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双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球气候变化》习题一、单选题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在墨西哥举行,其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 ℃,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完成(1) ~(3)题。 北半球气温5年平均值的变化(以1880~1884年为基准)1. 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升高 B. 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C. 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D. 近百年来的气温升高幅度逐年增加 该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缓解气候变暖的有 ①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①②③ B. ①③④C. ①② D. ②③④3. 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 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C. 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 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②滩涂面积减少 ③淹没部分耕地 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 建设A. ①② B. ②③C. ①③ D. ③④5.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 D. ①③6.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 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C. 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 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7. 能严重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物质是( ) A. 二氧化碳 B. 氟氯烃C. 二氧化硫 D. 碳氧化合物8. 全球气候变暖对工业影响的具体表现是( )A. 温度升高能使工业生产过程中降低能源的消耗B. 温度升高导致太阳能丰富,太阳能发电可以解决全球能源不足的问题C. 温度升高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也明显减少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D. 温度升高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技术等获得广阔的市场2001年初,一份以3 000名科学家的调查为基础撰写的报告预言:到2010年海平面将在现有基础上上升18—80厘米。在过去十年里,海水已经侵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11月15日,美国权威的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专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50年之内,由9个小岛组成的图瓦卢将全部没入海中,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据悉,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低地岛国也面临着和图瓦卢一样的威胁。9. 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归结于( )A. 城市热岛效应 B. 地质天文原因C. 地区现代战争 D.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10. 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B. 全球变暖,能源消耗总量减少C. 全球变暖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D. 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11. 读“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图示时间段内的气候变化属于( ) A. 时间跨度较大的气候变化 B. 时间跨度较小的气候变化C. 历史时期以1万年为尺度的气候变化D. 比地质历史时期任何时间段内的温度高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读图2-37,完成(1)—(3)题。
图2-37 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12.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 )A. 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效应加强 ③气候变暖 B. 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效应减弱 ③气候变冷C. 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效应减弱 ③气候变冷 D. 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效应加强 ③气候变暖13. 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A.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 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 大气的保温效应加强14. 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 引起海平面下降 B. 腐蚀建筑物C. 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 皮服癌患者增多15. 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 ①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区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二、双选题16. 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 大量排放的氟氯烃能强烈吸收紫外线B. 臭氧层空洞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 与日俱增的CO2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D. 森林面积减退,使大气中的CO2增加 答案解析:1 — 3.DD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百年来的气温升高幅度有时增加,有时减少。第(2)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主要与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和毁林有关。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缓变暖趋势。第(3)题,气温升高,物种将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侵袭,生物多样性有可能减少;气温升高,高山冰川融化,出现减少和退缩;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其温室效应可能使部分地区的作物增产;气候变暖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者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威胁人体健康。4 — 5.AB 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根据图上高程标示,能淹没部分滩涂,但不能淹没耕地,海水倒灌会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港口设施,不利于港口的建设。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有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森林面积减少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6.D 全球变暖对气候的影响在各地的表现不尽相同,降水量有增有减,河湖水位也是有升有降,其变化具有地域性。由于不断升温,我国西部山地高山上的冰雪大量融化,从而使得冰雪总量减少。7.B 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大气中的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大量臭氧。8.D 全球变暖升高的温度有限,不足以使工业生产过程中降低能耗;从某种意义上讲,太阳能资源的丰富与否,取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温度的高低不是决定太阳能资源的决定作用。温度升高,高纬变暖,供暖能耗减少,低纬温度更高,制冷所消耗的能源相应增加。从全球变暖的原因分析,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出CO 2使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因此受政策干预影响,那些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技术等获得广阔的市场。9 — 10.DA 本题通过揭示因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岛国被海水淹没的事例,来说明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对全球环境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考查对当前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的掌握情况。第(2)题,一改传统的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的习惯思维,考查温室效应对局部地区带来的好处。11.B 图示是185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应该属于尺度较小的、时间跨度较短的气候变化。12 — 14.DAC (1)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各环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光合作用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温室效应加强,导致气候变暖;气候变冷导致封冻面积扩大。(2)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浓度降低后,该作用减弱,造成气候变冷。(3)目前图中平衡关系失常,主要造成温室效应加强,气候变暖。主要危害有引起海平面上升和世界各地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5.D 注意题干有两个要求:一个是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个是符合我国国情。分析过程中一定要全面考虑16.CD 该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四个选项中提到的氟氯烃应该是与臭氧发生反应破坏臭氧层。B项正确,可是“支干不符”,不属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从a到b的方向是 ,北京时间11月14日20,两次交会对接期间 ,a、b、c、d四点比较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近年来气候的变化规律是,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