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60529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60529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60529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1.(4分)如图所示,秒表显示的时间是 ,木块的长度为 。
2.(4分)如图,在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共20架直升机组成了“70”样式的数字编队,在飞行过程中队形保持不变。以编队中领航机为参照物,其它直升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现场庆祝的人群听到的飞机轰鸣声是经 传播过来。
3.(2分)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测量水中的声速实验:如图,两位测量者分别坐在两只船上,其中一只船往水里放入一个钟,当钟敲响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在水下连一个听音器,其测量者在看到火药发光后开始计时,听到水中传来的钟声后停止计时。如果两艘船距离约为,实验计时约为,则由此测出水中的声速约为 。
4.(2分)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于1843年首先提出了“多普勒效应”,这一原理应用于声学中可概括为:声源靠近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频率会变快,反之则会变慢。国庆节期间晓峰同学在外出游玩时,听到驶向自己的车辆在鸣笛时与平时听到的声音相比,音调会 (选填“变高”或“变低” 。
5.(4分)在教材“科学之旅”中提出了如图所示的一个问题:在炎热的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落?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冰棒周围的“白气”是通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白气”将会 (选填“向上飘”或“向下落” 。
6.(2分)如果拿激光笔向平放在地面上的平面镜照射,其反射光将会照在墙壁上,如图所示。若要使反射光线能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向 (选填“上”或“下” 移动。
7.(2分)如图所示的两幅图中,能反映近视眼成因的是 图(选填“甲”或“乙” 。
8.(4分)如图,光线经过一个透镜(虚线框内)折射后与主光轴交于点,其中是透镜的光心。该透镜是 (选填“凸”或“凹” 透镜,焦距 (选填“”、“或“” 。
9.(2分)晓阳同学在做测量密度实验时,分别测量了几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并绘制了图象,水的图象应该在 (选填“”、“ ”、“ ”或“” 区域。
10.(2分)2019年4月10日,人类第一次发布黑洞的照片(如图所示),黑洞的密度极高,根据“史瓦西半径理论”,如果质量为的地球塌缩成黑洞,其体积约为,根据这一理论,地球形成的黑洞的密度约为 。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3分)关于物理量的测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任何一个测量工具时,都要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开始测量,否则测量就是错误的
C.测量中虽然有误差,但只要认真规范地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12.(3分)如图所示,晓亮同学拍摄了汽车多次曝光的照片,来测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照片中所附的刻度线是均匀分布的。如果相邻两次拍照时间间隔为,且车长为,可求出这辆车的速度约为
A. B. C. D.
13.(3分)在交响乐团演奏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长笛吹奏时空气柱越短音调越低
B.小提琴、大提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力敲鼓时,鼓声响度大
D.人们能通过音色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
14.(3分)下列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露水 B.雾凇
C.融雪 D.结霜
15.(3分)晓娟周末去商场,站在门口能透过商场的玻璃门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在电动玻璃门自动向两侧平移的过程中,晓娟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
A.各成半个像
B.成的像越来越不完整,最后不成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像的位置还在原来像的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像随门一起运动
16.(3分)以下光学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
B.
C.
D.
17.(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介质甲射向介质乙,两种介质中有一种是空气,另一种是玻璃,是其分界面。则图中的折射角和甲介质的种类分别是
A.,空气 B.,玻璃 C.,空气 D.,玻璃
18.(3分)以下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是等大的
B.实像一定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C.虚像在成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19.(3分)如图为用焦距相同的照相机两次拍摄的同一只猫的照片,则对于两次拍摄时的物距、像距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的物距大于乙的物距、甲的像距大于乙的像距
B.甲的物距大于乙的物距、甲的像距小于乙的像距
C.甲的物距小于乙的物距、甲的像距大于乙的像距
D.甲的物距小于乙的物距、甲的像距小于乙的像距
20.(3分)关于密度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越大的物体,它的质量也越大
B.体积越大的物体,它的密度也越小
C.固体密度一定都比液体密度大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质量可能相同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1.(10分)如图甲所示,晓辉同学用海波和石蜡“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装置要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安装;
(2)此实验中没有直接对物质进行加热,而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其目的是 ;
(3)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所示,在、、三种观察方法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4)图丙是晓辉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5)图丁是晓辉绘制的石蜡的熔化图象,石蜡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22.(8分)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 。
(2)实验时点燃蜡烛后,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正确的调整办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3)按图丙所示的位置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适当的 (选填“凸”或“凹” 透镜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 眼就是利用此类型的透镜矫正的。
23.(8分)晓洁同学测量食用油的密度,准备了烧杯、托盘天平和量筒来进行实验:
(1)晓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正确的操作是: 。
(2)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她用烧杯取适量的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接着把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测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最后再测出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测量时通过图丙所示的操作使天平平衡,指出该操作的错误之处: 。
(3)纠正错误后测出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丁所示,通过上述实验测算出食用油的密度是 。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24题6分,第25题4分,第26题6分,共16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4.(6分)图示为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
(1)请简述这两个交通标志的含义;
(2)若驾车匀速通过这段路程用时,则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匀速行驶的汽车通过这段路程最快需要多少?
25.(4分)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处,在另一侧距凸透镜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请你利用所学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数学知识,计算该凸透焦距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26.(6分)“冻豆腐”又称“海绵豆腐”,它是将鲜豆腐冰冻后,然后化冻,让豆腐中的水份全部流出,形成密布的孔洞,但豆腐的外形又不变(即总体积不变),因其口味较好,深得人们喜爱。晓冰的妈妈买来鲜豆腐,体积为,打算将其制成冻豆腐。已知鲜豆腐中所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冰的密度,求:
(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
(2)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
(3)冻豆腐实心部分的密度。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1.(4分)如图所示,秒表显示的时间是 187 ,木块的长度为 。
【解答】解:由图知:
①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即秒表的读数为。
②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木块左侧与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187;1.50。
2.(4分)如图,在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共20架直升机组成了“70”样式的数字编队,在飞行过程中队形保持不变。以编队中领航机为参照物,其它直升机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现场庆祝的人群听到的飞机轰鸣声是经 传播过来。
【解答】解:以编队中领航机为参照物,其它直升机与领航机之间都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其它直升机是静止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庆祝的人群听到的飞机轰鸣声是经空气传播过来。
故答案为:静止;空气。
3.(2分)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测量水中的声速实验:如图,两位测量者分别坐在两只船上,其中一只船往水里放入一个钟,当钟敲响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在水下连一个听音器,其测量者在看到火药发光后开始计时,听到水中传来的钟声后停止计时。如果两艘船距离约为,实验计时约为,则由此测出水中的声速约为 1437.5 。
【解答】解: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
故答案为:1437.5。
4.(2分)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于1843年首先提出了“多普勒效应”,这一原理应用于声学中可概括为:声源靠近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频率会变快,反之则会变慢。国庆节期间晓峰同学在外出游玩时,听到驶向自己的车辆在鸣笛时与平时听到的声音相比,音调会 变高 (选填“变高”或“变低” 。
【解答】解:因为声源靠近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频率会变快,反之则会变慢。故学生听到驶向自己的车辆在鸣笛时与平时听到的声音相比,音调会变高。
故答案为:变高。
5.(4分)在教材“科学之旅”中提出了如图所示的一个问题:在炎热的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落?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冰棒周围的“白气”是通过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白气”将会 (选填“向上飘”或“向下落” 。
【解答】解: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白气”会向下落。
故答案为:液化;向下落。
6.(2分)如果拿激光笔向平放在地面上的平面镜照射,其反射光将会照在墙壁上,如图所示。若要使反射光线能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向 上 (选填“上”或“下” 移动。
【解答】解: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即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入射点要向上边移动,即反射光线也向上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若要射中目标,故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即可。
故答案为:上。
7.(2分)如图所示的两幅图中,能反映近视眼成因的是 乙 图(选填“甲”或“乙” 。
【解答】解:甲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需用凸透镜来矫正的。乙图,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即用凹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乙。
8.(4分)如图,光线经过一个透镜(虚线框内)折射后与主光轴交于点,其中是透镜的光心。该透镜是 凸 (选填“凸”或“凹” 透镜,焦距 (选填“”、“或“” 。
【解答】解:
由图可知,是射向透镜的光线,经透镜后折射光线靠拢主光轴,所以该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此透镜为凸透镜;
如图,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焦距,可见,。
故答案为:凸;。
9.(2分)晓阳同学在做测量密度实验时,分别测量了几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并绘制了图象,水的图象应该在 (选填“”、“ ”、“ ”或“” 区域。
【解答】解:由图知,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
当体积为时,物质的质量,、两种物质的质量,
则物质的密度;
、两种物质的密度,
综上分析可知,水的图象应该在区域。
故答案为:。
10.(2分)2019年4月10日,人类第一次发布黑洞的照片(如图所示),黑洞的密度极高,根据“史瓦西半径理论”,如果质量为的地球塌缩成黑洞,其体积约为,根据这一理论,地球形成的黑洞的密度约为 。
【解答】解:黑洞的体积,
则地球形成的黑洞的密度约为:
。
故答案为:。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3分)关于物理量的测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任何一个测量工具时,都要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开始测量,否则测量就是错误的
C.测量中虽然有误差,但只要认真规范地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解答】解:、为了保证测量的正确性、避免损坏测量工具,使用测量工具之前都要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故正确;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注意刻度尺的0刻度线是否磨损,已经磨损的,可以从其它整刻度量起,然后减去前面的刻度作为物体的长度。故错误;
、误差虽然无法避免,但认真规范地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正确;
、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故正确。
故选:。
12.(3分)如图所示,晓亮同学拍摄了汽车多次曝光的照片,来测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照片中所附的刻度线是均匀分布的。如果相邻两次拍照时间间隔为,且车长为,可求出这辆车的速度约为
A. B. C. D.
【解答】解:
由题知,车长,
由图知,一个车长对应的格数为3,一格的长度,
内汽车通过的格数,
内汽车通过的距离:
,
汽车的速度:
。
故选:。
13.(3分)在交响乐团演奏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长笛吹奏时空气柱越短音调越低
B.小提琴、大提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力敲鼓时,鼓声响度大
D.人们能通过音色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
【解答】解:、长笛吹奏时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故错误;
、小提琴、二胡以及琵琶都是弦乐器,故都靠的是弦的振动而发声的,故正确;
、用力敲鼓时,振幅大,鼓声响度大,故正确;
、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能通过音色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故正确。
故选:。
14.(3分)下列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露水 B.雾凇
C.融雪 D.结霜
【解答】解:、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会放出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不符合题意;
、融雪是固态的水变成液态水的过程,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故符合题意;
、霜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15.(3分)晓娟周末去商场,站在门口能透过商场的玻璃门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在电动玻璃门自动向两侧平移的过程中,晓娟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
A.各成半个像
B.成的像越来越不完整,最后不成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像的位置还在原来像的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像随门一起运动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故错误,正确。
故选:。
16.(3分)以下光学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
B.
C.
D.
【解答】解: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故符合题意;
、潜望镜,看到平面镜中物体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不合题意;
、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不合题意。
故选:。
17.(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介质甲射向介质乙,两种介质中有一种是空气,另一种是玻璃,是其分界面。则图中的折射角和甲介质的种类分别是
A.,空气 B.,玻璃 C.,空气 D.,玻璃
【解答】解:已知是界面,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如下图所示:
由图知,,则,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可知,是入射光线,为反射光线,为折射光线,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则折射角;
由图可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是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则介质甲是玻璃。
故选:。
18.(3分)以下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是等大的
B.实像一定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C.虚像在成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解答】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故错误;
、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也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错误。
、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是因为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错误。
、是否用光屏能承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承接不到,故正确。
故选:。
19.(3分)如图为用焦距相同的照相机两次拍摄的同一只猫的照片,则对于两次拍摄时的物距、像距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的物距大于乙的物距、甲的像距大于乙的像距
B.甲的物距大于乙的物距、甲的像距小于乙的像距
C.甲的物距小于乙的物距、甲的像距大于乙的像距
D.甲的物距小于乙的物距、甲的像距小于乙的像距
【解答】解:
由图知,甲照片中猫的像更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成的实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甲的物距大于乙的物距、甲的像距小于乙的像距,故错误,正确。
故选:。
20.(3分)关于密度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越大的物体,它的质量也越大
B.体积越大的物体,它的密度也越小
C.固体密度一定都比液体密度大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质量可能相同
【解答】解:、由公式知,密度较大,体积不确定,物体质量不能确定。故错误;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故错误;
、水银的密度是,比铅、铜、铁、铝等固态物质的密度大得多。故错误;
、由公式知,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质量可能相同(如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体积之比是。故正确。
故选:。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1.(10分)如图甲所示,晓辉同学用海波和石蜡“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装置要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安装;
(2)此实验中没有直接对物质进行加热,而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其目的是 ;
(3)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所示,在、、三种观察方法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4)图丙是晓辉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5)图丁是晓辉绘制的石蜡的熔化图象,石蜡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解答】解:
(1)实验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侧壁,故组装仪器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此实验中没有直接对物质进行加热,而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其目的是使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
(3)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所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故、、三种观察方法中正确的是;
如图乙所示,温度计分度值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4)图丙是晓辉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海波是晶体,此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图丁是晓辉绘制的石蜡的熔化图象,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使物质受热均匀;(3);42;(4)不变;(5)吸收。
22.(8分)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 10.0 。
(2)实验时点燃蜡烛后,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正确的调整办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3)按图丙所示的位置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适当的 (选填“凸”或“凹” 透镜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 眼就是利用此类型的透镜矫正的。
【解答】解:
(1)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且只能调整其中一种器材,你的调整办法
是:将光屏向上移(或将蜡烛向上移或将凸透镜向下移);
(3)实验时,如图丙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像距减小,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适当的凸透镜才能实现,远视眼就是利用此类型的透镜矫正的。
故答案为:(1)10.0;(2)将光屏向上移;(3)凸;远视。
23.(8分)晓洁同学测量食用油的密度,准备了烧杯、托盘天平和量筒来进行实验:
(1)晓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正确的操作是: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 。
(2)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她用烧杯取适量的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接着把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测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最后再测出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测量时通过图丙所示的操作使天平平衡,指出该操作的错误之处: 。
(3)纠正错误后测出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丁所示,通过上述实验测算出食用油的密度是 。
【解答】解: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由图甲知,指针偏左,此时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
(2)由图丙知,天平测质量过程中,不应通过调节平衡螺母,而通过增减砝码或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3)由图乙知,量筒分度值,倒入量筒中食用油体积为;
由图丁知,天平标尺分度值,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所以食用油的密度。
故答案为:(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2)测量过程中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的平衡;(3)。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24题6分,第25题4分,第26题6分,共16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4.(6分)图示为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
(1)请简述这两个交通标志的含义;
(2)若驾车匀速通过这段路程用时,则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匀速行驶的汽车通过这段路程最快需要多少?
【解答】解:(1)“80”表示此路段机动车最大车速不能超过,“”表示此地距和谐大桥。
(2)若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
则汽车的速度:
;
(3)最大速度为,由得,匀速行驶的汽车到达和谐大桥最快时间:
。
答:(1)“80”表示此路段机动车最大车速不能超过,“”表示此地距和谐大桥;
(2)汽车的速度是;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匀速行驶的汽车通过这段路程最快需要。
25.(4分)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处,在另一侧距凸透镜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请你利用所学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数学知识,计算该凸透焦距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解答】解:由题意知,物体经凸透镜后成的是实像;
物距为,像距为,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
则,所以①
,所以②
综合①②得:。
答:该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是。
26.(6分)“冻豆腐”又称“海绵豆腐”,它是将鲜豆腐冰冻后,然后化冻,让豆腐中的水份全部流出,形成密布的孔洞,但豆腐的外形又不变(即总体积不变),因其口味较好,深得人们喜爱。晓冰的妈妈买来鲜豆腐,体积为,打算将其制成冻豆腐。已知鲜豆腐中所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冰的密度,求:
(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
(2)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
(3)冻豆腐实心部分的密度。
【解答】解:
(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
;
(2)豆腐含水的质量:
,
因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所以,鲜豆腐冰冻后冰的体积,即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
;
(3)冻豆腐的实心部分质量:
,
因鲜豆腐冰冻后,豆腐整体外形不变,
所以,冻豆腐的实心部分体积:
,
冻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
。
答:(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为;
(2)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为;
(3)冻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12/18 9:17:43;用户:许宏;邮箱:sjhzxyh12@xyh.com;学号:3780200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103J/],6VC,5V,3×107J/L,求,【答案】并,【答案】可能,【答案】4,【答案】8 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练习试卷(二),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103J,5AD,75W,【答案】降低,【答案】带负电,【答案】20;0,【答案】240,【答案】3; 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