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7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展开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的不同读音,能正确美观地书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诗意。
3.能从品读诗句中体会到诗歌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背诵、默写古诗。能正确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想象解题,营造氛围
1.课件出示课题,解题“出塞”。
(1)诗题中的“塞”读sài,是“边塞、关塞”的意思。
(2)看到诗题中的“塞”字,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一句话说一说,用一句什么古诗描述呢?
①(大漠、烽烟、黄沙、荒草……)可见边塞自然环境恶劣,怪不得王维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昌龄写过“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这样的诗句。
②(将士、血战、兵戈……)战争是惨烈的,王昌龄曾写过“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翰也曾写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
2.从诗题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争的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他们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3.学生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
二、简介作者,介绍背景
1.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 “诗家夫子”之称。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2.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至汉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三、读准字音,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后指名读,老师纠正读音。
2.古人吟诵讲究平仄规律,我们也试着把一声当平声,这样字音可以拉长,读得平缓;三声、四声当仄声,读得短一些。学生试读。
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前面每两个字停顿一下,谁来试一试?
4.学生读,老师范读。
5.老师做手势,学生读。
6.学生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7.指导学习生字。
四、感悟诗意,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读出情感。
3.学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完这两句诗,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在荒凉的边关,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
(2)对于“秦”和“汉”,你了解多少?
(3)“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说明边塞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
(4)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省略的词,后文含有前文省略的词的修辞手法叫“互文见义”。
(5)引读: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只是这延续了千百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依然是——“秦时明月汉时关”。
(6)再来看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的“人”指的是谁?(征人)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征途遥远、历尽苦难。感悟诗歌的情感。)
(7)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8)课件出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车辚辚,马萧萧……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9)想象说话:征人的亲人们又会想些什么?
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
勤劳善良的妻子,牵着一双儿女,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
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一声——(学生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完成练习。)
(10)引读:这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千百万可怜妻子,千百万孤苦孩子,对征人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1)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这句诗的?(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12)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句诗,把这种情感带到字里行间去。
(1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龙城飞将”是谁?(汉朝李广将军)
(3)秦汉至唐,将军无数,诗人为什么单单提到汉朝的李广将军?让我们看一段资料。
(4)课件出示:
汉朝李广将军以英勇善战闻名。西汉武帝时,李广被封为右北平郡太守,匈奴人畏服,称其为飞将军,一连好几年不敢侵犯右北平地区。
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古以来是中原地区抵挡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
(5)结合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6)说一说你从这两句诗中读出了什么。(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
这两句诗是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老师提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父母妻儿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指导读出情感。
老师:如果没有战争,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百姓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大家再读一读,读出渴望和平的憧憬吧!
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仅从字面上理解了古诗,更结合大量资料,读出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良将的思慕,对和平的渴望这些诗文深处的内容。虽然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
2.课件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
3.回到现实,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仍有邪恶的组织对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生活的安宁造成威胁,我们不得不警钟长鸣。对于战争,你有什么看法,这是老师留给大家的一份思考。
六、完成作业,巩固知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并默写《出塞》。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介绍诗题
1.老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的诗?这些诗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的第二、三首诗,即唐代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和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板书课题,学生读。)
2.凉州词,唐乐府名,是《凉州曲》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很多诗人都曾经以此为题。凉州,今武威市,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凉国故地,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元明清时,武威又称西凉,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诗人王之涣、王翰、张籍都曾写过此同名诗歌。其中王翰的这首《凉州词》也很有名。
3.老师:同学们也许听过歌曲《月满西楼》,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
二、简介作者,自学生字
1.老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作者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诗人的了解呢?
2.指名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用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3.学生自读两首古诗,学习生字。
三、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一)指导学习《凉州词》。
1.自由朗读这首诗。
2.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①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②欲:将要。③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④沙场:战场。⑤君:您。⑥莫:不要。⑦古来:自古以来。
4.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您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5.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6.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7.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8.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9.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10.互动交流,老师小结:
《凉州词》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
(二)引导学习《夏日绝句》。
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划分节奏和停顿。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学生结合注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句,在小组内说一说。
3.理解、交流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学生思考、交流: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诗人用哪两个词来称赞项羽?从古至今,还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人杰”“鬼雄”?这两句诗应该怎样读?
(2)学生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3)学生自读后指名读。
4.交流、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学生说说诗句意思: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2)思考、讨论:
“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3)老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项羽资料。
项羽: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4)在诗中,李清照用了一个字直接表达对项羽的情感,我们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找出来,到底是哪一个字呢?
预设:
学生:思。
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谁能用诗句来回答?指名回答。
学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项羽这位乱世英雄,一生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呢!其中《霸王别姬》被拍成了电影,下面我们一起欣赏!
(6)课件播放《霸王别姬》片段。
(7)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8)好一个“不肯过江东”! 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愿苟且偷生,最终选择自刎乌江,死也死得如此惨烈。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气概,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来,咱们一起来读古诗。
(9)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回到民不聊生的南宋!
(10)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有一首诗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馆墙壁上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课件出示诗句)反映的也是这种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自由朗读古诗《凉州词》。
2.老师: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3.讨论:读了《夏日绝句》,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4.老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夏日绝句》吧!
5.比赛背诵古诗《凉州词》《夏日绝句》。
五、拓展活动,开阔视野
1.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
2.读一读。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宋] 陆游
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
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
六、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背诵、默写《夏日绝句》。
2.搜集边塞诗,在班级举行一次诗歌朗诵比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中,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不足之处:理解诗歌意思时,大多数学生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不能独立理解诗句意思,老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帮助。
教学建议:学习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插图中的情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雪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雪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建议,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初读范文,学习格式,再读范文,学习写信,练习写信,尝试修改,课堂小结,完成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