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293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293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293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下册练习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一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4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辞》)
3.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黄鹤楼》一诗中,诗人以传神之笔,描绘登楼远眺之美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的诗句是:□□□□□□□,□□□□□□□。
6.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两句突出表现了边塞将士因功业未建,虽思乡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
7.《使至塞上》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绘,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整个画面雄奇瑰丽,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体现了我们作为生命个体为事业,为民众,为国家完全和彻底的献身精神。我们今天常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来对这种精神进行诠释和褒扬。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本文的作者是孟子,名 ,他是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贤者能勿丧耳( ) ②蹴尔而与之 (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
11.当“生”与“义”发生冲突时,“舍生取义”的选择体现了儒家的理想价值观。孟子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这一抽象深奥的观点,请具体分析本文是怎样达到这一效果的。(2分)
12.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文中第三自然段所举的例子“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却是丧失礼义的不善之举。你如何理解作者举此例的用意?(2分)
13. 南北朝时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写道“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这和本文的阐述相同,都谈到人对于生命应该持有的态度。请结合文章中的语句谈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生命不可苟惜。(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班超治西域
班超久于西域,年老思土,上疏乞归,愿生入玉门关①。乃召超还。以戊己校尉任尚代之。尚谓超曰:“君侯在外域三十余年,而小人猥承②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超曰:“年老失智。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③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④。今君性严急,水清无鱼,察政⑤不得下和,宜荡佚⑥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留数年而西域反叛,如超所戒。
(选自《智囊》)
【注释】 ①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出则为西域,入则为中原。 ②猥承:辱承,谦辞。 ③蛮夷: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 ④难养易败:难以教化,容易坏事。 ⑤察政:过于明察政事。 ⑥荡佚:稍稍放松。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皆以罪过徙补边屯( ) ②尚私谓所亲( )
15. 明察秋毫本是官员应尽的职责,而班超与任尚交接西域政务时,却劝诫他不要过于明察政事,原因是什么?结合选文内容回答。(2分)
16. 班超在西域镇守三十余年,使得西域诸国皆臣服于汉朝,而任尚“留数年而西域反叛”。请结合选文分析班超治政有何过人之处?(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吝啬鬼”贾平凹
殷 谦
我在《西安晚报》做编辑时,也为贾平凹主编的《美文》写稿。在我的记忆中,我和平凹仅见过两回面的。
一次是去贾府讨字画,却没遇见他。第二次终于遇见他,我说明来意,他却说:“我也好久不给人写字了。”我也没走,便有目的地谈起了文学。我故意说他的作品如何的不好,读者有些怨言。贾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感兴趣地说:“这些我没听过,不过你的说法也有点像。”我说:“怎么叫‘也有点像’呢?如果我们说得不对你可以否认。”贾说:“那就不好了,就这种是似非似的东西才有意思,比较真切。”平凹还是给了我一幅墨宝,收藏至今,小心珍惜,始终热爱不减。还有一次是听贾平凹做了西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因而就去采访他,写了一大篇幅的报道。
贾平凹的本名为贾李平,父母图口音方便就喊他“平娃”,有盼望他一生平安顺遂的意思。大二时,他在1973年8月原《群众文艺》上发表处女作《一双袜子》时,听从了同窗好友冯有源的建议,便囿了文人的心习,玩弄谐音,将“娃”改为“凹”(陕西话中,这两字同音同调),后遂沿用至今。他自己也认为“凹则不平”,不平,那么就陷下去,归顺到童真充盈的“娃”字上去。因为文道如人道:“凸在人群,他不敢冒充,山顶一般崛上去招人显眼;凸在文林,他不敢奢望。倒是凹字稳妥,凹是吃亏,吃亏是福;凹是器皿,盛水不漏,凹是谦下,虚怀若谷。”于是,贾平凹的许多字画,许多藏书,便都喜欢盖上一个“凹则不平”的印章。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贾平凹的大学生活极其清苦,全部家当只有一床用旧网套缝制的被子,一条巴掌大的褥子。床单也是用旧门帘改制的,他用的唯一时髦用品是一块二尺宽的用来“装饰”床铺的绿色塑料布。白天,他将被子叠成极小的方块,上面用枕巾遮住,再把那块塑料布齐齐地苫在床沿,以掩去铺盖的寒陋。造成一种“文明气象”。有时候,生人来宿舍,还不敢轻易在这张“雅床”上落坐呢!
那时,他是西大校园里有名的“苦行僧”,读书和写作成为他生活中几乎唯一的意义。由于营养不足,本来就羸弱清瘦的他看上去更显得可怜兮兮。就在这时,他又不幸地染上了疟疾,在校医院就诊时,怀疑患了肝炎,遂被隔离了。许多好友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但贾平凹却闻病大喜,自谓“因祸得福”,因为他有了一方与世“隔离”的独居空间,可以自由地写作、读书了,高兴时还可以忘形地吼上一两句秦腔。
谁知,“好景”不长,后经复查,肝炎的怀疑被否定了,他又被“赶”回了集体宿舍,只好“群居”在喧嚣中,点上九分钱一盒的“羊群”或是七分钱一盒的“勤俭”,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同舍有位同学,每闻这种劣质烟草味就要打喷嚏,这样贾平凹便常免不了要遭人奚落。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同学,她不像有些人那样轻蔑和戏弄这个山里来的“稼娃”,却大姐般地关心和爱护着他。平凹从心底敬慕她的学品和人品,视她为知己。数年后,平凹忆及这段往事,仍满怀深情地说:她是一位极聪明、善良、贤慧的女子……
如今的贾平凹早已是位超重量级的名人了,大学时代的寒陋自不复再有,但从小养成的节俭习惯却没有变,有时甚至显得有些吝啬。孔明先生曾写过一篇《平凹请吃记》,备述平凹请孔明等四位友人吃羊肉泡馍的经过,其中一个细节是:大家到贾府为次日南下江苏的平凹送行,相谈甚欢,不觉已到晚饭时分,便嚷着要一同下馆子,但主人却没有掏腰包的意思,最后的解决办法是“抓阄”!结果平凹“在劫难逃”地抓到了那个纸团儿,只好破费了一回。平凹的“啬气”由此可见一斑。我还听到过一些别的有关平凹“吝啬”、“一毛不拔”的传闻,如“平凹外出,只需在裤带上别把牙刷便可走遍天下”,“平凹迎送客人下楼至巷口,貌似热忱、实则是为了让客人去公共厕所‘方便’以节约家中卫生间的用水”等等。是否属实,笔者不敢轻易下结论。
这就是贾平凹的“啬气”,一种没有经历过最底层生活的艰辛的人所无法理解的“啬气”。不过在很多情况下,传闻中的“平凹啬气轶事”即使事出有据,也难免被加了“佐料”,我们只能以幽默的态度“姑妄听之”了。事实上,平凹自有他慷慨大方的一面。冯有源先生是贾平凹的同窗挚友,他在文章中写道:“我与平凹同窗三年,深知他是那种最讲友谊,知恩知报的人,而且总是别人“投我以木瓜”,他要“报之以琼琚”的。而且往往不是拔一根‘毛’,而是拔一撮‘毛’、一把‘毛’。平凹为了写一部小说,曾在乡下一位朋友家住过一个多月,朋友一家人待他可谓关怀备至。书出了,有了稿费,听朋友说要买房子需用很多钱,他一次给拿出三万元。借也好,送也好,反正算是在他身上拔了一撮‘毛’……平凹挣的钱,除了买书外,就是给了亲人和朋友了。”
商州多才子,在商州头号才子贾平凹身上,“鬼气”这种地域文化性格表现得不仅鲜明,而且更富个人色彩。平凹逛书肆,在旧书摊上发现自己以前题赠X君的一本集子也在“处理品”之列,遂灵机一动,购回此书再题一款复赠X君,并著文谓此举“不亦乐乎”。此事若让你我逢上,恐怕很难保持如此旷达的心态,更难产生化尴尬为幽默的兴致了。
平凹作得一手好字画,上门索讨者络绎不绝,令他穷于应付,不胜其烦,便在客厅正中悬一偌大镜框,内镶其最新的“书法”作品“润格”标准。可是,区区一“润格”能挡得住谁呢?正如平凹自己所说:“该来的仍来,白拿的照拿……”
这就是一个于方格纸上阐发古今幽情,评说世道人心,几乎到随心所欲、无所不能的地步的贾平凹。 这就是“吝啬鬼”,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一个实实在在的作家贾平凹。
(选自《凤凰网博报》 有删改)
17.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羸弱( ) ②喷嚏( ) ③褥子( ) ④偌大( )
18.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至死不肯撒手人寰,执着顽强地竖起两根手指,让读者记住了他的吝啬。作者友善地将“道听途说”来的贾平凹吝啬汇集一文,虽八卦而还是让人忍俊不禁。那么,贾平凹之“吝啬”,你认为最为讨喜的是哪些事?(答出两件即可)(4分)
19. 中国人的名字(其实也不只是中国人的名字吧)总是要有点说道的,文雅的有《名二子说》中的“轼”、“辙”,粗俗的有“狗剩子”、“招弟”“来弟”等。不管是雅是俗,也都寄托了父母们的千般愿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贾平凹自改其名的涵义?(4分)
20.贾平凹大学生活卑微寒酸,难免会使人想到范仲淹的断齑画粥,宋濂的困境窘迫,尽管还有不尽相同之处。品读下面的文字,说一说这段文字给你以怎样的酸楚之感、爱怜之意?
(3分)
点上九分钱一盒的“羊群”或是七分钱一盒的“勤俭”,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同舍有位同学,每闻这种劣质烟草味就要打喷嚏,这样贾平凹便常免不了要遭人奚落。
21. 按国人写文章的路数,只要是讴歌类,不是写反派人物,这显然是并不新鲜的欲扬先抑手法,营造噱头效果。那么使贾平凹“吝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而作者极尽其“吝啬”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4分)
22.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看见自己的作品沦落在“处理品”的贱卖行列;尤其还是“赠”友人后的意外厄运,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尴尬难堪。贾平凹为什么要购回、再题、复赠,而且竟然还会是“不亦乐乎”的呢?(4分)
23. “两面”之缘,遂成神交。如作者所说贾平凹怎样地“评说世道人心……几乎到随心所 欲……”,我们还不够评价的资格,但对 “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一个实实在在的作家”,还是尚可领略一二的。 人道也如文道,请结合全文,从这个看似普通、实有分量的评价中是怎样认识贾平凹其人的?(回答两个层面即可)(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痛疼难忍,支持不住,便“哎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来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得痛疼。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本)
24. 以上文字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清代小说家 (人名)。(1分)
25.面对挨打的宝玉,黛玉先是一语未发而无声哭泣,这无声之泣中心疼之意自是不言而喻。选文还有哪处描写,也是淋漓尽致地传达黛玉的这种无声情义?(2分)
26.宝玉本是如针挑刀挖般疼痛,甚至会有呻吟之声,但黛玉来探望却说并不觉疼痛,只是装出来哄人的。你怎么理解宝玉的这一说法?(2分)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2014年5月19日,刘鑫站在街心广场上,举着的纸上写着:“我是一名志愿者,我可以为您免费拍照,然后传到您的邮箱。”刘鑫的微笑、举着的纸,还特别地指着“免费”二字,却没有打动他想帮助的人。之后,挫折继续。直到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姑娘主动走到他身边,她落落大方地站在镜头前,抬起胳膊在脸边笑着比划出“剪刀手”……事后,刘鑫用手语告诉记者:“别人愿意站在相机前让我按下快门,也是对我的帮助,让我心里感觉和健全人一样。”
作为“微笑小屋心语”志愿者,刘鑫在播撒真诚、温情。给他按下快门的机会,对他也是一种帮助。对大众而言,接受陌生人的帮助,又何尝不是接受一种信任呢!请你就刘鑫或姑娘之举,表达你此时的“微笑心语”。(不少于120字)
(二)作文(50分)
28.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就这样,装点起青春的盛装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薛瓦勒是一名乡村邮差,每天奔走在乡村小道上,日子过的很普通。有一次,薛瓦勒突然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待他欲向那块石头踢去时,发现那块石头非常奇特美丽,他的脑海里出现一个念头:我要用这样的石头建造城堡,他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不已。于是,他每天除了送信,就是找石头、运石头。尽管周围是不解和嘲笑的目光,他仍是白天捡石头,晚上垒堡垒……当薛瓦勒老了以后,他的城堡建成了。连艺术大师毕加索都跑去参观。这个城堡后来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有一句话就刻在入口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梦想的石头能走多远。”
1969年,这里被批准成为了文化遗产。梦想的石头到底能走多远?平凡而伟大的乡村邮差薛瓦勒给了我们最动人最有力的回答。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梦若在,心就在,而一切皆有可能。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
2014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答案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每句1分。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前后顺序颠倒,此句不得分)
1. 沉鳞竞跃
2.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3.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4.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5.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6.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7.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8.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10分)
9. 轲 战国(共1分,每空0.5分)
10. ① 丢失 ②踢 ③通“向”,原先,从前 ④停止 (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通过舍鱼取熊掌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回答。(“设喻”或答“比喻论证,类比推理”也可)(共2分,写法、内容各1分)
12. 围绕“人性本善,人皆有本心,但是有的人后天没有保有本心就使其丧失掉了,所以人应该保有本心不丧失”或“与第二段的例子形成对比,写出这就是丧失本心的表现,以此告诫人们要保有本心”或“从人性本善到做出不辨礼义之事,这个例子说明了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回答。(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 结合“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或“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或“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或“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回答皆可。
示例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当生与义需要取舍,想要的是义时,那么就不能苟惜。
示例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当有人用侮辱性的举动践踏个人尊严的时候,应该学习行道之人、乞人,这时候为了保全义那么生不可苟惜。
(共3分,结合文中语句1分,分析2分)
(乙)(5分)
14. ①流放;迁移。 ②私下,偷偷地。(共1分,每小题0.5分)
15. 班超认为西域的官吏士卒本不是守法之人,多为有罪被流放于此。蛮人又不懂礼仪,难以教化;任尚性情严厉急躁,如果过严会不得人心,于治理政事无益。(2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16. 围绕“治理有方;有智谋;经验丰富;远见卓识”回答即可(2分,答出任意一点1分;结合内容1分,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7. ①léi ②tì ③rù ④ruò (共2分,每小题0.5分)
18. ①平凹外出,只需在裤带上别把牙刷便可走遍天下。
②平凹迎送客人下楼至巷口,貌似热忱、实则是为了让客人去公共厕所“方便”以节约家中卫生间的用水。(每点2分,共4分)
19. 巧妙地改了名,但并未对父母所赐之名扬弃,只是音同而字不同。取其“凹”表明他的低调、谦下、不张扬、虚怀若谷、名如其人,亦如座右铭般警示自己。(共4分)
20. 贾平凹嗜烟,更是自卑孤独和写作时不可替代的伴随物,但拮据的生活只能享用这种劣质烟草,而每每遭受他人傲慢的奚落。贫穷是自卑,遭受他人蔑视的根源。(意思对即可,共3分)
21. ①出身贫寒,于是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即使发达之后仍保持其本色。 ②贾平凹在坊间、在同道中,给人以吝啬的印象,而大家又善意地夸大、取乐。先时贫寒,难以阔绰,遂养成节俭习惯,但该大方时很大方大气的。文有波澜张弛,营造一种特殊的效果,也是给贾平凹正其名。(每点2分,共4分)
22. 自己的作品流落书肆,更何况还有“题赠”,被赠者遗弃该书,这本是对赠与者的极大不尊。贾平凹凭其足够的智慧、包容、幽默,巧妙地化解这种尴尬。但贾平凹也不是没有态度,是对遗弃或不重视人家赠送的被赠者的批评含在其中。是对自己处理此事的满意,更是不可多得的文坛趣味。(4分)
23. ①索字,婉拒,但作者故意说读者对其作品有怨言,贾平凹谦和对待,实为难得;后赠之字画,表现贾平凹的平和、真性情。 ②对大学时如大姐般地关心和爱护着他女同学,时常感念于心,表现贾平凹的重情重义。 ③在乡下朋友家写作,当朋友有困难时,慷慨解囊知恩知报。 ④贾平凹挣的钱,除了买书外,就是给了亲人和朋友了。(围绕“谦和”,“重情意”,“知恩知报”等考虑即可。前三点相对重要些)(每层2分,共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24. 《红楼梦》 曹雪芹(共1分,每空0.5分)
25. 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共2分)
26. 宝玉怕黛玉担心伤心难过,故意宽慰黛玉,所以有此矛盾之说。(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综合实践与写作(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7.①一等:9-10分。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
②二等:7-8分。表述基本清晰。
附:不足100字,6分以下。
(二)作文(50分)
28.①一等:47-50分。主旨突出,较有文采。以下四项中有一项突出的作文即可评为一等文:A.感情真挚;B.立意新颖;C.构思巧妙;D.语言富有个性。
②二等:43-46分。主旨明确,表达清楚。
③三等:39-42分。主旨较明确,表达较清楚。
④四等:35-38分。主旨不太明确,表达不太清楚。
⑤五等:34分以下。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附:①跑题:严重者25分以下。
②没写题目:扣1分。
③大量抄袭试卷中任何的选文内容:10分以下。
④100字内:不超过5分;200字内:不超过10分;300字内:不超过15分;
400字内:不超过20分;500字内:不超过30分;550字内:不超过40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四(学生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赏析第⑬段画线句子,简述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网上阅卷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庐江县2023届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