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一轮复习undefined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一轮复习undefined课时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本阅读,语言表达,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堤坝(dī) 柏树(bǎi) 蘸水(zhàn) 下颏(hē)
B. 冷嗖嗖(sōu)霓虹(ní)坎肩(kǎn)讹诈(é)
C.褡裢(dā lian) 红契(qì) 跳跶(dá)摁(èn)着
D. 远岫(xiù) 老鸹(guā)攥(zuàn)住捺上(nà)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陨落 膘膘楞楞 梦魇 打架斗殴
B. 暴戾 披星戴月 眯眼 出言不逊
C. 文身 调虎离山 赋税 招惹是非
D. 红旗 节骨眼上 账簿 文丝不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冯兰池手疾眼快,胳膊一抽,把红契文书塞进怀襟里。
B. 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只有低下头去,唉声叹气,再不敢抬起头来了。
C. 小虎子听得说,要为这座古钟掀起惊天动地的大事变,一片好奇心,走上千里堤,看了一会子古钟。
D. 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根据老人们传说,这座钟是一个有名的工匠铸造的。
B. (他)立在千里堤上一望,一棵棵树林,一簇簇村庄,郁郁苍苍。
C. 朱老巩是庄稼人出身,跳跶过拳脚,轰过脚车,扛了一辈子长工的人。
D. 河风吹过来,扑棱棱地飘落,吹得大杨树上的叶子红了黄了。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朱老明说:“这还不算输到底,只要我朱老明有口气,就得跟他干!”他又捏着太阳穴说:“咳!我的眼呀,要是好不了,可就苦了我了。我的眼要是瞎了,趁个空儿也要拿斧子劈死他!咱满有理的事,这辈子翻不过案来,死的时候也得拉他垫背,我就是这个脾气!”又指着眼窝说:“唉呀!这辈子还能见着青天吗?”
朱老忠听到这儿,直着眼睛楞了一刻,说:“不要着急,慢慢来吧,我就是为咱这穷哥们回来的,不是的话我还不回来呢!目前他在马上,咱在马下。早晚他有下马的一天,出水才看两腿泥!”
说着,朱老明又不住地咳嗽,咳嗽得弯下腰起不来。他说:“兄弟们,给我口水喝吧!”
严志和提了提壶,壶是凉的,连一点水也没有。忙去趴在灶堂门口,打火镰点着火,拉动风箱烧水。朱老明的火石,已经打成圆球,没有一点棱角了。他这么打打,那么打打,打了半天才打出火星来,点着柴禾烧了壶水来。
朱老忠在一边看着,他想:“不回老家吧,死想家乡。总觉得只要回到家乡,吃糠咽菜也比流落在外乡好。可是一回到家乡呢,见到幼年时候的老朋友们,过着担心的日子,又觉得起心眼里难受。”心里说:“知道是这个样子,倒不如老死在关东,眼不见为净,也就算了!”转念又想到:“在关东有在关东的困难,天下老鸹一般黑!闯吧,出水才看两腿泥!”他觉得肩头上更加沉重了,祖辈几代的新仇旧恨,压在他的身上。
朱老明喝完了水,润了润嗓子,停止了咳嗽。朱老忠说:“我还要到老拔兄弟家去看看,想叫他帮着我拾掇拾掇房子。”
“大哥!你缺什么东西?”
朱老明说:“缺什么东西?没法说了,什么都缺!”
朱老忠见不得这么可怜的人,眼上闪着泪花说:“大哥!你甭发愁,好好养病吧,养好了再说。有朱老忠吃的,就有你吃的。有朱老忠穿的,就有你穿的,你虽然是个庄稼人,是有英雄气的!”他说着,掏出十块钱,往炕上一扔,咣啷一声响,说:“看看,够治眼的吗?”
朱老明一听,立时伸起脖子笑了,说:“哈哈!什么,洋钱呀?”
朱老忠说:“你先治病,别的我打发孩子们送来。”说着,走出门来。
朱老明又说:“你可常来看看我,我闷得慌,你来这一下,我像看见明灯一样,你这人心眼怎么这么豁亮?”
朱老忠临出大门时,又听得朱老明在屋里叹口长气说:“咳!人们都把土地卖了,没有土地,靠什么活着!”
朱老忠一听,他又站住,走回窗台底下,说:“大哥!别焦心了,好好养着吧。事儿在我心里盛着,冯老兰就是一座石头山压在咱的身上,也得揭他两过子!”朱老明说:“好!我听你的。”
严志和在一边看着,实在动心,不由得流下眼泪来。心里说:“出去闯荡了几十年,闯出这么个硬汉子!”
……
两个人在柳树底下抽着烟,盘算了一会子盖房的事。朱老忠站在大柳树底下,往西一望,对岸坡上就是冯家的场院。周围黄土墙圈,墙圈里外长满了高的杨树,低的柳树。陈年草垛,有杨树尖那么高,雾罩罩的一座宅院。他站在土坡上楞了一刻,猛可里呼吸短促,胸膛里滚热起来。他看到老爹住过的地方,死过的地方,想起他出外的日子,仇恨如同潮水在胸中汹涌起伏。
(节选自《红旗谱》卷一·七)
5.文中主要介绍了朱老明和朱老忠,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6.“出水才看两腿泥”这句话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7.文中没有对冯老兰进行直接刻画,从对话中你能概括出冯老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8.试分析朱老忠性格形成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英雄
立夏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那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枚“咝咝”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捡起来扔向远方,挽救了一位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朦胧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充满了亲切的味道。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个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地笑着,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
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些什么。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再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
女儿香甜地啃着煎饼,她的心却一直不能平静。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时的心情,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深深的敬意。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他举起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
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来,原来他是来申请追加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连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知道自己为何能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曾经真的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砰然落地。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里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他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张身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台下仰望。
9.这篇小说采用双线并进的结构,请概括小说的这两条线索。
10.文中画线处关于“英雄”形象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简要回答。
1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12.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一下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真的英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乡村铁质
刘向民
①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②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③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④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⑤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餐露,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⑥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⑦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13.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14.结合全文谈谈乡村具有怎样的意义?作者在行文中着重描写了乡村的土地,有怎样的妙处?
15.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1)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
(2)(他们)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
16.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文章中的“铁质”具有某些特殊的象征意义,根据你对文章的品读,谈谈对“铁质”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语言表达
17.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为“悲剧”下一个定义。
①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四、作文
18.请仿照本文运用衬托来突出主要人物的手法,写一个含有衬托手法的片段,来塑造人物。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项,“颏”应读“kē”。
2.【答案】D
【解析】D项,纹丝不动。
3.【答案】D
【解析】A项,手疾眼快: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B项,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C项,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D项,不寒而栗: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不合语境。
4.【答案】A
【解析】A项,句式杂糅,去掉“的人”。B项,搭配不当,“棵棵”改为“片片”。D项,语序不当,“扑棱棱地飘落”与“吹得大杨树上的叶子红了黄了”调换位置。
5.【答案】朱老明:爱憎分明,有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朱老忠:强烈的阶级爱憎、有勇有谋、慷慨好义、扶危济困、舍己为人。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人物的形象。立足语境,分析人物的言行,并结合人物的身份来答题。
6.【答案】这句话体现了朱老忠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中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这句话是朱老忠所说的,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它的作用要结合朱老忠的性格特点来分析。
7.【答案】心狠手辣、仗势欺人、贪婪霸道、阴险狡诈。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人物的形象。文中对冯老兰的评价是通过朱老忠之口说出来的,朱老忠说“冯老兰就是一座石头山压在咱的身上”,可以看出冯老兰的为人。
8.【答案】来源于深似大海的阶级仇恨,得益于坎坷多艰的漂泊生涯。家破人亡的惨剧,父辈的熏陶,走南闯北的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使他比父辈有了更多的智慧和韧劲。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朱老忠性格的形成原因,不仅仅联系本文,还要结合课文来分析,更要联系时代背景。
9.【答案】一是“我”眼中英雄形象的发展变化,二是英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答题时,必须通读全文,注意题干已经明确是两条线索,一是从“我”的角度,一是从英雄的角度。
10.【答案】写出了英雄在生活中已经归于平凡,甚至卑微,表现出作者失望的心情;和英雄的壮烈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英雄的伟大。(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细节描写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答题,内容上,结合语境,这是写英雄在生活中已经走向平凡,甚至卑微;结构上,则是对比。
11.【答案】结构上,和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内容上,升华了主题,表现出作者的心灵被英雄深深地震撼,进一步表现了英雄的伟大形象。(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卒章显志,升华主题,照应开头等。答题时,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回答。
12.【答案】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是平凡的,甚至可以是卑微的,但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这就是真正的英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题一定要联系文本,结合作品中的英雄来回答,也就是英雄人物本是平凡的,但是英雄毕竟是英雄,他们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13.【答案】第五段作者运用排比修辞,使文章的行文充满气势,生动地写出了在充满铁质的乡村中生活的农人们旺盛的生命力和他们坚强、直率、质朴的性格。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第五段用排比句式,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乡村中的农家人的性格特点,畅心大笑、嫉恶如仇、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等词语都显示了乡人特有的直率与质朴。
14.【答案】意义:①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②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③乡村是农民的部落,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④乡村可以为我们提供粮食。
妙处:土地是铁质的来源,乡村的铁质就存在于乡村的土地之中。作者写乡村土地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突出乡村铁质对于乡村的重大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每一段的开头都有所提示,乡村在心理意义上来说是人的精神家园。第二问,铁质是乡村的特点,铁质存在于土地中,所以作者反复描写土地,实际上就是在描写铁质对乡村的意义。
15.【答案】(1)对于农民来说,种子就意味着希望,当他们把种子播撒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的时候,内心深处就已经在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2)农民勤劳工作的身影遍布乡村,他们的勤劳付出使乡村每一刻都充实丰富且充满了生气。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1)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农民的特点,他们耕种,种下的是粮食,也是希望,农民以特有的勤劳耕耘着,希望着。(2)写农民工作的特点,写农民的身影遍布乡村,并使农村充满生机与活力。
16.【答案】作用:①总结全文,点明主旨;与开头作者强调的乡村的重要性相呼应。②人们不论面对怎样的环境是都能够挺直脊梁的。
象征意义:①是一种人格或性格的象征,作者希望人人都能拥有铁质性格,高昂豪迈,不要被烦琐深奥的说教束缚。②是生存意义的象征,生活着的人们无论生活在乡村亦或生活在城市,都应该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铁质,铁质是人们永远的支撑。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题时,应结合全文,以象征意义为切入点,阐述铁质的意义。
17.【答案】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戏剧类型。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短句变长句,一般先确定其中的一个单句为主干句,然后再把其他的单句作为它的修饰成分。本题中,注意修饰成分的顺序,由悲剧的源头,再到悲剧的内容和特点,最后是采用的对象。此外,还要注意必须是定义的形式。
18.【答案】李叔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但老实人容易被人欺负,所以平日里村里人没少欺负他,什么在他家玉米地里摘几根玉米,把他家鸡窝里鸡刚下的蛋拿走之类的,村里那些调皮的家伙几乎都做过,但无奈李叔老实,所以从不争辩,总是顺着他们。
那一年李叔的女儿上高中,李叔送她去城里的高中上学,回来的时候见一个老太太躺在地上呻吟着,周围围了一群人,可没有人上去帮帮她,他刚想上去搀扶老人,被旁人一把拉住,一个三十几岁的妇女说:“大哥莫做好事,是骗子呢!”李叔睁开她的手说:“胡扯,明明伤着了,看她的样子,不像是装的。”李叔便送老太太去了医院,结果却是意料之外,那老太太一口咬定是李叔撞的她,李叔木讷,没那老太太会说,加上那老太太在医院里又哭又闹,又要找电视台又要找报社,李叔没办法,帮她付了住院费,还赔了一千多块钱的营养费,这才得以脱身。
【解析】本文中的朱老巩是作者重点塑造的一个人物,为了写出朱老巩的斗士形象,作者以老祥大娘、朱全富和小虎子等人物来衬托朱老巩,这样就在对比中衬托出朱老巩护钟的高大形象。运用这种衬托手法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确需要衬托的对象和特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7、红旗谱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根据下面提供的下联拟写出上联,严老尚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尾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undefined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本阅读,语言表达,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专区一轮复习undefined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出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具体分析作者描绘暴雨来时的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