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实验题汇编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实验汇编(1)元素周期律探究实验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实验汇编(1)元素周期律探究实验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通过下列实验可以比较出卤素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起到萃取、富集的作用
B.a中下层无色,说明转化为
C.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依据a、b中现象,可以证明的氧化性比强
二、填空题
2.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非金属性:Cl____________S(填“>”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C中为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B中装有固体,则A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中加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HCl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3.为探究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内可生成。
(1)甲同学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B处棉花变成蓝色;C处棉花变成橙红色。甲同学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①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应将甲同学实验中B、C两处的棉花调换位置,用氯气先置换出溴,然后溴再与KI接触,以判断与KI能否发生反应。该设想是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取出C处的棉花,将其与另一个沾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E)接触,发现E慢慢出现蓝色,结合甲的实验现象,他认为可以确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你同意此种观点吗?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
(4)丁同学综合分析了前面几位同学的实验,认为若将沾有溶液的棉花置于玻璃管中适当的位置,此实验还可以同时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他提出此观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预期的现象与结论是__________,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4.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验证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Ⅰ.探究1:验证同周期主族元素X、Y、Z的金属性递变规律。
通过实验验证三种元素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原子序数:Y>Z>X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Y>Z
C.原子半径:Y>Z>X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
Ⅱ.探究2: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设计实验如下:
(1)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2)下列不能用于验证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HCl比稳定
B.HClO的氧化性比的强
C.的酸性比的强
D.铁与反应生成,而铁与硫反应生成FeS
(3)若装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通入后观察到装置A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证明非金属性:Cl>I。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Cl的非金属性比I强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装置来一次性完成S、C、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图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甲同学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_、加药品、滴入试剂。
(2)①图甲中仪器A中盛放的试剂为稀硫酸,烧瓶B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填名称,下同)溶液,C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溶液。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发现图乙中B处试纸变蓝,C处红纸褪色,据此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理由是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装置:
填写仪器名称:B_______。
(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试管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依据试管D 中的反应,能否证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的非金属性_____(填“能”或“否”)。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根据“下层紫红色”可知起到莘取、富集的作用,A项正确。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四氯化碳层为紫红色,上层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氯化钾,继续滴加氯水后,被氧化成,下层由紫红色变成无色,B项错误。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所有溴单质能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故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项正确。继续滴加氯水能将碘单质氧化成无色的,而继续滴加溴水,下层仍呈紫红色,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单质,D项错误。
2.答案:Ⅰ.(1)钾;铝
(2)>;
Ⅱ.(3)分液漏斗;防止倒吸
(4)浓盐酸;变蓝色;NaOH
(5)产生白色沉淀;饱和
解析:Ⅰ.(1)钾的金属性最强,因此与盐酸反应最剧烈;1 ml Na、K、Mg、Al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l、l ml、2 ml、3 ml,因此铝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该反应为氯气置换出S单质的反应,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所以非金属性:Cl>S;离子方程式为。
Ⅱ.(3)A用于向容器中滴加液体,名称为分液漏斗;利用干燥管膨大的部分可防止溶液倒吸。(4)要证明非金属性:Cl>I,装置B中应该有氯气生成,B中盛有高锰酸钾,因此A中的液体应为浓盐酸;C中有碘生成,碘遇淀粉变蓝,因此C中溶液变为蓝色;多余的氯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5)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因此可观察到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由于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HCl也可以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因此要证明C的非金属性比Si的强,首先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以添加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3.答案:(1)① ②不正确;该实验没有验证能否与KI反应,无法确定溴与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2)不合理;氯气不可能被NaBr消耗完,它会与溴一起到达C处
(3)同意;甲、丙的实验分别证明了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4)氯、硫同周期;蘸有溶液的棉花上有黄色固体出现,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
解析:(1)由B、C处产生的现象可知B处有单质碘生成,C处有单质溴生成,结合由强生弱的反应规律可判断出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强,但因没有比较出溴单质与碘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也就无法得出溴、碘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因此无法得出相应的结论。
(2)乙同学的设计不合理,因为氯气与NaBr溶液反应时氯气有可能有剩余,即可能是与KI溶液接触而发生反应。
(3)丙同学证明了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结合甲同学的实验可以得出氯、溴、碘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4)氯元素与硫元素位于同周期,氯气有氧化性而有还原性,氯气能置换出硫,使蘸有溶液的棉花上出现黄色固体。
4.答案:Ⅰ.X>Z>Y;A
Ⅱ.(1)B;
(2)B
(3)变蓝;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析:Ⅰ.由实验a可知,金属活动性:X>Z;由实验b可知,金属活动性:Z>Y,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X>Z>Y。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元素金属性越弱,形成金属的活动性越弱,所以原子序数:X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根据HCl比稳定可知元素的非金属性:Cl>S,A项不符合题意;HClO的氧化性比的强,不能验证非金属性:Cl>S,B项符合题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于的酸性比的强,可知元素的非金属性:Cl>S,C项不符合题意;铁与反应生成,而铁与硫反应生成FeS,说明的氧化性比S的强,从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S,D项不符合题意。
(3)将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即可证明非金属性:Cl>I。
5.答案:(1)分液漏斗 检查装置气密性
(2)①碳酸钠(合理即可) 硅酸钠
②一段时间后C中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3)
(4)不能 C处红纸褪色,说明有氯气剩余,不能判断B处溴蒸气是否参加反应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实验中制备气体并检验性质,所以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操作顺序应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加药品、滴入试剂。
(2)①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根据较强酸制较弱酸原理,仪器A中盛放的试剂为稀硫酸,烧瓶B中盛放的试剂为碳酸钠溶液,C中盛放的试剂为硅酸钠溶液,以此来证明硫酸、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从而比较S、C、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②烧杯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是白色胶状沉淀。
(3)由题中信息可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由于单质的氧化性:,A处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则图乙中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C处湿润的红纸褪色说明有氯气剩余,因此不能判断B处溴蒸气是否参加反应,所以不能得出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
6.答案:(1)圆底烧瓶;(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①Cu+2H2SO4(浓)CuSO4+SO2↑+2H2O;吸收SO2
②E试管中的溶液褪色不完全,F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或;③否
解析:(1)仪器B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2)连接好仪器后,先检验装置气密性,然后装药品,否则易导致实验失败。
(3)①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气体。
②E试管中的溶液褪色不完全,说明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硫了,F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生成了硅酸沉淀,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索的非金属性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或。
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不能根据其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亚硫酸不是S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以不能据此判断非金属性强弱。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a.各取1.0 g金属X和金属Z,分别加入5 mL水中
金属X与水反应比金属Z与水反应剧烈
b.各取1.0 g的金属Z和金属Y,分别加入5 mL1.0 盐酸中
金属Z与盐酸反应比金属Y与盐酸反应剧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实验汇编(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实验汇编(4)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实验汇编(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