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授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荀子》,第四段,写作特点,关于设喻,通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看到这些,你会觉得浪费真的很可耻,世界上还有这么多饥民,是每一个人的耻辱!!!
非洲大陆上营养不良的大肚儿童
起不来了------饿以待毙
黄泥饼干,批量生产,成为当地的“主食”
饥饿中等待食物的孩子----因为牛粪比泥饼更营养
谁来救救我的孩子----可怜的母亲,无能为力的母亲
尼日尔饥荒------饿得象外星人的小孩儿
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古乐府诗《长歌行》 :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荀子》著作有20卷,收文章32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辩论等方面。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学思想的专论,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他对教育和学习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中( ) 輮( )舆( ) 有( ) 槁暴( ) 砺( )参省( ) 须臾( )跂( ) 楫( )生( ) 蛟( )跬( ) 骐骥( )驽( ) 锲( )镂( ) 跪( )蟮( ) 螯( )
①“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可以 用(它)”的意思。在本文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它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 ③已:停止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②已③。
中 心 论 点
译文: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①青:第一个意为靛青,一种染料;第二个意为蓝色(深)②之:代词,代指第一个“青”,它③于:介词,第一个意为“从”;第二个表比较,意为“比”④蓝:一种草,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⑤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①为:wéi,动词,形成,凝结②之:代词,代指 “冰”,它③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④于:介词,意为“比”⑤而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①中:zhòng,两个均意为符合、适合②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③輮:róu,通“煣”,使动,(用火烤)使…弯曲④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⑤其:代词,代前文的“木”,它⑥曲:qū,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⑦规:圆规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①虽:表让步连词,即使②有:通“又”③槁:gǎ,枯。 ④暴:pù,通“曝”,晒⑤槁暴:枯干、晒干⑥挺:直⑦者:因果复句中表提顿,可译为“…的原因”⑧之:它,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⑨然:代词,这样
译文: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是(用火烤)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故:所以②受绳:经墨线量过③则:就 ④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⑤就:动词,靠近、接近⑥砺:磨刀石⑦利:锋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放在)磨刀石(磨过)就锋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①博:广泛②而:第一个为表递进连词,意为“并且” ;第二个为表并列连词,意为“而且”。③参:cān,动词,检查④省:xǐng,与“参”同义⑤乎:介词,相当于“于”,意思是“对、向” ⑥知:zhì,通“智”,智慧⑦明: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⑧行:行为 ⑨过:过失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就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深。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
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成的,但是学习后,就比学习前层次高。可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 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符合圆规。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是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学习的意义还在于,经过了这一过程,人性得到改变,不会再回到过去的那种状态。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磨刀石(磨过)就锋利。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就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论述学习对人规范。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噫!原来这里看得更远哩!
尝:曾经须臾:片刻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 (收获)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博:广博,宽广
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增加长度,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增大,但听的人听得清楚。
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加:增加彰:明显,显著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嗨!看我“旱鸭子”过河喽!
译文: 借助车马的人,没有使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佛印绝类弥勒(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以为妙绝(6)络绎不绝(7)绝处逢生(8)绝无仅有
到了极点间断、断绝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独一无二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生:xìng,通“性”,资质,禀赋②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没有不同,(可是聪明能干差异很大,这是因为他们)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啊。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学习的作用(善假于物)
①兴:起②焉:兼词,意为“于此”
译文: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
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在那里生长
第三段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而:表顺承,“就”神明:指人的高度智慧得:获得备:具备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最高的智慧就会得到,通达事理的思维就具备了。
荀子将人分为普通人、“君子”、“圣人”三类,是学习使:普通人--君子--圣人人性恶--积善--成德――得神明――备圣心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①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②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③骐骥:骏马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译文: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聚细小河流,就无法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①锲:二个“锲”均意为“雕刻”②而:二个“而”均表假设关系,如果③舍:二个“舍”均为动词,放弃④镂:雕刻
译文:如果雕刻几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①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强:qiáng,强劲的意思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④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⑤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意为“由于、因为”,“心”意为“心思”⑥一:数词作动词,专一的意思。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泉水,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①六跪:跪,蟹脚;蟹实际上是八条腿。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面。②而:表并列,和③螯:á,蟹钳。④躁:浮躁,不专心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的原因),是因为心思浮躁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他到底劝人们学什么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备焉”
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国.
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① 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② 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③ 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锲而不舍: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比喻做事持之以恒。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暴”通“曝”。
“知”通“智”(zhì),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非能水也5、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
使‥‥弯曲(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快(形容词的使动)
(1)劝学(2)肃劝权召瑜还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2)博闻强志(3)不能称前时之闻
3、中(1)瓮中之鳖(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中道而废(4)木直中绳(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1)善假于物也(2)乃悟前狼假寐(3)是以时人多以书假余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群响毕绝(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佛印绝类弥勒
(5)以为妙绝(6)络绎不绝(7)绝处逢生(8)绝无仅有
(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青,取之于蓝(3)受制于人
(1)蟹六跪而二螯(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3)吾尝岐而望矣 顺风而呼(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登高而招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分析“至”和“致”有何区别?
“至”在《说文解字》中本义是“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引申为“及,达到”,1句强调指出自身累积“跬步”达到的结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 “致”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送诣也,送而必至其处也。”含有“使…达到”的意思,2句强调“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当地表达了语意。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于:(1)青,取之于蓝(2)而青于蓝 而寒于水(3)善假于物也(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暴见于王 受制于人(6)其一犬坐于前
介词,从介词,比引介动作对象,不译介词,到介词,表被动,被介词,在
假:(1)善假于物也(2)乃悟前狼假寐(3)是以时人多以书假余
1.选出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音、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A.故不积跬步(jí,积累)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nǔ,低劣)
C.锲而不舍(shě,遗弃)
D.金石可镂(lòu,雕刻)
2.选出对下面句中加点字“十”“一”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骐骥一跃 ②用心一也 ③不能十步 ④驽马十驾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选出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B、蚓无爪牙之利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先帝不以臣卑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好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荀子的思想精要,通假字,青取之于蓝,蚓无爪牙之利,无以至千里,判断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固定句式,省略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1 劝学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不可以已,中心句,为什么,怎么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课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荀子》第一篇,宇宙观,认识论,政治观,人性论,通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