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后复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填空,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简答题,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论语》十二章 练习题班级 姓名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空 1 分,共 50 分)(1) 时.习 说.乎 有朋. 不愠. 君.子.(2) 吾. 日. 三. 省. 为.人谋 忠. 不信. 传.不习乎?(3) 十有.五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知天.命. 耳.顺. 不逾. 矩.(4) 温故. 而知新. 可.以.(5) 罔. 殆.(6) 人不堪. 其忧(7) 知.之者 好.之者 乐.之者(8) 饭. 疏.食. 饮水. 曲肱. 不.义. 于.我 (9) 三.人 焉. 善.者. 而从.之(10)子在川.上曰 逝.者 如斯.夫 不舍.(11) 夺.帅 匹.夫. (12) 笃. 志. 切. 问. 近. 思. 仁. 在 其 中二、填空。(每空 1 分,共 45 分)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以语录体和 体为主。孔子,名 ,字 , 时期 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 家。2、《论语》与《 》、《 》、《 》合称为“四书”。 3、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 , ? 3、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 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 , ?
4、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 ? 5、曾 参 讲 治 学 的 人 要 重 视 个 人 的 品 德 修 养 的 句 子是: ? ? ?6、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 ? 7、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 。 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 。 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 10、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 1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12、《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 是: , 。13、《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 更 显 得 弥 足 珍 贵 的 句 子 是 : , , 。 , 。14、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 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四、简答题(20 分) 1、“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风范,作为君子应该有哪些风范?(3 分) 2、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4 分)
3、学与思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实际加以分析。(3 分)
4、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应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3 分)
5、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4 分) 6、
7、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是( )(3 分)○1 人不知而不愠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6 学而时习之。○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 吾日三省吾身。 ○9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1 ○2 ○4 /○3 ○5 ○9 /○6 ○7 ○8 B、○1 ○5 ○8 ○9 /○2 ○6 /○3 ○4 ○7 C、○2 ○3 ○6 /○4 ○5 ○7 /○1 ○8 ○9 D、○1 ○2 ○3 /○6 ○7 /○4 ○5 ○8 ○9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20 分)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所及(达到),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送来)巨象,太祖 (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手下人),咸莫能出其理(办法)。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
刻其水痕所至,称物(如石头等物)以载之,则较(比较)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 填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3 分)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0 分)①有若.成人之智②太祖欲.知其斤重③访.之群下④咸.莫能出其理⑤太祖悦.3、由文中人物可判断出故事发生在 时期。(3 分) 4、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说明这一点的是哪一句?(4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填空,解释加点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一词多义,默写,理解填空,阅读全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后测评,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粗字注音,解释加点字词,下列四项中未出现通假字的两项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时训练,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