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电现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2624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节 电现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2624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节 电现象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2624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节 电现象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26240/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节 电现象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26240/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节 电现象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26240/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节 电现象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26240/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节 电现象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26240/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物理1 电现象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1 电现象示范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节电现象pptx、头发竖起来wmv、电荷的相互作用wmv、金属中的电流swf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静电现象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验电器4.电流
1752年7月,富兰克林做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实验。他在大雷雨即将到来之前,把一只大风筝放到天空,风筝越飞越高,肉眼几乎看不见,这时大雨倾盆而下,富兰克林握风筝线的手突然感到一阵麻木,紧接着,挂在风筝线下端的铜铃碰动起来,伴随着阵阵声响冒出点点火花。“成功了!成功了!”富兰克林扔下风筝兴奋地大叫起来。他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揭开了雷电之谜。
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 轻小物体。
将摩擦过的梳子靠近细水流附近水流将会 。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带电体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1.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2.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正”和“负”不同于数学中的正负数,并不表示电荷量的多少,只是用来区别电荷的性质。
3.摩擦起电的原因: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4.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惊奇的现象。这是由于梳子摩擦后 ,会吸引细细的水流。
解析: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带上了电荷;而水流向梳子靠近,可以联想到“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来分析本现象。
演示实验:1.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 再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2.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再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3.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提出问题: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易错提醒:与带电体相互吸引的物体可能带与带电体不同的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 如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 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C.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解析:如图所示, 甲带正电,甲、乙相互排斥,所以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 即乙一定带正电;甲与丙相互吸引,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丙可能带负电, 又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丙还可能不带电。
1.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如图所示。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C.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电灯亮了,说明了什么?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2.电池有正、负两个极,在电池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3.电池的种类很多,但大多数是利用伏打电池的基本原理,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 和B, 使A 带负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 和B 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 金属箔的张角减小B.A 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C.A 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 中的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 流向B,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3.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其中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到电源负极。
1.(多选)下列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A.缝衣针沿磁铁摩擦几次,缝衣针就能吸起铁屑B.电风扇扇叶的周边部分,容易积攒更多的灰尘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
2.国外加油站一名女司机加油时在油枪边整理了几下毛衣,顿时窜出一团火焰,起火的原因是 。干燥的冬天,妈妈的长头发与羽绒服摩擦后,头发很容易粘在与羽绒服摩擦的区域是因为 ,同时,头发变得很蓬松是因为 。
3.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之间相互作用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B.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C.丙球可能带负电D.丙球可能带正电
4.有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已知甲球带正电,当甲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时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从甲到验电器”或“从验电器到甲”);若甲排斥乙,乙吸引丙,则丙球带_________电。
5.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b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B.丝绸与玻璃棒a摩擦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电荷C.a、b接触时,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D.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金属箔都带正电荷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教科版1 电现象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摩擦起电,静电现象,核外电子,原子核,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注意》,验电器,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方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1 电现象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电荷,二摩擦起电的原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四验电器,金属球,金属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上册2 电路教案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第2节电路pptx、开路swf、电源短路swf、电路的组成swf、通路swf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