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惯性及其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2022-03-22 09:40:34 974次浏览 作者:

    一、单选题(共16题;共0分)

    1.以下安全提示中主要考虑摩擦力因素的是 (   )


    A.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

    B.雨天路滑,请小心驾驶

    C.禁止汽车超载行驶

    D.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请站在安全线以外

    【答案】 B

    【考点】惯性及其现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雨天路滑,接触面变光滑,摩擦力减小,所以开车要小心驾驶,B正确;

    驾驶员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A错误;

    禁止汽车超载行驶,原因是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不符合题意,C错误;

    火车进站时,旅客要是离火车很近的话,人和火车之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所以会有一个向里的推力,对旅客造成危害,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汽车的速度,这是为了(  )            

    A.增大动能

    B.增大势能

    C.增大惯性

    D.减小阻力

    【答案】 A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惯性及其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 汽车上坡前,加大油门,可以提高汽车的速度,增大车的动能;上坡时,汽车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越大、转化的重力势能越大,这样更有利于爬坡,故A正确、B错;  质量是决定惯性大小的因素,而汽车的质量不变,所以其惯性不变,故C错;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汽车所受阻力不变,故D错。

    故选A

    【分析】物体的动能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两个因素决定,并且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惯性与物体速度无关,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和粗糙程度不变时,摩擦力不变。

    3.“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用煤气灶烧开水——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

    B.用高压锅煮饭——大气压的利用

    C.利用卫星监测森林火灾——紫外线成像

    D.前排乘客要系好安全带——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答案】 D

    【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惯性及其现象,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答案D

    A、用煤气灶烧开水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不合题意.

    B、高压锅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的原理制成的.不合题意;

    C、卫星上的探测器从高空拍照,可侦察到森林火灾发出的红外线,达到及时控制火情的目的.

    D、前排乘客要系好安全带——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正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推出后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D.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C

    【考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1)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条件有两个,即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力,其二是沿力的方向是否有一段距离;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的原因,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性质.

    (4)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体、共线、等值、方向,故用上面四个条件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推出后的铅球在离开手后不再受手的推力作用,故其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员没有对铅球做功,故错误;

    B、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这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缘故,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错误;

    C、短跑运动员原来处于运动状态,当其到达终点后,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故正确;

    D、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领奖台的压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其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做功的条件、力的作用效果、惯性的理解和二力平衡的判断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同学们应细心处理.

    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的是 ( )


    A.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答案】 B

    【考点】惯性及其现象,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起跳后,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所以助跑的速度越大,跳远成绩越好.故A中的现象与惯性有关.

    B、跑出去的物体落地,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与惯性知识无关.

    C、子弹离开枪口后,虽然不再受到推力,但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高速向前运动.与惯性有关.

    D、飞奔的马的脚受到绊马索的阻挡后不再向前运动,但身体由于惯性仍然向前运动,所以被绊倒.与惯性有关.

    综上分析,故选B.

    分析】分析四个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然后与题干的要求对应,即可得到答案.惯性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把握惯性现象的实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推出后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B

    【考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A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距离;铅球空中飞行是由于惯性,只有距离,没有力.故这种情况没有做功.

    B快速运动的运动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停不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C足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摩擦力,使足球运动的速度变慢,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D二力平衡需要四个条件,等大、反向、共线、共物.而这两个力不共物,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

    故选:B

    7.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交通规则上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D.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答案】 D

    【考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保持车距的目的是防止前面的车刹车时,后面的随之刹车,由于惯性后面的车仍向前运动,如果距离过近,容易撞上前面的车.故与惯性有关.

     B、当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车时,由于惯性车仍要向前运动,雨天,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车就更不易停下来,所以要慢行.故与惯性有关.

    C、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故与惯性有关.

    D、公共场所吸烟时,整个场所都会充满烟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与惯性无关.

    故选D.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的要保持静止状态.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结合惯性的知识加以分析..

    8.有一气球以25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后,从气球上脱落一物体,这个物体离开气球后,将 (  )


    A.立即下落

    B.以原来的速度继续上升

    C.继续上升一段距离后下落

    D.静止一段时间后下落

    【答案】 C

    【考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因为在物体脱离前,物体和气球一起向上运动,当物体脱落后,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上运动,因此脱落后的物体会继续上升一段距离后下落.故选C.

    【分析】先分析物体脱落前气球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脱落后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9.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当地球对它的吸引力突然消失的瞬间,不计阻力,它将(  )


    A.继续作圆周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竖直向下运动

    D.静止在空中

    【答案】 B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

    【分析】本题由惯性的定义和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解答】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吸引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不再发生变化,即要保持在力刚消失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即沿引力消失瞬间的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B.

    【点评】要理解惯性中保持的是哪一个速度:它只能保持力刚消失时那一瞬间的速度

    10.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

    B.物体在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答案】 D

    【考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在高中还要进一步学习惯性知识),与物体受不受外力、受外力的大小、速度的大小、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和如何改变等都无关.一切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有惯性,所以选项A、B、C均不正确.答案应选D.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D.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答案】 B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

    C、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故C错误;

    D、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速度等运动状态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运动和力的关系;惯性。

    【点评】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解答此题要注意: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只有在受力将要改变运动状态时才体现出来.

    12.一列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顶上的一颗小螺丝钉松动后掉在地板上,则小螺丝钉落在地板上的位置是(  )


    A.正下方

    B.正下方的前侧

    C.正下方的后侧

    D.不能确定

    【答案】 A

    【考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 题中并未说明列车是什么运动状态.若列车处于匀速行驶状态,则小螺丝钉由于惯性落在地板上的位置是A;若列车处于减速行驶状态,则小螺丝钉由于惯性落在地 板上的位置是B;若列车处于加速行驶状态,则小螺丝钉由于惯性落在地板上的位置是C.因题中没有说明列车是什么运动状态,所以不能确定

    故选A.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处于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因题中没有说明列车是什么运动状态,所以不能确定.本题考查的是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注意题中并未说明列车是什么运动状态.此题学生容易把列车当成匀速行驶状态,因此容易错选A.做题时要求同学们仔细认真.

    13.在运动场上常见到这样一些场景,其中表现出的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C.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D.跳高运动员跳过杆后从最高点落向地面

    【答案】 D

    【考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

    【分析】根据惯性的概念: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不能立即停下来,能用惯性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获得一定的速度后起跳,起跳后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提高了运动员的成绩,能利用了惯性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

    C、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能用惯性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

    D、跳高运动员跳过横杆后,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从最高点落向地面,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的知识,知道惯性的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解题时要根据实际物理情景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14.以下的安全警示语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   


    A.汽车的尾部标有“保持车距”

    B.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

    C.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D.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

    【答案】 A

    【考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A、保持车距防止遇到紧急情况时,由于惯性无法使车及时停下,导致追尾现象,故本选项涉及到惯性知识;

    B、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是由于走廊的高度比较低,人不注意的时候,会碰到头部,因此本选项与惯性无关;

    C、当水的深度大于人的身高时,人会被水淹没,导致窒息死亡,因此本选项与惯性无关.

    D、由于特塔是导体,而输电线路本身带电,如果电线出现破损时,铁塔会带电使人发生触电事故,因此本选项与惯性无关.

    故选A.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推出后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B.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惯性作用

    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A

    【考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平衡力的辨别,是否做功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A、推出后的铅球因为惯性在空中飞行,运动员没有施加力的作用,运动员没有对铅球做功,故A正确;

    B、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是受到惯性,故B错误;

    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这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即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16.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惯性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


    A.某些路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要右侧通行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答案】 C

    【考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限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机动车高速运动时,遇到紧急情况,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B、保持车距也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机动车在运动时,遇到紧急情况,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若车距过小,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C、右侧通行只是我们国家行车的一个习惯,与惯性是没有关系的;

    D、车辆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这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机动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就会向前运动,发生危险,系上安全带就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故选C.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