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01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02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                        故国:古战场

    B.卷起千堆 比喻浪花

    C.浪尽,千古风流人物             有功业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桅杆和摇船的工具

    【答案】D

    【解析】D项,应是代指曹操的战船。

    2.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案】B

    【解析】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苏轼生活在党争酷烈的北宋中后叶,一再因文字受累,因群小告讦遭祸,动辄得咎,进退失据,其生存环境之凶险,实非常人所能想象。对于自己历尽坎坷之由,苏轼曾有过冷静的反思                    

    苏轼深爱陶渊明《饮酒》一诗,称与渊明诗意不谋而合

    于是,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予。以谓宁逆人也,故卒吐之便成了苏轼的最终选择

    所谓不谋而合者,即世人皆与世推移,而自身与世俗并不谐合

    因此,不愿违背自己心愿的苏轼,吾驾不可回,其人格理想不可逆转

    正是这种勇气与品格,给苏轼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苏轼乃性情中人,性不忍事的坦率性格因其人格的自觉而无可更改

    A③①④⑥⑤②

    B③①⑥④②⑤

    C⑥①③④②⑤

    D⑥④①③⑤②

    【答案】C

    【解析】总叙苏轼性格使然,紧承前面反思,故排在最前面,是反思的结果,应放在最后,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再根据关联词因此”“于是④②是说苏轼的选择,应相连,故选C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    是他的另一面。这一面    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    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更深刻更沉重。    ,苏轼诗文中所表达的退隐心绪,已    对政治的退避,    种对社会的退避。

     

    A

    /

    因此

    然而

    不只是

    而且是

    B

    恰好

    因此

    所以

    不是

    而是

    C

    /

    但是

    因此

    不是

    而是

    D

    恰好

    但是

    因为

    不只是

    而且是

    【答案】D

    【解析】处不能用,因为前文说了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是另一面,排除BC两项;前后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该用但是,排除A项。答案已经出来了。如果拿不准,再往下看,句后面的文字是对前文的解释,应该用因为 两处,对政治的退避对社会的退避都是苏轼诗文中隐退心绪的内容,二者是递进关系,应该用不只是”“而且是。故选D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周瑜的在战场上的英气勃发。

    【答案】(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注意正确书写。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答案】C

    【解析】并非拟人手法。

    7.对诗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虽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却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答案】D

    【解析】该句考核对课内诗文的理解。该句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作者:苏轼。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花白的头发。句意为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8.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

    B.“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

    C.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

    D.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

    【答案】A

    【解析】A项,词的开篇,直奔历史不当,词的开篇写的是眼前景。

    9.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成分,与全词豪壮情调不合,你的看法如何?(6)

    答案 多情是古代诗词中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华发固然已使人生悲,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解析】作者用祭奠江月来收束全词,表现了自己的忧谗畏讥和无可奈何,但江月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的豁达与豪放。

    10.《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显示苏轼词作的豪放风格的?

    【答案】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在词中他把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运用突出重点和环境烘托的手法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开头三句便响遏行云气势不凡给人以沧桑的历史感。作者写赤壁时为了写峭岩高耸就夸张为穿空;为了写江涛汹涌、浪花怒卷就夸张为千堆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赤壁的壮丽景色。作者的情绪也不断变化由欣赏山河之美到赞赏、追慕英雄豪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显而易见词意至此达到高潮。但这些都是神游眼前现实却是生华发”“人生如梦”的无奈,豪放之外渐融入悲郁之语。对此,作者用旷达的姿态以酒自慰,超然物外。全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作者的豪迈之情也抒发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豪放派的词风。

    【解析】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满 庭 芳

    苏 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 :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摐摐拟声词。:灯。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词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E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不舍。

    【答案】AD

    【解析】A项,傲视天下分析不当;D项,居士先生老矣并不是劝酒之辞,而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

    12.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

    【答案】感情:行人未起,别离的船鼓就已经响起,仿佛在催促一般,从而表达了词人心中的惜别之情。产生的原因:词人对王长官很仰慕,以经冬不凋的苍桧、竹坞、松窗等代表正直刚毅的景物烘托了王长官正直耿介、性格刚毅的隐士形象;词人与王长官情意相投,词中写了自己与客人畅谈,整整一夜,把酒都喝完了。

    【解析】歌声断,行人未起表现了词人与客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对客人的留恋之情。船鼓已逢逢又表示不得不离开,更加深了这种留恋之情。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要结合注释和词的有关内容分析,特别是苏轼被贬之后的处境。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C.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更增加挑战色彩。

    D.结尾三句是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人生顿悟。

    【答案】C

    【解析】C项,“‘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错,应为洒脱

    14.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答案】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解析】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任天而动的含义,指自然,指诗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词前面的小序和词结尾处的胸臆语分析即可。

     

    相关试卷

    语文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时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选择题组,语言表达,句子默写,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检测,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小阅读-课内,文学类阅读-双文本,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相关检测,名篇名句默写,课外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