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合肥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一、句子默写
1.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又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6)《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情洋溢地表达了诗人自信自励、壮志凌云的豪情与斗志。
二、基础知识综合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阿龙纳斯希望:“如果尼摩船长老是居住在他所选择的祖国海洋中,但愿所有仇恨都在这颗倔强的心中平息!……但愿他这个高明的学者继续做和平的探海工作!”潜艇驶过被称为风暴之王的大西洋暖流,来到了一艘法国爱国战舰沉没的地点。尼摩满怀激情地讲述了这艘“复仇号”战舰的历史。这引起了阿龙纳斯的注意,把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们关在诺第留斯号船壳中的,并不是一种普通的fèn世情绪,而是一种非常崇高的仇恨。那一夜在印度洋上,它不是攻击了某些船只吗?那个zàng在珊瑚墓地的人,不正是诺第留斯号引起的冲突的牺牲者吗?而在所有的海面上,人们也正在追逐这可怕的毁灭性机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倔强(_____) 沉没(_____) fèn(_____)世 zàng(_____)在
(2)“追逐”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
那一夜在印度洋上,它不是攻击了某些船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非常崇高的仇恨”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非常崇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3.七年级开展“花草·春天·自然”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中有参观合肥植物园的安排,请按提示修改“七年级同学游园须知”。
①游园须知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_______________
③游园须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①在“花草·精神·文化”的活动环节中,有一道趣味抢答题,请你根据你的积累,填写相应的人名、花名或文句。
________(填人名)在告老还乡之际写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赋予了落花奉献的精神;王冕写下“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赋予了________(填花名)高洁端庄、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下“____________”(填文句),赋予了莲花可敬而不可侮的风范。
②在“中国古诗与花草”活动环节中,有一道关于花草与相关古诗的配对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
A.《晚春》 B.《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C.《约客》
③下面是俄罗斯著名诗人叶赛宁的诗《稠李树》的节选部分,应以(_______)的语气来诵读。
馥郁的稠李树/和春天一起开放/金灿灿的树枝/像鬈发一样生长
蜜甜的露珠/顺着树皮往下淌
留下辛香味的绿痕/在银色中闪光
缎子般的花穗/在露珠下发亮/就像璀璨的耳环/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
A.迫切兴奋 B.严肃庄重 C.欢快愉悦 D.自信激昂
四、现代文阅读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 )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 )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 ),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坚持 商酌 一如既往B.坚持 咨询 一以贯之
C.坚决 咨询 一如既往D.坚决 商酌 一以贯之
5.请简要概括选文中所叙述的叶圣陶先生生活中的具体事件。
6.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1)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7.选文末尾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8.你怎么看待文中叶圣陶在“细枝末节”的待人事件上的态度?这对你有何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馒头记粗
谢冕
①馒头是一种非常简单的面食。发面,揉搓,切块,而后上笼屉蒸。除了酵母,或些许碱,不需任何添加。馒头不注重形状,或长方,或半圆,亦有“开花”的。一般的馒头不咸、不甜、无馅。因此,馒头又是一种口味单一的主食。在北方的广袤地区,家家户户的女主人都是制作馒头的能手。馒头,名字很俗,也很野,就像北方人家为给孩子添寿,叫孩子“狗剩”一样。而馒头在南方却是稀罕之物,南方人一般不会做馒头。在家乡福州,街上卖的馒头都是山东人做的,我们把馒头叫作“馍馍”。如此简单的面食,家乡的妇女却不会做。
②在过去的饥荒年月,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就像是过年一般,穷人家平日是吃不上的。窝窝头也差不多,是纯粮食不掺野菜的,能吃到也算奢侈了。在北方,我常听人说,现在过上好日子了,不吃掺和面了,吃的是纯粮食了。可见生活的改善,首先体现在馒头、窝窝头这对“难兄难弟”上。在北方,馒头是富裕的象征,是穷人的最亲。时代变了,观念也随着变,如今人们讲健身、环保、绿色,别说馒头,就连窝窝头也跟着“吃香”了——粗粮居然被摆上了豪华酒宴,也颇得时尚人士的欢心。而每逢众人争食粗粮的场面,我就觉得是“趋世”,总是婉拒。
③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北方,却从来都很拒绝馒头。南方人的胃有点“娇气”,吃不惯这一类“硬气”的吃食。福建近水,饮食多汤类,一桌正宗的闽菜,汤类占了多半;日常家居,早晚两顿稀粥。在北方几十年的历练,我总是没法适应这对“兄弟”。就像北方人吃不惯米饭,说“吃了等于没吃”,总觉得吃不饱。他们说,馒头“经饿顶饱”。南方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我吃馒头总是困难,像嘴里塞了一团棉花,总咽不下去。也许是娇惯了,忘了艰苦岁月,如今吃着过去过年才有的纯粮食,却硬是“味同嚼蜡”。
④即使如此,这道面食在我心里也留有温馨的记忆。很遥远了,那是七十年前的旧事,我随着隆隆的炮车行进在夏季的风雨中,炎热,汗湿,炮车卷起的泥浆沾满军装。那年我十七岁,瘦弱的身子挎着步枪和装有一百发子弹的沉重的子弹袋——那袋子是由绿色布缝成的,现在已见不到了。这是左肩,我的右肩也挎着一个袋子,那是由白色布缝制的,袋子里装着晒干的馒头片。数百里急行军,没有时间停步做饭,这是我们的军粮。行军中途,传令就餐,这就是当日的口粮,清水,就咸菜。后来上了海岛,挖坑道。日夜三班倒,军情危急,顾不得埋锅做饭,日常所食,也还是馒头干。艰苦岁月的记忆,很暖心,顿然消除了我与馒头的隔膜。我们不能忘记这与性命交关的恩人挚友。
⑤诸多的面食品种中,馒头最简约,也最低调,它无须任何装饰,它的使命就是充饥,喂饱人的肚子。吃馒头不需要排场,陪同它的,一碟咸菜便足够了。一个馒头,一碟咸菜疙瘩,再加上一碗玉米粒粥,此乃最佳的搭配。北方乡间,冬日暖阳,墙根屋檐有太阳处,馒头,玉米粒粥,咸菜疙瘩,老人们围坐,“呼啦吸溜”,酣畅快意,也是人生一景。
⑥我写过烧卖的雅,写过馄饨的柔,形容过它们如小家碧玉,描写过它们身姿婀娜、如花似玉。烧卖,还有馄饨,它们有自己的一份矜持和温柔,应当是女性的。而生长于北方大地的馒头,吸取了燕赵大地或齐鲁山间的豪气、粗放、刚强,一派带着林间响箭的气势。女子亲手揉捏,凭空地增强了男儿建功立业的胆气雄心。馒头到底是北方的、阳刚的,当然更是男性的。
(选自《新民晚报》2020年4月7日第21版,有删改)
9.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家乡福州的馒头?
10.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1.文章选文标题为“馒头记粗”,请说说馒头“粗”的表现有哪些。
12.作者对馒头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五、对比阅读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浮生六记
沈复
越日①至其地,屋仅二间,前后隔而为四,纸窗竹榻,颇有幽趣。老妪②知余意,欣然出其卧室为赁③,四壁糊以白纸,顿觉改观。
时方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邻老又为制鱼竿,与芸④垂钓于柳阴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有“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之句。
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三鼓归卧,周体清凉,几不知身居城市矣。
(有删改)
(注)①越日:第二天。②老妪:老妇人,这里是指作者的邻居。③赁:出租。④芸:陈芸,作者的妻子。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
(2)可以调素琴 调:________
(3)颇有幽趣 颇:________
(4)遂就月光对酌 遂:________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
15.《陋室铭》中陋室主人对自己居室的评价是“________”;《浮生六记》中作者对他租来的小屋的居住体验是“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16.两文作者所处居室都非常简陋,但又给人“不陋”之感。为什么会这样?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六、作文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坦白承认自己的错误,需要勇气;向师长提出不同的意见,需要勇气;走上讲台毛遂自荐,需要勇气;甚至独自走一段黑暗的路,也需要勇气……
请以“我终于鼓起了勇气”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讲讲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
提示和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七年级同学游园须知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为保证本次植物园游园活动的顺利开展,游园时须知:
1.自觉遵守游览秩序,按活动安排的时间出入园。
2.注意自身游览安全。注意植物园的安全警示标志,不得进行涉水攀爬和生火等。
3.爱护植物园花草树木。不采摘花果,不攀缘树木。
七年级综合活动组委会
2021年6月2日
名称
菊
青草
杨花
相关古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自缘身在最高层 (2)海日生残夜 (3)独怆然而涕下 (4)朔气传金柝 (5)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7)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是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缘、涕、朔、柝、罔、殆”等字词容易写错。
2.(1)jiàng mò 愤 葬 (2)示例:追赶,追击 (3)示例:那一夜在印度洋上,它攻击了某些船只。 (4)这里所说的“非常崇高的仇恨”指尼摩船长对殖民主义统治者的仇恨。因为这些仇恨正源于他对祖国的热爱,所以说是“常崇高”的。
【详解】
(1)本题考查字音的书写。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强”读作“ jiàng”;
沉没:从水面上往下至水面下的过程或处在水面下的状态。“没”读作“mò”
愤世:愤恨世事的不平。“fèn”写作“愤”;
葬:埋葬。“zàng”写作“葬”;
(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追逐:指迅速积极地追寻逃跑的东西,在文中的意思是追赶,追击。
(3)本题考查句型变换。
“那一夜在印度洋上,它不是攻击了某些船只吗?”是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应该删掉“不是”和“吗”,把问号改为句号。即:那一夜在印度洋上,它攻击了某些船只。
(4)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结合原著,根据尼摩船长自述“我是被压迫,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可知,“非常崇高的仇恨”指尼摩船长对殖民主义统治者的仇恨。“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表明他对祖国的热爱,这是他仇恨的来源,因此是崇高的。
3.(1)①敬爱的 亲爱的(或“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②示例:在句末加上“危险活动”。 ③称呼要顶格写。 (2)①龚自珍 梅花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B C A ③C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辨析并修改病句以及修改应用文格式的能力。
第①小题,称呼语“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错,对“同学们”不能称呼“敬爱的”,应把“敬爱的”改为“亲爱的”,或改为“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第②小题,“不得进行涉水攀爬和生火等”错,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危险活动”。
第小题,游园须知的格式中称呼语“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位置不对,称呼语应顶格写。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诗词作者、名句、诗的内容以及朗读诗歌的语气的能力。
第①小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墨梅》一诗,该诗赋予了梅花高洁端庄、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赋予了莲花可敬而不可侮的风范。注意“亵”的正确书写。
第②小题,
根据《晚春》中的“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句,可知写的是“杨花”,故第三空应填A。
根据《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可知写的是“菊”,第一空应填B。
根据《约客》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可知写的是“青草”,故第二空应填C。
第③小题,叶赛宁的诗《稠李树》的节选部分中用“金灿灿”“银色”、“绿痕”这些明朗、富有青春活力的色泽。绿色转达了人与自然的融恰,象征着欢乐与和谐的统一;金色、银色来自太阳的光芒,象征激情与活力,这些光与色的相互作用,构成一种充满生机的意境美,传达出诗人愉快、舒畅的心境。所以,要用欢快愉悦的语气诵读。
故选C。
4.D
5.①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②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③真诚送客,周到守礼;④及时给“我”回信,关心“我”的现状。
6.(1)运用了动作描写,“走过”“送到”“鞠躬”“口说”“看着”等一系列的动作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圣陶先生送客时周到的礼仪,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
(2)“非常”表示程度之深,“真”是确实如此的意思,这两个词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对自己未能接待客人的行为的自责程度之深、态度之真诚,表达了叶圣陶先生对朋友的关爱、热情,以及待人宽、对己严的个性。
7.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可贵品质,揭示了前文叙事的意义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感激,以及对社会上缺失像叶圣陶先生这样有可贵品质的人的忧虑之情。
8.示例:叶圣陶先生在“细枝末节”上的待人细节,更能体现出他的高贵品质,因为见微知著,细节更能反映精神。启发示例:我们在成长中,要努力做好每一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做好小事来磨砺自我,打造自我。
【分析】
4.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坚持:长久地去做某件事情;坚决:形容态度坚定明确;此处主要写叶圣陶先生写文章态度明确只用普通话,故填“坚决”,可排除AB选项;
咨询:询问某件事情;商酌:商量某件事情;此处是叶圣陶先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应选“商酌”恰当,排除C;
一如既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一以贯之:意思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一而终不会改变。此处是说叶圣陶先生不仅在文字方面,在日常生活方面也是一样宽厚待人,故选“一以贯之”;
故选D。
5.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阅读选文,根据“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可知,叶圣陶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根据“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可知,叶圣陶先生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根据“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可知,叶圣陶先生真诚送客,周到守礼;根据“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可知,叶圣陶先生及时给“我”回信,关心“我”的现状。
6.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1)根据“走过”“送到”“鞠躬”“口说”“看着”等一系列的动词可知,此句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圣陶先生送客时周到的礼仪,这些动作描写使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充分体现出来,栩栩如生。
(2)“非常”是意思是“很”,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对自己未能接待客人的行为的自责程度之深;“真”是确实如此的意思,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态度的真诚。这两个词直观真切地表达了叶圣陶先生对朋友的关爱、热情,也使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对己严的个性更加突出。
7.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记叙、抒情、说明等,选文末尾画线句子“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感激,“也很悲伤”是表达了对社会上缺失像叶圣陶先生这样有可贵品质的人的忧虑之情。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可贵品质。
8.
本题考查开放性题型。
解答时要先分析叶圣陶在待人接物上的细节态度,再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示例:文章中叶圣陶在“细枝末节”的待人事件上的态度十分宽厚,真诚热情,体现出他的高贵品质,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启发:我们平时也要认真对待生活当中的每一件小事,在细节上做到尽善尽美,才能够使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9.写家乡福州的馒头,旨在说明馒头“在南方却是稀罕之物”,虽然制作方法简单,但“家乡的妇女却不会做”,突出了馒头的北方地域特点。
10.比喻。把“馒头”比作“与性命交关的恩人挚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馒头在当时对“我们”的作用之大,与“我们”的关系之紧密。
11.①馒头的制作方法简单;②馒头不注重形状,口味单一;③馒头是粗粮,绿色环保;④馒头很“硬气”;⑤馒头简约、低调,无须任何装饰,能饱肚,吃馒头不需要排场;⑥馒头豪气、粗放、刚强,如阳刚的男性。
12.示例:①感激。作者虽然不习惯吃馒头,但感激战争年代馒头的救命之恩。②赞美。作者认为馒头虽然简约低调,却具有北方男性豪气、放、刚强的特点。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根据“而馒头在南方却是稀罕之物,南方人一般不会做馒头。在家乡福州,街上卖的馒头都是山东人做的,我们把馒头叫作‘馍馍’。如此简单的面食,家乡的妇女却不会做”概括为:写家乡福州的馒头,旨在说明馒头“在南方却是稀罕之物”,虽然制作方法简单,但“家乡的妇女却不会做”,突出了馒头的北方地域特点。
10.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我们不能忘记这与性命交关的恩人挚友”中把“馒头”比作“与性命交关的恩人挚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喻体“与性命交关的恩人挚友”形象地写出了馒头在当时对“我们”的作用之大,与“我们”的关系之紧密。
1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由第①段中“馒头是一种非常简单的面食。发面,揉搓,切块,而后上笼屉蒸。除了酵母,或些许碱,不需任何添加”分析概括:馒头的制作方法简单。
由第①段中“馒头不注重形状,或长方,或半圆,亦有‘开花’的。一般的馒头不咸、不甜、无馅。因此,馒头又是一种口味单一的主食”分析概括:馒头不注重形状,口味单一。
由第②段中“时代变了,观念也随着变,如今人们讲健身、环保、绿色,别说馒头,就连窝窝头也跟着‘吃香’了”分析概括:馒头是粗粮,绿色环保。
由第③段中“南方人的胃有点‘娇气’,吃不惯这一类“硬气”的吃食”分析概括:馒头很“硬气”。
由第⑤段中“馒头最简约,也最低调,它无须任何装饰,它的使命就是充饥,喂饱人的肚子。吃馒头不需要排场,陪同它的,一碟咸菜便足够了”分析概括:馒头简约、低调,无须任何装饰,能饱肚,吃馒头不需要排场。
由第⑥段中“生长于北方大地的馒头,吸取了燕赵大地或齐鲁山间的豪气、粗放、刚强,一派带着林间响箭的气势”“馒头到底是北方的、阳刚的,当然更是男性的”分析概括:馒头豪气、粗放、刚强,如阳刚的男性。
12.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1)根据第③段“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北方,却从来都很拒绝馒头”和第4段中的“即使如此,这道面食在我心里也留有温馨的记忆。很遥远了,那是七十年前的旧事……袋子里装着晒干的馒头片。数百里急行军,没有时间停步做饭,这是我们的军粮。行军中途,传令就餐,这就是当日的口粮,清水,就咸菜。后来上了海岛,挖坑道。日夜三班倒,军情危急,顾不得埋锅做饭,日常所食,也还是馒头干。艰苦岁月的记忆,很暖心,顿然消除了我与馒头的隔膜。我们不能忘记这与性命交关的恩人挚友”分析可知,作者虽然不习惯吃馒头,但感激战争年代馒头的救命之恩。
(2)根据第⑤段“诸多的面食品种中,馒头最简约,也最低调,它无须任何装饰,它的使命就是充饥,喂饱人的肚子”,和第6段中“生长于北方大地的馒头,吸取了燕赵大地或齐鲁山间的豪气、粗放、刚强”分析可知,作者认为馒头简约低调,赞美馒头具有北方男性豪气、放、刚强的特点。
13. (1)出名,有名 (2)调弄 (3)很,甚,非常 (4)于是,就
14.(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过了一会儿,月亮映在池水中,四下里响起虫鸣声。
15.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或“何陋之有”) 几不知身居城市矣
16.《陋室铭》作者所处居室虽然简陋,但周围环境美丽,且作者平时在居室所交往之人及所做之事都很高雅,所以给人“不陋”之感;《浮生六记》作者所处居室也很简陋,但作者与妻子垂钓、看日落、作诗、与月对酌等富有情趣的日常生活,却给人“不陋”之感。(意思对即可)
【分析】
13.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有了神仙就出名了。名:出名,著名。
(2)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是古今异义词,调弄。
(3)句意:很有幽趣。颇:很。
(4)句意:于是邀约月光对酌。遂:于是,就。
14.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句中的“上(长)、入(映入)”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少焉(一会儿)、印(映入)”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月印池中”是“月印于池中”的省略。
15.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所以。陋室主人对自己居室的评价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浮生六记》中的“三鼓归卧,周体清凉,几不知身居城市矣”的意思是:直至三更天,方回房歇息。周体清凉,爽然洁净,几乎不知此身居于繁城闹市了。所以,作者对他租来的小屋的居住体验是“几不知身居城市矣”。据此可填写作答。
16.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文章看,《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交往人物的高雅和生活情趣的清致,写出了“陋室”不陋。从《浮生六记》中的“邻老又为制鱼竿,与芸垂钓于柳阴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写出了作者与妻子垂钓、看日落、作诗、与月对酌等日常生活。房屋虽然“简陋”,但在这里的生活却是充满情趣的,所以“不陋”。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一)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第二天,抵达其住处,仅有两间屋子,前后隔为四小间,纸窗竹榻,颇有幽趣。老妇人知我心意,欣然让出其卧室租赁于我们,四壁糊以白纸,简洁明净,顿觉改观。
正值七月,绿树荫浓,好风如水,蝉虫于枝头轻逸,鸣声喧闹入耳。邻居老人又制了鱼竿,我与芸垂钓于柳荫深处,清凉无汗。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诗兴起,随意联吟,有“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之句。
少许,见月映池中,虫声四起,我们设竹榻于篱笆下,温柔相依。老妇人告知,酒温饭熟,我和芸则邀约月光对酌,饮至微醉方用饭。直至三更天,方回房歇息。周体清凉,爽然洁净,几乎不知此身居于繁城闹市了。
17.范文:
我终于鼓起了勇气
生活,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在挫折中完善自我的过程,所以,生活需要勇气。
——题记
那天下午放学之前,老师走进教室微笑地对我们说,“学校马上要举办作文竞赛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篇作文交上来,老师批阅后决定参赛者的名单。”我听后,心想,“我也要交作文。”
晚上,我在家写了好久,反复修改了几遍,给爷爷看过后,觉得差不多了,便满心欢喜地把作文放在书包里,想着第二天就去拿给老师看。
第二天早上,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写了作文的,我们一起去交给老师!”于是走廊上响起了一阵热闹的脚步声,我也赶紧拿上作文跟着他们往办公室跑,到了办公室门口,才发现班上有一半的同学都来交作文了,正当我准备走进去的时候,语文课代表从办公室里出来,她看见我后,说道:“你也来交作文啊,那不是浪费老师的时间吗?”说完便走开了。
我一时愣在那里,心里又气愤又委屈,我二话没说就把那篇作文撕了个粉碎,一整天都是闷闷不乐。放学后,经过老师办公室门前时,老师叫住了我,说:“你怎么没交作文?虽然不强求每个人都交,但你可以写一篇给我看看,这也是个机会,你还没写吗?”我一时答不出来,无奈地点了点头,然后老师又对我说:“还有一天时间,你今晚回去写了明天交给我。”我再次点了点头,慢慢吞吞走在回家的路上。
到家后,我还在想着那件事,面对桌上的稿纸,我竟没有拿起笔的勇气,心想:“其实不用写吧,这么多人都交了作文,我肯定没戏,到时候,应验了语文课代表的话,那我不是更无地自容吗?”正当我犹豫不定的时候,爷爷来到我身旁,问道:“昨天不是写了吗?怎么今天还要写?”我索性一股脑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全告诉了爷爷。
爷爷听后,笑着说,“别人说你不会被选上,你就信以为真吗?你又没试过,怕什么,做任何事情都是靠实力,不是靠运气,老师也是看作文,不是看人,不要怕,拿出勇气来,不为别的,最起码为自己争口气。”
听了爷爷的话,我终于鼓起勇气交上了那篇作文,结果是出乎我意料的,老师只拿了我一个人的作文去参加竞赛,那一刻,我心中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很复杂,有酸有甜。
现在的我,参加过很多次作文竞赛了。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至少我有了那一份勇气。 是啊,生活需要勇气。有了勇气,也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我们才会为之去奋斗。我相信,在奋斗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最后必定走向成功。
【详解】
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阅读题干及要求,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体裁的限制,但是题目《我终于鼓起了勇气》的意思已经很明确,要写一篇记叙文。“我”限制了文章的主体,这篇文章应该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文章的重点是在“终于”,即意味着故事情节要体现出之前因为犹豫或遭受挫折而始终没有鼓起勇气,这次却下定决心鼓起勇气去做一件事情,这也是故事内容的框架所在。
其次,立意。明确这篇文章的写作内容是什么。“鼓起勇气”即是下定决心要去做某件事情。至于事情的内容,阅读题干材料可知,“坦白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师长提出不同的意见”、“走上讲台毛遂自荐”、“甚至独自走一段黑暗的路”都是暗示了写作的内容,当然考生也可以写其它事情,只要能够体现出自己为了做一件事情而最终鼓起了勇气即可。
第三,结构。确定写作内容之后,我们要用生动的修辞手法和细致的描写方法,表现自己之前没有鼓起勇气的犹豫或遭受的挫折,以及后面如何“终于”鼓起勇气去做某件事情。文章的开篇,我们可以使用倒叙法、题记法、环境描写、修辞法,使文章更吸引人;结尾可以呼应开头、再次点题,也可以将自己的感情进行深化,让文章收尾干脆有力。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