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科学观察同步测试题
展开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一章 第3节 科学观察
1.在做探究蚯蚓实验时,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应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A. B. C. D.
2.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
| 表面 | 2cm深处 | 4cm深处 | 6cm 深处 |
干细沙的温度(℃) | 26 | 24 | 22 | 20 |
湿泥土的温度(℃) | 24 | 23 | 22 | 21 |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B. 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泥土快
C. 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 D. 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4.有些同学喜欢吃苏打夹心饼干,如图是某苏打夹心饼干的一张说明书:
根据以上的说明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说明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存放饼干
B. 这种饼干存放时间超过12个月后,可能已变质,故不能食用
C. 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的主要成分
D. 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一袋的体积是150g
5.仅凭肉眼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观察时我们会借助工具。下列有关借助工具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B. 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人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C. 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D.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6.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右图,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 文字描述法 B. 表格记录法 C. 图形记录法 D. 以上都不是
7.下列植物的果实主要依靠风力来传播的是( )
A. 大豆 B. 黄瓜 C. 蒲公英 D. 苍耳
8.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⑦⑥ D. ④⑤⑦⑥
9.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 玻璃棒 B. 温度计 C. 放大镜 D. 显微镜
10.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 能用眼仔细观察 B. 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 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 能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11.如图所示为指纹的一些图片。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人们往往用指纹识别系统来辨别人的________。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________(填工具名称)。
1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________,仔细观察实验________,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________,然后通过认真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13.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们科学书前言中提到了“一天,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把手指按着脉搏,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小明和小红提出下列猜想,小明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小红猜想:可能由灯的摆动幅度决定。他们一起如图进行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摆长(绳长)/厘米 | 摆动幅度/厘米 |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
1 | 100 | 5 | 40 | 2.0 |
2 | 100 | 8 | 40 | ? |
3 | 80 | 5 | 30 | 1.5 |
阅读了以上这段材料,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画线中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假设?________。
(2)表格的第二行最后一格“?”的数值为________。
(3)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和小红谁的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
15.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 楼层 | 实验现象 |
1 | 5 |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
2 | 15 |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
3 | 25 |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________反映出来。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
其破坏力越大。据此,请你提一条安全建议:________。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解答】A、显微镜可用来观察细胞等较微小的物体,A不符合题意。
B、我们借助放大镜就可以观察到蚯蚓,B符合题意。
C、望远镜用于观察远处物体,C不符合题意。
D、天文望远镜用于观察天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查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需要理解并熟记: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增加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要控制唯一变量。
【解答】A、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干细沙子表面温度高,越往深处,温度越低,A说法正确。
B、干细沙子表面温度26℃,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所以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土快,B说法正确。
C、湿泥土表面24℃,干细沙表面温度为26℃,所以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C说法正确。
D、干细沙子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干细沙温度并不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3.【答案】 B
【解析】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
【解答】AB、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同时,要遵守实验结果,通过查阅资料,重新假设、重新实验;故A错误;B正确;
C、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要以观察到的现象为标准,不能修改实验结果;故C错误;
D、得出的实验结论,要以实验现象为标准;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 D
【解析】根据说明数包含的信息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避免放于日晒、高温或潮湿的地方”可知,该如何存放饼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保质期:12个月”可知,这种饼干存放时间超过12个月后,可能已变质,故不能食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配料表,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的主要成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净含量150g,我们可以知道一袋饼干的质量,但是不能知道饼干的体积,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 C
【解析】观察细微事物的确需要一定的工具,但是工具在识别程度上也是有区别。
【解答】A、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再用肉眼观察肯定相对肉眼直接观察更清晰,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作用就是观察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但是放大倍数不一样,看到的物体大小也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C、借用工具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观察物体,但不是看到的结论都完全正确,这只是相对而言,错误,符合题意;
D、天体离地球太远,借助天体望远镜能够更清楚的看到他们,得到相对更准确的数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 C
【解析】 把科学观察结果记录的方法通常分为:文字记录法、表格记录法、图形记录法。
【解答】A、文字记录法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来描述素质测评结果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
B、表格记录法是通过具体的数据来展示数量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图形记录法是直观的通过数据形成对应的图例进行对比,C符合题意。
D、小科采用的记录法为图形记录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 C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的了解。
【解答】植物的果实能够依靠风力来传播,说明该果实较轻,大豆、黄瓜、苍耳的果实都较重,而蒲公英的果实较轻可以随着风力进行传播;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 B
【解析】直接观察法是指调查人员亲临现场对调查单位的调查项目进行清点、测定、计量,并加以登记,以取得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
【解答】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微小的生物,属于间接观察;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得到结果,属于直接观察;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通过自身的观察器官直接观察叶片,属于直接观察;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通过听觉器官直接去感觉声音,属于直接观察;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借助望远镜观察星系,属于间接观察;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利用测温仪来测量体温,属于间接观察;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利用刻度尺来测量课本的长度;属于间接观察;
故答案为:B。
9.【答案】 B
【解析】观察一般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定性观察只是要求对物质的组成有所了解,此仅仅涉及到性质,而且只是用语言描述;定量观测要求到物质的组成以及在各物质的含量问题,需要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定量是具体到数值,一般比较精确,定性就模糊许多。
【解答】A、玻璃棒是用来搅拌、引流等作用,不是观察借助的仪器,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测量后有具体的数值,属于定量观察,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进行的观察属于定性观察,不符合题意。
D、用显微镜进行的观察属于定性观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 D
【解析】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
【解答】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能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故答案为:D
11.身份 放大镜
12.仪器 现象 数据
13.②③④ ①⑤⑥⑦⑧
14.【答案】 (1)吊灯每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2)2.0
(3)小明
【解析】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最早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单摆的周期与不同长度的单摆有关,摆长越长,振动周期也就越长;与摆的质量无关。
【解答】(1)文中的这段文字“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把手指按着脉搏,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说明他的猜测是吊灯每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因为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也就是所用的时间相同。
(2)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教堂中吊灯的摆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自己用铁块制成了一个摆,通过实验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等的.这在物理学中称为摆的等时性原理,所以表格的第二行最后一格“?”的数值为2.0,也就是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
(3) 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是正确的,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是吊灯的绳长决定的。
故答案为:(1)吊灯每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2)2.0 (3)小明
15.【答案】 (1)石膏板的破裂程度(合理即可)
(2)高度;排除实验的偶然性(合理即可)
(3)禁止高空抛物、不把花盆放在窗台上、进工地要戴安全帽等(合理即可)
【解析】(1)鸡蛋的高度不同,撞击石膏板造成的破裂程度不同,因此根据石膏板的破裂程度可以确定鸡蛋的破坏力;
(2)根据表格分析哪个量改变,它就是变量;多次测量,收集更多的数据,那么得到的结论就更具有普遍意义,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3)根据实验结论提出安全建议。
【解答】(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的破裂程度反映出来。
(2)该实验的变量是高度,多次实验的目的是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3)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其破坏力越大,据此,我提出的安全建议为: 禁止高空抛物、不把花盆放在窗台上、进工地要戴安全帽。
1.3科学观察(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 这是一份1.3科学观察(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文件包含B1U2LT课件ppt、1Listentothephonecallandanswerthequestionsmp3、2Listenagainandcompletethetablewiththewordsyouhear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浙教版第3节 科学观察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3节 科学观察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科学入门第3节 科学观察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科学入门第3节 科学观察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