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60541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60541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60541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605413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605413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605413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605413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605413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备课课件ppt
展开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2.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3.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认识到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指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创立的工业企业。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
表一:1872-1913年间的中国企业情况
表二: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决定了其发展特点:
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
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再根据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 -1921 年)柱状图中的数据可知,该图反映了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故选D项。
(1)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2) 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及影响: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 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通讯工具:电报、电话。作用: 商人可以传达生意信息 记者可以进行新闻报道 老百姓与亲友联系 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2. 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
(1)原因: 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2)表现: ①习俗变化--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②礼节变化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③称谓变化--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④饮食变--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⑤婚丧变化--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⑥休闲变化--公园 、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⑦服饰变化--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用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
采用:“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饮食、娱乐、婚丧崇洋逐新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2)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3.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根据题干中的“民国建立前”及所学知识可知,促使题干中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故选B项。
1.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创办学堂 B.筹划海防C.兴办实业 D.编练新军
2.数轴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时间应该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中日战争后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3.辛亥革命后称谓上以“先生”“君”取代“大人”“老爷”,这表明辛亥革命后(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封建制度已经结束C.社会习俗有了新变化 D.摒弃崇洋逐新观念4.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民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缠足)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景象是( )A.民风奢华 B.全面西化C.陋习横行 D.新旧并存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配套ppt课件,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46张PPT: null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轻工业多重工业少,技术与设备落后,传统观念的阻碍,战争破坏,资金少,外国企业的竞争,政府压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备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西洋镜,发展历程,近代著名的企业家,二社会生活的变化,具体表现,变化特点,1不平衡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