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039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039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039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0391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0391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0391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0391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0391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1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
展开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 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 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 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 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 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 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 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 作《春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20篇。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 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 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 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 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 指孔子。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 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按时温习。时,按时。说,同“悦”,愉快。生气,恼怒。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指有才德的人。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 人称代词,我。 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 我检查、 反省。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诚信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十五岁。有,同“又”,用 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 物的主宰。命,命令。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 见。
不逾矩。”(《为政》)越过法度。逾, 越过。矩,法度。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 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 强去做。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 的学习,循序渐进。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就可以做老师了。”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 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迷惘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 视任何一个方面。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能忍受。也》)“贤哉,回也”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把表示赞叹的谓语部分“贤哉”放在主语部分“回也”之前。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 瓢水,住在 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 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 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 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 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 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胳膊。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对,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 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这章讲仁德、道德修养, 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 “安贫乐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好的方面,优点。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 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 加以改正。”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 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河流。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 指明时间的宝贵。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 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翻译: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 出疑问,思考当前情况,仁就在其中了。”
不亦说乎说:同“悦” ,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不亦君子乎古:指有才德的人
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平民百姓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古:泛指多次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以……为快乐
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③用于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④用于思想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用于日常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默而识之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
你喜欢哪一则?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考探究,方法拓展,真题演练,命题点,1考点解说,2考查形式,3方法技巧,积累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考探究,方法拓展,真题演练,命题点,1考点解说,积累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xiàng陋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