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游园([皂罗袍])导学案
展开《游园·皂罗袍》
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A.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B.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C.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反复诵读,体会唱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感受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培养对作品的意境分析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1.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2.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体会人性中的两面:自然人和社会人。
1.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牡丹亭》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zhì、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2.关于作品《牡丹亭》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牡丹亭》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首先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幻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其次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出人物的内心感情。
3.《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4.简介常识
了解其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人物:旦贴
字体变化:词牌名-----宋体五号外加黑括号
曲词------宋体五号
宾白------宋体小五
介--------仿宋小五外加小括号
传奇中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如【商调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如【乌夜啼】,每出戏有下场诗。课文节选的《游园》是第十出的前半部分,故没有下场诗。
1这段文字历来广被吟咏,你认为美在何处?
a音韵美:压什么韵?(ian/uan)一韵到底,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冷的韵凋,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句式特点?(对比、整齐、用典)用了一系列近似对偶的句型,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而且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
b景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图?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富于诗情画意)。
c情美:面对此景,少女心事如何?(景美却情伤,反衬手法)这支曲子表达了杜丽娘怎样的思想情感。“原来”、“似这般”、“都付与”这几个副词饱含着主人公无限惊讶、感叹、惋惜,带有极强烈的感情色彩。主人公惜春伤春的情感,表达了她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和愿望不能实现的郁闷心情。(反叛精神或个性解放愿望)。在这绮丽如画的游园场面里,杜丽娘年轻貌美,打扮俏丽,含情脉脉,顾影自怜。她缓缓步入花园,顿感美好的自然景色,与幽禁的深闺生活迥然不同,自己一向辜负了韶光年华。面对着姹紫妈红的百花与断井颓垣的残景而形成的鲜明对照,她不由得思绪万千,益增惆怅。春光如此烂漫明媚,燕语莺声如此动听,更诱发了她内心深藏的春情,引起了她对年华在深闺寂寞生活中淡淡消逝的叹惜,唤醒了她青春的觉醒,这巧妙地把抒情与写景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委曲地透露了这个少女爱情的苦闷,展现了心理活动和境界美,富有诗情画意。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猛虎行①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中唐时代,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地方政治不稳,官府与地方势力狼狈为奸,人民生活困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全诗以写猛虎危害村民来影射当时的社会,比喻贴切,叙述简洁。
B.第二句借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村寻衅,喻指如猛虎般的恶势力凶恶残暴,胆大妄为。
C.第四句写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全都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劳动人民战战兢兢地生活。
D.第五、六句,写百姓为逃脱虎患,年年在深山中抚养孩子,孩子怕招来老虎,不敢相互追逐。
2.本诗“寄思遥远,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请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2题。(9分)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上片写了西湖的美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约约身旁跟随着笙歌声。
B.词人认为“西湖好”是因为西湖景色优美,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C.没有风的水面如琉璃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在移动,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D.涟漪微动,惊起的沙鸟飞起,与前文的“无风水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静结合。
2.词的下片被人们广为流传,请对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盆 池
郑獬
绿发柔莎碧甃①连,湛如蛟穴贮寒泉。
谁将宝镜遗在地,照见浮云浸破天。
数鬣游鱼才及寸,一层绿荇小於钱。
待将闹物都除却,放出秋蟾②夜夜圆。
【注】①甃:盆池之壁。②秋蟾:秋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出了盆池优美、清幽、怡人的环境,营造了静谧、和美的氛围。
B.“遗”字富有情趣,也不知是谁将宝镜失落了,她到底是有意还是粗心。
C.颔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等修辞,突出了盆池之水的平静和清澈。
D.颈联写几条小鱼来来去去,安心自在,也免得沦为涸辙之鲋,只是稍小了些。
2.诗人是如何写盆池之“湛”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玉楼春①
乙丑京口奉祠②西归,将至仙人矶③
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①这首小令写于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是辛弃疾六十六岁被罢职离开京口时的作品。②奉祠:即拜奉宫观衔,无实职。③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一小岛。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这两句词人触景生情,由眼前所见景象联想到此地乃六朝人聚居处所,昔日兴盛繁华,如今斜阳草树,败坏衰落,心生感叹。
B.“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千百年来兴盛衰亡无人关心,词人只有设想那沙洲中的双白鹭来表达心中的愤懑。
C.“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这两句中的“多风雨”让词人想停留也停留不下来,运用双关手法写出了客观环境的险恶,也隐含着词人的仕途困境。
D.“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词人抖尽尘埃,也暗指抖落掉官场上的种种污浊,振作起来,不避风雨,趁着秋凉踏上回家之路。
2.从这首词看,词人对国家命运、自身遭遇究竟是什么态度?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D D项,“年年”两句不仅写了虎的习性,即猛虎在深谷中养子,而且它们上下相安,各霸一方,这样持续下去,虎患将未有穷时;也暗喻了恶势力与官府上下勾结,危害百姓。
2.①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面对恶势力的横行,百姓只能任人宰割而不敢反抗。
②对恶势力的批判。恶势力到处横行,各霸一方,肆意攫取,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③对“五陵年少”的嘲讽。“五陵年少”不敢招惹那些恶势力,只是故作姿态,装模作样。
二
1.C C项,没有表现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2.运用比喻,把无风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了水面的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的移动;动静结合,无风水面与惊起的沙鸟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富有生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沙鸟掠岸图,表现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三
1.D D项,“只是稍小了些”理解错误,这里突出了池水之清。
2.“湛”即清澈之意。①通过写“盆池”之深和给人的感受,突出盆池之“湛”。“蚁穴”喻其深,“寒泉”喻其冷。②将“盆池”比喻为“宝镜”“照见浮云”,突出池水的清澈。③以“盆池”中游鱼历历可数,衬托其“湛”。
四
1.B B项,设想之景错误。
2.(1)对于国家命运,词人不能不关心。六朝兴废,“惟”沙洲一双白鹭,没有人来认真关心,“悠悠兴废”,也就是说无人关心南宋王朝的兴衰,这是最令作者痛心的。
(2)对于自己被罢官的遭遇,词人并不甘心,应该说是藐视排斥打击的态度,罢职回家的悲愤心情。“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在景物描写中寓托着政治上遭受打击,想要施展抗敌才能而不得实现的悲愤。“直须抖擞尽尘埃,好趁新凉秋水去”,藐视打击,把政敌加给他的尘埃、污垢“抖擞尽”,一身轻松地回家去,悲愤、坚强中又不乏无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游园([皂罗袍])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游园([皂罗袍])优质导学案,共5页。
语文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精品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下册游园([皂罗袍])优秀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游园([皂罗袍])优秀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品读内涵,披文入情,分析特色,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