答出任意两个即可)
(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4.答案:(1)B
(2)【示例】空阔寂寥的边塞之夜,回乐烽前,狂沙在月光的照耀下似雪般白皙;受降城外,洁白的月光如清霜般映照大地。
(3)诗人借边地的凄冷夜景和悠悠芦管之声,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将雪比作梨花;C项,将杨花、榆荚比作雪;D项,将沙比作雪,将月比作钩。B项是对景物本身的描绘,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词的内容的能力。描绘时注意将两个比喻句表述得连贯、通顺。
(3)本题考查把握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沙漠“似雪”,月光“如霜”,诗人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凄凉幽怨的芦管声更使诗人生发出思乡情愫。“一夜”和“尽望”又写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5.答案:(1)唐朝; 李白;
(2)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的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6.答案:(1)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2)①暮春的落花时节;②国运衰败之际;③诗人衰病漂泊之时。
7.答案:(1)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的颂秋和古人的悲秋进行对比,将秋日与春天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2)“一鹤”是孤单的,也是独特的,它是顽强不屈、奋斗不息精神的象征。诗人借“一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自己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和矢志不移的远大志向。
(3)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8.答案:(1)C
(2)【示例】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声音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的能力。C项,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不是比喻。
(2)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并描述诗歌画面的能力。解答时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现代白话文,然后抓住风、马蹄声对诗人行走于疾风中的情景进行描述,最后将文字进行润色加工。
9.答案:(1)A
(2)写出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处境,作用是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向坚定不移。
(3)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的能力。A项,虽然诗人“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词语言之炼字的能力。“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处境,突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意志。
(3)本题考查把握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人在雨夜静听着窗外肆虐的风雨声,并把这些声响编入梦境,成为为国征战的铁骑踏冰之声。老弱之躯,仍有报国之志。
10.答案:(1)“秋”字不仅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还烘托出了人物的心情。
(2)D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词中重点词语的作用的能力。“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秋",交代了具体的季节。秋天正是一个代表忧伤、思念的季节,所以除渲染气氛外,还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2)本题考查理解与鉴赏古代诗词的内容的能力。D项,“实写”错误,此诗的最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暑假提前学专题九《周亚夫军细柳》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写出下列加粗词的不同意思,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古今意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寒假作业(11)寒假提前学:邓稼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问答题,填空题,实践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图文转换过关训练专题二:图文转换2,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看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观察下图,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