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桃花源记+10.小石潭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周周末作业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100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课后测评,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间隔( ) 便舍船( ) 便要还家( ) 男女衣着( )
阡陌( ) 落英缤纷( ) 黄发垂髫( ) 豁然开朗(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B.缘溪行 便扶向路
C.便要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鸡犬相闻 闻有此人
3.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发生了改变,请你解释古义。
(1)阡陌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运输事业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子的配偶
(3)无论魏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
(4)芳草鲜美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菜肴、瓜果等)新鲜美味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不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2)初极狭,才通人 ( )
(3)后遂无问津者 ( )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5)及郡下,诣太守 ( ) (6)便要还家 ( )
6.在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很普遍,请在下列句子中补上省略的成分。
(1)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2)(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4)(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E.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A.文章第一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
B.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在桃花源中的见闻,虚构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的图景。
C.最后两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闻讯前往而不可得其路径的种种情景。意在说明“桃花源”虽是一个理想的去处,但纯属子虚乌有,人们应该安于现状。
D.全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10.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
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篁竹(huánɡ) 清洌(liè) 为嵁(kān)
B.为坻(chí) 幽邃(suì) 差互(cī)
C.参差(cēn) 佁然(yǐ) 寂寥(liá)
D.俶尔(shū) 翕忽(xī) 悄怆(chuànɡ)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俶尔远逝____________ (2)佁然不动____________
(3)往来翕忽____________ (4)参差披拂___________
5.按照提示填写恰当的语句。
(1)《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至“乃记之而去”,回答问题。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乃记之而去(到……去) B.犬牙差互(互相交错)
C.蒙络摇缀(覆盖、缠绕) D.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试比较它们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答案
【解析】选D。D项中的“俶”应读chù。
2、答案:(1)忽然 (2)愣住的样子 (3)轻快敏捷 (4)随风飘荡
5、答案:(1)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6、【解析】选A。A项中的“去”应为“离开”。
7、答案:(1)(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8、答案(示例):句子: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9、答案:意在表现孤寂凄凉的思想感情。
10.答案(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处,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3、答案:二者在内容上都是写潭的,但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潭的本身,后文着重写潭源;前文主要突出景物的清幽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清秀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凄苦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出了当地农民困苦的生活境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小石潭记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课内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石潭记》同步练习题,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填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答案】示例,【答案】钻鉧潭的景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