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1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无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062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1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无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062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人教部编版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教师活动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找出关键词,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阅读知识卡片,补充介绍孔子及《论语》。
指导学生多层次朗读课文。(1)扫清字词障碍。
根据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翻译课文。
感知课文大意,读出感情。
方法指导一:古今异义词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重点)
能力目标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
感。(重点)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难点)
情感目标
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
法。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 展示孔子、孔庙等照片)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 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
【目标导学一 知识卡片】1.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的代表思想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2.《论语》介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
《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 3.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说.乎(yuè)吾日三省.吾身(xǐng)
传.不习乎(chuá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飘饮,在陋.巷(lòu)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博学而笃.志(dǔ) 4.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5.找出文中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同“悦”, 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6.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
吾日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7.一词多义。
时:学而时习之(按时)元芳时年七岁(当时)
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 8.文言虚词。
(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2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作为)
(3)其: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他的)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其中)
方法指导二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引导学生分析,对课文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归纳写作特点。
【目标导学三阅读感知】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处事待客之道。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赞扬了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作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目标导学一内容解读】
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1)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延伸成语:
三十而立、温故知新、箪食瓢饮、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目标导学二探究写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请你就本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写作特点:
语言简洁、含蓄隽永。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 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数语中,蕴含着 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2)影响:
《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
要的形态。
步骤四知识拓展构建提升12.课外通读《论语》。
步骤五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
步骤六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可取之处
在教《论语》时,让学生能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
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
不足之处
在上这一课时,虽然课堂活跃起来了,一扫过去上文言文 课堂死寂的毛病,但是在上课时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由于太 过活跃,对时间控制不恰当,所以课时耗费过多,到第二课时
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大不如前。
语文人教部编版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课堂导学,课堂检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