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01
    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02
    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作文,子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摭(zhí)拾 哄(hōng)笑 擎(qín)天柱 钻(zuān)木取火
    B.屏(bǐng)息 包扎(zhā) 夹(jiā)克衫 言之凿凿(záo)
    C.孱(càn)弱 牌坊(fāng) 干(gàn)细胞 铩(shā)羽而归
    D.吟哦(é) 皲(jūn)裂 胳(gā)肢窝 蜚(fēi)声中外
    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3.(3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5.(4分)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
    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   。”
    6.(4分)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信的正文,字数不超过90字。
    张先生订购了一件衣服,店家发货时,误发了一条围巾给他。就此情况,请你以店家身份拟一封处理此事的信给张先生。地址、姓名等信息用××代替。
    尊敬的张先生:
    您好!
       
    ……
    此致
    敬礼!
    店主:××
    ××年×月×日。
    7.(4分)依据下列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一、现代文阅读(共29分)
    8.(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视觉文化在现代引起了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艺术家、社会学家、美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理解这一文化现象。
    从事某一艺术领域创作和研究的艺术家和学者,对视觉文化投以了较早的青睐。虽然他们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的领域不一,但是他们都认为视觉观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英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艺术家贡布里希认为,看就是图式的透射,一个艺术家决不会用“纯真之眼”去观察世界,否则他的眼睛不是被物像所刺伤,就是无法理解世界。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我问上海同济大学从事艺术设计的一位教授,当看到世贸大楼被袭击的电视画面有什么感想。他说,看着双子大楼倒下的画面,他感觉:“双子大楼象征着男人,它的倒塌就像一个男人被摧毁了,这将是美国永远的痛。”这是多么独特敏锐的视觉感受!
    关于视觉文化,对世界产生相当影响的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成名作《第三次浪潮》中,用“三种文盲”的概念给予最好的解释。他说,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产生“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文字文化文盲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而计算机文化文盲、影像文化文盲则是工业社会,特别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
    文艺美学家对视觉文化的论述更为系统和深刻。在这方面,英国的文艺美学家伊格尔顿的大声疾呼颇为强烈。他指出,我们正面临着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文化符号趋于图象霸权已是不争的事实。图象生产深刻地涉及现代社会的政治、科技、商业、美学四大主题。
    中央电视台某年度全年的广告收入为近90亿,而世界著名的传媒集团维亚康姆的MTV一个频道一年的广告收入就近这数字,这个让许多人不解:为什么一个仅是播放MTV的频道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这就是视觉文化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它所反映的深层问题是,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视觉快感。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
    哲学家们在这方面的论述就可以称得上有些振聋发聩了。当然,这种振聋发聩效应的获得绝非是学术“呐喊”所致,而是学术“深刻”所在。
    海德格尔在上世纪30年代就曾说过: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象时代……世界图象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象,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象了。”
    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他在《景象社会》一文中,就大胆宣布了“景象社会”的到来。尔后,他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地位。他认为世界转化为形象,就是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在景象社会中,视觉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它压倒了其他观感,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
    (选自孟建《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有删改)
    (1)下列对同济大学这位教授的视觉感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视觉感受是观看者以专业的敏锐视觉来感受世界的结果。
    B. 双子大楼被袭击而倒下的画面深深地刺伤了这位教授的双眼。
    C.世贸大都的标志意义是这位艺术设计教授理解美国疼痛的关键。
    D. 这种视觉感受现象可以看做是贡布里希所指的“图式的透射”。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认为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观看,是一个需要系统研究、深刻反思的复杂文化现象。
    B. 本文引入多个学科的知识,从多维视角来考察视觉文化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联系。
    C.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后工业社会必然产生只有“纯真之眼”的影像文化文盲。
    D.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象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
    (3)文中既说视觉文化中的观看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又说“景象社会”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为什么?
    9.(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
    (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
    (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
    10.(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其性所多也
    多:超过
    B. 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
    C.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随人而问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 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 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4)用“/”给文中下面部分断句。
    君 加 以 谦 德 动 不 逾 节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声 渐 腾 於 江 淮 且 达 于 京 师 矣 时 人 谓 常 公 能 识 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②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
    11.(7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   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12.(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   观。
    (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
    13.(6分)古诗文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欲罢不能。(《论语》)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3)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   。(《欧阳询《秋声赋》》
    (4)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白居易《琵琶行》)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念桥边红药,   ?(姜夔《扬州慢》)
     
    四、作文(60分)
    14.(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深,有的很浅。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摭(zhí)拾 哄(hōng)笑 擎(qín)天柱 钻(zuān)木取火
    B.屏(bǐng)息 包扎(zhā) 夹(jiā)克衫 言之凿凿(záo)
    C.孱(càn)弱 牌坊(fāng) 干(gàn)细胞 铩(shā)羽而归
    D.吟哦(é) 皲(jūn)裂 胳(gā)肢窝 蜚(fēi)声中外
    【分析】这道题考查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要做好易读错的字音,可以写出几个形近字进行比较,然后确定它的读音.对于多音字的题,可以把它的几个音都写出来,每个音进行组词,然后区分.这种题可以多读几遍,仔细进行区分,就一定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A.擎读qíng,这个字相对生僻些,其实在小学的一首诗“荷尽已无擎雨盖”中就已经学过。
    B.扎应读zā,这是一个多音字,它有三个音,可以把这三个音都写出来,仔细区分,然后再选。
    C.孱应读chán.这也是也个多音字,另一音读cán。
    故选:D。
    【点评】本题从易读错的字、多音字等角度考查对字音的识记.字音题主要靠平时多积累,多识记,多音字要注意区分,辨别.
     
    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分析】这是由于音同音近,在使用中造成的错误,多读几遍题干,排除错误选项.
    【解答】A.精粹;
    C.舶来品;
    D.出其不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在复习中应加强积累.
     
    3.(3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
    【解答】A.“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推脱”是推卸、开脱责任。在A句中,使用“推托”是正确的,是“借工作繁忙而不回家”。
    B.“不止”中的“止”有终止的意思,到此为止,后面就没有了。“不只”有连接性,不只是这样,而且还那样。此处应为“不止”。
    C.不瘟不火,褒义词。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此处望文生义。此处应为“不温不火”,指的是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D.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此处也是望文生义。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
     
    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不合逻辑,“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应去掉“不”。
    B、搭配不当,“矛盾”不能被“分担”,应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表述正确。
    D.成分残缺,应在“音像制品”后加“的行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5.(4分)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
    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 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 。”
    【分析】本题的命题者应将此题视为一个区分度较高的题,考生初一看题,可能完全没有思路.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看懂原文,比如本材料带有一点寓言的性质,寓言肯定就会有其寓意,然后再去思考具体的事物的寓意.
    【解答】如本材料带有一点寓言的性质,寓言肯定就会有其寓意,然后再去思考具体的事物的寓意.本材料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哲理小短文,那么它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呢?这也是一个思考的方法.此题有要弄懂“第一次”“第二次”“高处”“低处”的象征义.首先要理解,师父的回答是针对徒弟的提问“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其次是分析,问题暗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即第一次没经验时高处小心和第二次有经验时低处小心.
    答案示例: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
    【点评】要注意解读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概括时要结合上述两层内容,准确揭示表象背后的意义.考生可以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答案.
     
    6.(4分)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信的正文,字数不超过90字。
    张先生订购了一件衣服,店家发货时,误发了一条围巾给他。就此情况,请你以店家身份拟一封处理此事的信给张先生。地址、姓名等信息用××代替。
    尊敬的张先生:
    您好!
     由于我们的失误,将您订购的衣服错发成了围巾,给您添麻烦了,深表歉意!您的衣服已寄出。烦请您在收到后将围巾寄回,地址是××,邮资由我们承担。欢迎再次惠顾。 
    ……
    此致
    敬礼!
    店主:××
    ××年×月×日。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解题时要写全重要信息。
    【解答】解析:这是一封快递致歉信,致歉信一般是因自己失误或拒绝,引进对方的不快,以表示赔礼道歉,消除曲解,增进友谊和信赖的信函。解答本题时结合快递知识和致歉信知识,要注意几个重要的信息:一是说明失误的事情,二是表明歉意,三是围巾要寄回的地址,四是表示诚心,欢迎再次惠顾。
    答案:由于我们的失误,将您订购的衣服错发成了围巾,给您添麻烦了,深表歉意!您的衣服已寄出。烦请您在收到后将围巾寄回,地址是××,邮资由我们承担。欢迎再次惠顾。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学生平时要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也要多做此类题型,多积累。
     
    7.(4分)依据下列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式仿写的能力.仿写时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另外还要注意,在形式上,仿写句必须与例句一致(包括结构、句式);在内容上,上下连贯,语意衔接;在构思上,可以发挥想象力.
    【解答】答案: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多做类似题型,多积累.
     
    一、现代文阅读(共29分)
    8.(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视觉文化在现代引起了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艺术家、社会学家、美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理解这一文化现象。
    从事某一艺术领域创作和研究的艺术家和学者,对视觉文化投以了较早的青睐。虽然他们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的领域不一,但是他们都认为视觉观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英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艺术家贡布里希认为,看就是图式的透射,一个艺术家决不会用“纯真之眼”去观察世界,否则他的眼睛不是被物像所刺伤,就是无法理解世界。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我问上海同济大学从事艺术设计的一位教授,当看到世贸大楼被袭击的电视画面有什么感想。他说,看着双子大楼倒下的画面,他感觉:“双子大楼象征着男人,它的倒塌就像一个男人被摧毁了,这将是美国永远的痛。”这是多么独特敏锐的视觉感受!
    关于视觉文化,对世界产生相当影响的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成名作《第三次浪潮》中,用“三种文盲”的概念给予最好的解释。他说,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产生“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文字文化文盲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而计算机文化文盲、影像文化文盲则是工业社会,特别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
    文艺美学家对视觉文化的论述更为系统和深刻。在这方面,英国的文艺美学家伊格尔顿的大声疾呼颇为强烈。他指出,我们正面临着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文化符号趋于图象霸权已是不争的事实。图象生产深刻地涉及现代社会的政治、科技、商业、美学四大主题。
    中央电视台某年度全年的广告收入为近90亿,而世界著名的传媒集团维亚康姆的MTV一个频道一年的广告收入就近这数字,这个让许多人不解:为什么一个仅是播放MTV的频道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这就是视觉文化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它所反映的深层问题是,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视觉快感。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
    哲学家们在这方面的论述就可以称得上有些振聋发聩了。当然,这种振聋发聩效应的获得绝非是学术“呐喊”所致,而是学术“深刻”所在。
    海德格尔在上世纪30年代就曾说过: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象时代……世界图象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象,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象了。”
    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他在《景象社会》一文中,就大胆宣布了“景象社会”的到来。尔后,他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地位。他认为世界转化为形象,就是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在景象社会中,视觉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它压倒了其他观感,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
    (选自孟建《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有删改)
    (1)下列对同济大学这位教授的视觉感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这种视觉感受是观看者以专业的敏锐视觉来感受世界的结果。
    B. 双子大楼被袭击而倒下的画面深深地刺伤了这位教授的双眼。
    C.世贸大都的标志意义是这位艺术设计教授理解美国疼痛的关键。
    D. 这种视觉感受现象可以看做是贡布里希所指的“图式的透射”。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本文认为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观看,是一个需要系统研究、深刻反思的复杂文化现象。
    B. 本文引入多个学科的知识,从多维视角来考察视觉文化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联系。
    C.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后工业社会必然产生只有“纯真之眼”的影像文化文盲。
    D.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象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
    (3)文中既说视觉文化中的观看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又说“景象社会”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为什么?
    【分析】科普文阅读方法:
    1、提取科技信息
    提取科技信息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组合重点段落.有些科学小品中的科技信息相对集中,只要将有关段落加以组合就可以了.
    二是分散摘录信息.有一些文章,科技信息犹如满天星斗点缀在文中,这就要分散摘录.
    摘录时要做到六不:不摘录穿插的故事;不摘录形象的描述;不摘录生动的阐释;不摘录抒发的感受;不摘录作者的设想;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首尾与过渡.
    2、揣摩写作技巧
    揣摩写作技巧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整体揣摩.科学小品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话式、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漫话式布局行文流畅,设问式布局条理清晰,穿插式布局内容丰厚,拟人式布局情趣盎然,问答式布局生动活泼…这些布局各有其妙,应细细体会.二是局部揣摩.这类文章的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等.
    【解答】(1)“对同济大学这位教授的视觉感受的理解”,确定答题区间为第二段和第三段.并根据题意对选项的重要信息进行辨析,在选项与题干的比照过程中,可以看出B项“画面深深刺伤了这位教授的双眼”属于“无中生有”.
    (2)答题时要辨析选项与原文内容要点契合与否,关注选项分句之间的关系,发现题干与选文的细小差别.A项和B项综合原文意思可以得知是正确的.C项可以文章第四段最后一句得知.而D项中说“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象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必须”一词过于绝对化,原文中只是说“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
    (3)“主动”与“被动”是一组矛盾,几乎所有命题者都喜欢在看似矛盾的概念上作文章,解答这类题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表面是矛盾的.二、实质是不矛盾的.解答题要将这两个关系弄清楚.本题说其是“主动发现的过程”是从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的谈的,比如文中提到了同济大学一位教授对9•11双子塔的独特看法.它侧重于观察者主观的感受.又称其为“被动的行为”仅仅是从行为的角度来说的,因为不管你主动不主动,所有的景象都会呈现在你的眼中,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这是被动的行为.

    答案:
    (1)B
    (2)D
    (3)①两种说法是从个体和社会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的,所以不矛盾.
    ②“主动发现”是指个人可以通过学习,主动以图式透射来观察、理解世界.
    ③“被动的行为”是指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画面平面的、碎片化的特点,加上视觉的优先性和至上性,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
    【点评】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一定要瞻前顾后,看看这个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关键是找准信息区间,从而筛选出理解关键句子的重要信息.
     
    9.(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
    (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
    (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分析】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解答时主要注意一下几方面:
    1、审题干;2、定考点;3、根据模式酝酿;4、准确答题,力求准、全、通.
    【解答】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描写人物心理的作用.“淡淡”、“朗声”是修饰“说”,表明的却是“内心”,解答时要联系具体语境分析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心理变化的原因.
    (2)本题考查赏析巧妙地构思.首先要明确“欧•亨利笔法”是“文章的结尾既是出乎意料的却又是在情理之中合乎逻辑而令人信服的”,然后结合具体语句从情节、人物、主旨方面分析即可.
    (3)本题既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也是考查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解答时,要根据情节内容加以分析.
    (4)考查巧妙的构思.标题是一篇课文中最醒目、最传神之点.常常被称为“文眼”、“题眼”,它以最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往往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小说.故解答时要从题目在情节、主旨上的作用分析.
    (5)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旨. 作家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并反映他所处的时代,寄托自己的审美感受,揭示时代特征,读者则通过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去理解创作意图,了解时代特点,把握人物赖以生活的环境、体会人物形象、抓住时代特点在人物形象上的反映,把握主题思想.解答时通过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把握主旨.
    参考答案:
    (1)①自信、沉稳、果断.②强调、不容置疑.③对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悦.
    (2)①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②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
    (3)①自感技不如人.②自觉羞愧.③不守行业规矩,终究难以立足.
    (4)①“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5)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点评】解答小说阅读题,要能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
    10.(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盖其性所多也
    多:超过
    B. 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
    C.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A.随人而问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 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 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4)用“/”给文中下面部分断句。
    君 加 以 谦 德 动 不 逾 节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声 渐 腾 於 江 淮 且 达 于 京 师 矣 时 人 谓 常 公 能 识 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②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
    【分析】(1)文言实词是高考的一个必考点.汉字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所以必须通过语境来理解实词的含义.还可以通过字形、句子结构、语法结构等方法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2)文言虚词也是高考的必考点,解答文言虚词题一是告记,记住常见虚词的用法.二是靠分析,分析句子的内部关系,判断虚词的用法.
    (3)文言文文意理解题一般不是很难,但要求考生细心,命题者往往会在一些很细小的地方设置陷阱.如调换时间、人物、事件,再有无中生有、主观臆测断等.
    (4)文言断句,一要正确翻译句子,能正确翻译一般就能正确断句.二要诵读,语感形成了自然而然能正确断句.三要结合一些常见的句首和句末词.
    (5)文言翻译都是踩点计分,而命题者设置的点一般是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所以平时要养成这踩点的习惯.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注重点词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通顺.
    【解答】(1)本题中“所多”是个所字结构,所以“多”应活用为动词. 再结合上文“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欧阳君对这个地方很是留恋,所以“多”应为“喜欢”之意.
    (2)A、副词,就/连词,表转折.
    B、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人.
    C、介词,表对象.
    D、介词,在/连词,因.
    故选C.
    (3)B项,“乡人都不喜欢他”理解错误,乡人都赞美他,“皆贺之”.
    (4)本题先要正确翻译本句,还可借助“矣”“且”等词来辅助断句.本句的译文为:你又是那么谦虚谨慎,行动从不逾越礼节.常公对你的了解,又一天天地加深了.你的声名逐渐传播到江淮一带,将要传到京师了.当时的人说常公确实能识人.
    (5)本题要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有:
    ①翻译时要抓住“奈何…欤”这一反问句式.此…也:判断句;若:你;奈何:固定结构,为什么.
    ②要注意省略句的特点,翻译时补上主语“他”宾语“人才”;嗜:喜欢;诱进:引导;寒素: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
    答案:
    (1)A
    (2)C
    (3)B
    (4)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5)①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②(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参考译文:
    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10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期间,人的文章很出名,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
    当时,原来的丞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怕找不到.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李观等.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
    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还是远亲.所以他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如《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如《与郑居方书》,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家之门认识了他.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从南安到福州,给我欧阳君很多文章和诗作,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可是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此失传.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完成他子孙的愿望.
    【点评】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11.(7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 猿 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分析】此题是比较阅读,考查了诗歌的意象、手法:
    (1)寻找共同意象;
    (2)对应比较,一二句对一二句,三四句对三四句.
    【解答】(1)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共听一声猿”“啼猿不自愁”中都提到了“猿“.
    (2)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以“那堪”提示情感的抒发;“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未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说理来表情.“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昏、繁”暗示“愁”之情感;“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没有暗示情感的词语,而是通过典故表达情感.
    答案:
    (1)猿声
    (2)①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②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译文:
    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赏析:
    标题“三峡吟”,意为“吟三峡”,也即把“三峡”当作“吟”的对象,因而整首诗类似“咏物”之作,“咏物”可以抒情,也可以说理.这首诗是借吟咏三峡来阐明某个道理.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并非实写“三峡”景致,只是笼统交代三峡的概貌:距离多少,植被怎样.这里用到了《楚辞•招魂》的字句,意即碧深的江水映着天青色,江边上有一片片红叶,眼睛看到很远的地方,但映入眼中的只有秋天的枫树,为已经离去的春天感到忧伤.这里诗人暗用典故,意在借三峡周围狭长幽深、山高林密的环境烘托出一种萧森凄凉的气氛,以此映衬行人凄婉哀伤的心情.“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是说猿猴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哀愁而啼叫,只是因为行人心里忧愁因而觉得此声哀愁.这首诗以猿声来写愁.其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以理写愁,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徐照这首诗意在说理,告诉读者三峡一带的猿啼本身没什么愁苦之说,“行人”听了觉着愁苦,是因为“行人”心里本身有愁苦,是人愁,而不是猿愁,这就是“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蕴义.
    【点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等.
     
    12.(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 择友 观。
    (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
    【分析】(1)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古代文化经典研读是难点,要正确解答题目,除了有较好的文言功底外,还要对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比较熟悉.这就要求考生平时不仅要能背诸子百家的文章,更要了解其思想的精华和形成的过程.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解答这类题考生要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述的特点.我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们论述自己的观点不是重在说理,而是重在叙事.他们将哲理蕴含在叙事之中.
    【解答】(1)解答此类题目,先总体理解文句.通过理解文句,来理解内容.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由此可见,本则论语是谈择友观的.
    (2)解答这类题考生要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述的特点.我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们论述自己的观点不是重在说理,而是重在叙事.他们将哲理蕴含在叙事之中.比如孔子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没有一句说理的话,全都是叙事,但在叙事中隐含了他的思想.他赞同曾皙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所描绘的和谐美好的景象就是“仁”带来的.
    本题第一问:有人向微生高借醋,微生高没有,而到邻居那里转借.这在孔子看来是不“直”.虽然微生高尽力满足别人的愿望,在某种意义上符合助人为乐的美德,但微生高隐瞒了自己家里没有醋的真实情况,这种隐瞒本身就是不“直”的表现.
    第二问:由此可见,孔子认为要助人,但更要为人正直,这是一个道德准则.所以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
    答案:
    (1)择友
    (2)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参考译文:
    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点评】一、人生不可无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交友问学的快乐.“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不能与忠信不好的人交朋友.交友的快乐,择友的慎重,孔子都已反复告诫.本章又告诫我们“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帮助你成就仁德,直者能正言直谏,“以友辅仁”,谅,诚信.诚信的朋友是你的依靠,谅者能忠信不欺,“信则人任焉”.见闻广博的朋友,讨论学问帮助你获取知识和智慧,多闻者能识政治之要,“以文会友”.朱熹说:“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便辟”,便,偏也;辟,偏也.偏爱,偏嗜,偏好,凡事偏颇,不公正,不正直,不能修身者.《大学》说:“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亩之硕.”因亲爱而偏私,因贱恶而偏恶,因畏敬而偏敬,因同情而偏怜,因傲慢而偏激,一言以蔽之,“便辟”之谓.善柔,善于柔媚,谄媚,阿谀逢承,巴结讨好,向则不若,前则谩之.“工于媚悦而不谅”.“便佞”,便言,巧言,便佞但能品辩,非有学问,与多闻相反,“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学术界普遍存在一种观点:在中国,押韵“与诗俱来”,即有诗就有韵最近,周锡先生提出了不同看法:(1)中国诗歌并非一开始即有韵,韵文(韵语)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原始诗歌无韵,也无其他格律因素,与散文面目肖似,后来才发生变异、分化,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种体裁,而诗歌也就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一一初具自觉形式美的早期古典诗歌阶段.在中国,这个演变是周代完成的.①就此,有必要讨论原始诗歌有无“韵”的问题.周锡□先生把中国诗歌的古典与原始阶段作了时间的明确划分:周之前,属于“原始诗歌”,周之后进入“古典诗歌”阶段,原始与古典的替换在周代完成.根据这种划分,原始诗歌主要存在于有较为系统和可靠的文献之前,当时一般没有文字记载.这样,主要通过考察公认最古的一批典籍,如《周易》、《尚书》、《诗经》的一些文献,了解原始诗歌的情况.上古时期的典籍成书于周秦,虽然不是直接的原始诗歌,但作为中国最古的一批成熟的书面文献,由于年代早,可能有追记或整理口传的原始诗歌的篇章.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诗歌刚刚从原始阶段进入古典阶段,处于原始与古典的交替时期,理应保留有原始诗歌的某些特征.由于时间较为接近和材料有相当的信度,这种途径比较可靠.
    二、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鲁国人有个叫微生高的人,向来以正直著称于世.人们之眷慕他的名声而没有实际考察,所以孔子举了一个例子来评判他,说:人们都认为微生高正直,如今看来也未必.正直的人一定是心诚口直,有就说有,没有就说没有,不会有一点的矫柔造作.而微生高却不是,有个朋友曾经向他要醋,他家没有,却不肯直说,而是转到邻居家要来一些给了朋友,这是用别人的东西向朋友施恩.就此来看,他用心的不端,行为的虚伪就显而易见了.人们都相信微生高正直,而孔子却说他不是,正是所谓众人吹捧的人也要详察的道理.雪公的解释有所不同,先讲个故事:高有直名,如与女子约会于桥下,女子未至,大雨,水至,高守其信,抱桥柱不去,溺死.人们以此认为他守信.然有事不直而理直者,如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又如孔子不见阳货,择其他适而回访之,此皆是直,是权变之直,微生高不知也.
    由此同归于用心这个道理上,人固然要正直,不只是行动上,更要心里正直,如果还有私心杂念存在,不论怎么小心,都会表现在行动上,为人所耻笑.内心正直自然就合乎道理,不合道理就会做出愚蠢的事情,这样的正直同样不是真正的正直.
     
    13.(6分)古诗文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 , 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论语》)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3)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 , 佳木葱茏而可悦 。(《欧阳询《秋声赋》》
    (4)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 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重点字:博)
    (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重点字:致、楫)
    (3)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重点字:缛、茏)
    (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重点字:琵琶)
    (5)冷月无声,年年知为谁生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规定的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确书写,注意一些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
     
    四、作文(60分)
    14.(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深,有的很浅。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分析】写材料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读懂读透材料.该作文题,由两段材料构成.前一段材料,是在抽象意义上讨论门与路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为后文讨论“大学的门与大学的路”的材料做铺垫,同时也议论了门与路的辩证关系.后一段材料把讨论落实到了“大学的”这个定语上.前一段以人生的“门与路”为着眼点,提供考生一个较为广阔的构思空间;后一段以大学的“门与路”为思考点,要求考生以此为具体内容,展现自己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如何走大学之路的思考和想象.
    从命题方式上来看,这种命题的导向非常鲜明,即引导考生走出书斋,关注时代要求,思考现实人生,学会自主开启人牛之门,走好人生之路;引导考生以自身的“所感所思”来演绎话题,文中有“我”,抒写胸襟.不仅具有现实性和直观性,更具有深刻性和影响性.
    【解答】解析:本次作文,审题要求较比较严格,考生在审题的时候必须将两段综合起来思考,如果单就其中某一句话展开立意,也许会合乎材料的某一方面的含义,但从总体上来看就有可能偏题.这两段话的关键处是很鲜明的,即需要考生抓住三个关键词:门、路和大学.所以,把上述三个关键词都写入了作文(当然可以有所偏重,但不能缺少任何一个词),就可进人审题立意上的一类卷.而如果仅仅只是写“门与路”,则有可能偏题.另外,试题的限制把握比较好.假如材料只保留第一段,写作自由度会大大增加,但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考生无从人手;其二是给套作、宿构甚至抄袭大开方便之门,而增加了第二段,对审题的限制就有所增加.从所给的材料来看,本次作文可以有以下一些写作角度:
    1.论述“大学的门”与“大学的路”之间的关系.
    从怎样进入理想人学的门,怎样走好大学的路(掌握怎样的通行证,留下怎样的脚印)这些角度立意.
    2.抒写“我”心中的“大学的门与路”.
    从正在叩响大学之门的高中生的角度出发,抒写心中的“大学的门和路”.正在参加高考的考生,应该对“大学的门和路”有所想象,有所规划,有所企盼,有所展望.
    3.具体的“门与路”及抽象的“门与路”.
    可以由抒写生活中的具体的“门与路”到抒写怎样跨人大学之门以及如何走好大学之路.
    4.选择一扇门.走好一条路.
    从小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怎样跨入一所理想的夫学之门.“我”应该小把选择的期待错看成终点,这样才能摊开理想的大门,才能走好人生之路.
    5.人生路,一扇门.
    他人如何选择人生路,怎样推开那扇门,由此想到自己该怎样走好人生路,该如何推开理想中的大学的那扇门.
    6.对“大学的门与路”的憧憬和展望.
    抒写自己进人大学以后“学习、探索、创新”的行为和精神.亦可抒写自己对未来的眺望、设计、规划等.
    【佳作示例一】:
    吾将上下而求索
    “昨天”已经落幕,春花已落枝,但带来的不是对“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惋惜,因为夏叶已经绽满枝头,一树一树的碧绿在摇曳,十八年前种下的树苗已经挺拔参天,一如今日放下过去,转身拥抱今天的我们.
    我无数次地想着自己的未来规划,在那些未知的辽阔草原上,有一个我从未体验过的全新世界.大学的门,确实是人生的一个垒新起点,门后有草长莺飞也有冰天雪地,有光风霁月也有淤泥堆积,但也难以阻挡我对大学生活的好奇与向往.
    而今,十八年光阴如梭而过,我已一步步到了这扇门前,身后是昨天走过的路,身前是被门阻隔的未知的路.倚在门前,回望昨天留下的脚印,深深浅浅,一路磕磕碰碰.路,从来不平坦,过去如此,将来的艰辛程度也只会加剧.但我不害怕,因为脚下的路越是泥泞坎坷,留下的足迹会更加深刻坚定.正如日本作家星野志夫所言:“如果一个人没有竭尽全力地度过冬天,忍受风雪的严寒,那么他也难以感受到来自春天的巨大幸福.”都说人生就像一场旅程,沿途会看到很多风景,遇见很多拥有新奇观点的人,有光有影,有晴有雨,有左有右,人生之路的滋味就含在其中.
    曾经一度是那样惧怕高考,然而当我此刻坐在考场中,当初的怯懦巳不复存在,从容与喜悦如泉流如牧歌一样流淌心间.是啊,终于迎来了这一天,不知有多少莘莘学子与我一样的感叹,过去数千个日日夜夜仿佛是为了这一天.人生之路还有许多这样的障碍,他们看似巨石,但走远了才明白,原来当初以为难以逾越的天堑深壑,也不过是上天为我们安置的一座座小土丘.
    前方的道路依然艰难而漫长:求学之路上的深邃与徘徊,成人之路上的迷惘与挣扎,融人社会后的抉择与困苦…年轻的我们要学的还很多.所以请大步迈向前方吧.正如简偵所言:“人生便如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不要抗拒风雨,因为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不要沉溺于安逸,因为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会先来.大学的门,请尽全力去推开,就像李白那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大学的路,请尽全力去闯荡去探索,就像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门后还有门,路后还有路.“不必为了一朵花而驻足停留,因为路上还有其他花儿为你开放.”站在未知与已知的桥上,面对过去与未来的道路合龙,请铭记乾隆帝在两百年前挥毫写就的一句:“寄语至公堂里客,莫教冰鉴负初心!”
    【佳作示例二】:
    人生路,那扇门
    儿时离家不远便是座大学.虽算不上一流名校,却也是儿时自己最爱去的地方,我喜欢高高地扬起头看小门上那几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大字,然后在嘴角蹦出“哇”的感慨,百看不厌,也喜欢站在校门正中与它合影,看着自己小小的身子被大大的校门所包容,内心舒畅不已,恨不能快快长大.那时自己有着初生牛犊般的可爱,对着母亲大喊:“我一定会踏人哈佛的校门!”想来也感到有趣.
    儿时的那扇门对我来说是神圣的、是高大的、是庄严的,让我在童年的路上欢快叉自信地跑着,渴望成长.
    中学时,我转了学.于是开始了独自一人在外求学的岁月,也终于能与梦寐以求的大学身处同一城市,我常在周末的午后骑着单车,远远看着那个大门,虽没有像小时候如此崇拜,却是我心中最强烈的向往.仍记得一次因考试失利又来到这儿,却正值大学毕业季,当看到成群身着毕业学士服的学姐学长在校门前留念的时候,我流泪了,似乎觉得离它越来越远.但又在眼泪中看到了几年后同样身着毕业服的自己,因为心下明白:为了你,我定当全力以赴.
    如今的那扇门对我来说是向往,是渴望,也是志在必得的坚定,它让我们漫漫而寂寥的学习生活中不失本心、步伐稳健而有力.
    时间一晃而逝,一瞬间自己已端坐在高考的考场上,只是此时少了一丝紧张、一丝忧虑,多了一份对过往人生的惆帐.现在的自己就站在一条路的终点,一扇门的门前,就好比一场球赛就差那临门一脚.只是那扇门终究是未知,有人说那足解脱,而我却相信那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
    回首十几年的人生路,有扇门一直伴随左右,它之于我就好比向日葵静默伫立迎来朝日喷薄,蝴蝶蹁跹起舞迎来一树花开,夜莺婉转啼鸣只为花好月圆.它无所谓终点,也无所谓终极目标,只是人活在世上必须要有几扇门,令你以最美的姿态敲开它,告诉未来:“我已准备好了!”怀揣一份期待,于是生命凝成一个永恒的姿态,坚定、不屈、自信,门前是过往的坚定,门后是未来的自信.
    【佳作示例三】:
    门与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先生曾如是表达他对路的理解,而我却斗胆以为路不是被人们踩出来的.
    路是为了通往门.
    寒窗苦读数十载,为了什么?没错,不就是为了能金榜题名嘛!古时人们称之为科举,咱们现在叫它高考.这一路与各种题目厮杀,我们终于过五关斩六将站在这最后的战场.高考就是一条通往社会的路,它将指引你通向真正精彩的人生之门.
    门一直为路开着.
    我们面前的门目前只有一道,那就是大学.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已知的是你已一路走来,如今鼓足勇气,从容面对;未知的是今后面临更多艰巨的挑战.所以,别再羡慕苍天为一些人开了一扇又一扇窗,要清楚我们每一个人面前都有一道大门敞开着.
    为胜利之门铺成功之蹄.
    门与路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既是路的终点又是路的起点,诚然,门意味着一段旅程的终止,另一端新的冒险在等待着我们亲自去开启.关键在于怎么过这段路,是走着、跑着还是爬着?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这取决于面对困难的态度.别以为马五光用网络搞营销就可以整出个点子商务;别以为乔布斯啃口苹果就能创造他的“苹果”帝国;别以为马化腾光靠复制就造就了如今的腾讯.我们往往看到的是通过胜利之门时那光鲜亮丽的一面,殊不知多少人一脸贴在冷冰冰的铁门上…这些巨头们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更不是所谓的人品爆发,而是结结实实地踏在路上的那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这条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铺起来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曾经这样看待人生道路.我们通往未来的遭路亦是如此,我宁可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也不愿盲目地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倘若不努力,我材恐将铺路用…
    所以,我认为路一直就存在,每一条路都通往一扇门,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想必听到这里,鲁迅先生可能大为震怒,不过不要紧,一旦我认为我的路是对的,我就会如他所说的一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愿我们所有的考生,走踏实之路,敲开胜利之门.
    【点评】《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文,首先从写作风格来说,写得很朴实,写的都是最真实最鲜活的生活,因其真实鲜活同时又不乏理性,从而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其次,从文章结构来说,文章始终紧紧围绕观点行文,币蔓不枝,有始有终.最后,文章语言干净,不拖泥带水、不铺张华丽,又有较深刻的内涵.
    《人生路,那扇们》一文始终扣住主题“大学的门与路”向读者展示自己的思绪,写出“我”的独特感受,真实生动,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写出情感的同时,又展示了理性的生活态度,能让读者看到90后的理性风采.
    《门与路》一文能辩证地分析“门与路”的关系,分别用“路是为了通往门”、“门一直为路开着”、“为胜利之门铺成功之路”三个分论点来论证“门与路”的紧密联系,在论述的过程中,能充分运用现实中的论据,并能恰当分析论证.
     
    相关试卷

    201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1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