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选修6课时作业:第1单元课题1-实验化学起步(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6课时作业:第1单元课题1-实验化学起步(含答案)第1页
    (人教版)选修6课时作业:第1单元课题1-实验化学起步(含答案)第2页
    (人教版)选修6课时作业:第1单元课题1-实验化学起步(含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课题一 实验化学起步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课题一 实验化学起步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答案】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氧化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②氧化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③还原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④还原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亚甲基蓝eq \(,\s\up27(被葡萄糖还原),\s\d17(被氧气氧化))亚甲基白。
    【答案】 A
    3.下列关于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C.金属镁着火时,可用干冰灭火器来扑灭
    D.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答案】 B
    4.(2013·日照高二期末)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解析】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且用细口瓶;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用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 mL;向试管中放块状固体时,应遵循“一平二放三滑入”的原则。
    【答案】 B
    5.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
    【解析】 A、B装置不能使气体流入;C装置极易发生倒吸;D能使气体溶解,且球形干燥管的“球形”部分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答案】 D
    6.下列蓝瓶子实验,振荡周期最短的是( )
    【解析】 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振荡周期短,C、D两项被排除;亚甲基蓝含量越少,越容易被还原,振荡周期越短,所以选A项。
    【答案】 A
    7.(2010·上海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
    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 ℃以上的热水清洗
    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
    【解析】 B项,先将浓硫酸与硝酸混合;C项,手指沾上苯酚后,应先用乙醇洗涤,再用水冲洗;D项,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应直接加热。
    【答案】 A
    8.(2013·中山高二检测)甲、乙两同学进行课外实验,各取250 mL无色透明饮料瓶一个,依次加入4 g氢氧化钠、4 g葡萄糖、半瓶水、3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旋上瓶塞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甲再次振荡,又呈蓝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多次反复可重现上述现象。而乙在蓝色消失后,向瓶内加满水旋上瓶塞,振荡却不再出现蓝色,乙认为是物质浓度不同引起的。甲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否定了乙的说法。
    你认为甲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振荡后出现的蓝色主要与________有关(填写化学式,下同);蓝色消失又与________有关。
    【解析】 甲既然否定了乙的说法(由物质浓度不同引起,即水量多少),再分析甲同学实验中饮料瓶未充满(有空气)而乙同学实验中饮料瓶充满(无空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
    【答案】 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 O2 C6H12O6
    9.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和操作,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按图Ⅰ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操作分别进行实验,观察B管中的现象。
    ①操作1: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A管开始反应,实验中观察到B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2:打开止水夹a,使A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实验中观察到B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说明造成两种操作现象不同的原因(如两种现象相同,此小题不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装置实验结束后,取A管内反应所得的溶液,隔绝空气小心蒸干后,再高温煅烧(有关装置和操作均已略去),最后留下红色固体,将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按图Ⅱ所示装置依次通过洗气装置,结果试管甲内出现白色沉淀,试管乙内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回答: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试管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现象写出A管内溶液蒸干后,在高温煅烧分解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Ⅱ中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时,在装置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当夹紧止水夹a使A试管进行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会将FeSO4压入B管内,与适量的NaOH反应生成白色Fe(OH)2沉淀,但由于系统中含有空气,生成的Fe(OH)2很快被氧化为Fe(OH)3,出现一系列的颜色变化。当先使A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止水夹,由于产生的H2将系统中的空气赶尽,使生成的Fe(OH)2不再被氧化。由于A管内H2SO4不过量,最后生成的溶质应为FeSO4,由信息知,FeSO4分解产物有SO3、SO2和Fe2O3。
    【答案】 (1)①液面升高且生成白色沉淀,且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②液面上升,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色
    ③产生的H2将系统内空气赶尽,避免了Fe(OH)2的氧化
    (2)①SO3+H2O+BaCl2BaSO4↓+2HCl
    ②2FeSO4Fe2O3+SO3↑+SO2↑
    ③吸收剩余的SO2气体 导管内倒吸一段液柱

    葡萄糖
    0.1%亚甲基蓝
    NaOH溶液
    温度
    A
    50 mL
    1.5 g
    8滴
    2 mL
    40 ℃
    B
    50 mL
    1.5 g
    10滴
    2 mL
    40 ℃
    C
    50 mL
    1.5 g
    8滴
    2 mL
    25 ℃
    D
    50 mL
    1.5 g
    10滴
    2 mL
    25 ℃

    相关试卷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课题一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第1课时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课题一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第1课时巩固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除杂方法中,错误的是,下列实验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课题一 物质性质的研究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课题一 物质性质的研究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下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部分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课题一 物质的检验第1课时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课题一 物质的检验第1课时课时练习,共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